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 6月24日報導(文/鄰章)
上周,在撕逼玩出新高度的同時,京東618店慶活動也告一段落。而從此次京東公布的」京東手機618戰報「來看,小米的情況似乎值得我們注意:其手機銷量依舊火熱,但是小米手機銷量主力價位產品在此次京東618中卻被華為、魅族斬落馬下。這說明用戶在購機選擇的優先級上,小米依舊沒能在成為國產各價位的第一選擇品牌,並且其走量關鍵的低端紅米系列也面臨著日益嚴重的挑戰。在競爭對手的車輪戰下,小米是否還能繼續堅挺?
從京東公布的數據我們可以得知:模仿小米網際網路手機模式的華為榮耀問鼎618期間品牌銷量冠軍,並且榮耀6榮膺1499—2599價位段單品銷量冠軍;魅藍Note 2斬獲618當日單品銷量冠軍;而小米獲得的則是」入駐京東旗艦店,摘得六月環比銷量冠軍「。
而作為對比,小米在2014年第一次參加天貓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其銷量也是一騎絕塵,總體是壓著華為、魅族打,其創下了「天貓雙十一」商家最快破億新紀錄。但是在2000元以上價位賣的最好的國產手機卻分別被華為Mate7和錘子等廠商佔得。
從兩份數據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從2014的天貓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到2015的京東618,雖然小米手機銷量依舊火熱,但是小米在高端化的探索上面臨的狀況依舊沒有改變,並且小米手機銷量主力價位產品在此次京東618中卻被華為、魅族紛紛斬落馬下,這說明用戶在購機選擇的優先級上,小米依舊沒能在成為國產高端第一品牌,並且其走量關鍵的低端紅米系列也面臨著日益嚴重的挑戰,其競爭對手對其大有趕超之勢。
這似乎更是一個小米不願意接受的現實,但是綜合其他一些數據來看,這似乎又真的是一個事實。有數據顯示:2015年3月華為手機以13.57%的高份額佔有率,成為3月份中國市場銷量第一。4月,華為手機(華為品牌+榮耀品牌)以13.6%,再次蟬聯中國市場銷量第一,連續兩個月在國內超越小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4月份是小米的米粉節。然而不僅有市場佔有率被華為超越,更有其手機產品關注度連續三個月(3月、4月、5月)在「網際網路消費調研中心」的排行榜上不見蹤影。
上述信息對小米而言無疑是個危險信號。這些信息共同說明了小米品牌高端化依舊沒能實現,其對消費者吸引力也在逐漸減弱,小米此前慣用的」性價比模式「在當下似乎也已遇到瓶頸。而綜合今年上半年圍繞小米的各種事件、新聞來看,小米更是面臨著重重挑戰。
一、專利短板制約國際化進程
小米公司這幾年發展迅速,但是其在專利積累上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弱者。那麼小米的專利積累究竟有多弱?根據專注於專利研究的李俊慧教授的文章,我們從中可以知曉:截止2015年5月25日,小米公司專利家底(已獲授權)的真實情況是——其擁有42件發明專利、96件實用新型專利和102件外觀設計專利。其中,在99件已獲得授權的實用新型專利還有44件與水處理相關。未獲授權專利數量為2193項。
正因如此,其在2014年,在印度市場就遭遇了來自愛立信的專利訴訟,而在強勢的愛立信專利面前,小米幾無還手之力。專利積累的薄弱,讓小米海外市場進軍地點的選擇只能落在專利保護機制尚不完善的東南亞地區,在專利保護機制晚上的歐美市場,小米核心產品小米手機等至今不敢進入,小米只能在這些市場開賣充電器等手機低端配件。專利短板,讓小米的國際化進程受阻,而作為對比,華為、中興、聯想等卻因為有專利護航,他們在國際市場的開拓上,有著小米短時間內難以達到的廣度,這使得小米的國際化進程受阻。
而與此同時,國內的專利巨頭在專利變現的訴求上也是蠢蠢欲動,專利大戰風雨欲來,頗有一觸即發之勢。而華為、中興對專利利用的相關表態、言論則更向我們表達出了他們的專利變現欲望。我們幾乎已經可以得出:一場國內手機廠商之間的專利大戰即將打響,而這些年發展一直順風順水,甚至搶掉了老牌」中華酷聯「這些廠商的風頭的小米這塊大肥肉自然不會被國產專利巨頭們所錯過。雖然中興、華為這些專利大戶尚未拿小米開刀,但專利始終是懸在小米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二、品牌高端化受阻
由於自家的專利短板,隨時有著被專利大戶進行專利訴訟的危險,使得小米的國際化進程受阻的同時,又有著被國內巨頭專利變現的威脅。而在專利之外,小米在上半年意圖進軍高端市場的戰略似乎也以失敗告終。作為為其進軍高端的開年旗艦小米Note以及Note頂配版,雖然在配置上被雷軍成為「安卓機皇」,各種「史上成本最高、藝術品般精緻、相機美到哭、高端旗艦性價比之王」的讚美之詞在當時的媒體鑑賞會上也是脫口而出。但實際售價說明了一切問題,這款「世上最高配置」的Note頂配版,最終價格從發布之初公布的3299元更換為2999元,其依舊沒有勇氣衝破被國產視為高端紅線的3000元關卡。
而反觀與此同時期或在其後發布新品的華為、Nubia、OPPO 、vivo這些品牌們,其產品定價均已經開啟了品牌溢價化的歷程。特別是華為、OPPO和vivo,其發布的產品有的在配置上雖然遠不及小米Note頂配版,但是其價格卻與之相差無幾。這無疑說明:小米依舊沒有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品牌溢價,其產品依舊無法擺脫「性價比」的標籤。其品牌依舊處於低端化。
然而錯失進軍3000元以上的小米還有機會再進高端嗎?從現在來看,似乎難度會更大,小米手機在當下正在遭遇一系列新晉品牌敢於扯掉行業價格底褲的低價挾持,樂視在發布超級手機時,就公布了手機BOM成本。雖然這種成本對於一款手機的最終價格而言,並不科學(因為手機不只是零件的組裝,還有設計、研發、專利成本等等)。但是在經過小米網際網路手機模式多年教育的廣大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而言,他們會關心這背後的價值付出嗎?他們更在乎的是性價比的高低,這無疑讓小米陷入了自己設置的「性價比模式」陷阱。
三、千元機市場備受摧殘
除去進軍高端計劃的受阻,小米在千元機市場也正遭遇著前所未有全方位的狙擊。在魅族Note、Note2,以及老周旗下的大神等等產品的壓力下,雷軍將原本價格就幾近觸底的紅米2A再降價100,以此來應對各方挑戰。但是從京東618手機戰報來看,降價也並未幫助紅米2A在銷量上實現跨越性的突破,在618單日銷量上,其單品銷量依舊敗給了魅族Note 2。這也說明了低級並不是千元機用戶選擇產品的唯一衡量標準,更好的設計、做工也是廣大消費者在意的方面。
並且在低端紅米手機上,小米還遭遇了一次「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善於學習的老周在大神手機上死磕小米紅米系列的價格不放,不惜一次次露底褲的價格對比,並且大神李旺有樣學樣的「三問小米」,則讓我們明白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真理。
四、被逼的內容戰爭
智慧型手機高端化轉型受阻、增量的低端化產品又被全方位狙擊,小米需要快速開啟另一能夠講述資本故事的大業務,以繼續增加小米的生態故事的可延續性。而小米電視這一雷軍眼中小米智能家居生態布局三大核心之一的業務自然首當其衝。然而電視業務,內容是其核心。這也自然免不了與智能電視領先者樂視展開激烈競爭。雙方你來我往的戰爭,以及讓我們過足了癮,而小米豪擲10億美金進行的內容建設,也必將進一步拉升有關內容的爭奪戰役。在這場戰爭中,小米與樂視都需要進行更多的投資,以充實自己的話語權,而在這場戰爭中收益的則是內容提供商們。他們才是最終的受益者。
五、遭遇更多的對手營銷戰
營銷一直是小米公司的強項,甚至被很多人認為是小米成功的關鍵,而在2015年,小米在營銷上則迎來了更多的挑戰者:360、魅族、樂視、華為、聯想等等都是或公開、或隱蔽的敵人。這些「敵人們」學著小米慣用的營銷手段,與小米在產品上進行各種對標,研究著小米的各種七寸。雖然小米公司擁有極強的公關團隊的儲備力量,但是在各方都對著小米開炮時,也必定會有雙拳難敵四手之時。小米在2015是否還會遭遇當年與360特供機大戰時的險情,我們拭目以待。
六、創新能力依舊不足
雖然在小米Note上,我們看到了小米在設計上的長足進步,在細節優化上的認真,這些是非常值得誇讚的,也是增加用戶粘性的必要基礎。但是在誇讚小米的時候,小米也始終無法迴避其創新能力不足以及對技術潮流判斷遲緩的事實。以小米Note為例,其使用的許多技術,說白了只是他家技術的改名化,其大力宣揚的」陽光屏「,其實在諾基亞Lumia1520上就早已運用。並且小米近年來越發暴露出其跟不上安卓發展潮流節奏的短板。從小米3、小米4再到小米Note、小米多次在旗艦機型的標配上掉隊——掉隊4G、2K解析度屏幕指紋識別等等。至今小米旗艦機型的指紋識別依舊不見蹤影(據傳小米5會有指紋識別)。雖然個人認為指紋識別不只不過是一眾安卓機為了追隨蘋果的亦步亦趨,諸多廠商加入指紋識別也並沒有做好指紋識別的深度優化集成。但是許多消費者卻是很吃新潮的這一套,小米的慢動作,折射的是小米對技術潮流的判斷遲緩。
結語:
高速發展,一路狂奔,五年來,小米書寫著中國速度,也製造著中國科技公司的成長奇蹟。但是在五年之後的今天,其發展的陰影也日益顯現: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增速放緩、進軍海外依舊受困於專利單板、主力核心產品進軍高端受阻,低端又遭遇著全方位的對手狙擊,而其老冤家們又再次來襲、大家都盯著看的創新能力,小米依舊欠缺。而在競爭對手們輪番上陣的車輪戰下,2015下半年的小米又是否還能繼續堅挺?也許,小米5的到來會給我們更多答案。
本文系獵雲網特約作者、科技行業觀察者鄰章所撰。觀點僅代表個人,轉載請註明出處
想了解更多創業創新知識,快添加獵雲網微信公眾帳號:ilieyun
獵雲網:關注創業公司,原創科技博客!【我們幫助任何有夢想的創業團隊!創業團隊尋求報導請點這裡。承諾:完全免費,謹防假冒。】
想了解更多創業創新知識,快添加獵雲網微信公眾帳號:ilie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