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位候選人和藝術鑑賞大師延陵季子是什麼來頭?

2021-01-19 網易

  延陵季子,本名季札,春秋時期吳國人,是吳王壽夢的第四子。

  

  要說清季札這人的來歷,得追溯到周太王古公亶(音同『膽』)父時期。

  之前我們講《史記.周本紀》的時候說過,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分別是太伯、虞仲和季歷。這季歷賢明不說,他還有個自帶聖賢光環的兒子——西伯昌。當時古公亶父就說:「咱們家族繁榮的希望估計就要寄托在昌身上了吧!」

  聽了這話,這老大太伯、老二虞仲也聽明白了,老爸是想把王位傳到西伯昌這裡,按照「父死子繼」的傳統,這一代的君王讓小弟季歷當最合適,到時候季歷再順理成章地傳給西伯昌,這就遂了老父親的心願。於是二人就主動逃到東南的荊蠻之地,文明不及的地方,並且像當地人一樣,在身上刺滿紋身,還剪斷頭髮,以示二人不願爭位的決心。

  當然了,後來西伯昌順利繼位,成為後來的周文王,咱們不多說,單說太伯和虞仲這兄弟倆。太伯逃到荊蠻之地後,自稱「句(音同『勾』)吳」,當地的土著人認為他很有氣節,於是都追隨他,尊立他為吳太伯,他也就是吳國的創始人,春秋戰國時期的吳國也就是這麼來的。

  吳太伯之後,又傳了十九代,才到吳王壽夢這裡。中間這些吳國君王大多沒什麼名氣,咱們不多講,到吳王壽夢這裡,吳國才逐漸強大起來,這時候吳國才稱王。

  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諸樊,次子餘祭(音同『寨』),三子餘昧,四子就是季札。身世是交待清楚了,咱們再看看牛人季札身上都有哪些傳奇經歷。

  三讓王位

  季札賢能,壽夢在生前就想把王位傳給他,這跟當年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做法有的一比。但是季札不答應:長子繼承君王,這是傳統啊,我一個老小,怎麼能幹這事兒,這不是壞了規矩嗎?於是堅決不受。但國不可一日無君哪,沒辦法,只能長子諸樊先暫時把這大梁挑起來。

  服喪期滿,大哥諸樊又找小弟季札說這事兒,季札依然不受。但是吳國人堅持要立他為君,他乾脆拋家舍業去鄉下種地,大家只好作罷。

  後來大哥諸樊去世了,把君位傳給了二弟餘祭,這目的呢就是想這麼兄傳弟一直傳下去,最後還能傳到季札這兒。反正不管怎麼說,當時老爸想讓四弟當國君,哥幾個不管怎麼著都得把國君傳給他。

  國君暫時沒傳到季札這兒,不過封地還是得給他,把他封在延陵這兒,所以大家才稱他為延陵季子。

  此後二哥餘祭去世,君位傳給三哥餘昧。公元前527年,三哥餘昧也去世了,這君王又傳到季札這兒了。這次季札依然不受,乾脆逃跑了。三哥是他們兄弟三個裡面最後一個君王,大家只得立三哥的兒子僚當吳王。

  不過這大哥諸樊的兒子公子光心裡不服啊:當時父親兄弟幾個依次這麼傳下去,就是為了想遵從爺爺壽夢的遺願,能讓季札當國君,這弄到最後季札也沒當,按理說不應該再傳回長子諸樊這一支嗎?怎麼輪到老三的兒子當國君了?有了這心思才有了後面的專諸刺王僚。這個咱們以後再細說。

  音樂鑑賞

  公元前544年,吳王派季札到魯國進行國事訪問,魯國當初可是周公旦的封國,在禮樂方面當然是底蘊深厚。季札要求欣賞一下周王朝的音樂。咱們簡單列舉幾段體會一下。

  魯國樂工先為他演唱《周南》和《召南》,季札聽完說:「美啊,從音樂中能聽出周朝王業基礎已打好,但還未獲得最後成功。曲中洋溢著雖辛勞但無怨無悔的情緒。」

  樂工又演唱《邶(音同『佩』)風》、《鄘(音同『擁』)風》、《衛風》。演奏完,季札說:「好美啊,深沉哪,雖遭坎坷而其精神不陷於困頓,我聽說衛康叔,衛武公的德行就是如此,這是《衛風》的歌曲吧?」

  樂工又演唱《王風》,季札說:「此曲憂而不傷,這是周室東遷後的歌曲吧?」

  又演唱《鄭風》,季札說:「歌曲細瑣,反映出其國政令苛細,人民難以忍受,這個國家恐怕要最先滅亡吧?」

  又演唱《齊風》,季札聽說說:「美啊,曲調弘大深遠,有大國之風,堪為東海一方表率,這是姜太公的遺風吧!國家前途無量啊!」

  又演唱《頌》,季札聽後說:「這是音樂的至高境界呀。曲調剛直有力卻無倨傲不遜之意,旋律婉轉優美卻無過分曲折之憾,節奏緊密時卻無急迫窘急之嫌,節奏舒緩時又無分離割斷之弊,變化豐富而不淫靡,回還往復而不令人厭倦,悲哀恰到好處而不顯得愁苦,歡樂恰到好處而不流於放縱。其音如聖人之才,廣用智慧而永不匱乏,如聖人之德寬弘而不侈大,如聖人之理民,施惠而不顯耗費,徵取而不陷貪婪。五聲和諧,八音協調,節拍整齊,旋律遵循法度,象徵著所有聖德之人的共同風度啊!」

  ……

  聽完曲子又觀舞,看了舞《大夏》,季札說:「很美啊!為民辛勞而不以有德於民而自居,除了大禹誰還能做到呢?」

  看到舞《招箾》,季札說:「真是巔峰啊,太偉大了,如上天覆蓋萬物,如大地無所不承載,再好的等待,也不會比這樂舞所象徵的舜的美德更高了。觀樂可以停止了,就算再有別的音樂,我也不敢再欣賞了。」

  這藝術細胞,這鑑賞評語,比起現在的各綜藝節目上的各種導師,各路嘉賓,那強的何止一星半點?

  季札勸言

  季札離開魯國,又到了齊國。他勸晏平仲說:「齊國的政權快易手了,國家要有禍患了,你得趕快交出你的封邑和官職,只有這樣,你才能免於禍患。」晏平仲聽勸交出了封邑和官職,終於在欒氏和高氏的互相攻伐中倖免於難。

  季札來到鄭國,見到子產,兩人一見如故。他對子產說:「鄭國掌握政權的人窮奢極欲,大難將臨,政權將會落到你身上,你當了國君,要小心治理國家,否則鄭國將要衰敗。」後來子產

  果然掌握了

  鄭國的政權,他整頓了國家的政治秩序,人民得到好處,子產也受到稱頌。

  季札來到晉國,欣賞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他說:「晉國政權將要落到這三家吧」。最終果然是韓趙魏三大諸侯瓜分了晉國。

  ……

  有句話說:「愚者暗於成事,而智者見於未萌」,意思是,愚蠢的人事情發生了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而有智慧的人在事情未發生之前就能預料到事情的走向。你看這季札,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對於天下大勢的發展能夠見微知著。

  

  季札掛劍

  我們再看看季札掛劍的故事。說是季札要向西出訪晉國,途經徐國。徐國國君一眼看中了季札隨身佩戴的寶劍,這看中了也不能沒羞沒臊的開口就要啊,畢竟還是一國之君,所以就沒開口。不過季札已經看出來了,但是他還要去晉國進行國事訪問,還需要佩劍裝點一下,也就沒說給。不過他在心裡已經默默把這劍許給徐國國君了。

  不巧的是,等季札訪問晉國回來,發現徐國國君已經死了。這按理說,這人現在也死了,當時贈劍的心裡話也沒說到明面上,寶劍還挺金貴的,這事兒也就過去了,但是季札不這麼想,他說:「不是這麼說,當時我與徐國國君會面,在心裡已經把劍許給他了,怎麼能因為他死了就違背我的初心呢?我要是不獻劍,這不是欺騙我自己嗎?」於是把劍掛在墓前的樹上,離去。

  直到現在,在徐州、山東等地都還有季札的掛劍臺,以表對季札的崇敬和追思。

  

  一個人做一件事並不難,難的是,在沒有外部監督的情況下,是否還能始終如一,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呢?就是說,你是否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且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始終按照自己的準則行事呢?

  事奉新君

  季札訪問一圈回到吳國,發現大哥的兒子公子光把三哥的兒子吳王僚幹掉了,自己取而代之。季札什麼反應呢?他說:「只要對先君的祭祀不廢止,人民不至於沒有國君,社稷得到奉祀,那就是我的國君。我敢怨責誰呢?我只有哀悼死者,事奉生者,來對待天命安排。」於是季札到王僚的墓上,把外出訪問的經過匯報一遍,痛哭吳王僚一番,之後回到朝中等待新君的命令。

  他這個做法和齊國的晏嬰倒很相似,我有自己的原則和立場,我忠於國君,但是我也不會像伯夷、叔齊那樣執拗。我哀悼死者,事奉生者,只要對人民有利的,就是我該去做的。所以你看,季札他知禮,但又不執著於禮。

  季札這個人,在後世廣為傳頌,不說別人,就孔老夫子就對他讚不絕口,在流傳下來的典籍中,就可以查到孔子先後四次稱讚季札賢明,這也算是高山流水,知音相惜吧。

  有人說,在沒有聽說季札之前,不相信這世上還有完人,如今看這季札,出身高貴又淡泊名利,品德高尚又樂於助人,見微知著能洞見時事發展,正直無私卻又能夠變通,還是個藝術鑑賞大師,真是這世上少有的完人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紀錄片《延陵季子》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公元前547年,季札封邑延陵,稱延陵季子,這也是常州有文字記載的開始,距今恰好是2560年。  為了紀念這位常州的人文始祖,常州文廣新局與常州電視臺聯合拍攝了三集電視記錄片《延陵季子》,將於2013年12月30日、31日及2014年1月1日晚上九點半,在常州電視臺文化頻道進行播出。
  • 【話說­】吳氏宗源之延陵季子與公子光謀國
    壽夢年老時遇到和老祖宗一樣的頭疼問題,壽夢有四子,老大諸樊,餘祭行二,夷昩行三,老四季札,季札天資聰明,品德優秀,深得吳王與三個哥哥的喜愛。吳王想傳位給季札,季札謙讓不受,說道:「禮有舊制,不能因為父子的感情而廢了先王禮制,」於是壽夢遺命『兄終及弟,依次相傳。』他心想這樣王位必將傳於季札。壽夢去逝,長子諸樊接位,諸樊服喪守孝,由季札代理執行朝政。
  • 至德三讓,延陵吳氏
    至德堂三讓堂『三讓』由來泰伯三讓王位,孔子對泰伯的謙讓精神十分敬佩,感嘆道:「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德而稱焉!」在孔子看來,泰伯的品德已達到了極高境界,人世間再也找不出什麼言語來形容他的美德了。
  • 季札讓國,為什麼他寧可躲進深山也不繼承王位?
    公元前561年,吳王壽夢臨終前把四個兒子諸樊、餘祭、夷昧、季札叫到床前,說:「我們吳國要光大基業必須任用賢能,你們四人都是良才,但季札更出類拔萃,所以我想把王位傳給他。」季札以禮制被廢不利於國家長治久安為由,堅辭不就。壽夢死後,諸樊主持國政,一年服喪期滿,引古代禪讓習俗讓位於季札,仍不就,並因此而避走山野。諸樊無奈,將延陵(今江蘇常州)封給季札,從此,季札被稱為「延陵季子」。
  • 江蘇邳州九女墩四號墩才是真正的季子掛劍臺遺址(作者 張可春)
    先從季子讓王位說起季札(前576年一前484年),姬姓,壽氏,名札,又稱公子札、延陵季子、季子,是周朝吳國人,因受封延陵一帶,又稱延陵季子。秦伯是周朝王位繼承人,但父親太王,有意傳位給幼子季歷以及孫子昌。於是秦伯就主動把王位讓了出來,自己則以採藥為名,逃到荒蕪的荊蠻之地,建立了吳國。到了春秋吳國十九世,壽夢繼承了王位。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諸樊、次子餘祭、三子餘眛、四子季札。四子之中,季札博學多才,賢德仁義,壽夢想效仿周太王立文王為繼任君王的立賢傳統,準備立季札為君。
  • 吳姓出處及來歷,吳姓的郡望延陵堂、《三讓堂》、《至德堂》——吳氏文化
    周太王古公建周國,晚年欲傳位於三兒子季歷,長子泰伯和次子仲雍自動讓賢,遠到江南,以農為業。後由泰伯建立勾吳國。周朝建立後,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孫周章為侯,改國號為吳。後被越國所滅,其王族子孫便以吳為姓。二是相傳遠古時有部落,名有虞氏,虞舜乃其領袖,他的後代因虞吳音近而姓吳。三是相傳為上古顓頊帝(高陽氏)時吳權的後代。四是夏代國王少康時有吳賀,其後為吳氏。
  • 華遠寶珍藝術中心:大師楊之光 藝術鑑賞
    筆落天地 心繪眾生華遠.大一山莊楊之光藝術鑑賞活動藝術可以滋養身心尤其在生活節奏如此快速的大城市裡讓自己靜下來談何容易但是# 塔尖匯聚 嘉賓雲集#嘉賓在大一山莊流連徜徉# 大一山莊s18別墅,以潮州八景為根源選取特色山水景點及人文特色,簡練的設計手法,藝術景牆與雕塑空間,讓嘉賓感受到潮汕商人高山仰止的可貴精神#楊之光的藝術世界
  • 《從零開始》漫畫特典圖公布 王位候選人大集合
    同名動畫播出以來因其又糾結又重口味的劇情發展和討喜的人設,受到了許多粉絲歡迎。而漫畫單行本第3卷最新又公布一組精美的特典圖。目前松瀨大地(マツセダイチ)的漫畫版《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也持續更新中,單行本漫畫第3卷《Truth of Zero》即將在7月23日出售。目前TV動畫也正好播出到第3卷的內容。4位露格尼卡王位候選人的彩圖將作為此次的特典公布。
  • 焦南峰:漢成帝延陵名位補證
    20世紀以來,利用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對漢成帝延陵名位進行研究的有:1.1906年至1910年,日本學者足立喜六應聘於陝西高等學堂。期間,對西安及其附近的歷史遺蹟進行了實地考察,並進行了測繪。2.1940~1944年,以王子云為首的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曾對鹹陽原上的西漢帝陵做過考察,實地踏查了包括漢成帝延陵在內的各個陵區地面遺蹟保存情況。
  • 城市印記的非遺表達 《延陵刻痕》了解一下
    /a/20200806/040005aa3be74b41988b087e0b177b45.shtml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寶藏,其中,剪紙作為中國民間傳統藝術形式之一
  • 延陵「趕鴨子」慶豐收
    昨日上午,在喧天鑼鼓聲中,以「味稻小鎮飄香延陵」為主題的延陵鎮首屆稻米文化節暨村企聯建活動在該鎮嘉賢米業種植基地開幕,副市長黃俊傑出席開幕式。深入探索「生態+農業+旅遊」的發展模式延陵「趕鴨子」慶豐收本報訊 (記者 麗萍)九月仲秋稻穀香,果紅蟹肥歌聲揚。
  • 黃和林 延陵藻美
    延陵大道是雙向四車道的水泥村道,它把鄉村和現代化城市主幹道串聯起來,於是這個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古老村莊便有了幾分城市的韻味了——光潔平坦的水泥巷道、層疊錯落的農家小樓、整齊別致的高大燈杆和鮮黃炫目的停車位標線,都掩映在香樟、木棉、龍眼、石榴、榕樹和羅漢松盤曲的虯枝和墨綠的葉子之下,縈繞著荷花、玉蘭、丹桂、茉莉和梔子花的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