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完人,事無完美,但有上進心的人總是在追求著進步,完善著自己。
不同的人,用同樣的方式同樣的時間做同樣的事情,結果不同。
同樣的一件事情,反射到不同的人的眼睛裡心裡,發現的問題不同,受到的啟示同。
同樣的觀點,用到不同的人身上,感受不同。
有時候,你的善意,會遭到對方的錯意和敵意,反倒傷害了自己。
一天,小明放學回家,跑到媽媽跟前說,「媽媽,期中考試我考了第二名。」
「很好,下次繼續努力,前進一步,考第一名。」
「東東考了第三,他媽媽獎勵了他五塊錢。」
「你平時的零花錢就比他們多好多了,你也要獎勵嗎?」
「不要了!」
「兒子,給我看看卷子,你錯了哪些?」
媽媽耐心細緻的給兒子講解了一遍,問道,「 明白了沒?」
「明白了」。
「明白了以後這個類型的就不會再做錯了,記住,當天學的知識當天掌握,有做錯了的就接著改正」。
小明答應著去了自己的房間。
過來段時間,期末考試又到了。成績公布後,媽媽問小明,「考的怎樣?」
「考了第五」。
「怎麼落後了?」
「小建還考了20呢!」
「你怎麼和後邊的人比不和前邊的人比?」
兒子不說話,該幹嘛幹嘛。
不知你們遇到過以上的場景沒有?我和我初中時的女兒就完全符合上述情況,女兒從基部第一退到班級二十多名,人家一點也不在乎,我就好奇怪,小學時期完全不是這樣的性格,還一直抱怨我只關心她的學習不關心她,不願意和我交流。我也一直在尋找我到底哪個環節做錯了,導致她性格改變,甚至嬰幼兒的教育我也都去學習了,仍不得其解。
直到現在女兒長大了,懂事了,願意跟我交流了,有一天,我就直接開門見山的問她那時的變化是怎麼回事。
女兒說,「人家的孩子考試都有獎勵,就我沒有,我考的好和考的不好又有什麼不同?所以我故意學的不好點兒。」並且又補充到, 「你眼睛裡就只有我的學習,你對我的學習永遠沒有滿意。」
哎!本來是好意想督促女兒的學習,結果不光影響了學習,更影響了長久的母女關係。於是我向女兒賠禮並解釋到,「我教給你的就是我的學習方法,本想讓你養成上進和主動學習的習慣,每次進步一點點。再說你又不缺錢,花多少給多少,所以我就覺得沒有必要再給你獎勵了。」
「我的媽媽呀!哪個孩子不想得到獎勵啊!再說你的學習方法我不喜歡。」
原來如此,那時忙著上班的我的確不懂的這些。
又快放寒假了,所以想起來這件事情。現在的學生家長應該很少像我這樣大意了,因為現在家長獎勵孩子已經成了一種社會風氣。但我想說的不是只在教育孩子上,別的事情也是一樣的道理。當你想表達你的善意時,先考慮一下你的善意是否適合對方,以免好心辦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