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周圍有一些小夥伴在追一檔綜藝——《演員請就位2》,並安利說:「趕緊去看吧,爾冬陞批評人可帶勁了!」
節目中,導師郭敬明和嘉賓李誠儒的互懟是一個看點,導師爾冬陞對選手們的點評則是另一大看點。對於表演得好的演員,爾冬陞不吝誇讚;而對於表演得不好的演員,他則字字犀利、句句戳心。
爾冬陞評價陳宥維演《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裡的夜華,連控制五官都不會,哭戲像嚼口香糖;評價張大大把《我和我的祖國》裡的核科學家高遠演得像公交車上的小偷;指出楊志剛總演哥哥郭靖宇的戲,表演陷入了模式化……
有的網友認為爾冬陞的點評一針見血,說出了觀眾們的心聲。
但也有少數網友覺得,爾冬陞這樣在公眾場合如此不給面子地挖苦,也太令選手們難堪了。
然而,現實就是殘酷的。
在娛樂圈,沒有關係、沒有實力,誰會請你去演戲?當新的流量起來,粉絲散去、流量不再,更加無人問津。
爾冬陞作為金像獎最佳導演、兩度金像獎最佳編劇的獲得者,執導過多部口碑票房雙豐收電影的大導演,帶出過好幾位影后的導師,他能真情實感地指出你演技上的不足之處,作為年輕演員更應該感到慶幸!
更何況,爾冬陞也並非指出選手的問題就完了,他還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對陳宥維說:「要上進修班,要找敢說真話的老師。」
對楊志剛說:「可以先模仿別人。」
正如@爾冬陞作品的微博所說的:或許我說的話不那麼動聽,但對年輕的演員和想要進入這一行的演員來說,鮮花和掌聲不能來得太早,必須要有人對他們說真話。
職場上也是如此。
當別人恭維你時,偷偷高興一下就可以了,但最好不要當真,因為那十有八九可能是哄你的;當別人批評你時,稍稍不開心一下就可以了,但不要著急生氣,因為那十有八九可能是真的。
敢「罵「你的人,才是你的貴人!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扁鵲覲見蔡桓公,指出他有一些小病需要醫治。但蔡桓公諱疾忌醫,不願配合治療。結果小病拖成了大病,遂殆。
當我們面對不尊重的辱罵、不中肯的建議時,當然該懟就懟,該拒絕就拒絕。但是,當對方比你更加專業,提出的批評建議也確實有道理,而我們也沒有更加專業的理由去反駁時,最好選擇接受對方的批評建議。
很多時候,只有犯了錯誤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但有些錯誤可以挽回,有些錯誤卻沒法挽回。如果一開始就有人願意多教你,多「罵「你,你的成長會比別人迅速很多,犯的錯誤也會少很多。
如果你的身邊有這樣一些敢「罵」你的人,請一定要好好珍惜他們,即便他們未必比你厲害,但卻是真心希望你變得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