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黨們是不是都有這樣的經歷,看到有人曬自己拍的燈火輝煌的夜景照,煞是羨慕,興衝衝去問人家怎麼拍的,對方一開口就是單反云云,毫無參考性!
夜景似乎天生和手機不和,我肉眼看著挺漂亮的夜景,怎麼手機拍出來光也微弱、畫質也差,「蕭索」到懷疑自己的眼睛。
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用手機也能拍出相機效果的夜景大片!
把畫面整體拉暗,燈光會更突出、更亮。
這對應兩個技巧:一將對焦點(也就是測光點)落在亮處。
平時注意觀察的同學可能會注意到這個現象:當你用手機拍照的時候,點一下屏幕上比較亮的地方,畫面整體會變暗,但是如果你點一下畫面中比較暗的地方,畫面整體反而會變亮。
當我們在拍夜景的時候,一張不錯的夜景圖,一定是燈光比較亮,看起來才會比較好看。
所以我們把對焦點,也就是拍照時我們點的那一下落在畫面的亮處,讓系統對亮處進行測光,系統會自動拉低整個畫面暗度,將光源凸顯出來。
二曝光鎖定拉低整體曝光值。
當我們拍攝的主體燈光和黑暗交錯,均勻分布,系統無法精準測光,自動檢測所生成的亮度依舊太亮了,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長按屏幕調出曝光/對焦鎖定,手動調整(拉低)畫面的整體亮度,以獲得更為理想的效果。
使用手機的長曝光功能獲得更加明亮、被放大的燈光,使夜景看起來更有氛圍。
現在不少手機相機中都有「長曝光」或是叫做「慢門」的拍攝功能我們,進入這個拍攝模式進行拍攝即可。
它的原理是把快門時間延長,在規定時間內連續記錄光的運動軌跡。夜景中一個很小的光點,經過長曝光拍攝之後,可以變成一個比較大的光斑。
但需要注意的是:當使用長曝光功能時,應當盡力保持手機的平穩,建議最好選擇手機三腳架進行拍攝,不要手持拍攝,這能有效減少抖動模糊。
其次長曝光的時間不宜過長,時間長達幾秒即會產生肉眼可見的噪點,影響畫質。
選擇華燈初上的時候進行拍攝,此時天空還有光亮,城市的燈光已經全部亮起。
相比於天空完全黑下來再拍攝夜景,在天還沒有完全黑的時候,拍出來的照片,會有更豐富的細節,能看到建築物的樣子。
並且,在天空、尤其是有雲朵的天空的映襯下,城市夜景拍出來會更加的大氣和漂亮。
選擇在小雨紛紛或者是雨初停時進行拍攝會有非常驚豔的效果。
此時空氣中的水汽很足還沒有完全散去,燈光被水汽折射向四周暈開,映在雨後的地面上,會呈現出油畫般的朦朧效果,燈光看起來更多更亮,整體意境更唯美,畫面的色彩更加豐富。
另外,水珠的折射使得點光源變多,在小雨時或者在雨初停時進行拍攝,畫面中也更容易出現光斑的效果。
在這個時候拍過的人都知道有多美!
優先選擇有水面或是能映出倒影的地方拍攝有燈光的建築。
如果你的拍攝主體是有燈光的建築,而你又要從一個比較低的角度去仰拍這個建築,我們建議使用經典的水平線對稱構圖,將建築實景與倒影,在畫面中同框。加上慢門(長曝光)的效果,這這樣拍出來的照片,畫面內容會更加豐富,主體本身也會更加清晰明亮。
相對於開闊的主體,點著燈的逼仄小巷、走廊,更容易拍出夜景的氛圍。
這是因為,在小巷子、走廊等比較狹窄、比較狹長的地方,燈光亮起的時候,除了燈光本身,還有暈染在牆面或者是橫木上的燈光,使得燈光效果得到雙倍加成,建築細節更為清楚。
後期處理是很重要的部分。
在處理夜景照片時大致根據這個思路走不會出錯:
我們根據成片效果,適度拉低圖片亮度,進一步減暗畫面。當然如果亮暗對比已經可以了,這一步則可以省略。
隨後增加對比度,加強光影對比。
增加飽和度,讓畫面的色彩更加濃鬱,燈光顏色更豔麗,暗部黑色更濃鬱。
增加銳度,強調細節。但如果你的手機本身像素不高,原片噪點較多,不建議增加銳度,因為這種情況下,細節在顯現的同時,噪點也跟著顯現。
最後根據你拍攝的建築物燈光的顏色,選擇將色溫調冷或調暖。色調上如果你想強調氛圍,大可放心地大力拉暖或者拉冷,效果非常好。
比如前面出現的這張圖,
原圖的黑夜沒有那麼濃鬱,是在讓照片稍微欠曝的情況下,通過增高飽和度和對比度調出來的。燈光本身也並不是冷色調,沒有這麼藍,這種程度的藍色,是後期調整色調後才會有的顏色。
聲明:
本文圖片購買自拍信創意,
已獲得商用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