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瑤池老母親臨
講道鍾警明第十七章
玄關一竅
堪嘆原人之心不古,棄盡倫常從德,專倡自由娛樂,致造成浩劫,而不知已〔己〕過之多,甚或有失去靈根真性,積習惡慣,致難返本位。母心十分悲傷,痛哭失聲,須知三期末劫,生死不定,生雖榮耀得貴,死苦沉輪。此三期普渡,乃千載一時,三期收圓,實萬年難逢,而原人等如再不發天良修德,求覓光明道路,後悔莫及,反真無日矣。今幸逢三期普渡,諸聖神仙佛大發慈悲,滴盡甘露,渡諸原人返故鄉,母受懇求,不得已依準,前期令 天元古佛前來登堂,漏玄關生死竅,因 天元古佛所講意義幾分深沉,恐諸兒女眾不能明細之故, 為娘對三期救劫萬分關心致意,今次再親下凡,願染受紅塵臭氣,指明「玄關一竅」在於紙上。自古三教,傳道至今六萬餘年,不輕易漏洩此玄關妙訣,今為娘慈悲,賜給原兒,能得個個順序返本還原,以了悟苦海,即是萬載難遇、最大幸大福也。
須知人身全體屬陰,只有玄關一竅屬陽,為使未學道者下手功夫,得明初步正玄關、統一六神之要訣,以立圖言之。玄關者,指在兩眼,及兩肩牽直,前額骨到鼻骨之中間,形勢似在十字架中心者,即是玄關一竅也。此竅,釋曰,結舍利之處;儒曰,產嬰兒之所;道曰,成金丹之穴。此竅至寶至貴,故學道須先明玄關之要。玄關者,大道之正門也。若入道,定要封玄關門前而進,既聞玄關大道,而明玄關之處,亦是知所進行之路標,無偏無差而已。既知玄關,而不體會,雖名為知,實如不知也。明知玄關者,大道之前門,例如玄機,明明指在屋內之中,但其腳步踏在門前,而不勇敢進入,只明見室內有寶器,但若不體會玄關,而知急精進,此寶何能得乎,既然寶器不能得,大道何能成哉。所以只知玄關竅,而不窮究見性之理,知有何用耶?知而不行者,愚也。進道在此竅,而道成亦離不了此玄關竅之路頭也。
娘自傳下五教,教教說談玄關,別名甚多,總指「玄關」,而不敢漏洩之故,惟口口相傳,暗指名詞曰:「生死之門」「玄牝之鄉」「天地靈根」「原始祖氣」「至善之地」「西方」「呼吸之根」「自在菩薩」「舍利國」「極樂鄉」「混沌竅」「西南鄉」「十目所視」「守一壇」「蓬萊島」「歸根竅」「黃庭」「淨土」「不二法門」「玄關」「十字架」「十手所指」;基督則曰「天堂」;回回則曰「樂園」;五教名稱甚多,任說不能盡,全部之名目惟指在玄關一竅耳。今已將玄關漏在本道鍾,母望原兒既知玄關竅如此秘奧微妙,須要真心誠意體會之,急速修持,勿失此會良機,要返本還原極樂,該從此道鍾深究苦學,自然成功,進道在此,了道亦在此也。
所以玄關者,無極也,「一」字而已。人人說無極,乃有名而無形相可觀,為娘救劫心切,今以人生之初為形容譬喻而詳細〔述〕之。須知天為大周天,人為小周天,雖有大小之分,內理原「一」也。天之「一」,在無極;人之「一」,在玄關。何謂「一」?能成萬物也。人生之初,秉父母之元氣而結一顆明珠,名曰「無極本性」也,玄關之「一」自此而有。得父母之精血,此為混沌初開;無極一動,即玄關一搖,無極生太極,玄關失一,在人為丹田;太極分兩儀,為兩眼;兩儀分四象,即眼耳鼻舌;四象分五行,肺屬金,肝屬木,腎屬水,心屬火,脾屬土,五臟六腑由此而成。周身三百六十五骨節,八萬四千毫孔竅,由此「一」字而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一切萬物之起原都在此「一」字之分。今修道歸一,就是還原之正理。所以,天地與人,三才之理,原一理無二理也。修真之事,棄末求本之理,原在此處悟之。「一」者,天下之正理,儒曰「惟精惟一」,釋曰「萬法歸一」,道曰「抱元守一」。天地與人若失一,難稱三才,天得一而清,人得一復命歸根,為聖為佛為仙,總之,成仙成佛由此一竅而成也。教名雖異,成功原是一處,其妙難窮,其玄莫測,此功夫總在人之自悟自進而自得耳。
今林邑道一宮、至釋堂、寶島真水堂,奉母懿旨,能得著造《道鍾警明》之寶書,皆由諸仙佛懇求之力,尤其諸兒之願力,幫助 吾娘收圓,上表求母,漏盡妙訣,警明大千世界,始有今日之幸遇也。 為娘盼望諸原兒等,若有機緣得本道鍾,須要明細讀誦之,也不可分門別派而錯失佳期,況且若能遵守母訓,亦兔〔免〕被假境之誤,自有返本之日。對於「九節玄功」,亦須要深究,勤修八寶,金身光亮,日就月將,舍利漸成,和光混俗,救渡大眾,積功累德,待至三千功滿、八百果圓,返本成真期到,母親迎接,同飲龍華瓊宴,逍遙世外;天地有壞,而真性不壞,歷劫長存,故曰金剛不壞之體也。今為救渡原兒回本位所致,立下名詞,曰「無極老母」。無極者,本性也。老者,元炁也。母者,三關九竅通達,乃通天徹地之意,千萬勿負吾娘一片婆心也。
註:〔 〕括號內文字由編校者所注,疑錄入錯誤或脫漏,望讀者斟酌審斷。
相關章節
第一章:進道 懺悔 皈依 疏文
第二章:三綱五常以及五倫八德
第三章:進道之要訣與三從四德
第四章:進道方式與三皈五戒
第五章:守道之法與忍字
第六章:進道魔病是酒色財氣名利情愛
第七章:玄關與誓願及四大條規
第八章:進道須要如何以免受種種之阻礙
第九章:修道之人須知「掃三心 飛四相」而進道
第十章:修道之人抱定「信願行」 明辨是非而精進
第十一章:西方與十惡八邪
第十二章:學佛之起源及魔障之生滅
第十三章:性與心及人之命
第十四章:人之勞動以及休息睡眠
第十五章:借假修真以及斷食辟穀對修道有關係
第十六章:學道以前須先立功修德而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