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閒雲野鶴蔣長華
素有「浙南天柱」、"華夏之冠"美譽的永嘉石桅巖,我曾無數次去欣賞過:過「小三峽」、坐「舢舨」、泅「水路」…。但那都是仰望…!
2020年6月6日,星期六,三個「六」,溫州民俗,是一個「大順」的日子,友好戶外的七名好友商議:山脊環遊石桅巖。
從溫州市區自駕車出發,經甌江三橋或輪渡到甌北鎮,經104國道、41省道往上塘方向走,沿41省道一路北上至巖頭鎮渡頭大橋右拐;或甌越大橋至楓林下高速到達鶴盛鄉繼續北上至霞灣村,再沿下水線到達嶺上村。
「閒雲生遠岫,嶺上有人家」。永嘉縣鶴盛鄉嶺上村,坐落在半山腰上,距楠溪江石桅巖景區小三峽入口約3公裡。據悉,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嶺上就有人家在此繁衍生息;我們友好戶外的「日出東方」的先祖就出自該村;現如今,該村落還保留著400多年歷史遺留的古田園風貌,頗像王維筆下的「秋暝山居」圖;如果是夜晚,那鑲嵌在萬山叢中的嶺上村,在霓虹燈的映照下,你肯定會誤以為在夢遊「香港」。
嶺上人家前是一條寬約三十餘米的深澗,過去曾是一條鏽跡斑斑、搖搖晃晃,高約五十米的鐵索橋,恐高症厲害者根本不敢過橋。隨著「烤全羊」名聲的鵲起,現在已經變成了鋼筋水泥橋,村民、遊客出行再也不用提心弔膽。臨近中、晚餐時間,沿路的車輛一字排開足有幾公裡,蔚為壯觀,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裡是不是出了什麼「大新聞」。兩端的橋頭堡也是頗有古韻味。
早年,交通閉塞,嶺上村民要通往石桅巖、樂清方向,走出大山,必須翻山越嶺走捷徑,因而自然就形成了一條古道。記憶中,「日出東方」的奶奶會時常提起過去山裡、山外的姑娘出嫁,抬著「圓木家生」(過去,永嘉地方嫁娶陪嫁的物件)在古道轉角處時,都要「翻筋鬥」,極其險峻。現如今,嶺上村後山有一條寬敞的步行道供遊人攀登、鍛鍊、欣賞……。
雨後的嶺上村後山新「古道」兩旁,簧竹青翠,鳥語花香;極目遠眺,雲霧繚繞,群巒若隱若現,置身其中,宛如入人間仙境。
「人生天地常如客,何獨鄉關定是家。爭似區區隨所遇,年年處處看梅花」。俯視石桅巖小三峽,真是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特別是那兩座撐開如羊角般的山峰下深藏的景區管理房,那份僻靜,歷來與世無爭。
登上山脊西制高點,看雲霧瀰漫中的石桅巖,猶如巨龜出山,踞海東渡,尋覓傳說中的長生不老之法。
稍微前行,轉換角度,石桅巖景區頂端雲起雲湧,崢嶸諸峰,渾然天成,猶如出水芙蓉,雖歷經萬年,依然素貞傲然,清新脫俗,那是大自然最為純淨的靈山仙境。
「生來放曠逐煙霞,山水怡情四海家;不藉人工身外力,但憑雙腳走天涯」。陣陣梅雨,如絲如簾,空曠山野,唯有七位好友沿著寂靜的步行道一路向東,約二個小時,到達石桅巖東南面山脊,也就是「小三峽西側」南面斷崖處,石桅巖兩側峽谷煙雨瀰漫,若隱若現,神秘莫測,特別是那回潭背,猶如兩隻四海為家的蟾蜍抬頭望仙峰,試圖求仙點迷津,以解讀那重重玄機。
可一會兒,誠感動天,天公作美,魏巍石桅巖上空霧氣慢慢退去。青山嫵媚,綠色的小嶺外溪、下垟溪、門前溪緊緊環繞,朵朵蓮花般山峰如同眾星捧月,將淡紅色的石桅巖映襯的更加雄偉瑰麗。
「望平愁驛迥,野曠覺天穹」。石桅巖東方,疊翠群山,浩淼無涯,逶迤天際;山下,村舍儼然,溪水環繞,迴廊遺夢。山擁抱著水,水纏繞著山,一方靈石,在山水間映入眼帘。
站在山脊,氣定神閒,閉上眼睛,享受掠過身體的山風,身心慢慢升華,生命的密碼徹底地打開,思緒隨著迷漫的濃霧,隨風飄蕩,那一刻只有自由、遐逸,我又看到了一個光明燦爛的世界。
慢慢下山,過景區,沿公路繞石桅巖膜拜,魏巍石桅巖又千變萬化……。五個多小時,環線到達嶺上村前山洞口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