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解讀

2021-02-08 七彩語文中學語文論壇


1.兩個「?」


句1:「不有佳詠,何伸雅懷?」

句2:「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前後兩問情感迥異。同為設問,「不有佳詠,何伸雅懷?」與「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二句,情感具有不同的特質。

 

「為歡幾何?」——悲情四溢。基於對人生虛無的哲學觀照,並融合自己仕途不達的人生遭際,感慨人生如夢般虛無、幻滅,「浮」 字還突出了生若漂萍的漂泊無定,前路迷茫的悲愴感。

 

「何伸雅懷?」——豪情四射。在桃李芬芳的春夜,與自己的幾位堂弟一起行遊桃園,飲酒以詩吟懷,眾人談笑風生,各賦新詩,酒酣盡興,詩人情感陡轉,因景、因人、因詩、因酒而感人生至樂。

 

對人生短暫的悲慨,對人生抱以健朗樂觀的態度,始終是一股擰結在一起的複雜矛盾情感,貫穿李白一生,尤其表現在他人格追求的矛盾、思想的矛盾上:自嘆生命短暫又力求生命「及時行樂」,自棄「鐘鼓饌玉」又對功名汲汲以求,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又熱切渴盼經世致用,自負高才卻苦於無所遇……李白一生都處於這種極端矛盾悖論之中。他走出這種情境困境的方法就是求仙訪道、忘情於山水、解愁於詩酒之中,自慰自解,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2.兩個「。」


(1) 改「。」為「?」


原句:「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改句:「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對此句標點加問號還是句號,歷來有爭議。若如原句後加「。」則為陳述句,意即「弟弟們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只有我作的詩作有愧於謝靈運」。作「。」是否合適呢?是否真是「只有我有愧於謝靈運」呢?我們先從李白的個性上看,遍覽李白傳世的詩篇,我們可以明曉:世有自負自詡的李白,未有自慚的李白。況李白不是習慣於自謙的人,他自贊 「十歲觀百家」「作賦凌相如」「我輩豈是蓬蒿人」,還說 「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且常以扶搖直上的大鵬自比,這樣的自我期許在他的詩作中比比皆是。在文中將自己與名震天下的謝家子弟作比,暗含的是李白一 貫以來的自負和傲世。再從此文的文脈上看,李白作東宴請諸兄弟,要求大家賦詩助興,言弟弟個個都年少才高,倒是自己才不如人自慚形穢,反而不合情理。「慚」,「慚愧」之意,不可更改。若是我們可以從句末標點上入手,將「。」改「?」,這樣就變成反問句,可釋義為:「弟弟們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難道我寫起詩來就比謝惠連的堂哥謝靈運差了嗎?」暗合諸弟與自己都是才高之人。這樣更符合李白的性格,且全篇氣脈更順。

相關焦點

  •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李白
  • 《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白
  •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李白
    「春」前著一「陽」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讀者身上感到一陣溫暖,眼前呈現一片紅豔。春天地氣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披綃戴骰,分外迷人。那當然不是綃彀,而是瀰漫於空氣之中的嫋嫋輕煙。「景」前著一「煙」字,就展現了這獨特的畫面。此後,「陽春煙景」,就和作者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所創造的「煙花三月」一樣,立刻喚起對春天美景的無限聯想。
  • 春夜宴桃李園序
    春夜宴桃李園序李白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首李白的文章。
  • 完整版《春夜宴桃李園序》
    根據沉詠君的考證,當代琴學大家査阜西將《桃李園序》與《桃李春風》二曲是放在一起記錄的,這兩首曲子分別記錄在了1749年的《敏亭琴劍合譜》記錄為(桃李園),1755年的《蘭田館琴譜》(桃李春風),1760年的《琴香堂琴譜》(桃李園),1801年《自遠堂琴譜》(桃李園序),1876年的《天聞閣琴譜》(桃李園序)。當然,我們現在所學的這首曲子時打譜自《天聞閣琴譜》。
  •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賞析
    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選自《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七)  〔評析〕        本文文題一作《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是詩仙李白用駢文寫成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抒情小品。
  • 《春夜宴桃李園序》李白
    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白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 大話成語:金龜換酒和金谷酒數是什麼意思,原來都和李白有關
    金龜換酒這句成語出自李白的《對酒憶賀監詩序》。李白是唐朝著名的大詩人,人們稱李白為「詩仙」,稱杜甫為「詩聖」。李白自幼就才華橫溢,20多歲的時候,就名揚千裡。天寶元年李白有一次來到京城長安,這裡的文人都很崇拜李白,知道他來了,都想見見他。其中著名的詩人賀知章也很景慕李白,賀知章當時是高官秘書監,詩也寫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