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香港娛樂圈,不得不提「四大天王」。在上世紀90年代,隨著譚詠麟和張國榮淡出香港樂壇,香港樂壇出現了真空時期。為了延續香港樂壇的輝煌,為了增加娛樂話題性,在1992年前後,香港樂壇推出了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等四位當紅歌手為「四大天王」。這就是所謂「四大天王」的由來,這個稱號也雖然並非什麼官方稱號,但是這個招牌自誕生以來,便成了四位「天王」的代名詞。所以所謂的「四大天王」既不是官方稱號,也不是一個團隊稱號,它只是在一個特殊的時期,應市場的需求,在各方自發默契的配合下,而誕生的一個合稱。
但是在稱號誕生後,四人的事業便進入了半競爭,半攀附的狀態。不過放眼整個職業生涯而言,其實四個人並不是同時代的藝人。從年齡上而言,劉德華和張學友較黎明和郭富城明顯年長,而如果說出道的時間,又要數劉德華最早。再談到幾個人的工作重心,其實也各有不同。如劉德華和張學友,兩人雖然年齡相近,出道時間也相差不太大,但是劉德華在出道早期並不會唱歌,而張學友卻是地地道道以歌手身份出道。
而郭富城和黎明早期也是以舞臺表演為事業核心,但是重心也略有差別,如黎明偏重於唱歌,而郭富城則偏重於跳舞。而且雖然「四大天王」的稱號來自於歌壇,但是在上世紀整個90年代到本世紀初,四個人的競爭和合作幾乎延續到了各個事業領域,其中最突出的則是音樂和電影。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四人的競爭幾乎處於白熱化狀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幾個人只是在事業上暗暗較勁,並沒有出現不愉快的現象。不過到了本世紀的前10年,隨著四人地位的加固,他們慢慢的從競爭,轉入到了各自發展的狀態。
而且到了近年來,四個人中,只有劉德華和郭富城表現得還比較活躍。如黎明和張學友幾乎轉入了半退隱的狀態,從四個人的成名和發展情況來看,劉德華出道最早,而紅的卻是最久的。特別是與郭富城和黎明相比,劉德華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雖然劉德華在各方面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但是他也經常被吐槽,與其他三位相比唱功差,演技差,長得不夠帥。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劉德華卻是四人中,紅得最久的「天王」。而且從成名到現在,劉德華從一個沒有天分的藝人,成功的成長為如今華語娛樂圈中的頭號巨星,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成功靠的不僅僅是運氣那麼簡單。但是為何如此沒有天賦的劉德華,卻會屢屢被大師級導演,以及殿堂級音樂人所眷顧呢,這其中就是他個人的努力所獲。
其實究其關鍵而言,劉德華的成功,更多的靠的是外在的努力,而非天賦異稟。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德華卻是四個人當中紅得最久的藝人。從上世紀80年代嶄露頭角,到如今成為華語娛樂圈中,藝人的傑出代表,劉德華在並不是有利的情況下,卻持續保持了一種極佳的事業狀態。這種狀態並不僅僅是他在事業上的成就,而是他對事業的態度。
從出道開始,其實劉德華的事業並不十分順遂,雖然在混跡TVB的早期,他已經成為「無線五虎」之一,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並沒有像黃日華和梁朝偉,有特別出彩的代表作品。而到了電影圈之後,劉德華又遇到了他命中的「宿敵」梁朝偉。關於梁朝偉的輝煌成就,影迷們都略知一二,而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和文藝片之王王家衛的合作,而梁朝偉絕大多數的影帝頭銜,也是他在和王家衛合作的過程中獲得的。
不過王家衛進入影壇的處女作,卻是由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主演的影片《旺角卡門》。這部影片雖然不能算是王家衛的代表作,但是在劉德華的職業生涯中,這部影片卻影響深遠。如果不太熟悉影片背景的影迷,在看到《旺角卡門》這部影片時,總感覺有點杜琪峯的影子。而劉德華演技的蛻變,其實也是在後來和杜琪峯合作時產生的。這不禁讓我們懷疑,其實早在《旺角卡門》這部影片中,劉德華已經有了對警匪電影的感覺,但是「文藝」的王家衛卻沒有發覺。
而在劉德華和王家衛的第二次合作時,兩人卻發生了很大的不愉快。在1990年,王家衛執導的第二部影片《阿飛正傳》上映,對於只看票房數據的香港影壇而言,這部影片的上映簡直可以稱為災難。一部投資了將近4000萬的影片,上映後票房僅有900萬。如果你不知道1990年投資一部影片4000萬港幣的概念,我們可以做個比較。在2002年的時候,被譽為巔峰之作的香港警匪片《無間道》的投資也沒有超過3000萬。
話題扯得有點遠,言歸正傳,這部影片虧錢並沒有影響劉德華和王家衛的關係,畢竟虧的不是他倆的錢。而最大的原因在於,劉德華之所以答應參演這部群星主演的影片,主要是因為他以為他可以繼續做主角。但是不幸的是,王家衛為了突出張國榮的風採,把本來雙主角的影片,硬是剪成了單主角。在影片中,劉德華幾乎成了第三配角。更有趣的是,在影片的結尾時,僅僅出現了一個鏡頭的梁朝偉,從此成為了王家衛影片中的常客。
所以說梁朝偉是劉德華的「宿敵」呢!兩人相遇的時候,劉德華無論作為競爭對手還是合作夥伴,他幾乎沒有在梁朝偉身上得到過便宜。後來在《無間道》中也是如此,這次劉德華不能再怪影片的導演了,在《無間道》中兩人的戲份旗鼓相當,而且劉德華也表現得非常出彩。但是無奈,當年梁朝偉剛剛摘取了坎城的影帝,在盛名之下,香港金像獎的評委們,又為梁朝偉錦上添花。
電影可是劉德華的主業,即便如此,在這個行當中,劉德華打拼的也十分不容易。這個過程也怪劉德華的偶像包袱太重,所以劉德華在影片中既要演繹好其中的角色,又要兼顧到劉德華自己的商業形象。而說回歌唱事業的話題,其實劉德華在早期的時候並不被歌壇認可,首先他是半路出家,另外就是劉德華的唱功和其餘的三位相比,也確實有明顯的差距。但是劉德華並沒有放棄,他而是通過唱歌的時候,以及演繹作品的調整,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特色,並以此突出重圍,獲得了和其餘三位同等的「天王」身份。
不過這個過程中就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既然劉德華自身有如此多的不足,那麼他為什麼他依然能夠獲得如此多的資源和支持呢?這其中不僅包括娛樂圈,也包括他的忠實粉絲。其實究其原因,還是劉德華注重自身的人品。在進入娛樂圈的幾十年裡,劉德華幾乎沒有緋聞,而且無論做什麼工作,他的態度都是可圈可點的,即使做不到最好,但是劉德華卻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發揮到極致,劉德華這種敬業態度,是很多藝人無法比擬的。
所以劉德華的人品和他的社交能力,是他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娛樂圈中,紅了持續30年的核心競爭力。即便是能力欠佳,天賦平平,但是劉德華作為華人娛樂圈的勞模,他用汗水徵服了這個浮躁的行業。畢竟一個努力的男人,在魅力上,絲毫不亞於一個有才華,有外表的男人。劉德華自己說,如果有一天不紅了,他還有自己的「品」會讓娛樂圈記住曾經有一個名叫劉德華的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