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恬靜而美麗的影片。導演讓-皮埃爾·熱內似乎是一個永遠不想長大的孩子,永遠用孩子的視角觀察著這個世界。影片的攝影美到極致,讓人看了感覺無比的輕鬆,甚至只想深陷其中永遠不再回到世俗的世界。影片雖然用略帶傳奇的故事情節展開,但卻沒有因此而偏離現實。唯一遺憾的是影片的結尾略弱。畫面美不勝收,流光溢彩,在影院看過畫質最好的3D片!裹著輕鬆幽默、活潑瑰麗的法國奇幻片外衣的美國故事,某些旁白稍顯沉悶。小朋友的腦袋有個無畏童真的大世界。配樂絕佳,觀眾掌聲和笑聲連連,某些戲裡鼓掌的段落搞得我也想跟著鼓掌。片尾幻燈片形式的謝幕很有創意。
一個10歲的孩子,把自己的時間用在學習知識上而不是嬉笑打鬧,天才真的是註定了從小就與孤獨結伴,跨越半個美國來尋找自己的知識和旅行,在旅行中尋找自己與父母的羈絆,尋找與弟弟的獨白,最終TS意識到父母一直愛著他。畫面和原聲都特別的美,畫面感超好。對於這種色調的景 我是完全無抵禦能力的。還是重彩但這次明快了很多,旅途的景色拍得太美,熱內的怪咖快笑死我倆了,很多驚喜和溫暖,怪怪的家庭裡似乎任何事都在情理之中,包括啃鐵桶的狗。影片跟天才其實沒多大關係,超常的天分至多是搞笑的素材而已,重要的是家庭,如何處理各種關係,如何面對無法挽回的問題,和解與愛,或許更多。
天才也是分很多種的:雨人在天才與白痴之間搖擺不定,想飛的鋼琴少年洞悉一切社會倫理和法則,謝耳朵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的強迫症怪咖,而這部電影裡的天才,除了十歲就能造出永動機來,他只不過是個普通的孩子。其實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從無數影視劇都可以看出,天才的小時候是多少不被待見的。這是一個很矛盾的現象,一方面大人們會因為生出一個天才引以為傲——當然那得是天才功成名就被社會肯定後,一方面又因為天才從小與其他小孩不一樣而不滿,他們總想引導小孩服從所謂的社會規則,說白了就是他們自己希望的樣子。所以斯派維從小就知道,爸爸更愛弟弟多一點,弟弟像爸爸一樣有著牛仔的個性和愛好,而他只不過是個喜歡圖紙和科學的小宅男。
雖然在學校在家裡都不被認可,但他一直試圖努力融入這個社會,弟弟玩槍,那他就做槍的聲波圖。「這樣我們就又可以一起玩了。」結果卻導致弟弟玩槍走火而死亡。父母什麼也沒說,只是爸爸變得比以前更沉默,媽媽熱衷於尋找一種可能永遠不會出現的蟲,弟弟養的狗開始拼命嚼鐵桶。一切都讓斯派維那麼壓抑。他覺得父母在隱約責怪他,而他也覺得自己有責任,雖然他根本沒碰到扳機。斯派維是敏感的,甚至在爸爸帶上他一起去水源的時候,他都在想,爸爸多麼無可奈何啊,我並不是一個好人選。如果弟弟還活著,弟弟才是做這種事情的好人選。於是,在得知他的永動機獲獎後,他逃出了家裡。他並不是一定特別在意這個獎,他只是放不開自己的心結。他想也許遠方會有一群喜歡自己的人,會理解自己的人…
於是他坐上往東部的火車,一路上風景如畫,無限旖旎。而事實並沒有像他想像的那麼好。他以為的科學權威只是想拿他炒作,不遺餘力的把他推在媒體前。最後,他才發現家人才是他永遠溫暖的,可以信賴的懷抱。媽媽告訴他,事情過去了就是過去了,買槍給孩子做禮物,讓兩個孩子在沒有大人看管的情況下玩槍,是他們的失職,而斯派維,不要再內疚。而爸爸背起他,告訴他那天他在路邊的時候是真的沒有看見他。他釋然了。那一場穿越大半個美國的奇異旅行,不僅僅將是斯派維永生難忘的經歷,更重要的是讓整個家庭冰釋前嫌,和好如初,溝通才是解除誤會的唯一橋梁。大人們千萬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什麼都知道。
也許這個世界裡有一種愛,隱隱地在心裡,你說不出來對他有多愛,說不出,但是失去了又好難受,不管過了多久,都會記掛。但是即使在身邊互相陪伴,彼此又好似日常用品,不會過分重視。這就是淡淡的,細水流長。有些感情,或許需要相信,不是去相信對方,而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會一直對對方擁有的信念,然後才會發現,即使他在不在身邊,心裡都會存在這麼一種愛的感覺,就會心安理得,十分踏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