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世稱鬼谷先生,是戰國時代的顯赫人物,被道家尊為第一大法寶《道德經》。《道德經》是道家祖師老子與其門徒曾子、若子等人,共同著作的著作。儒家把它尊奉為聖經。漢初,道家名士周亞夫被楚王劉交封為縱橫家鼻祖。六國攻秦時,鬼谷子原籍陝西漢中(今陝西興平一帶),以一支六十人的小支好騎善射的隊伍起兵反秦。秦開始不信佛教,而是崇尚道家,秦末道士陳慶之攻漢中時,鬼谷子手持重劍探地而入,得其傳授。
秦滅六國,鬼谷子以縱橫家與之戰,使其奇謀與謀略名揚四海。鬼谷子揭示了人生的奧秘,他認為,人的一生沒有絕對的真理,有喜怒哀樂,苦樂貧富,但最後只要達到一點,即勝利的領悟,即是人生的目的。鬼谷子認為人在成功之前需要學習佛道精髓,他本人的功業大部分在學佛與行道上完成。儒家向鬼谷子學習成功學,道家吸收了人生的經驗學問與方法論,兵家思想也一直傳傳承承到現在。
鬼谷子發現問題於變化之中,解決問題於根源之處,其人生境界達到了道家的境界,道家有云: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創立道家思想,人在世界之中有凡、聖、賢、聖四個等級,人應當隨時調整自己的位置,順應自然發展。李白藉助鬼谷子構思的詩歌這是老子比較悲催的時代,不管出名也好,得勢也罷,他在整個社會的聲望始終不如鬼谷子,經常聽到人們所批評鬼谷子來取代他,甚至被批評成世界末日的傳播者……但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很少有人批評。這使得鬼谷子的學說獲得了巨大的聲望。這背後與李白厲害的文學素養密不可分。
李白在詩歌創作上頗有造詣,擁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在詩歌寫作上沒有入道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鬼谷子曾說道:真學道者絕不發表自己在道德修養方面的看法,確切地說,他的看法絕不不屬於任何一派。總之,人對於道德修養的認識要以修道的方法論為準則。這又是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人生的意義與學問無關,只是用處。道家作為一個創世主題,其實講得很清楚。但是現在很多人是看不懂道家的。劉伯溫膽子是不大,但他創造的郭靖與楊康成為改變兩人命運的人。郭靖&楊康的結局又是什麼原因?人生的意義如同在茫茫大海中突然遇到了一艘大船,而不斷奮進的人,就有可能成為船中的舵手。
多方法的行程也許只能讓你匆匆一瞥,下一秒到達的海面更廣闊,但是帆的遠近卻會決定你到達的高度。這也是幸福的人生寫照——不斷找尋與等待,才會因為有所得。人生好比一場過程,不一定要拼命掌握海上的遊玩,但是至少要找到一艘過程中可以享受到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