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

2021-01-08 國學園

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一過,清明就快要到了。在這「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融融春日裡,最能讓人想起的詩句,就是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了。

我們不妨想像一下這種情景:在那杏花漫天的江南,空氣中瀰漫著絲絲寒意。一場急雨讓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境悽迷的詩人感到一絲慌亂。到哪裡才可以躲避這急雨、歇一歇疲憊的雙腳呢?詩人順著牧童手指的方向,在那隱隱約約的紅杏梢頭,分明挑出一個飄蕩的酒帘,是那個叫杏花村的地方。

江南的一蓑春雨,能帶給人些許迷離。杏花是屬於江南的,當煙嫋嫋升起,杏花盛開,粉白粉的小花,如臨水照花的人,輕梳三千繾綣清愁,於清明時節輕輕啜飲了一盞琉璃的心事。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中唐著名詩人戴叔倫,在他的《蘇溪亭》寫道:「蘇溪亭上草浸浸,誰倚東風十二闌?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蘇溪亭上,菸草漫漫,在這春風浩蕩裡,是誰樓上獨倚欄杆?燕子不來,農事都耽擱了,你也沒有來,只有滿汀的煙雨,滿汀的杏花,留給我的,卻是滿心的輕寒。杏花還在,你卻已不在。杏花疏影下,煙水兩茫茫,寂靜而惆悵……

戴叔倫,字幼公,一字次公,今江蘇省金壇縣人,出生在一個隱土家庭,年幼就聰慧過人,師從當時「蕭夫子」蕭穎土。戴在其門下四年,學業有成被譽為「蕭門人之冠」,但這位才子早年仕途並不得志,三十二歲到劉晏府上做幕僚,才有了固定的收入,在此之前,戴叔倫一直過著顛沛琉璃的日子,在劉晏的推舉下,朝廷委戴叔倫為湖南轉運留後,帶憲職為監察御史。

他也完成了人生大事,娶了京師長安一位官家千金韋氏為妻。雖然夫人「皆淑明柔嘉」「其德言功容」,是知書達禮的閨秀,但卻不幸早亡,這給戴叔倫一生帶來極大痛苦。戴叔倫與夫人感情很好,新婚燕爾因公差離家的他,曾寫過一首《新別離》:「手把杏花枝,未曾經別離,黃昏掩閨後,寂寞心自知。」依依惜別、不勝眷戀的蜜月之情,呼之欲出。

可是,際遇是難以捉摸的事,好日子沒過多久,韋氏夫人不幸溺水而早亡了。當時韋氏的弟弟來探望戴叔倫,戴叔倫送妻弟回去時寫下「楊柳青青滿路垂,贈行惟折古松枝。停舟一對湘江哭,哭罷無言君自知。」的詩句。清明時節,戴叔倫送兒還鄉,也寫過「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從這些詩中,可以看出戴叔倫對於和妻子生離死別的措手不及的傷痛和悲慟。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南宋詞人陳與義寫「光陰詩卷裡,杏花消息雨聲中」,曾經得到宋高宗的激賞。詩人客居他鄉,在詩歌的平仄中消磨時光,在淅瀝的雨聲中,杏花突然開放了,粉紅腮頰,仿佛想念中伊人的臉龐,那押了韻的思念,被雨聲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詩人的心中布滿了水意,那場春雨來自心頭,仿佛就在他的眼眶裡下著。

杏花並非是不可以熱烈的,只是說書人喜歡將自己的情緒帶入故事中,才讓杏花有了煙雨朦朧的惆悵。宋人張曙的《浣溪沙》「枕障燻爐隔繡帷,二年終日苦相思,杏花明月爾應知。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換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

這是一首悼念詞,夢中醒來還是夢,枕邊香爐的煙在帷帳外飄著,兩年來我終日懷念著你,明月和杏花都應該明白了我的心思啊,為了尋你我寧願走遍天上人間,當終於可以和你重新相聚在一起時,醒來才知道這又是在夢裡,如今又是小雨紛紛的黃昏了,畫簾默默無聲悽涼地低垂著,多想這萬裡夢長,我可以再尋你,可你在何方?

在宋代詞人宋祁的《木蘭詞》中,「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春光正好一派生機盎然,宋祁也因詞中這句「紅杏枝頭春意鬧」而名揚天下,被世人稱為「紅杏尚書」。王國維曾讚嘆:「『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恰似楊柳風。宋詞的杏花更多的還是情絲萬縷,雁來人不來的愁絕。北宋阮閱的《眼兒媚·樓上黃昏杏花寒》寫道,「樓上黃昏杏花寒,斜月小欄杆。一雙燕子,兩行徵雁,畫角聲殘。綺窗人在東風裡,灑淚對春閒。也應似舊,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這是一首離情別怨的詞。上闋「樓上黃昏杏花寒,斜月小欄杆。一雙燕子,兩行徵雁,畫角聲殘。」月上西樓,杏花在寒冷的氣候裡開放。剛升起的月亮,照著小樓的欄杆。小燕、大雁南來北往的飛著,你卻沒有一點音訊,報導時辰的號角聲,斷斷續續地響著,殘音依舊在耳際迴旋。

下闋「綺窗人在東風裡,灑淚對春閒。也應似舊,盈盈秋水,淡淡春山。」我在窗前迎著東風眺望這遠方,對著春閒眼淚紛紛欲滴。你大概還是原來的模樣吧,眼如秋水盈盈,脈脈含情;似春天的遠山,萬千風華看不盡。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而提起杏花詩中那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人們後來乾脆把「紅杏出牆」專門用來形容女人婚外情的代名詞。當年宋人葉紹翁寫這首詩時可並沒有包含這層意思,使人不得不佩服後人想像力之豐富。

不過,人們能這樣想像,並非一點根據也沒有。杏花在古詩文中,倒是有倚門賣笑之嫌,唐人薛能就有《杏花》一詩:「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樓。誰知豔性終相負,亂向春風笑不休」。其實,花就是花,跟倚門賣笑有何干係?不過是文人託物比喻的妙筆生花,要怪就怪杏花生得太過美麗紅豔了。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晚唐詩人韋莊的這首《思帝鄉》,描述了一個大膽前衛勇於追求愛情的唐代女孩,她身後的背影,也是滿天的杏花飛舞。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而在南宋詩人陸遊的《臨安春雨初霽》裡,道的卻是一聲蒼涼的輕嘆:「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萬物如虛似幻,馬蹄聲聲赴京華,日落棲身於小樓中,聽春雨淅淅瀝瀝了一夜。深幽小巷中明早還會傳來賣杏花的聲音嗎?紙張短小斜放著,閒時寫寫草書。在小雨初晴的窗邊,望著煮茶時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陣陣茶香飄來。身著白衣不要感嘆會被風塵之色所玷汙,我仍然要穿著它趕在今年的清明節回到家。

這首詞陸遊寫於花甲之年,陸遊的一生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長期的軍旅戎馬生涯,豐富了他詩詞的萬丈光芒,而年少時與表妹唐婉的一段感情,因為陸遊母親反對而勞燕分飛,讓陸遊的詩詞裡增添千裡夢、淚痕新、花又落的遺憾。

比如這首讀來聲淚俱下的《釵頭鳳》:「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何事明朝獨惆悵,杏花時節在江南

晚唐杜牧的《寓言》「暖風遲日柳初含,顧影看身又自慚。何事明朝獨惆悵,杏花時節在江南」,借春景之美抒發懷才不遇惆悵無奈的悽涼心緒;南宋詞人陳與義「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意境美則美矣卻難免讓人覺得傷感和落寞。

在很多人的心中,江南是故鄉,是心靈的家園,也是感情的寄託。臺灣作家余光中先生在《聽聽那冷雨》中就這樣寫道:「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裡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

畫家徐悲鴻先生有一自題聯「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畫家吳冠中先生把「白馬秋風塞上」改為「駿馬秋風冀北」,意境也是相似的。每個人都有俠骨柔情的一面,騎白馬馳騁在秋風蕭瑟的遼闊塞上,馬蹄得得,強勁的風颳動鬣鬃一般的頭髮,心頭的豪情也隨之獵獵作響。

杏花春雨江南,是一個纏綿的夢境,是一種難以癒合的傷痛。人生多苦難,當我們遠離故鄉,心頭就有杏花開放,就有江南雨,尤如唐詩宋詞一樣,在我們夢的邊緣平平仄仄地滴落,淋溼了我們押韻的心情。

余光中先生說:「無論工業如何發達,一時似乎還廢不了雨傘。只要雨不傾盆,風不橫吹,撐一把傘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韻味。」杏花春雨的江南,也許我們並不需要一把油紙傘,嗅著杏花的幽香,走在江南的雨裡,被雨淋溼也不失為一種幸福。

相關焦點

  • 金庸《白馬嘯西風》:偏偏
    簡介:《白馬嘯西風》是金庸先生創作的中篇武俠小說。小說以金銀小劍三娘子上官虹和白馬李三的先後遇害拉開序幕,通過「呂梁三傑」十餘年苦苦追尋高昌迷宮的地圖以尋求金銀財寶,展開了漢人小姑娘李文秀與哈薩克人蘇普、瓦爾拉齊還有「計爺爺」馬家駿等人之間的愛恨情仇。
  • 我的隴原和江南
    候鳥南飛,  從隴原殷勤地探看著江南。  燕子歸來,  帶去吳地遊子的聲聲相思。  富饒的江南,  崑曲、錫劇好像水稻和甘蔗一樣生長。  絢麗的隴原,  秦腔、小曲好像麥子和糜子一樣茁壯。  太湖倒映著江南的嫵媚和秀麗。  黃河展現著隴原的粗獷與壯美。
  • 10首著名秋風詩詞:解讀秋風無限恨,總是玉關情
    秋風辭兩漢:劉徹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這首詩出自漢武帝劉徹之手,詩作比興並用、情景交融,是中國文學史上「悲秋」的名作。
  • 一個多情的女人,在詩意的江南,溫婉的行走
    #江南#一個詩意的女子,在江南的詩情裡不知疲倦地行走,夢裡花開花落。我行走的江南,是杏花春雨蕭綺羅,是小橋流水畫船聽雨,是才子佳人詩酒的飄香,蘸一筆閒情,醞一簾心事,靜靜地詩寫風花雪月,詞填春夏秋冬,曲唱悲歡離合,賦染墨香古韻。安之若素的詩意生活,掬一捧水風,把一盞佳茗,臨水照花,光陰寂寥了心底那抹胭脂色,風輕雲淡,沉香花落,歲月終會記得將所有的溫潤,詩意的棲居在繁花盛開的感動中,風骨璨然。
  • 遊記:彎刀如月,是另一種江南
    但真正認識了解這個塞上江南的豐碩歷史和多彩文化卻根本沒有顧及。此番再來,時間很短,經歷又驚心動魄,為了不負這短暫的時光,便去了寧夏博物館。一個地方的博物館,是了解當地歷史文化的最好的窗口。博物館建在新區,有著開闊的地勢和便利的交通。
  • 陝北有一處「塞上小江南」,近600年歷史,是許多電視劇的取景地
    陝北神木市高家堡鎮高家堡古鎮小北觀察到,高家堡古鎮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兩邊高山穿過,兩面河流流淌,這裡的人們將這裡的地形稱為「兩山對峙形如缽,二水繞城聚寶盆」,因此,高家堡古鎮也被稱為「塞上小江南
  • 繁荒江南有徐風
    中國江蘇網4月7日無錫訊 多年前,劉士林教授策劃,就江南搞一套叢書。我也應約參與,他命題作文,讓我鼓搗了一本《詩人帝王》,濫竽其中。此後,因種種原因,江南頓然間成為滾燙的熱詞,各種論壇,眾多讀物,紛至沓來。但其間魚龍混雜,品流不一,堪可浩嘆。
  • 北京畫廊裡精品民宿-閒山.百裡鄉居.山上雲下和塞上古韻來度假!
    就是一家在北京延慶區打造的一個民宿品牌,旗下目前有三家民宿:塞上古韻民宿、山上雲下民宿、百裡鄉居民宿和閒山民宿。來北京·畫廊裡精品民宿來賞秋吧,當秋風瑟瑟,我來哀悼延慶的山區入住鄉野山居,感受塞上老街的古韻悠悠!
  • 「秋風之聲」剛好遇見你 作者:胡順禮 朗誦:秋風
    剛好遇見你作者:胡順禮朗誦:秋風剛好遇見你在江南的雨巷裡相視一笑不早也不遲在最好的年華裡遇見最美的你蒼白的流年變得繽紛旖旎那一刻的紅塵阡陌琴音相知在這浮華的塵世你 一如心燈溫暖了歲月驅散了寒冬酷暑的侵襲前世的約定今生得以延續歲月的輪迴緣落緣起清淺流年的日子攜手相望且行且珍惜
  • 「今日作家」湯善央 ‖ 刻在秋風裡的印記(散文)
    漢代劉徹的《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天高雲淡,草木蕭蕭,衡陽雁去,雖蘭幽菊香也難以慰藉對伊人的無盡思念之情。魏晉曹丕的《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為淹留寄他方。
  • 早讀10:高考背誦:飲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次北固山下 使至塞上
    [助記] 首聯寫人在江南、神馳故裡的漂泊羈旅之情。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助記] 頷聯寫船上人所見之近景。③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助記] 頸聯寫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次北固山下》一詩中,以色彩紛呈、明暗相交的藝術手法刻畫江南殘冬早春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次北固山下》中,運用了「鴻雁傳書」的典故,突出表現遊子對家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4.少年和白馬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雅的花田,ID:gh_dd5ebaacc21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那是深秋時,陽光依舊耀眼,但氣溫急轉直下,掛在樹枝的最後幾片葉子,也在瑟瑟秋風中飄落在地上,又卷進一個小小的旋風裡,跳上了馬蹄
  • 《塞上風雲記》登陸央視收視喜人
    電視劇《塞上風雲記》自6月12日晚登陸CCTV-8黃金強檔以來,迅速受到觀眾熱捧。14日晚《塞上風雲記》CSM實時收視破1,問鼎收視率排行榜TOP1!該劇由林峰執導,韓棟、徐梵溪領銜主演,重現了張庫大道從清末到民初橫跨幾十年時間的發展脈絡,講述了以呂俊傑為代表的中國商人在家國危機面前、山河巨變之中對商道的堅守。
  • 《白馬嘯西風》,金庸的中篇武俠小說。
    《白馬嘯西風》,金庸的中篇武俠小說,該書反映的是一個漢族女子李文秀,在新疆哈薩克部族與幾個青年的感情故事,描寫了哈薩克人和漢人之間的情仇,李文秀的父母因帶著高昌地圖被強盜追迫而死,單獨留下李文秀在哈薩克族中被旅居大漠的漢人計老人撫養長大,書中記述了多組複雜的戀情。
  • 「江南紅豆杯」全國詩詞大賽作品選詩部(第十四期)
    相思忽到庭前樹,一夜秋風一夜深。 0460《春夜思梅君》相思最感燕來天,紅豆尚芳夜不眠。皓月臨窗疏影遠,和風入戶醉心纏。情縈酒埠曾圓夢,意湧梅林且撰篇。恨別鸞峰飛雁季,相逢故地是何年。 0464《紅豆情》春雨羞花俏,秋風愛意凝。問君何所許,紅豆一山情。 0466《紅豆悲歌》夫君行帳遠,妻子倚門望。血滴為紅豆,相思獨感傷。
  • 《塞上風雲記》 尋找講好「中國故事」的源頭活水
    《塞上風雲記》描述的也正是這條貫通南北的絲綢之路,記述的正是發生在這條絲綢之路上的悲壯故事。  這條路,追溯歷史,有史書確實稱其為「萬裡茶道」。之所以稱為萬裡茶道,因為產於中國福建武夷山的茶葉,經水路裝船經九江達漢口,爾後在漢口報關休整,船隊再一路沿漢江北上抵達河南南陽。在南陽再棄船換馬,北上經太原、大同抵達張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