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投研銀行周報|結構性存款規模連降4月,資金空轉套利現象有所減少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時代周報

時代商學院研究員 孫一鳴

【上周回顧】

一、市場表現

上周滬深300指數下跌3.53%,A股銀行(申萬)指數下跌3.7%,板塊跑輸滬深300指數0.17個百分點。上周銀行板塊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漲跌幅中排名13位。年初至今,銀行板塊整體下跌了11.61%,跑輸滬深300指數23.17個百分點,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27位,僅高於採掘行業。

上周A股上市銀行漲跌幅排行前三位的是西安銀行(-0.73%)、中國銀行(-1.54%)、農業銀行(-1.56%);漲跌幅排行後三位的是常熟銀行(-7.59%)、成都銀行(-7.39%)、杭州銀行(-7.19%)。

二、流動性及資金價格

回顧上周(9月21—25日),為對衝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等因素的影響,維護季末流動性平穩,央行合計開展9000億元逆回購和800億元國庫現金定期存款操作,上周共有4200億元逆回購到期,因此,上周合計淨投放5600億元。

上周隔夜shibor利率下降98.8個BP至1.113%;7天shibor利率下降18.9個BP至2.044%。1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0.28個BP至2.6116%,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1.33個BP至3.1295%。

三、行業要聞及政策動態

1.LPR連續5個月按兵不動

9月21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了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以上LPR在下一次發布LPR之前有效。至此,LPR已連續5月保持不變。

2.深圳8月末小微貸款餘額8319.3億元,同比增長36.3%

9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邢毓靜表示,截至2020年8月末,深圳地區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餘額8319.3億元,同比增長36.3%,較年初新增1720億元,在全部新增貸款中佔比25.0%,較年初提高6.1個百分點。2020年8月,深圳地區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年初下降73個基點。

3.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年內首次低於10萬億元

9月22日,央行更新了金融機構信貸收支統計數據。截至8月末,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為94202.58億元,相比7月末壓縮了7523.93億元,環比下降7%。這是結構性存款規模自今年4月末高點之後,連續4個月的壓降結果。這一數值是今年以來首次低於10萬億元。出於對「企業空轉套利」的打擊,以及降低銀行負債成本的考慮,今年6月份以來,監管部門對部分銀行進行窗口指導,明確要求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

4.2019年全國銀行卡未償信貸餘額7.59萬億元,同比增長10.8%

9月23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藍皮書(2020)》,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銀行卡累計發卡量85.3億張,當年新增發卡量7億張,同比增長8.9%;全國銀行卡交易金額822.3萬億元,同比增長4.1%;交易筆數3219.9億筆,同比增長53.1%。與此同時,受理端移動化和智能化程度快速提高,截至2019年末,我國境內受理商戶累計2363萬戶,同比下降13.5%,POS機累計3089.3萬臺,同比下降9.5%。風險管理方面,截至2019年末,銀行卡未償信貸餘額7.5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8%。

5.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聯合貸款業務將納入MPA考核

9月24日,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在「第九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一段時間以來,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利用旗下機構將支付與信貸業務等,與其他金融業務交叉嵌套、形成業務閉環,業務過程難以被穿透,極易引發風險跨市場蔓延。下一步要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建立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聯合貸款專項統計制度,將該類業務納入商業銀行宏觀審慎評估(MPA),將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企業納入金融控股公司監管。

6.央行在香港成功發行100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

9月24日,央行通過香港金融管理局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債券投標平臺,以利率招標方式發行了2020年第九期央行票據,發行量為100億元人民幣,期限為6個月,中標利率為2.68%。此次發行受到境外投資者廣泛歡迎,包括美、歐、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央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及國際金融組織踴躍參與認購,投標總量超過350億元,約為發行量的3.6倍。

四、上周重要銀行動態

1.中國銀行(601988.SH):75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發行完畢

9月21日晚,中國銀行發布公告稱,經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該行總額為750億元的二級資本債券於9月21日正式發行完畢,募集資金將用於補充該行的二級資本。

2.建設銀行(601939.SH):擬再發行1600億元二級資本債

9月22日,建設銀行董事會通過《關於發行減記型合格二級資本工具的議案》,同意建設銀行在取得股東大會及相關監管機構批准的條件下,發行不超過1600億元的二級資本債。值得一提的是,9月14日,該行完成發行650億元二級資本債,票面利率為4.2%。

3.東亞銀行(00023.HK):決定啟動出售東亞人壽保險流程,大摩削其目標價三成

9月23日,東亞銀行宣布策略性檢討結果,該行決定啟動出售東亞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流程,以提高該行業務的價值,改善其財務狀況並使管理團隊專注於其香港及內地的銀行核心業務。數據顯示,2019年該行實現歸屬集團股東淨利潤32.6億港元,同比下滑49.9%。對於當年淨利潤的下滑,東亞銀行解釋為內地的減值損失大幅增加所致。摩根史坦利目前將東亞銀行評級由「增持」下調至「與大市同步」,目標價由23港元下調至16港元,降幅近三成。

4.威海銀行:已通過港股上市聆訊,撥備覆蓋水平偏低

9月23日,港交所官網披露的消息顯示,威海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海銀行」)已通過上市聆訊。此前的9月9日,證監會官網披露《關於核准威海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的批覆》顯示,證監會核准威海銀行發行不超過16.57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此時距其邁出上市腳步已過了四年時間。2016年4月,該行向證監會遞交A股申報稿,正式加入排隊序列。截至今年6月末,威海銀行的貸款總額為1072.81億元,不良貸款餘額為19.2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9%。此外,該行撥備覆蓋率為151.82%,較2019年末的147.33%上升4.49個百分點,但仍處於偏低水平。

5.工商銀行(601398.SH):境外優先股發行已於9月23日完成

9月24日早間,工商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境外優先股的發行已於9月23日完成。境外優先股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上市於9月24日生效。此次發行的境外優先股的總股數為1.45億股。據9月23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境外優先股發行所募集資金的總額約為人民幣197.16億元。

6. 中信銀行(601998.SH):楊毓因工作調整原因辭去副行長職務

9月23日,中信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副行長楊毓先生因工作調整原因,於2020年9月22日向中信銀行董事會提交辭呈,辭去其所擔任的副行長職務。楊毓先生的辭職自辭呈送達中信銀行董事會之日起生效。楊毓於2015年7月調至中信銀行黨委委員,隨後出任中信銀行副行長,兼任中信金融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在加入中信銀行前,楊毓的工作履歷集中在建行。下一站其將赴任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後者的控股股東為中信銀行。

【本周觀察】

上周二(9月22日),央行更新了金融機構信貸收支統計數據。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為94202.58億元,相比7月末壓縮了7523.93億元,環比下降7%。

這是自今年4月末創下12萬億元最高點後,結構性存款規模已連續4個月壓降,8月末的數據是今年以來首次低於10萬億元規模,也是自2018年7月末以來創下的最低水平。

結構性存款也可稱為收益增值產品,是運用利率、匯率產品與傳統的存款業務相結合的一種創新存款。簡單來說,結構性存款就是把你的大部分錢放在存款裡,作為安全投資的基礎;小部分錢,購買一些金融衍生工具來謀求更高的收益。

由於是存款和衍生品的組合,使得結構性存款既有「確定的存款收益」,又有「衍生品投資的增值空間」,近年來其被作為「攬儲神器」而大行其道,規模急劇增長。尤其是今年3月和4月,結構性存款規模相繼突破11萬億元和12萬億元大關,刷新歷史新高。

需注意的是,近年來,結構性存款頻頻出現資金違規套利、業務違規等亂象,今年6月份以來,監管部門對部分銀行進行窗口指導,明確要求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部分地區要求逐月壓降。這是結構性存款連續4個月大規模壓降的重要原因。

時代商學院認為,對銀行而言,結構性存款是在一般存款基礎上嵌入了某種金融衍生工具,其實變相抬高了銀行的負債成本、增加了金融風險。此外,部分企業一邊從銀行貸款,一邊去買理財和結構性存款,造成資金空轉套利,沒法流入實體經濟,阻礙社會經濟健康發展。因此,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結構性存款規模仍將在嚴監管的態勢下持續壓降,銀行的負債成本有望進一步得到降低。

此次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的主力來自中小銀行,主要是中小銀行對結構性存款依賴度較高,攬儲能力偏弱。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中資中小型銀行結構性存款較4月末下降了1.95萬億元,降幅為24.63%;而中資大型銀行結構性存款則較4月末下降7715.26億元,降幅為18.23%。

對於結構性存款壓降分流出的資金,可能會投向銀行活期理財、大額存單、定期存款或其他一些低風險資管產品,而中小銀行為彌補負債缺口,大概率會選擇增加同業存單的發行量。

因此,對負債端成本具備較強管控力和優於同業的議價能力的銀行而言,其核心競爭力將顯著提升,淨息差或較同行有所上升,盈利能力將進一步得到提高。

【本周關注】

9月30日(周三):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採購經理指數月度報告。

【風險提示】

疫情持續導致銀行資產質量大幅惡化;經濟下滑幅度超預期;監管政策持續收緊。

【嚴正聲明】本文(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撰寫,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未經時代商學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及其他公眾平臺不得引用、複製、轉載、摘編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獲得授權轉載,仍須註明出處。(聯繫郵箱:TimesBusiness@163.com)

相關焦點

  • 【原創】鄭金宇:疫情時期的支持性金融政策與資金空轉
    客觀上,在金融擴張過程中,一定程度上的資金留置不可避免,反映為金融層面的「資金空轉」現象。當前,市場出現了一些資金空轉的徵兆,存貸款利率倒掛驅動了套利行為的出現。近年來,「嚴監管」抑制了規制套利型的資金空轉,但本次的資金空轉同以往大為不同,治理需要應對更加複雜的經濟金融環境變化,需要在保持金融支持力度的基礎上,抑制短期資金空轉。因此,也更需要探索建立後疫情時期引導金融資源有效配置的長效機制。
  • 對以疫情之名進行暗地套利行為的企業應嚴懲不貸!
    6月4日,北京銀保監局局長李明肖在第256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通過數據監測發現,最近一些企業在疫情期間一邊拿到銀行貸款,一邊又去買理財、結構性存款,這些實際上是套利,甚至違規進入股市、房地產等限制性領域。有關貸款資金套利問題,引發市場關注。
  • 浙江銀保監局治理存款亂象:銀行不得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吸存
    【點擊投訴】文/陳洪傑12月28日,第一財經記者從浙江地區銀行機構獲悉,近日收到監管文件,要求銀行機構不得通過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作為中介吸收存款。浙江銀保監局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回應稱,今年下半年以來,非理性攬存現象有抬頭態勢,一些不合規的存款產品和存款吸收方式對區域存款市場秩序造成了明顯幹擾,推高了負債端成本,加劇銀行自身負債結構的脆弱性和流動性管理壓力,滋生出的資金空轉套利現象,也直接影響了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
  • 結構性存款7個月壓降4.68萬億元 中小銀行完成年度任務難度不大
    本報記者 彭妍作為商業銀行「攬儲利器」的結構性存款曾頗受投資者青睞,但受監管政策影響,結構性存款現已日漸式微,逐漸「失寵」。監管部門曾對部分銀行進行窗口指導,要求結構性存款規模在2020年9月30日之前壓降至年初規模9.6萬億元,並在年內逐步壓降至年初規模的三分之二(約6.4萬億元)。
  • 銀行周報(11月23日)
    3.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降至8666款 年前壓降任務持續推進11月20日訊,今年以來,在嚴監管政策下,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自5月份開始逐月下降,至8月末首次低於10萬億元,降至94202.58億元,完成了在9月30日之前將結構性存款規模壓降至年初規模的目標。
  • 資金掮客坦言「幫忙資金」離場 7月份銀行存款減少有「先例可循」
    總體來看,7月份新增信貸和社融規模都放緩了快速增長的腳步。今日本報圍繞社融數據,對居民存款搬家的現象進行調查報導。  本報記者 張 歆  「各位大佬,6月份大家都很辛苦,希望大家跟資金方說好,今天9點以後再出款,感謝大家支持。」7月1日凌晨0:25,資金掮客孫毅(化名)在多個「工作群」和朋友圈發布上述消息。
  • 巨大套利!上市公司為買理財「瘋了」
    現在,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銀保監局、深圳住建局、深圳中小企業服務局、深圳市場監督局五部門開始了集中調查深圳樓市炒作現象。(來源:微博  3筆就能攪動整個深圳樓市,工作真細緻)央行密集降息、降準,借錢成本太便宜、太容易,可現在用來炒樓估計是涼涼了。那麼那些沒能流入樓市的錢究竟還能去哪裡呢?
  • 同業存單發行分化明顯 華瑞銀行懇請監管支持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記者 羅仙仙 發自深圳上海華瑞銀行的同業存單發行計劃備受市場關注。1月7日,華瑞銀行公布49億元發行額度的同業存單計劃,並在文件中表示:「為了穩定流動性,維護我行運營需要,懇請人行考慮民營銀行的實際困難,在同業存單發行商給予大力支持。」
  • 銀保監會首次界定「影子銀行」,已壓降16萬億規模
    《中國影子銀行報告》指出,截至2019年末,中國廣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84.80萬億元,較2017年初100.4萬億元的歷史峰值縮減近16萬億元,此外銀保監會還首次確立了四項標準界定中國影子銀行。基於此,近年來,監管部門開始對影子銀行進行精準拆彈。根據《報告》,經過三年專項治理,影子銀行野蠻生長的態勢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19年末,廣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84.80萬億元,較2017年初100.4萬億元的歷史峰值縮減近16萬億元。
  • 銀行「最難開門紅」: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 保險代銷意外走俏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記者:夏子軒年終將至,即將開始的銀行「攬儲大戰」卻遭遇政策大調整。12月18日,受監管政策影響,螞蟻集團率先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以來,京東金融、陸金所等金融科技巨頭紛紛跟進。銀行攬儲花樣多,銀行理財、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協議存款等攬儲利器百花齊放,但今年開門紅卻風平浪靜。時代周報記者走訪多家國有大行發現,銀行上調存款利率的情況雖然存在,但力度不大,大部分銀行的個人定期存款利率並未出現明顯調整策略,往年的4.2%的3年期定存已銷聲匿跡,更多只是3.85%的存款產品。
  • 銀行周報(8月17日)
    2.7月結構性存款再壓降超6500億 國有大行佔比大幅提升8月14日,央行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再次壓降超過6500億元,雖然較6月壓降超萬億規模相比有所下降,但照此進度,仍能實現此前監管部門要求的9月末降至年初規模,同時7月結構性存款的壓降,國有大行的佔比有所提升。
  • 租金貸存套利空間 長租公寓資金池風險待解
    11月19日,華北地區一位監管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事實上,這與合作銀行審查不嚴、盲目地跟風介入有關,也有的銀行存在炒作心理。 時代周報記者 黃嘉祥 發自深圳11月21日,深圳租客陳楠(化名)收到了房東最後的通牒—要麼月底前與房東私下簽署租房協議,要麼就被清退出去。
  • 結構性存款是什麼意思?和大額存單對比哪個好?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上周(2月10日-2月16日)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1264隻,其中非結構性理財產品1210隻,結構性理財產品54隻。在收益率方面,人民幣非結構性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93%,環比小幅下跌1BP;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4.80%,環比上升5BP。
  • 丁安華|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再論貨幣政策的傳導
    其結果是:一方面,社融和M2增速持續下行,實體經濟部門不同程度地陷入融資困境(圖1);另一方面,資金價格扭曲,出現不斷擴大的「利率雙軌」現象,即金融市場利率走低,銀行信貸利率居高不下,兩者走勢顯著背離(圖2)。
  • 銀行存款產品整改進行時
    作為銀行攬儲的利器,結構性存款和靠檔計息類產品曾一度飛速發展,而部分設計「假結構」、變相高息攬儲等問題也相伴而來。在監管連番出手規範以後,商業銀行存款類產品整改情況如何?北京商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銀行在產品設計上已經越來越規範,已有銀行在結構性存款銷售文件中增設了投資冷靜期,此前在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上「霸屏」的中小銀行靠檔計息類智能存款產品也難覓蹤跡。
  • 1月流動性月報|1月靜態流動性缺口規模約3.87萬億。
    ,隔夜需求有所回落,隔夜資金價格下行至歷史新低,7D資金價格下行後逐步回升,年末最後一個工作日在2.4%附近;總體而言,12月資金面持續處於偏寬鬆狀態,跨年因素擾動不大,反而在資金偏緊時點的寬鬆帶來資金價格的大幅下行。
  • 11月信貸結構有所優化,M2連續第9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初步統計,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1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億元。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多增456億元。至此,M2增速已連續第9個月保持在兩位數水平。今年3月末,M2增速重回兩位數,創下2017年4月份以來的新高。
  • 禁止銀行與第三方網絡平臺合作攬存 已開展的立即終止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一份華東地區某銀保監局於12月24日下發的《關於進一步規範轄內存款市場若干問題的通知》提出「治理結構性存款亂象;治理各類『創新』存款亂象,規範定價計息;治理『以貸轉存、以票引存』亂象,嚴防資金空轉;治理存款組織亂象」四大監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