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新穎的音樂形式大致上可分三大類。
第一類是用自然樂器演奏的,包括一般聽眾熟悉的常規樂器,如鋼琴、小提琴、吉他等等,其中被用得最多的,一方面是接近東方樂器音色的樂器,如雙簧管、英國管等,另一方面,民間性質的樂器,如曼多林、手風琴、排簫等也常可聽到;有些演奏者特別喜歡東方的打擊樂器,如小鈴、大鑼和鍾等,直到現在還有些新世紀音樂家熱衷於把那些非洲的戰鼓等原始的樂器摻入他們的音樂中。
第二類則是電聲樂器,它所製造的音響也偏重神秘的、飄渺的色彩,許多新世紀音樂家都是電腦音樂高手。
第三類是前二者的混合。有些唱片商在製作這三類演奏形式時,往往還會加上自然界的音響,如鳥鳴林嘯、風聲鶴唳等等。
Medwyn Goodall - Emerald
粗聽上去,新世紀音樂介於古典樂和輕音樂之間,但新世紀更富於變幻,因為她並不是單指一個類別而是指一個範疇,她包括了幾乎所有不同以往,象徵著時代更替,詮釋精神內涵之改良的音樂。因此,你會發現能被稱為新世紀的音樂是如此豐富,一切自然界的聲音都可能出現在音樂中,所有種類的樂器在此一視同仁,其中的人聲更是豐富,從歌唱家到土著樂手,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就一般而言,新世紀還是有其特點的:
其一,新世紀音樂很少有強烈的節奏(但ENIGMA的音樂卻有很明顯的節奏),這點同饒舌和搖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後兩者幾乎通篇就是各種打擊樂,除了節奏還是節奏。對於新世紀而言,有了節奏就可能受限制。
其二,新世紀的旋律感常常很少。這點不同於流行樂,流行樂需要優美易記的旋律,以便於讓每個人都能唱。有時候聽了好幾遍某首新世紀樂曲,還是記不住她的旋律,這便是新世紀賦予大家極大想像空間的原因了
。
其三,新世紀音樂總是避免使用刺耳與急促的聲音,因為這會增加音樂的壓力,從而破壞聆聽者的感覺。
其四,新世紀音樂的基礎是是合音與和諧音,她摒棄了爵士和搖滾的發聲方式,因為這會帶來不和諧與不悅耳的感覺。
Deep Forest - Marta's Song
新世紀音樂受到了多種類型藝術家的影響,比如Irv Teibel包含著自然聲響的「Environments」系列,鈴聲與梵音都是首次公開的心理聲學錄音;1973年Mike Oldfield的前衛搖滾專輯《Tubular Bells》被表述為新時代體裁描述下的第一張專輯之一;Steven Halpern 1975年的《Spectrum Suite》是開啟新世紀音樂樂章的關鍵;80年代中期新世紀已經逐漸成熟,雜誌開始設立新世紀榜單。1986年舉辦的第29屆葛萊美獎的獎項中,也增設了「年度最佳新世紀唱片」的獎項,第一個獲得這個獎項的是演奏豎琴的奧地利籍音樂家:Andreas Vollenweider,這算是New Age首度明確地成為音樂類別之一的標誌,到了1989年,有超過150家獨立的小唱片公司發行新世紀音樂。
這裡列舉的廠牌屬於在新世紀音樂領域中相對知名並且其大部分出品內容是以新世紀音樂為主的,很多唱片大廠牌如索尼、華納、百代、BMG等都出過很多不錯的新世紀專輯,但是它們的主要業務不在新世紀音樂上因此也就不做收錄。
歐美廠牌(部分):
Realmusic
Windham Hill
New World Music
New Earth Music
BSC Music
Earth Tone
Solitude
Narada
Hearts of Space
Silver Wave
Medwyn Goodall Music
EverSound
Soundings of the Planet
Private Music
Essence Records
Oreade Music
Sattva Music
Avalon Music
Paradise Music
Inner Peace Music
Spirit Voyage Music
AVITA Media
Neptun Media
Fonix music
亞洲廠牌(部分):
Pacific Moon
風潮唱片
亞洲唱片
金革唱片
Yamaha
Della
H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