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來,農夫山泉和拼多多在股市你來我往,一路把鍾睒睒推上了全球第六大富豪,黃崢則超過二馬,成為中國內陸富豪榜的「二當家」。
而除了二馬的跌落,放眼中國前十富豪,傳統房地產大佬許家印、王健林也已經不見蹤影,房地產黃金時代的落幕,這或許預示著中國經濟格局的變化。
不過,仍然還有一個來自地產行業的代表,在中國前十富豪中頑強地保住了一席之地。
福布斯實時富豪榜數據顯示,碧桂園的80後二代接班人楊惠妍,以2080億的身家排在第九位,比老前輩王健林足足多了1000億,也穩坐中國女首富的寶座。
然而,支撐起楊惠妍2000億身家的也不僅是碧桂園的老本行賣房子,還有旗下的物業管理公司碧桂園服務。
別看碧桂園服務年營收不足百億,淨利潤不到20億,但卻承擔起了再造一個碧桂園的重任,自登陸港股以來,在資本市場就一直表現不俗。
而近日,又連續發威。
1月6日到8日,碧桂園服務在港股接連大漲,累計上漲了近20%,市值來到1877億,越來越接近碧桂園(碧桂園當前市值2200億)。
僅就碧桂園服務來看,按照楊惠妍52.7%的持股比例計算,個人身家3日內就暴漲了200億。
碧桂園服務能獲得資本市場的如此熱捧,源自於其在物管行業的相對龍頭地位。
統計數據顯示,碧桂園服務在所有已上市的物業公司中,規模第一,利潤第一,增速第一,這種比較得出的優勢,被瘋狂的資本玩家無限放大。
從一組對比數據就可窺一斑。
彩生活年營收20億,是碧桂園服務的1/5,但彩生活的市值卻僅有50億,尚不及碧桂園服務的零頭,這讓曾經的「物業一哥」彩生活情何以堪。
實際上,彩生活不僅是中國第一家物管類上市公司,也是最先把物業這個生意做出樣板的,正是在彩生活的帶動下,老牌地產企業們紛紛將物業服務分拆獨立出來。
為什麼要分拆,自然是為了講另外一個故事,從2014年彩生活登陸港交所至今,港股已經有近20家中國內地物業企業上市,碧桂園服務的故事則是最動聽的。
碧桂園服務85倍的市盈率對比彩生活8倍的市盈率,就看出了差距。
不過,碧桂園服務的物業故事講得再好,拼的還是原來的「爹」,如果沒有碧桂園每年7000億的房子賣出去,碧桂園服務也沒有那麼多房子可管。
而如今,管房子的就要超過賣房子的了,這就是故事的力量。
實際上,目前上市的物業公司背後大多都有房產開發背景,彩生活也是從花樣年分出來的,所謂的誰比誰的模式更好,不過是講給韭菜們聽的,說到底拼的還是誰手裡的房子多。
而在這一點上,作為多年「房產一哥」的碧桂園自然是當仁不讓,也就是說,物業服務歸根結底還是房產開發商之間的較量。
但在資本市場上,卻是兩個故事,兩個戰場,也是兩塊「韭菜地」。
當然,故事講得好也是本事,從2005年起就開始介入碧桂園高層管理的楊惠妍,已經算是地產行業的老兵了。
雖然不是開創者,但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從碧桂園這些年的表現來看,楊惠妍已經完全褪去「富二代」的標籤,出師了。
還記得2007年,楊國強把碧桂園股權全部轉讓給女兒楊惠妍的時候,楊惠妍一舉成為當年的中國首富,連福布斯都說「她有個好爸爸」。
彼時楊國強還是實際的話事人,之所以把股權先轉給女人,他的期望是:
「訓練她成為碧桂園繼承人。」
而如今13年過去,他的期望實現了,福布斯當年的話或許可以反過來說,楊國強有個好女兒。
不過,中國地產行業正經歷著風雲變幻,誰能笑到最後,現在下定論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