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片頭,這類標誌可能每十分鐘就會出現一次。
△ 韓國電視節目中的分級提示畫面。上圖的提示為 15 歲以上可以觀看,下圖提示 12 歲以上可以觀看。圖片來源 | kbs 電視臺節目畫面截圖
韓劇片頭那個花樣百出的「15」,也許就是很多中國受眾對「分級」制度最直觀也是最初的認知了。
在韓國,影視作品實行嚴格分級制度——所有電視節目正片開始之前都必須有明確的年齡限制提示畫面;電影院上映「未成年不可觀看」電影,進場時會嚴格確認身份。甚至歌手發布新歌,即便歌詞創作足夠自由,也會因為歌詞涉及色情、暴力、粗俗俚語等內容,要麼只能修改歌詞、製作「節目專用」版,要麼就只能放棄出演電視打歌節目。
△ SBS 打歌節目《人氣歌謠》被判定為「15 歲以上可觀看」。圖片來源 | 節目畫面截圖
實施分級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同時保證成年人消費不同類型文化藝術作品的權利。不過,在不同渠道——電影作品和電視節目,韓國設定分級的並不是同一個部門,分出的等級也不一樣。
在電影領域,韓國「影像物等級委員會」負責電影作品的審議與分級。這個政府部門設立於 1960 年代,審議對象包括電影、唱片、遊戲、舞臺劇等文化藝術作品。這些領域使用同一套分級方法,將作品分為 5 個等級——所有年齡層均可觀看、12 歲以上可觀看、15 歲以上可觀看,青少年不可觀看,以及限制級。所有分級都要在作品上市前完成。
△ 韓國電影中的分級畫面。按照規定,韓國電影作品過審要經歷 4 步。首先,電影製作方向影像物等級委員會提交審議申請與「等級自我評價表」,目的是方便後續就審議結果與申請方溝通,保證審議的公正性。接下來是多個領域的專家組成的審議小組和影像物等級委員會成員的兩輪審議。最後,在與申請方溝通、確保無異議後,正式確定電影的等級。圖片來源 | TSKS 韓劇社譯製電影畫面截圖
對電影的分級主要基於韓國於 2006 年通過的《電影與音像製品振興法》,標準包括內容是否存在煽動性、暴力、少兒不宜、恐怖、藥物關聯描述、模仿風險等。它規定,「12 歲以上可觀看」的作品中不能包含對青少年人格養成和身心健康產生消極影響的故事情節,「15 歲以上可觀看」的作品不能將暴力、犯罪、破壞倫理等行為合理化,也不能出現對暴力和性行為的具體描述。
電影一旦被判定為「青少年不可觀看」和「限制級」,就會得到嚴格執行。你去電影院觀影時需要出示身份證,證明「已成年」後方可入場,在線上觀看時則需要實名認證。
為保證審議結果能涵蓋各年齡段和性別的視角和意見,影像物等級委員會儘量均衡參與審議工作的人員構成。了解青少年觀點的年輕人也會參與審議。而專家小組的構成,不僅局限於文化藝術領域,還要有法律、教育、心理、媒體領域專家以及非政府組織人士。
△ 《寄生蟲》電影海報及分級判定圖。電影《寄生蟲》因較強的暴力性、煽動性、恐怖指數等原因,被判定為「15 歲以上可觀看。」圖片來源 | 影像物等級委員會,翻譯及重製圖 | 侯珺、呂姝琦
電視節目(不包括成人頻道,收看成人頻道需要實名認證)的審議與分級制度要更複雜些。它依據的是韓國《放送法》,首先由各電視臺內部獨立運行。但受到收視率等因素影響,僅靠電視臺也無法完全實現自肅。所以,節目播出後,會再由一個叫作「放送通信審議委員會」的政府機構事後審議。
如果違反法規和審議制度,電視臺和節目組將收到警告或接受處罰。嚴重時,節目可能被停播,電視臺也將承擔數額不小的罰款。在規範電視節目的同時,為了不破壞節目內容的客觀公正性,這套審議制度適用於除新聞、時事、體育賽事節目外的其他所有節目。
電視節目分級共有 5 級,比電影分級少了「限制級」,但多了一個「7 歲以上可觀看」的級別,主要針對兒童節目。7 歲是韓國兒童的法定入學年齡。
哪怕是同一檔節目,根據每集播出的具體內容,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分級結果。5 月 16 日終映的電視劇《夫妻的世界》大結局,以「全國收視率 28.4%」刷新了此前《天空之城》創下的收視紀錄。其中大多數集數都被判定為「青少年不可觀看」,但第 7 集和第 8 集則因未出現大尺度情節,被判定為「15 歲以上可觀看」。
即便如此,《夫妻的世界》依然收到了韓國放送通信審議委員會的處罰通報。這個委員會認為,作為公共平臺,電視臺應該推廣兩性平等的觀念,而《夫妻的世界》中的情節有美化性犯罪、將性商品化的嫌疑。以及,這些情節「在未成年人能觀看的時間段播出,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 《夫妻的世界》海報及劇照。圖片來源 | JTBC 電視臺
在電視領域,最基本的分級標準是——如果節目中出現劇烈矛盾衝突等「比較激烈的情感表達」,就屬於「7 歲以上可收看」的節目。12 歲以下可觀看的節目中,不能包含「暴力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等觀點。涉及暴力和表現兩性關係場面的電視節目,則根據具體「表現程度」判定為「15 歲以上可觀看」或者「青少年不可觀看」。甚至,「通過極端方法減肥」等內容,也因「對青少年有不良煽動性」,會被納入「青少年不可觀看」。
△ 育兒節目《超人回來了》因為擔心節目中出現的一些內容,以及成人的某些行為會對兒童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被判定為「12 歲以上可觀看」的節目。以「人與動物相處」為主題的《動物農場》則是「所有年齡層均可觀看」的節目。圖片來源 | 節目畫面截圖
放送通信審議委員會要求各電視臺明確標示節目觀看級別。所以,你不僅會在電視節目播出前看到明確的分級標示和收看指導意見畫面,在節目播出過程中,製作方也會按要求,每十分鐘就在節目畫面上出現等級標示的圖標。甚至插播廣告之後、節目再次開始之前,也需要再次出現觀看等級提示畫面。按照規定,每次的觀看等級提示都需要顯示 30 秒以上。
△ 韓國版《SNL》被判定為「青少年不可觀看」。除節目開始前的觀看等級提示畫面外,節目播出過程中,在節目畫面右上角也會顯示等級提示圖標「19」,意為 19 歲以上才可觀看。在韓國,19 歲成年。圖片來源 | 《SNL》節目畫面截圖
但畢竟,收看電視節目和去電影院看電影、線上看視頻不同,無法通過「實名制」實施限制。所以,在韓國,工作日上午 7 時至 9 時及下午 13 時至 22 時,周末及假期上午 7 時至晚上 22 時為青少年保護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各電視臺不得播出被判定為「青少年不可觀看」的節目。
《夫妻的世界》被放送通信審議委員會通報處罰的一個原因,也正是因為其在青少年保護時間重播了「青少年不可觀看」的劇集。
即便有了內容標準,由於涉及多個渠道,不同電視臺在獨立審議節目並分級時,可能會因主觀判斷因素或市場影響,導致同一部作品在不同電視臺呈現不同分級。
在韓國,歷史最悠久的電視臺 MBC、SBS,以及國營電視臺 KBS 是任何電視都可以接收到的無線頻道,因此,放送通信審議委員會格外強調它們的社會責任和影響,在節目審議與分級時也就更嚴格。TVN 和 JTBC 這類有線電視臺,因為是「選擇性接收」的電視臺,面臨著更激烈的市場競爭。這意味著,為了爭取到更多的觀眾和更高的收視率,它們在製作和審議節目時的標準可能會相對鬆動。
△ 從 2015 年開始熱播的動畫片《Tuning Mecard》在國營電視臺 KBS 的分級為「12 歲以上可觀看」,而在包括 Nickelodeon Korea 在內的有線電視臺則判定其為「7 歲以上可觀看」節目。圖片來源 | KBS電視臺
另一方面,因為受到「無法監控觀眾」等實際情況限制,「分級收看」難以強制,通常只能倡議。那些「15 歲以上可觀看」的節目分級提示中都必須明確標示,收看這樣的節目可能會導致青少年模仿節目中的語言或行為,不利於其身心健康。它意味著,如未滿 15 歲的青少年收看節目,需要監護人在旁指導。
但事實是,一份放送通信審議委員會發布於 2016 年的公開資料顯示,將近 40% 的青少年會不顧節目分級,收看被判定為「青少年不可觀看」的電視節目。
你如何看待電影與電視節目分級制度?歡迎評論談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