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
時代商學院研究員 孫一鳴
【上周回顧】
一、市場表現
上周滬深300指數下跌3.53%,A股銀行(申萬)指數下跌3.7%,板塊跑輸滬深300指數0.17個百分點。上周銀行板塊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漲跌幅中排名13位。年初至今,銀行板塊整體下跌了11.61%,跑輸滬深300指數23.17個百分點,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27位,僅高於採掘行業。
上周A股上市銀行漲跌幅排行前三位的是西安銀行(-0.73%)、中國銀行(-1.54%)、農業銀行(-1.56%);漲跌幅排行後三位的是常熟銀行(-7.59%)、成都銀行(-7.39%)、杭州銀行(-7.19%)。
二、流動性及資金價格
回顧上周(9月21—25日),為對衝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等因素的影響,維護季末流動性平穩,央行合計開展9000億元逆回購和800億元國庫現金定期存款操作,上周共有4200億元逆回購到期,因此,上周合計淨投放5600億元。
上周隔夜shibor利率下降98.8個BP至1.113%;7天shibor利率下降18.9個BP至2.044%。1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0.28個BP至2.6116%,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1.33個BP至3.1295%。
三、行業要聞及政策動態
1.LPR連續5個月按兵不動
9月21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了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以上LPR在下一次發布LPR之前有效。至此,LPR已連續5月保持不變。
2.深圳8月末小微貸款餘額8319.3億元,同比增長36.3%
9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邢毓靜表示,截至2020年8月末,深圳地區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餘額8319.3億元,同比增長36.3%,較年初新增1720億元,在全部新增貸款中佔比25.0%,較年初提高6.1個百分點。2020年8月,深圳地區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年初下降73個基點。
3.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年內首次低於10萬億元
9月22日,央行更新了金融機構信貸收支統計數據。截至8月末,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為94202.58億元,相比7月末壓縮了7523.93億元,環比下降7%。這是結構性存款規模自今年4月末高點之後,連續4個月的壓降結果。這一數值是今年以來首次低於10萬億元。出於對「企業空轉套利」的打擊,以及降低銀行負債成本的考慮,今年6月份以來,監管部門對部分銀行進行窗口指導,明確要求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
4.2019年全國銀行卡未償信貸餘額7.59萬億元,同比增長10.8%
9月23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藍皮書(2020)》,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銀行卡累計發卡量85.3億張,當年新增發卡量7億張,同比增長8.9%;全國銀行卡交易金額822.3萬億元,同比增長4.1%;交易筆數3219.9億筆,同比增長53.1%。與此同時,受理端移動化和智能化程度快速提高,截至2019年末,我國境內受理商戶累計2363萬戶,同比下降13.5%,POS機累計3089.3萬臺,同比下降9.5%。風險管理方面,截至2019年末,銀行卡未償信貸餘額7.5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8%。
5.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聯合貸款業務將納入MPA考核
9月24日,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在「第九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一段時間以來,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利用旗下機構將支付與信貸業務等,與其他金融業務交叉嵌套、形成業務閉環,業務過程難以被穿透,極易引發風險跨市場蔓延。下一步要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建立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聯合貸款專項統計制度,將該類業務納入商業銀行宏觀審慎評估(MPA),將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企業納入金融控股公司監管。
6.央行在香港成功發行100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
9月24日,央行通過香港金融管理局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債券投標平臺,以利率招標方式發行了2020年第九期央行票據,發行量為100億元人民幣,期限為6個月,中標利率為2.68%。此次發行受到境外投資者廣泛歡迎,包括美、歐、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央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及國際金融組織踴躍參與認購,投標總量超過350億元,約為發行量的3.6倍。
四、上周重要銀行動態
1.中國銀行(601988.SH):75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發行完畢
9月21日晚,中國銀行發布公告稱,經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該行總額為750億元的二級資本債券於9月21日正式發行完畢,募集資金將用於補充該行的二級資本。
2.建設銀行(601939.SH):擬再發行1600億元二級資本債
9月22日,建設銀行董事會通過《關於發行減記型合格二級資本工具的議案》,同意建設銀行在取得股東大會及相關監管機構批准的條件下,發行不超過1600億元的二級資本債。值得一提的是,9月14日,該行完成發行650億元二級資本債,票面利率為4.2%。
3.東亞銀行(00023.HK):決定啟動出售東亞人壽保險流程,大摩削其目標價三成
9月23日,東亞銀行宣布策略性檢討結果,該行決定啟動出售東亞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流程,以提高該行業務的價值,改善其財務狀況並使管理團隊專注於其香港及內地的銀行核心業務。數據顯示,2019年該行實現歸屬集團股東淨利潤32.6億港元,同比下滑49.9%。對於當年淨利潤的下滑,東亞銀行解釋為內地的減值損失大幅增加所致。摩根史坦利目前將東亞銀行評級由「增持」下調至「與大市同步」,目標價由23港元下調至16港元,降幅近三成。
4.威海銀行:已通過港股上市聆訊,撥備覆蓋水平偏低
9月23日,港交所官網披露的消息顯示,威海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海銀行」)已通過上市聆訊。此前的9月9日,證監會官網披露《關於核准威海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的批覆》顯示,證監會核准威海銀行發行不超過16.57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此時距其邁出上市腳步已過了四年時間。2016年4月,該行向證監會遞交A股申報稿,正式加入排隊序列。截至今年6月末,威海銀行的貸款總額為1072.81億元,不良貸款餘額為19.2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9%。此外,該行撥備覆蓋率為151.82%,較2019年末的147.33%上升4.49個百分點,但仍處於偏低水平。
5.工商銀行(601398.SH):境外優先股發行已於9月23日完成
9月24日早間,工商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境外優先股的發行已於9月23日完成。境外優先股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上市於9月24日生效。此次發行的境外優先股的總股數為1.45億股。據9月23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境外優先股發行所募集資金的總額約為人民幣197.16億元。
6. 中信銀行(601998.SH):楊毓因工作調整原因辭去副行長職務
9月23日,中信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副行長楊毓先生因工作調整原因,於2020年9月22日向中信銀行董事會提交辭呈,辭去其所擔任的副行長職務。楊毓先生的辭職自辭呈送達中信銀行董事會之日起生效。楊毓於2015年7月調至中信銀行黨委委員,隨後出任中信銀行副行長,兼任中信金融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在加入中信銀行前,楊毓的工作履歷集中在建行。下一站其將赴任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後者的控股股東為中信銀行。
【本周觀察】
上周二(9月22日),央行更新了金融機構信貸收支統計數據。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為94202.58億元,相比7月末壓縮了7523.93億元,環比下降7%。
這是自今年4月末創下12萬億元最高點後,結構性存款規模已連續4個月壓降,8月末的數據是今年以來首次低於10萬億元規模,也是自2018年7月末以來創下的最低水平。
結構性存款也可稱為收益增值產品,是運用利率、匯率產品與傳統的存款業務相結合的一種創新存款。簡單來說,結構性存款就是把你的大部分錢放在存款裡,作為安全投資的基礎;小部分錢,購買一些金融衍生工具來謀求更高的收益。
由於是存款和衍生品的組合,使得結構性存款既有「確定的存款收益」,又有「衍生品投資的增值空間」,近年來其被作為「攬儲神器」而大行其道,規模急劇增長。尤其是今年3月和4月,結構性存款規模相繼突破11萬億元和12萬億元大關,刷新歷史新高。
需注意的是,近年來,結構性存款頻頻出現資金違規套利、業務違規等亂象,今年6月份以來,監管部門對部分銀行進行窗口指導,明確要求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部分地區要求逐月壓降。這是結構性存款連續4個月大規模壓降的重要原因。
時代商學院認為,對銀行而言,結構性存款是在一般存款基礎上嵌入了某種金融衍生工具,其實變相抬高了銀行的負債成本、增加了金融風險。此外,部分企業一邊從銀行貸款,一邊去買理財和結構性存款,造成資金空轉套利,沒法流入實體經濟,阻礙社會經濟健康發展。因此,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結構性存款規模仍將在嚴監管的態勢下持續壓降,銀行的負債成本有望進一步得到降低。
此次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的主力來自中小銀行,主要是中小銀行對結構性存款依賴度較高,攬儲能力偏弱。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中資中小型銀行結構性存款較4月末下降了1.95萬億元,降幅為24.63%;而中資大型銀行結構性存款則較4月末下降7715.26億元,降幅為18.23%。
對於結構性存款壓降分流出的資金,可能會投向銀行活期理財、大額存單、定期存款或其他一些低風險資管產品,而中小銀行為彌補負債缺口,大概率會選擇增加同業存單的發行量。
因此,對負債端成本具備較強管控力和優於同業的議價能力的銀行而言,其核心競爭力將顯著提升,淨息差或較同行有所上升,盈利能力將進一步得到提高。
【本周關注】
9月30日(周三):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採購經理指數月度報告。
【風險提示】
疫情持續導致銀行資產質量大幅惡化;經濟下滑幅度超預期;監管政策持續收緊。
【嚴正聲明】本文(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撰寫,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未經時代商學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及其他公眾平臺不得引用、複製、轉載、摘編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獲得授權轉載,仍須註明出處。(聯繫郵箱:TimesBusines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