冷
冷
冷
這幾天溫度下降的厲害!
大家是不是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特別是昨天
風雨交加
小景君在辦公室冷的旋轉!跳躍!閉著眼!
還記得上個禮拜
小景君發了一篇這周要降溫的微信
提醒大家注意保暖
這幾天你的秋褲拿出來了麼?
現在!
請等一等!
因為氣溫又有回升!
上圖為網上天氣預測
近幾天以來,我市氣溫明顯下降。小景君10月31日從市氣象臺獲悉,在未來一周的時間內,我市目前這種氣溫較低的狀況將有所緩解,氣溫將逐步回升。
據市氣象臺31號預報員介紹,11月1日至6日,我市將以多雲或晴天天氣為主。2至3日早晨氣溫略微偏低,在10℃以下。具體預報為:11月1日,12至18℃;2日,10至20℃;3日,10至22℃;4日,11至23℃;5日,12至25℃;6日,13至26℃。
景德鎮天氣反覆無常
大家算是領教了
大家的秋褲可以緩幾天再穿
氣溫雖然開始回升
但是
冬天已經不遠咯!
因為11月7日就要立冬了!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此時,地球位於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歷史過去了,留下的是文化。在現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北方人大多在立冬這天要吃餃子,而在我國南方,立冬這天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立冬有吃水餃的風俗。立冬為什麼吃餃子?一則說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二則說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立冬後,就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漢族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中,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但要提醒大家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
冬季進補,不可盲目「進補」。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還須注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令,氣候條件迥然有別,進補方式也不可一概而論。除此之外,還應因人而異,因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來源:景德鎮日報
供稿:記者 甘牧
投稿郵箱:jdzrbxmt@163.com
聲明:分享而不忘尊重原創,轉載《景德鎮日報》文章,請務必註明出處及作者和原文連結
喜歡就獎勵小景君一個大拇指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