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伴隨著高話題度的《瞄準》,在停播將近一周後,終於迎來了復播。
然而並不理想的是,《瞄準》在因停播而影響收視率的前提下,評分仍在不斷走低,在豆瓣上已經跌到了7.5分的地步。
這肯定不是劇方和眾位主演們想看到的情況,但事實就是如此,在關於《瞄準》的所有問題中,什麼才是最為重要的?
劇情注水?漏洞太多?演員演技差?
恐怕很多觀眾也都有自己的不同見解,但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關於《瞄準》這部劇的女主角歐陽湘靈,負面評價是要遠多於正面的。
甚至有不少的人認為,《瞄準》最大的敗筆,就在女主的選角方面。
那麼有意思的地方來了,假如女主真的換一個人來演,《瞄準》就能成為真正的大劇麼?
我看未必,至少以下3點,依然是《瞄準》需要面對的現實難關。
《瞄準》在時間季節的設定上,就首先有了瑕疵,在此後的每一集中,這個問題就一直不斷地在折磨著每一位喜歡這部劇的觀眾。
季節的問題,在於畫面經常出現的時間節點上,劇中人物卻穿上了反季節的衣物,簡單點說,就是夏天穿著厚厚的衣服,畢竟6月的松江(上海),已經是一個溫度很高的季節了。
對於影視劇而言,反季節拍攝並不少見,很多的良心劇就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但《瞄準》出現了,從這點上來說,就很難去從容辯解。
時間的問題,在於《瞄準》為了凸顯劇情的刺激與緊湊,用了一個50多集的長篇幅,來講述一個8天的故事。
本身這樣的設定沒有問題,但在劇情的具體表現上,《瞄準》就很難自圓其說。比如除了池鐵城等少數人以外,大部分角色已經3天沒睡覺了。和尚在被擊傷眼睛後,卻在短短幾個小時就基本毫無阻礙。還有曹必達,在他和和尚一場激烈的打鬥後,明顯是要背負一定傷情的前提下,在下一秒卻又生龍活虎。
人不是機器,更不是超人,完全不符合常識的東西很難令人信服。
其次,《瞄準》裡的雙男主,本可以讓劇情在一定程度上,精彩到極致,卻走向了另一條相反,或者說錯誤的道路。
蘇文謙的「厲害」之處,更多的是來自於池鐵城對他的忌憚。
《瞄準》裡對於蘇文謙能力的表述,最大的根源都是來自於池鐵城;而水母組從未失敗的輝煌戰績,也都大部分來自於蘇文謙的口述。
並且很重要的一點是,蘇文謙在幾度遇險的情況下,都因為有著池鐵城頒發的「免死金牌」,而最終一一化解。
這樣的設計,你很難說《瞄準》,是為了突出池鐵城對於蘇文謙的愛惜之情。難聽一點地說,這麼做只是為了讓劇情能夠持續下去,甚至是向如今的「腐文化」獻媚。
恰飯不可恥,但是站著把錢掙了,才是正道的光。
《瞄準》裡的配角,其實出彩的並不少,但受限於戲份,以及過於工具人的設定,讓這一效果大打了折扣。
比如單稜,比如特派員。
他們在劇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並且在表演上都沒有什麼問題,但前者過於工具人,後者又戲份過少,導致他們對於整部劇質量的影響,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在這一點上的遺憾,是顯而易見的。
由以上可以看到,在《瞄準》已經更新的二十多集裡,造成劇集評分高開低走的原因,其實是多樣性的,遠非簡單的女主換角就能解決的問題。
在之後的篇幅裡,《瞄準》如果能在回憶和劇情推進的平衡方面,能有所改善,仍不失為一部製作精良的優秀作品。只是這樣的企盼,到底能不能兌現,就只能留待以後再做驗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