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丨朱樺
圖片丨劉文斌、劉鴻達
中北大學的一對戀人,2019年一同報考同一單位同一崗位軍隊文職,最終雙雙上岸。
在陸軍某綜合訓練基地,有這樣的兩個身影總是相伴而行。他們,是這個訓練基地裡令人羨慕的文職教員,也是從大學直接踏入軍營的情侶。他們,就是石鑫和白婧。
石鑫:這是我千迴百轉都要圓的軍旅夢
石鑫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是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在戰場上戰功累累,被授予「戰時一等功」勳章。在父親的影響下,從軍成為了石家兒女命運中的必然。石鑫的姐姐在高考後選擇了軍校,成為了一名軍人,數年後又成為一名軍嫂。這樣,石鑫家就有了三位軍人。
由於自小被父親嚴苛要求,一顆逆反的種子悄悄在石鑫的心中萌芽。每當父親的戰友們來家裡做客時,軍人的不拘小節和呼朋引伴的大聲呼喝,讓石鑫開始對 「軍人」這個職業暗中反感。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石鑫對軍人的看法開始漸漸改觀,慢慢地理解了父親不善表達的愛,也理解了父親戰友們之間的情誼深厚。
選大學時,因為高考成績不是很理想,無法報考心儀的軍校。他依照父親心願報考了軍工類的中北大學,成為了一名信息對抗專業的學生,為的就是以後有機會能夠進入部隊工作。
大三時,姐姐告訴他社招文職的消息,面臨考研、畢業、就業多重壓力下的他,又燃起了從軍的夢想,和女朋友一起走上了備考之路。
現在的石鑫很感謝父親當時為他所做的選擇,不僅是因為在學校裡遇到了白婧,更是因為他進入部隊後才真正理解了父親。
父親從來沒有告訴過石鑫「一等功」意味著什麼,石鑫也從來沒有對父親的小徽章產生過好奇。直到石鑫走進軍營,聽懂了「武裝」「立功」這些軍旅專用名詞後,特意去問了父親一等軍功章背後的故事。
在父親的講述下,石鑫才知道,那是在1984年的戰場上,年僅20歲的父親,在戰場上多次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受傷戰友,幾次險些喪命。
聽了父親的故事和工作中與戰友的相處,石鑫對軍人這個職業由衷地尊敬和熱愛起來,他很慶幸自己走上了這條強軍路。
白婧:感謝你,我志同道合的伴侶
石鑫在大三實習時,和同伴同學白婧分到了一個小組,這才和這個愛笑又獨立的女孩慢慢熟悉起來。隨著兩人慢慢熟悉,漸漸開始無話不談,很快就確定了戀愛關係。
在石鑫向白婧談起自己準備報考文職時,得到了白婧的積極響應。白婧雖然不是出身軍人家庭,卻從小就對軍旅生活充滿嚮往。得知可以通過考試進入軍營,白婧也很興奮。報考崗位時,他們考慮再三,最終一同選擇了招考崗位多的助理教員崗位。
備考的過程很是艱辛。身為畢業生的他們不僅要備考,還要準備畢業設計,近兩個月的備考過程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有幾次,白婧白天複習考試,晚上準備畢業設計,一直到凌晨四點多。
幸運的是,兩個人同時考上了這所「軍校」,從同學變為同事,身邊的同學都羨慕不已。
入職後,兩個人從學生轉身成為助理教員。面對從校園到軍營的轉變,白婧說,現在每天下班之後兩個人還是會一起學習。剛剛進入部隊一切都並不熟悉,不只是專業課需要深入研究,身為教員更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於是,兩個人開始研究起心理學。
從大學到軍營,雖然辛苦,但幸虧有與她志同道合的石鑫相伴而行。兩個人一路走來,是情侶,更是戰友。往後餘生,漫漫長路,有人陪伴,覺得非常幸福。
最好的愛情應該是什麼樣子?在石鑫看來,無論是求學路還是強軍路,都能有人相伴一起努力;在白婧看來,是舒婷所寫的「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監 制 | 戴 強
編 審 | 張丙才 李慶金
責 編 | 王軍華
刊 期 | 3831期
感覺精彩,點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