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波浪樂隊:用悲觀激起快樂

2020-11-18 新華網客戶端

  大波浪樂隊成員,從左至右分別是李赫(鼓手)、邢星(合成器)、李劍(主唱)、張一航(吉他手)。

  10月10日晚,大波浪樂隊憑藉一首《Mickey》在《樂隊的夏天2》總決賽中成功進入Hot5,位列第四。在經歷了幾場頗具「大波浪」風格的表演後,所有人都被他們的舞臺魅力吸引。這是一種不同於其他樂隊的戲劇表演形式,與音樂密不可分,卻又自成一體。

  總決賽演唱的這首歌是大波浪即將發行的兩張新專輯中的一首(單曲目前已發布上線),我們能從這首歌中看到大波浪即將發生的變化,也能看到主唱李劍的些許過去,他的「烏託邦」。節目之餘,新京報專訪了大波浪樂隊,成員們跟記者分享了他們臺上的瘋狂和臺下的自我。

  在北京的一家西餐廳門口,記者見到了穿著花襯衫的邢星,這件襯衫一看就是他樂隊之餘的副業——古著店的存貨。鼓手李赫和吉他手張一航則安靜地坐在那裡。走進餐廳,角落裡坐著的是主唱李劍,拿著杯子的手骨節分明,你能想像就是這雙手在舞臺上比劃著各種動作,引發觀眾的陣陣歡呼。

  大波浪樂隊第二張專輯《藍色的臉》。

  從塘沽到北京,直線變波浪

  大波浪樂隊的前身是Double harvestman(收割者),是李劍和一個朋友在2008年組建的。因為是兩個人,所以有Double這個詞,那時他們時常往來塘沽和北京演出。2008年北京的地下搖滾處在輝煌的十年中,五道口的D-22酒吧給了他們舞臺,這個舞臺也曾是誕生刺蝟樂隊和後海大鯊魚的溫床。

  彼時的收割者風格還是車庫搖滾,由於當年的信息量還沒有如今這麼快,他們能接觸到的就是國外的打口碟和盜版DVD,然後從裡面找到喜歡的風格。後來機緣巧合,李劍進入逃跑計劃樂隊,同時仍在做收割者,只不過改了名字,因為harvest好多人都記不住,為了好記改成了Double long,從音譯的角度就是「大波浪」。在2010年的時候就改名叫「大波浪樂隊」,也叫The Big Wave。

  內涵上也發生了演變,如果說之前的「收割者」只是一個初創樂隊的粗略創意,那麼如今的大波浪則多了些中文語境下的人生意涵。李劍解釋:「波浪有時大有時小,是一個曲線,特別像我們的人生經歷,有人生巔峰也有低谷。在巔峰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低谷的時候不要自暴自棄。人生總是在曲線上生活、遊走。」

  李劍曾在一家監理公司做監理,還在酒吧給人做過伴奏樂手。因為前面有人跳舞,所以他不能出錯。他還在一所學校當過音樂老師,一個人教整個二年級的學生。他會在教完課本上的內容後給學生們放NIRVANA(涅槃樂隊)、Metallica(金屬樂隊)的音樂,雖然會有小朋友說:「老師太吵了,能關了嗎?」不過相信也會有孩子因此長成電影《狗十三》裡的李玩那樣,在遭遇成長挫折時用《Breed》當做背景音樂。正是這些「職場」經歷讓李劍知道一個樂隊是什麼,心裡也有了大波浪的雛形。

  大波浪樂隊於2020年草莓音樂節。

  從抽象到具象,電子樂多了戲劇感

  因為內心一直有個大波浪夢,李劍在2012年離開了逃跑計劃樂隊,開始招兵買馬,並在2013年終於遇到了邢星。生活上兩人非常相似,樂隊方面他們都喜歡Joy division,李劍非常信任邢星,兩人一拍即合。

  李劍描述邢星對自己的重要性:「在我比較焦慮的時候,或者在我進入到我自己世界的時候,邢星會站出來跟我說一句話,或者跟我說歌曲應該怎麼去編,那時候我會去聽邢星說。他就是我的另一個腦袋,另一個思路。」2014年,原本是設計師的李赫在聽過大波浪的某首歌后向李劍發了私信,後來他成了樂隊鼓手。李劍-邢星-李赫的三人配置持續到了2017年,此前大波浪已經發了一張同名專輯,奠定了最初的基調:後朋克、新浪潮、電子樂,用抽象的音樂和歌詞去表達。他們在全國進行了幾次巡演,甚至受邀去國外參加音樂節。

  然而2018年樂隊卻產生了動蕩,李赫和邢星的相繼離開讓李劍又成了一個人,這段時間他陷入低潮,焦慮和壓力導致他確診了雙相情感障礙。直到鼓手石璐和吉他手張一航的加入,才讓這個樂隊繼續運轉下去。

  李劍在那年年末去了四川的山區休養,他形容:「那時候在色達,我發現了人應該感恩,學會包容,所以到2019年,我給李赫打了電話。」深山中的思考讓李劍有了前行的動力,後來邢星也回歸了。經歷了潮落,大波浪又趕上了新一輪潮起。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創作內容變得更具體,前兩張專輯已經把抽象做到了極致,全新的大波浪想要嘗試新的東西。2020年疫情期間,李劍和隊友們創作了20首歌,這些歌將在新專輯《新邏輯》和《不止一面》中出現。李劍說,它們將定下大波浪新階段的基調。

  除了音樂創作,大波浪值得一提的還有舞臺展現。相比在臺上中規中矩表演的樂隊,大波浪的現場格外「抓馬」。不論是「樂夏」舞臺上的幾場表演,還是日常巡演,都讓人覺得他們一身是戲。除去音樂本身,像是帶給現場觀眾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戲劇演出。

  從線下樂隊做起的大波浪,在2014年到2017年間做了上百場演出。從2015年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專場開始,李劍就開始融入了音樂劇的形式。2017年和2018年的專場都分別有舞臺劇形式的表演。

  最早他們會請一些演員或者朋友的幫助,後來就慢慢轉化為李劍跟邢星兩個人的表演,形式也越來越完整。兩人對自己的表現都頗為自信。李劍的表演發自內心,邢星的動作則在發揚自身特點下部分模仿了他的偶像Sid Vicious。邢星說:「我很喜歡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那些樂隊,比如Joy division,我覺得他們都是為搖滾樂做出貢獻的人,我也想像他們那樣,所以有一些模仿,吸取他們很多東西。」

  與兩人在臺上的瘋狂不同,李赫和一航則相對克制。李赫的爆發都呈現在了鼓點中,而一航則認為樂隊需要他這樣的人壓著。

  大波浪樂隊早期合影。

  從矛盾到包容,樂隊此時正在烏託邦

  雖然成員離隊的陰影需要時間消化,但李劍永遠處在焦慮和恐慌中,這是他生活的常態。但他似乎已經學會了如何與樂隊成員相處,如何將大波浪平穩運行下去。對於李劍而言,樂隊是他生活的全部,但對於其他成員而言,音樂雖重要,卻不是唯一。李赫說:「音樂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能沒有,但不是全部。」邢星則把生活分成了兩半,一半是樂隊的工作,一半是古著店和其他事。一航贊同李赫的看法:「音樂在我生命中不是100%,它也確實不可少。」

  如果是在2018年以前,可能李劍的脾性難以接受大家的這種選擇。但經過一些挫敗,他終於了解矛盾和差異是人生中的常態。「人生當中就有矛盾,因為都是在現實和理想之間相互拉扯。所以我對他們也是這樣,我希望他們能夠變得更好一些,可以分擔我的一些工作。這就跟你的生活一樣,你想像的生活可能挺美好,實際上避免不了一些麻煩。我覺得跟人生一樣,人生很糾結,很難。」

  大波浪就是李劍心中的烏託邦,也是他欲望的展現。「如果人的欲望沒有止境,這個烏託邦永遠不是烏託邦,永遠達不到你心裡想要的烏託邦。」《樂夏2》之後,李劍更明白了人首先要學會感恩,還要學會知足。現在對他來講,樂隊成員們的狀態就是烏託邦。

  很多人形容大波浪的音樂很「喪」,李劍解釋說自己是悲觀主義者,音樂是他對生活中苦惱的展現方式,但並不是說悲觀的藝術是不好的。「有些人寫的歌曲就是高興的歌曲,在我看來,我一直以來表達的藝術就是悲傷的藝術。所以你如果在藝術表現當中,把你悲觀的一面展現完了,那麼你在生活當中完全可以積極一點。」這也許是大波浪的歌曲能夠在痛苦中給予人希望的原因。不論是李劍的吟唱還是邢星的嘶吼,都是把生活中的壓力揉碎了在歌曲中釋放。

  現在的大波浪相比之前更加「出圈」,也有了各種邀約。李劍覺得這可能是他們的人生巔峰,但不想讓它成為最高點,因為走到最高處之後就有下坡的風險。

  李劍說他們現在只要站在舞臺上觀眾就會鼓掌,但這並不是一件好事。「以前我們能得到一些真正的反饋,現在很多人都在誇你。我擔心當所有人都誇你的時候就沒有人說不好,當這個問題發生的時候,你要好好想一下自己下一步應該怎麼做,或者這個作品是不是得到真正的聽眾或者大多數聽眾的理解。」他希望樂隊平穩地往上發展,變成一個長久的東西。「我覺得現在發展太快,太快了以後有些東西是不可控的,你會感覺慌張。最重要的是我們四個人的心和想法都在一起,這樣我們禁得住高峰的考驗,也能經得住低谷的過渡。」

  李劍

  邢星

  李赫

  張一航

  Q&A

  新京報:你在節目中提到姜文,他對你的影響體現在哪裡?

  李劍:在我看完他所有導演的電影,我完全能感受到他的內心,我覺得他內心跟我想要的東西是一樣的,所以我非常喜歡他。

  以前別人導演,他做演員的電影我也看過,我也看過他很多採訪。採訪中姜文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演員,他不會完全按照導演的安排去做,他會有自己的一些意見。然後他這幾年導演的影片我能看出他背後想說的話,他表面上可能是一個意思,背後真正想展現給社會的言語我是能看到的。所以姜文這幾年讓我最佩服的就是他不會受社會快速(發展)的影響,他想做他自己,他想說他自己的事情。

  其實大波浪以前也是這樣,我覺得這樣才是你真正想要做的東西。因為有些話語你是沒法說的,有一些內心感受也是沒法說的。然後你開始做抽象的東西,可能抽象的東西讓很多人感受都是不一樣的,但實際上他們感受的每個大方向上又都是一樣的。

  新京報:《Fill in》成為電影《不止不休》片尾曲,之後你們有更多跨界計劃嗎?

  李劍:《Fill in》是2013年創作,2016年發行的,可能導演覺得這首歌和電影挺搭,能受到王晶導演賞識我覺得很開心。雖然沒有看電影,但我大概知道電影想要展現的東西,之前我們都有聊,電影和這首歌非常契合。

  其實跨界有機會就要去做嘗試,我認為在藝術表達方面都是相通的。有可能一個畫家畫的畫跟你的音樂完全是一樣的,藝術展現、中心思想完全是一樣的,只是展現方式不同。有時候是電影展現,有時候是畫的展現、音樂的展現。所以跨界是一個非常好的合作模式,找到跟你要展現的中心思想一樣的藝術,你就可以跨界。

  新京報:樂隊成員之間的感情是怎樣的?

  李劍:我們之間的關係有的時候是兄弟,有時候是工作,我覺得這挺好的。當我較勁的時候就變成工作,當心情好的時候,喝酒的時候,我們就都是兄弟。樂隊最難的就是這一點,因為它不是一個工作,它既是兄弟又是相互的同事,所以關係很難把握。

  新京報:你們最喜歡的巡演城市是?

  李劍:重慶。

  邢星:重慶、成都。

  李赫:重慶、成都、武漢、長沙。

  張一航:成都。

  新京報:每個人說一個喜歡新專輯的點吧?

  李劍:新專輯《不止一面》有很多提高。

  李赫:有很多更容易讓大家接受的詞和歌。

  張一航:融合了很多新的東西。

  邢星:比原來高級了一些。

  新京報:不論年代,是否在世,你們最想合作的樂隊或者人是誰?

  李劍:我特別想和Depeche mode合作,一起演一場。他們倆主唱,我們倆主唱,一共四個主唱。

  我再說一個現實點的,我還是想跟葉世榮、黃貫中合作,希望能有機會一起合作一首《真的愛你》。

  李赫:我覺得我們可以跟周杰倫試一下。

  張一航:Radiohead,後期也有很多電子元素,我覺得他們也是那種比較戲劇化的(樂隊)。

  邢星:我並不是(最想合作)性手槍樂隊,我喜歡他們,也尊重他們,但是我真正想合作的是伊藤潤二,因為他能大開腦洞,能做一個藝術跨界的東西。他用一幅畫,我們做電子樂用抽象的方式表達,我覺得這挺酷的。

  新京報記者 吳龍珍

相關焦點

  • 大波浪樂隊:用悲觀激起快樂丨新京報x樂隊的夏天
    他會在教完課本上的內容後給學生們放NIRVANA(涅槃樂隊)、Metallica(金屬樂隊)的音樂,雖然會有小朋友說:「老師太吵了,能關了嗎?」不過相信也會有孩子因此長成電影《狗十三》裡的李玩那樣,在遭遇成長挫折時用《Breed》當做背景音樂。正是這些「職場」經歷讓李劍知道一個樂隊是什麼,心裡也有了大波浪的雛形。
  • 大波浪樂隊:用悲觀激起快樂丨新京報x樂隊的夏天
    他會在教完課本上的內容後給學生們放NIRVANA(涅槃樂隊)、Metallica(金屬樂隊)的音樂,雖然會有小朋友說:「老師太吵了,能關了嗎?」不過相信也會有孩子因此長成電影《狗十三》裡的李玩那樣,在遭遇成長挫折時用《Breed》當做背景音樂。正是這些「職場」經歷讓李劍知道一個樂隊是什麼,心裡也有了大波浪的雛形。
  • 大波浪樂隊:用悲觀激起快樂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在經歷了幾場頗具「大波浪」風格的表演後,所有人都被他們的舞臺魅力吸引。這是一種不同於其他樂隊的戲劇表演形式,與音樂密不可分,卻又自成一體。  總決賽演唱的這首歌是大波浪即將發行的兩張新專輯中的一首(單曲目前已發布上線),我們能從這首歌中看到大波浪即將發生的變化,也能看到主唱李劍的些許過去,他的「烏託邦」。節目之餘,新京報專訪了大波浪樂隊,成員們跟記者分享了他們臺上的瘋狂和臺下的自我。
  • 大波浪樂隊 | 限與無限
    大波浪是《樂隊的夏天2》這個節目裡被觀眾從認識、接受再到喜愛的最明顯的例子,沒有之一,從節目播出時的彈幕裡就能發現。初登樂夏的舞臺,大波浪樂隊演了《No Such Disease》,與其說是在演一首歌,不如說是在演一個秀。
  • 大波浪樂隊:不被定義的無限可能
    2》播出至今,大波浪樂隊已然是HOT5候選。舞臺上光芒四射,臺下卻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對音樂創作的嚴苛,自我的抗爭和救贖,都將大波浪的標誌性音樂風格堅定刻進了作品裡。堅持也賦予了大波浪蓬勃的生命力。面對《愛情買賣》和《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這兩首讓其他樂隊紛紛避之的歌曲,大波浪卻呈現出了甚為驚豔的舞臺效果,他們試圖用自己的音樂方式和原作完成相似內核的友好對話,無論哪一種形式的合作,對於熱衷探索的大波浪來說,都意味著無限可能。
  • 大波浪樂隊成為首支參演Exit音樂節的中國樂隊
    大波浪樂隊當地時間7月11日,在塞爾維亞第三大城市諾維薩德,摩登天空旗下的大波浪樂隊登上了Exit音樂節的Future Shock舞臺,成為這個世界著名大型音樂節15年來邀請參演的首支中國樂隊自2013年以來,大波浪接連受邀擔任Holy Fuck、UMO、Juveniles、CSS等諸多世界級樂隊的演出嘉賓,並一度赴臺灣和德國參演音樂節,雖未出版正式專輯,卻已成為當下炙手可熱的勁旅。 此次大波浪樂隊的塞爾維亞之行還要從「影響城市之聲」說起。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樂夏2合作賽:大波浪樂隊全場最佳!
    這場比賽10支樂隊結成了5組快樂的小夥伴,對影視經典進行改編。剛看到分組時,其實對幾個小組並不看好。比如,HAYA樂團的民族DIVA跟二次元的超級斬怎麼搭?年齡差20歲的達達和椅子有共同語言嗎?迷幻現代的大波浪和東方神婆福祿壽八竿子打不著吧?沒看前的確滿臉問號。
  • 一直說著「贏了」的大波浪樂隊,這次真的贏了!
    衝破網格的舞臺視效,一開場就仿若一個迴環,呼應樂夏第一場大波浪舞臺的《No Such Disease》。我們才意識到,這場延期的屬於樂隊的夏天,真的已經結束了。這一季的樂夏,大波浪讓更多人認識到他們的魅力和李劍的「洗腦功力」。這支個性鮮明的樂隊,以雙主唱的獨特設置和極具感染力的舞臺魅力,正在被更多人記住。
  • 回顧《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大波浪樂隊、五條人樂隊和李佳琦的直播
    隨著《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熱播,不少樂隊開始了出圈的商業活動,據說已經有多個商業品牌,與樂隊確認了合作意向。而作為直播一哥的李佳琦,也迅速請了《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當紅的五條人樂隊和大波浪主唱李劍來到自己的直播間。
  • 比joyside更Sex Pistols的大波浪樂隊是不是被我們低估了
    年輕的大波浪接下了性手槍的衣缽。或者說是接下了在性手槍樂隊影響下的Joy Division的衣缽。大波浪樂隊成立早在2008年,李劍就組建了大波浪的前身 —— Double Harvestman,風格是車庫後朋克。
  • 確實有病,雙向情感障礙,大波浪樂隊及其《No Such Disease》
    如果在《樂隊的夏天2》已播出的節目中找一首最具治癒性的歌曲,那非大波浪樂隊的《No Such Disease》莫屬。這首歌就像是病人和醫生對話,這裡的病人就是大波浪樂隊,或者說是樂隊主唱李劍,醫生就是現場的觀眾。承認有病才能更好地治療。
  • 《樂隊的夏天2》樂隊自主配對,大波浪與福祿壽贏獲得第一
    《樂隊的夏天2》第十一期的積分賽,來到了樂隊合作改編經典OST,十個樂隊分成五組演出,現場樂迷進行投票,票數對應積分,積分賽結束後墊底三支樂隊即將被淘汰。本期最高得分是大波浪*福祿壽,最低得分是HAYA樂團*超級斬。
  • 《樂隊的夏天》最強合作賽,大波浪第一名糟蹋了經典歌曲?
    大波浪和福祿壽都屬於風格屬性極強的類型(我感覺福祿壽有點兒受到川井憲次影響的味道)。而大波浪對電子樂有著一套十分獨特的審美。比如很「大波浪感的重疊效果器」,相似的低音編排,有起有伏,有靜有動。再配上經典動作與普通話教學念白。你很難想像,電子樂居然能讓人聽出辨識度。可以說,這首歌兒在製作上已經十分充實了。唯獨讓我嗨不起來的,是這首歌兒是給九兒的送行歌。
  • 大波浪樂隊重回京城舞臺 《Fill In》MV首發專場十月上演
    微觀尺度,粒子的波動性顯而易見;宏觀世界,物質的波動性難以察覺——10月23日晚九點,大波浪樂隊(The Big Wave)將在北京MAO Livehouse舉辦單曲《Fill In》MV首發專場演出,以聲波和光波作為交流媒介,帶我們體驗物質世界隱秘而微妙的波動。大波浪擅於在暗色調的強勁律動中鋪展絢麗音景,猶如燦爛光波和黑色水紋間的疊加與幹涉。
  • 大波浪樂隊全新單曲上線 | 對大言欺人的《嘴上功夫》說不
    這一季《樂夏》,大波浪樂隊以炸裂的舞臺呈現徵服了樂迷。無論是《No Such Disease》裡內省式的抗爭,還是《愛情買賣》耳目一新的改編,都在「大波浪式」的癲狂氛圍裡,傳達了鮮明的態度。今天,大波浪的全新單曲
  • 從野孩子、Joyside到大波浪,樂隊還在夏天等春天
    千禧年伊始,北京鼓樓就誕生了最早的一批Livehouse(提供小型演出的場館),為樂隊提供賴以生存的土壤。2004年迷笛音樂節走向戶外,2009年草莓音樂節誕生,讓樂隊走向更大舞臺,也幫一些樂隊解決了生計。如今到了螢屏上,樂隊還是那個樂隊,只是和樂迷的連結載體隨著時代的變化發生了改變。 想明白這一點後,大波浪樂隊主唱李劍主動參與到「樂夏巡星計劃」中。
  • 《樂隊的夏天》進入影視OST改編,大波浪:天下無歌不能搖滾
    隨著《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節目10強樂隊誕生,在跌宕起伏的賽制後,從第10期開始,《樂隊的夏天》進入積分賽環節,給了10支樂隊一段輕鬆展示音樂的表演時光。積分賽環節持續三周,每周一種合作形式,所有樂隊根據排名獲得相應積分,最終三場比賽的積分累加,排名最後的三支樂隊將被淘汰。
  • 大波浪樂隊兩首新歌同發,夠狠!
    大波浪樂隊來了 大波浪樂隊帶著他們的新單曲又來了 大波浪樂隊同時帶著他們的兩首新單曲一起來了
  • 《樂隊的夏天》進入影視OST改編,大波浪:天下無歌不能搖滾!
    達達樂隊與椅子樂團合作《追光者》而作為壓軸出場的福祿壽和大波浪樂隊帶來的《紅高粱》歌曲改編《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也不負壓軸美名,以大眾樂迷168,專業樂迷24,超級樂迷31的22303一路走來,大波浪樂隊一路精彩如果說今年夏天《樂隊的夏天》最被大眾所記憶的,就是五條人樂隊了。
  • 與大波浪樂隊的合作,秦霄賢不但不配合,還偏向於相聲節目
    大波浪樂隊與秦霄賢的合作,算成功嗎。 先說態度,作為一個嘉賓不僅不配合樂隊,還得樂隊配合你玩,人家大波浪是比賽呢,秦走一過場露個臉爽了這次大波浪給你機會玩了,別再出來禍禍樂隊了,我謝謝您嘞!不懂節目組選這位來是幾個意思,相聲這種傳統曲藝和搖滾樂隊撞一撞確實是個不錯的點子,但節目組你選人也挑挑擇擇吧。這位可是在他們德雲社大封箱的演出場上,都開不了口唱的人,你還指望他能融合幾段曲藝唱腔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