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青靄
前幾天,張馨予的一篇小作文衝上了熱搜——
然而在下面的評論中,嘲諷的聲音居多。
批評的聲音主要有2種:
「賺著最容易的錢,卻連身材管理都做不到?」
或者就是:
「人家正兒八經的演員才有資格說這話,但你一個流量明星本身就是花瓶,所以你不配講這個。」
最終,她迫於網友的指責,把那篇小作文刪除了。
必須承認,社長對張馨予也談不上多喜歡,
但對事不對人:對她清一色的指責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且不論「明星賺錢都很容易」是個很不全面的說法,
張馨予所說的「對女演員胖瘦苛刻」,關鍵點在於「男女之間的差異」,
所以,不管你是否喜歡她本人,只要「觀眾對女演員身材要比對男演員更苛刻」這個情況是切實存在的,那我們就應該正視問題,而不是因人廢言。
觀眾對女演員的身材,要更加苛刻嗎?
這應該是顯而易見的。
江疏影
舒淇
當然,還有人說了:
「她們都只是明星,對於真正的演員是不在乎的」。
對這兩者的分界暫且按下不表,我們就看章子怡——她應該能算上絕對的「演員」了吧?
一次,她的助理為她準備了一大碗泡麵,但最後她只吃了4口,就把剩下的交還給助理了。
助理一開始還推回去要讓她再吃一點,但她趕緊推開:「夠了夠了,真的不能再吃了」。
這還不算——之後的兩天,她的飯直接變成了豆芽和黃瓜。
即便是她這樣公認的「演技派」,對於身材的管理同樣不能放鬆。
蔡明老師廣為流傳的名言
可見,娛樂圈的女性們,無論「演員」還是所謂「明星」,在身材方面都是一致的嚴苛。
相比之下,男演員們呢?
潘粵明曾為「身材發福」而道歉,可那對他的影視資源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幫他「拓寬了戲路」。
吳亦凡變胖之後,還有粉絲大呼「可愛」。
馮紹峰主動曬出自己的發福照,這種「自黑」方式恐怕沒有幾個女星願意玩。
男明星人到中年發福,但對影視資源影響不大,最多自嘲一下,勤鍛鍊瘦回來,就能滿血復活;
而要換作女明星,說不定職業生涯就差不多到頭了。
姚晨
在女演員的職業生涯中,身材、年齡都是隱含的危機。到了中年以後,常會遭遇角色受限,甚至無戲可演的尷尬境地。
即便想重回巔峰,首先要做的,也是讓自己的身材、體重等變回「少女」的狀態。
總之,女明星沒有胖和老的權力。
大S
「對於亞洲的觀眾來講,他們對女性的包容度,尤其是女演員的包容度是比較低的。」
歸根結底,這不只是演藝圈的事,
而是社會主流文化的要求就是如此:
身為女性,你必須年輕、苗條、漂亮。
而如果達不到,抱歉,「美麗」、「女人味」這些詞,可能從此與你無關。
顏怡、顏悅
有個英文單詞叫「body shame」,即「身體羞恥」,意為生活中因身材而遭受到的歧視或羞辱。
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允許多元化的審美存在,
然而,我們的傳媒、廣告、影視劇,乃至社交網絡,卻從始至終都在宣傳那些所謂「完美」的女性形象。
這些,在無形之中,其實都是在為「body shame」推波助瀾。
或許有人說:這樣確實美啊,
當然。
瘦可以被讚美,但胖也不應被嘲笑。
前幾年,在英國倫敦的地鐵站,出現了一張減肥產品的廣告牌。
廣告語「Are you beach body ready?」意為「你準備好你的沙灘身材了嗎?」
言下之意:必須瘦成模特那樣,才有資格去沙灘上秀出來。
這個廣告貼出來後,引起了人們的花式抗議——
「你的身體不是一件商品」
「不要擔心,你本來就很美。」
還有女性直接穿著比基尼來到廣告牌前拍照,並附文:「想要沙灘身材?直接到沙灘去,你就是沙灘身材」。
在社長看來,她們都是最美的,甚至可以說,是英雄。
或許在有些人看來,這些都屬於小題大做——「不就是個廣告,至於嗎?」
但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不正是由無數這樣的「小題」構成的嗎?
面對「body shame」,以及其他一切不公正的歧視,我們都應該勇敢地站出來,發出自己的聲音。
或許在短期內很難改變,但只有敢於發聲,才能讓改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