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哲基 : 死亡邊緣遇見耶穌 出死入生立志傳道

2021-02-13 信仰的力量

劉哲基 : 死亡邊緣遇見耶穌 出死入生立志傳道

 

一粒麥子,要經過磨壓、碾碎、發酵、高溫烘焙,才能成為可口麵包。一個人,也要經歷千錘百鏈,諸般忍耐,才能成為合用的器皿,為主發光。

 

歷經戰火、家破人散、重症病危、瀕臨破產……種種足以將人打入絕望深淵的苦難,卻激勵劉哲基奮發向上,一生竭力為主做工。他開設麵包廠,投資海外,寫下劉麵包廠的一頁傳奇。在主裡面,苦難是化妝的祝福,讓「麵包」變成「嗎哪」,填飽肚子,更滋養心靈。


 

【起死回生靈魂甦醒】

劉哲基年輕時正逢時代巨變,日本侵華、國共內戰等大小戰役襲擊而來,年僅17歲就不得不掄著槍桿上戰場。隨國民政府撤退來臺不久,就因為咳血送至臺大醫院,經檢查才發現兩邊肺葉發黑,已是重度肺結核。醫生對他說:「無藥可醫,你喜歡吃什麼就吃,喜歡玩什麼就玩,之後就等死了。」他聽完腿都軟了,頓時失去人生一切盼望。

 

他如屍體般躺在太平間旁的病床上等死,直至過年除夕夜當晚,一位老牧師陳維屏來病房傳教。劉哲基有軍人的傲氣,過去他特別討厭「洋教」,甚至還謗瀆耶穌,在戰亂時代的軍人眼中,耶穌就代表了「八國聯軍」、「割地賠款」。當老牧師說:「你現在起來我就幫你受洗。」劉哲基立時就起了身,讓老牧師用水幫他施洗,這舉動跌破一群同僚眼鏡。

 

大家殊不知,他內心渴求能活下來的盼望有多強烈,聽到耶穌之名時,如同保羅在黑暗中被真光照耀,他認罪悔改,決志信主。而主也真的讓劉哲基活下來,他搬進肺病療養院,歷時六年後恢復健康。此後耶穌成為他人生唯一道路,變賣身邊僅剩之物,買了一本最好的《聖經》,從此四處傳講福音,以自身為見證,勸人信主。

 

【從賣麵包的窮小子,搖身變成麵包廠老闆】

當時臺美關係良好,美軍仍駐防臺灣,一位加拿大籍傳教士富力農建議劉哲基販售麵包給美軍。於是,他買了一大堆麵包到美軍店區兜售,美國軍醫問他麵包的來源,還要先去麵包廠檢察環境。結果十分糟糕,不但工作人員衛生不佳,現場蟑螂四竄,麵粉袋被老鼠啃破,廁所光臭味就能把人嚇跑,美國軍醫當下就在報告上寫「任何人都不準吃臺中的麵包」。

 

當時的臺灣麵包業不興旺,大家頂多吃吃包子,但美國人可受不了,就有人建議劉哲基自己出來開間符合國際衛生標準的麵包廠,他算算5萬元的成本,就算美軍店區人人都買,還是不划算。但神卻感動美國人跳出來幫忙,10個人各出100美元,用吃麵包扣錢的方式還債,神就用出乎劉哲基意料的方式,讓他從賣麵包的窮小子,搖身變成麵包廠老闆。

 

但考驗接踵而至,當時發生了一件劃時代事件,差點讓劉麵包廠關門。1978年美國總統卡特突然宣布「臺美斷交」,頓時美軍紛紛撤臺,顧客都跑光了,麵包要往哪裡賣?何況當時的臺灣人根本不吃麵包。認為自己沒有生意頭腦的劉哲基,秉持革命軍人精神與耶穌基督大愛,咬牙苦撐下來。

 

他改變經營策略,既然沒有人知道麵包好吃,他就把麵包送到大家眼前,如同傳福音般,不畏風雨天天把剛出爐的麵包運上車,大街小巷穿梭叫賣。現在很多老臺中人說:「劉麵包好有名!車子到處跑,我從小就吃他的蘋果麵包長大。」劉哲基說,都是為了生存,不得已才這麼辛苦到處叫賣,只想輕鬆賺錢的人,工廠早就關門大吉,為了生存打拼的劉麵包則存活下來。

 

【化危機為祝福 小麥胚芽見異象】

劉哲基表示:「基督徒遭逢困難時要感謝,上帝用難關鍛鏈人的心志,為要賜福予他。」臺美斷交後,臺灣人心惶惶,戰爭好似隨時爆發。這時候有弟兄建議他攜家帶眷赴美,他不想面對全然陌生的美國,但在妻子支持與孩子教育考量下,毅然赴美,這一去就是30年。

 

這時候事業有成的劉哲基,戰勝「貧窮病」卻得了「富貴病」,常因為高膽固醇、高血脂產生的頭暈所苦,他體會到健康就是福,轉頭研究健康之道。在麵粉工廠裡,劉哲基看見被分離出來的小麥胚芽灑落如雨,他彷佛聽見它的哭泣聲:「為什麼棄絕我?若你救我,我願為你效力。」他要研究小麥的堅定異象由此而生。

但因為小麥胚芽含油份無法研磨成粉,難與麵粉調和,為了技術突破,劉哲基奔走日本、歐美,過程中一度財力不濟、周轉失靈,但這些都沒有擊垮劉哲基,最終研發技術突破,將小麥胚芽粉末化,誕生了健康食品「能衛康E」。

 

能衛康公司首先設立在美國佛羅裡達奧蘭多市,接著於大陸青島設廠。事業再度興旺的他,仍不忘傳福音使命,即使在大陸,劉哲基仍然抓住機會為主做見證,每逢周日,他就在青島廠會議室舉辦感恩禮拜,邀請顧客們一起聽福音。

 

 

 在青島能衛康工廠的會議室,劉哲基夫妻每逢周日就舉行感恩禮拜分享福音。 

【凡事謝恩 主裡經歷豐盛人生】

歲月流逝,劉哲基從一個政府撤遷來臺時20多歲的小夥子,變成有6個孩子、18個孫子的幸福阿公。事業有成,可以含飴弄孫的他,卻退而不休,即使高齡87歲仍持續寫書、畫畫,四處演講,這一切付出都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主傳福音、做見證,因為對他而言,沒有主耶穌,就沒有現在的「劉麵包」。

 

「上帝就是愛,所有人都需要上帝。我從不為明天憂慮,不論結婚、生子、去美國、做生意,都是主的計劃。」劉哲基對主的熱忱,幫助許多失喪的人找回健康、贏回盼望。受訪時,他指著書櫃裡擺放整齊、多達86本的日記,裡面記錄許多人留下的寶貴見證。劉哲基每天都為主大發熱心,分享見證是身心健康的「福音嗎哪」。

 

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有什麼益處呢?

耶穌為罪人釘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後復活。

復活的大能帶給人永遠的生命,只要相信就必得著。

——摘自劉哲基日記

 

劉麵包廠創立時期紀念相片

白手起家創立的劉麵包廠,至今已有50多年歷史,已87歲的劉哲基退而不休,繼續傳福音,為主作光作鹽。背後的經文書法作品也出自其手。

 

 臺中劉麵包廠店內有各種特色產品。   

視頻源自騰訊網【7G.TV]

圖文轉自-今日基督教報

— —— — —— — —— — —— — —— — —— —  — —— 

更多精彩見證請點以下連結查看:

在母愛的私心中受傷終得主醫治——林靜妙悔改後用愛尊榮母親

科學家為什麼也信神?——洪銘輝、郭瑞年的生命奧秘

在你所站之處,儘自己所能做的——陳玉昆在納米比亞的宣教生活

寬恕遠勝過復仇—— 讓冤讎變恩友的信仰

在地震中失去雙腿、女兒、婚姻,重生後上帝賜下更美的人生——重新綻放的廖智

禱告親身遇見神——耶穌,我生命的傳奇

從慣偷到銀行業務經理──遊雅婷不能說的秘密

【更正版】禱告時,那盞佛燈滅了——作家高大鵬的信主見證

為什麼越拜卻越沒有平安?最終耶穌把我救上岸——孔玉想的飛越迷信之旅

追錢財就是追負擔,追名聲就是追苦難——人要悔改

三則見證【「放心吧我沒事,我是基督徒!」】&【得了胃癌,歡呼「哈利路亞」!】&【傷疤成了愛的印跡】

佛教徒歸主:神帶我出黑暗入光明

我缺的是錢,看聖經有什麼用?——絕望婦人驚夢重生!

幸福婚姻的秘決——愛神並且活在身體裡

在最好的醫院得到最壞的信息——因苦難卻得了上帝的祝福

從「幸福」到「爭吵」再到「同心」——丈夫迴轉信主的生命見證

除非奇蹟出現!

死後復活得新生——耿思清姊妹榮耀的見證

因信仰與父親從仇敵變為主內弟兄——陳道明牧師見證

— —— — —— — —— — —— — —— — 

【信仰的力量】一年兩遍讀經進度提示

今日讀經計劃【2017年6月6日 禮拜二】

耶利米哀歌1—2

哥林多後書12-13

本周讀經計劃:【6月4日——6月10日】

耶利米49—52

耶利米哀歌1—5

以西結1—17

哥林多後書6-13

加1-4  弗1-6  腓1-4

—— — —— — —— — —— — —— — 



相關焦點

  • 聖經解密:耶穌傳道三年半的經文根據在哪?
    一直都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就是主耶穌大約三十歲出來傳道,傳道三年半之後,上了十字架!那麼傳道三年半這一說的聖經根據在哪裡呢?很多人發現找不到很明確的經文來支持這個說法!唯一知道的經文證據是三個逾越節:耶穌開始傳道,年紀約有三十歲(路加福音3:23)。耶穌傳教時歷經了三個逾越節1、逾越節近了,耶穌便上了耶路撒冷並潔淨聖殿(若/約2:13-23)。
  • 無罔無憂:回歸之路1(在家鄉(加利利)傳道3——傳播真理6(十八至二十一))(《馬可福音》讀經札記10)
    (主耶穌傳道時加利利地區示意圖) 上一記 其中,「兒女們」,是指蒙召的人,也就是出死入生的,得了神兒女名分的人,也就是得救了的人。「餅」,是指生命的糧。「狗」,是指不信的外邦人。 主耶穌因為看到門徒拿餅,就以餅為例傳道(門訓)。其實,傳道與門訓沒有根本性的區別,只是有時側重點不同而已。  2、門徒的疑惑。
  • 《耶穌:我的自傳》——第二部 開悟與傳道 ​第十八章 離開伊甸園
    往期章節:《耶穌:我的自傳》——序言《耶穌:我的自傳》——詞彙解析《耶穌:我的自傳》——第一部  早年經歷  第一章  故事——開始《耶穌:我的自傳》——第一部  早年經歷  第二章  旅行《耶穌:我的自傳》——第一部  早年經歷  第三章  沙漠裡的殿堂《耶穌:我的自傳
  • 教會長老罹癌見證醫治恩典,信耶穌有真平安
    但對於基督徒來說,我們不僅知道「信靠耶穌就有喜樂、平安與自由」,更要在這內心充滿驚惶的月份裡,把從主那裡領受的屬天真平安傳出去。中午用餐時間,有眾多住院病患在家屬的陪伴下,吊著點滴、坐輪椅前來參加,並在臺北榮總醫護團契與教會組成的聯合詩班帶領下,一起唱著《平安的七月夜》及《這一生最美的祝福》等詩歌,並接受臺北榮總院牧師同工的祝福禱告。
  • 詩歌分享 |《立志擺上》——立志今擺上,傳揚耶穌, 用我的恩賜獻上最好.
    詩歌《立志擺上》歌詞描述耶穌為拯救世人,甘願被釘十架,身體被擘開,信徒為響應主愛而立志擺上自己,傳揚耶穌。
  • ——奧加族傳道的故事
    ——奧加族傳道的故事謝慶瑛 路加福音第六章第二十九節的經文上寫著:「有人打你這邊的臉,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世人認為不可思議;第三十五節說:「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就更令人費解了。 這是主耶穌給門徒們的教訓,世人是很難了解其中深意的。對宣教士們來說,就不是難題了。
  • 耶穌的十二位宗徒的下落
    二、若望(John) 根據若望福音,若望是主耶穌所鍾愛的宗徒,稱為「耶穌的愛徒」,並在十字架下受託照顧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在五旬節召開會議以後,若望與伯多祿和雅各伯三人,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柱石。若望所寫的三卷書信,皆被列入新約正典裡。若望在戴克里先皇帝迫害期間,被放逐到帕特摩海島,並在那裡看見異象,寫成默示錄。
  • 耶穌十二使徒的身世
    十二使徒——基督教最早的傳道人主耶穌開始傳道後,就從跟隨者中揀選了十二個門徒作為使徒,為自己的助手。這12個人被稱為「十二門徒」,後來也稱「十二使徒」。十二使徒,原意「受差遣者」。性格暴烈,耶穌稱他為「雷子」,曾與彼得、約翰一同目睹耶穌改變了形象。耶穌升天后,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核心人物之一,主持教務工作。約公元44年,被猶太統治者希律?亞基帕一世所殺。據說他曾去西班牙傳道。4、約翰約翰: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的弟弟。耶穌最喜愛的門徒。與哥哥雅各一起被耶穌成為「雷子」。耶穌受難時十二使徒只有他一個人守在十字架下,耶穌就把母親馬利亞託付給他照看。
  • 傳道書(中)音頻+文稿
    但是有時候,在家裡也會產生一種「真累啊!勞苦愁煩的感覺,也會感覺到什麼都不想做,有什麼意思呢?」為什麼呢?因為心中失去了上帝的愛。有些人就看,多麼有才德的婦人啊,丈夫也信主了,兒女也都信上帝,做上帝的工作,該是多麼幸福的家庭啊!但是我們仔細的觀察一看,他們也有難的時候,也有感覺到非常難過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有苦難。
  • 耶穌十二門徒的結局
    二、約翰(John)根據約翰福音,約翰是主耶穌所愛的使徒,並在十字架下受託照顧耶穌母親馬利亞。在五旬節召會成立以後,約翰、彼得和主的肉身兄弟雅各三人,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柱石(加二9)。約翰所寫的五卷書信,皆被列入新約裡。歷史告訴我們,約翰在多米田皇帝逼迫期間,被放逐到拔摩海島,並在那裡看見異象,寫成啟示錄。
  • 讀書筆記——「使徒的傳道與神跡」和「主看為美的獻祭」
    讀經內容:利未記6-15 & 使徒行傳7-16讀經感悟:一,傳道的路線聖靈既然禁止他們在亞細亞講道,他們就經過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 (使徒行傳 16:6-7 和合本)傳道書中所啟示的,傳道的路線,不是雜亂無章,也不是單憑人的個人意志所定,而是聖靈的帶領,禁止或者允許,還有夜間的異象的啟示。
  • 做傳道人的七大危險
    自認屬於特殊階級第一、傳道人的危險就是他們自認屬於特殊階級。在西方國家中對傳道人多有優待,如坐飛機、火車、公車時都享有折扣,東方國家則無。但傳道人應當想到,基督來到世上是付出、服侍、犧牲並捨命,主耶穌曾說:「我差遣你們,正如我父差遣我」(約20:21)。
  • 電影《耶穌受難記》&【為什麼耶穌必須要死?】
    像這樣舊約聖經經常出現的宰羊儀式就是預表擔負全人類的罪的、將來要被定十字架的耶穌基督。因此當我們看到耶穌基督接受施洗約翰洗禮的時候,就能聯想的祭司按手在羊的頭上。將罪轉嫁在羊身上。施洗約翰看到耶穌來到他那裡,就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負」)世人罪孽的」。耶穌背負了我們所有的罪,作為犧牲祭死在十字架上。耶穌基督的死是埋葬所有問題的葬禮。
  • 我們會「希奇」耶穌的教訓嗎?
    原因無非也就這麼幾種:1、沒有聽說過這樣的教導,所以,很希奇;2、這樣的教導和他們平常所聽到的、所領受的不一樣,所以,才會希奇;3、對耶穌的教導表示懷疑,所以,才希奇;4、根據耶穌的外貌來判斷耶穌的講論,所以,才會希奇;5、綜合以上四種,不管哪一種,因為耶穌講道太有權柄了,超過他們的文士,所以,他們才會希奇。
  • 詩篇23:1/6節耶穌是好牧人
    三、耶穌是我的道路【詩23:3】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耶穌是唯一的道路,指明我們人生的方向。我們原來的道路,是與神相背的,所以我們今天要迴轉。原來是離家的浪子,現在是神的兒子回家。神賜聖經給我們,就是這道路的原則,回家的導航。通過他使我們從黑暗走向光明,從死亡走向永生。
  • 第八課:耶穌是我的良導 | 遇見耶穌
    然後她遇見了哈丁教授,她的英文指導老師。哈丁教授有敏銳的觀察力,她看出艾爾莎有寫作的天賦。通過下午或傍晚邀請艾爾莎來她的家中做客,她向艾爾莎表達了對她天賦的特殊興趣,哈丁教授贏得了艾爾莎的信任。最終,所有藏起來的詩句和文章浮出水面。在這位良導的耐心指導下,艾爾莎成為了一位很好的作家。數年之後,她仍然說:「我今日所有的成就,都歸功於我親愛的朋友——哈丁教授的鼓勵和指導。」
  • 耶穌12使徒的殉道史……
    彼得,又稱為西門、磯法,是加利利的漁民,家住在迦百農,和哥哥安得烈是最早跟隨耶穌的使徒。耶穌升天后,彼得成為眾門徒的領袖,聖靈降臨後,他率先站出來傳講福音,建立了最早的教會,並受主啟示,開啟了向外邦人傳福音的大門。在往後的年日裡,彼得曾前往安提阿、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庇推尼、小亞細亞,甚至還去了巴比倫一帶傳道。
  • 電影《賓虛》中的耶穌形象分析
    【摘要】《賓虛》毫無疑問是電影史上的一座豐碑,影片講述的雖是賓虛的故事,實際上卻是生動地展示了一幕幕古羅馬時期的基督教文化,描述了耶穌從誕生,到死亡,再到復活的一個又一個傳奇。而隱藏的暗線就是耶穌的故事了,縱觀全片,耶穌雖沒有任何一個正面的鏡頭,卻又時時貫穿始終,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耶穌的故事反而更加完整。一、耶穌的誕生影片就是以耶穌的誕生開始,奧古斯都·凱撒第七年,羅馬皇帝詔令每一個猶太人返回其出生地,約瑟夫與瑪利亞便回了耶路撒冷,於是耶穌就誕生在這,這正應了以賽亞先知的預言,救世主要在白冷降生。
  • 148-遇見耶穌,你的生命就不再一樣
    148-遇見耶穌,你的生命就不再一樣(JP文字組—恩典草兒整理)好的,我們今天來看我們的本文約翰福音第四章第3—14節的內容,我們的題目叫遇見耶穌,你的生命就不再一樣。約翰福音第四章第3—14節,本來我們應該是把第四章全部要讀完的,因為經文太長了,我們就先讀到14節的內容。
  • 耶穌12使徒的悲愴殉道史
    後來這一「苦杯」傾倒在主耶穌身上,門徒們悉心為自己搭建的「理想」隨著耶穌被掛到冰冷的十字架上,轟然倒塌! 他們紛紛四散奔逃,有的回到家鄉幹起了老本行,有的深居簡出惶惶不可終日。直至主耶穌復活,12位使徒因被聖靈感召,他們才得以再次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