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上山脊七俠客,雲霧繚繞石桅巖

2020-12-23 騰訊網

作者|閒雲野鶴蔣長華

素有「浙南天柱」、"華夏之冠"美譽的永嘉石桅巖,我曾無數次去欣賞過:過「小三峽」、坐「舢舨」、泅「水路」…。但那都是仰望…!

2020年6月6日,星期六,三個「六」,溫州民俗,是一個「大順」的日子,友好戶外的七名好友商議:山脊環遊石桅巖。

從溫州市區自駕車出發,經甌江三橋或輪渡到甌北鎮,經104國道、41省道往上塘方向走,沿41省道一路北上至巖頭鎮渡頭大橋右拐;或甌越大橋至楓林下高速到達鶴盛鄉繼續北上至霞灣村,再沿下水線到達嶺上村。

「閒雲生遠岫,嶺上有人家」。永嘉縣鶴盛鄉嶺上村,坐落在半山腰上,距楠溪江石桅巖景區小三峽入口約3公裡。據悉,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嶺上就有人家在此繁衍生息;我們友好戶外的「日出東方」的先祖就出自該村;現如今,該村落還保留著400多年歷史遺留的古田園風貌,頗像王維筆下的「秋暝山居」圖;如果是夜晚,那鑲嵌在萬山叢中的嶺上村,在霓虹燈的映照下,你肯定會誤以為在夢遊「香港」。

嶺上人家前是一條寬約三十餘米的深澗,過去曾是一條鏽跡斑斑、搖搖晃晃,高約五十米的鐵索橋,恐高症厲害者根本不敢過橋。隨著「烤全羊」名聲的鵲起,現在已經變成了鋼筋水泥橋,村民、遊客出行再也不用提心弔膽。臨近中、晚餐時間,沿路的車輛一字排開足有幾公裡,蔚為壯觀,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裡是不是出了什麼「大新聞」。兩端的橋頭堡也是頗有古韻味。

早年,交通閉塞,嶺上村民要通往石桅巖、樂清方向,走出大山,必須翻山越嶺走捷徑,因而自然就形成了一條古道。記憶中,「日出東方」的奶奶會時常提起過去山裡、山外的姑娘出嫁,抬著「圓木家生」(過去,永嘉地方嫁娶陪嫁的物件)在古道轉角處時,都要「翻筋鬥」,極其險峻。現如今,嶺上村後山有一條寬敞的步行道供遊人攀登、鍛鍊、欣賞……。

雨後的嶺上村後山新「古道」兩旁,簧竹青翠,鳥語花香;極目遠眺,雲霧繚繞,群巒若隱若現,置身其中,宛如入人間仙境。

「人生天地常如客,何獨鄉關定是家。爭似區區隨所遇,年年處處看梅花」。俯視石桅巖小三峽,真是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特別是那兩座撐開如羊角般的山峰下深藏的景區管理房,那份僻靜,歷來與世無爭。

登上山脊西制高點,看雲霧瀰漫中的石桅巖,猶如巨龜出山,踞海東渡,尋覓傳說中的長生不老之法。

稍微前行,轉換角度,石桅巖景區頂端雲起雲湧,崢嶸諸峰,渾然天成,猶如出水芙蓉,雖歷經萬年,依然素貞傲然,清新脫俗,那是大自然最為純淨的靈山仙境。

「生來放曠逐煙霞,山水怡情四海家;不藉人工身外力,但憑雙腳走天涯」。陣陣梅雨,如絲如簾,空曠山野,唯有七位好友沿著寂靜的步行道一路向東,約二個小時,到達石桅巖東南面山脊,也就是「小三峽西側」南面斷崖處,石桅巖兩側峽谷煙雨瀰漫,若隱若現,神秘莫測,特別是那回潭背,猶如兩隻四海為家的蟾蜍抬頭望仙峰,試圖求仙點迷津,以解讀那重重玄機。

可一會兒,誠感動天,天公作美,魏巍石桅巖上空霧氣慢慢退去。青山嫵媚,綠色的小嶺外溪、下垟溪、門前溪緊緊環繞,朵朵蓮花般山峰如同眾星捧月,將淡紅色的石桅巖映襯的更加雄偉瑰麗。

「望平愁驛迥,野曠覺天穹」。石桅巖東方,疊翠群山,浩淼無涯,逶迤天際;山下,村舍儼然,溪水環繞,迴廊遺夢。山擁抱著水,水纏繞著山,一方靈石,在山水間映入眼帘。

站在山脊,氣定神閒,閉上眼睛,享受掠過身體的山風,身心慢慢升華,生命的密碼徹底地打開,思緒隨著迷漫的濃霧,隨風飄蕩,那一刻只有自由、遐逸,我又看到了一個光明燦爛的世界。

慢慢下山,過景區,沿公路繞石桅巖膜拜,魏巍石桅巖又千變萬化……。五個多小時,環線到達嶺上村前山洞口返程。

相關焦點

  • 威海這座雲霧繚繞的山竟然是《封神榜》中的仙山!
    威海這座雲霧繚繞的山竟然是《封神榜》中的仙山!嶺上鳥啼嬌韻美,崖前梅放異香濃。澗水潺潺流出冷,巔雲黯淡過來兇。又見飄飄霧,凜凜風,咆哮餓虎吼山中。寒鴉揀樹無棲處,皺眉愁臉把頭蒙。
  • 青島·風情|雲霧繚繞 風雲奔走 這樣的青島愛了!
    青島·風情|雲霧繚繞 風雲奔走 這樣的青島愛了!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雲霧繚繞
  • 【美圖】山西定襄:雨後南山雲霧繚繞美若仙境
    【美圖】山西定襄:雨後南山雲霧繚繞美若仙境 2020-11-30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峨眉嶺上的幸福「答卷」
    12月10日中午時分,地處峨眉嶺上的新絳縣橫橋鎮支北莊、堡裡、蘭村、曲村、史家崖等5個省級連片貧困村,暖暖的陽光漸漸驅散了薄霧,剛鋪好的柏油路、新建的文化牆在陽光照耀下顯得格外潔淨和亮眼,村心廣場和文化遊園裡逐漸熱鬧起來,人們走到戶外,盡情地享受著冬日暖陽帶來的愜意。
  • 四川清溪口渠江特大橋雲霧繚繞宛如仙境 (1/5)
    四川清溪口渠江特大橋雲霧繚繞宛如仙境 (1/5) "← →"翻頁
  • 中國唯一用英文命名的小鎮,雲霧繚繞,讓遊客感覺到甚是美麗!
    文/仗劍走天涯中國唯一用英文命名的小鎮,雲霧繚繞,讓遊客感覺到甚是美麗!中國的很多景點的名字都是以中文命名的。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遠遠的望去一片雲霧繚繞,讓人感覺到一種異樣的平靜安和的感覺。無不有一種美感在其中。其實無論山上的小鎮是以中文命名,還是以英文,其實都並不能代表著什麼,只要遊客去遊玩的途中,能夠認識到她的美麗,就已經是非常難得可貴的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在廬山之上的cooling小鎮呢?
  • 絕美仙境崑崙山,夏季雲霧繚繞,秋季層林盡染,冬季千山素裹
    崑崙山在不同季節有不同的體驗感,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在綠樹叢中爛然怒放、紅豔如火;夏季層巒疊嶂,峰嶺雲霧繚繞,霧海奇幻神秘;秋季層林盡染,五顏六色;冬季千山素裹,玉樹冰花,一年四季呈現出一幅幅引人入勝的神奇畫面。這裡,抬頭看到天空中紛紛揚揚的雪花有關,和一望無際的荒漠、雪山、湖泊有關,和你不知為何而流下的眼淚有關。
  • 這就是山東|遇見雲霧繚繞最美嶗山 醉美了雙眼
    車輛在雲霧中繞著盤山路穿行,這是我第10次來嶗山巨峰了,就是想能看到平流霧中的嶗山巨峰。由於前幾次運氣不佳,幾乎沒有見到,有好幾次因有大風,索道都不開,只好徒步登山。今天陰天,霧還不小,但風不大,也沒有太陽,給人種陰沉沉的感覺。坐在車上,我的心情和天氣一樣。心想這次登山,也和往次一樣,不會拍到好什麼好的片子了。
  • 浙江最有仙氣的山,常年雲霧繚繞,懸崖上的蝌蚪文至今是千古之謎
    一山一水一崖洞,一石一峰一溪雲,暮春時節的江南,萬物生長,千山疊翠,微微的雨,讓我的江南之行充滿了詩情畫意,來到浙江台州的神仙居,站在山峰之上,憑欄遠眺,雲霧流淌在群山之間,近處的松樹也愈發顯得青翠了。
  • 冬遊湖南祝融峰觀霧凇,壽比南山所指就是此地,群峰逶迤雲霧繚繞
    04這裡真是群峰逶迤,雲霧繚繞,在山間瀰漫開來,如果有一陣山風襲來,雲霧會掠過不同的殿宇。在這樣的場景下祝融峰若隱若現,就算是天氣寒冷也沒辦法阻擋大家的腳步,很多遊客都在這裡祈福,何況除了可以還願之外,還能夠欣賞霧凇美景,這可是大自然回饋給我們的冬季賀禮。
  • 《說每個人說的中國文「話」》,能雲霧繚繞,又能夠撥雲見日
    能雲霧繚繞,又能夠撥雲見日;有高山仰止,也可以老少鹹宜,民族語言的內涵與自信,便可以體現了。
  • 六祖故居古茶園高聳入雲霄,常年雲霧繚繞,品仙地饋贈龍山聖地茶
    袈裟嶺、筆架山高聳入雲霄,常年雲霧繚繞,青山綠樹環抱,山泉水富含礦物質,終年淙淙長流,礦物質對茶樹體內胺基酸和芳香物質的合成具有激活和促進作用,使茶葉滋味醇厚、回甘,提升茶葉品質。茶樹受較多漫射光,胺基酸(如茶氨酸)含量增加,多酚類特別是苦澀味重的酯型兒茶素含量降低,使茶葉滋味變得更加鮮爽醇和。
  • 你離22度的夏天,只有一座長白山,給你雲霧繚繞的感覺!
    路上還是晴天,景區門口下著大雨,但是在我心裡,我一直在期待,我們來長白山腳下的媒體朋友也充滿了興趣,到了長白山北坡的山門景區,我們買了一次性雨衣,然後坐景區內的大巴在雲霧繚繞的盤山路上疾馳,在狹窄的車廂座位上疾走,驚心動魄。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捨不得放下那幾千年來飄過窗前的長白山火山所形成的山脈奇觀。
  • 冬日暄陽,遊走楠溪,石桅巖盡顯多彩卓姿
    一抹抹色彩點綴著山色光芒,  走在石桅巖的山間,  巍峨聳立,姿態雄奇,  宛若遊走在仙境,如夢似醉。
  • 杭州富陽安頂山:雲霧茶香中體驗詩意生活
    第十三站,我們來到雲霧繚繞的安頂山。  「味道山鄉」打卡點——裡山鎮安頂山  「我」來吆喝——何燕飛,安頂村網格員(「百花百村」代言人)  這裡,是浙江省內的避暑勝地;這裡,是明清貢茶安頂雲霧茶的生長地,從十八蓬御定老叢到如今十裡茶香,是無數人嚮往品茗的佳地。  富春江畔,海拔790米的安頂山佇立南麓,連綿數十公裡。山上常年雲霧繚繞,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日夜溫差達15℃左右。  因這獨特的地域特點,這裡盛產的安頂雲霧茶色翠、湯濃、味醇,是杭州十大名茶之一。
  • 嶺上往事 吳建明
    在民國初期,限於條件,這兩山中間修的小公路,坡很陡峭,但進出縣境的人流、車流卻很大,以至於數次拓寬、平坡,使嶺上的家都無處可覓了。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現已經慢慢被自己淡忘了,而我當時站在家門口所看到的、想到的東西卻不時從心底泛起。
  • 【家門口的圖書館】孔明:我嶺上
    想得出神,神就不拐彎,犯擰:「我家怎麼就在嶺上呢?嶺上和川道怎麼就不一樣呢?」每去姑家,逢人必問:「你是嶺上娃吧?」多半是明知故問。有一次和我婆去,遠遠就聽見人對我姑說:「嶺上你娘來了!」我心裡就暗生了自卑:「嶺上難道是商標?」我父親在供銷社工作,我知道商標。回到嶺上了,與玩伴鬥嘴,商標感又變成優越感:「川道我姑——我起碼有一個姑在川道裡!」一村的女人被半村的人叫姑,多少個「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