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逃我也逃》好萊塢電影的黃金時代,劉別謙,以及莎士比亞元素

2020-10-12 不吃南瓜的楠楠

衝著9.2分的評價,以及「喜劇」二字點擊進去。

原本只想笑成傻逼,結果看完,不僅笑成傻逼,還驚到不行。

雖然這是一部上映於1942年的黑白片,但他的拍攝手法、劇本、演員設定都極其飽滿,每個看似無釐頭的情節都如此巧妙地融合其中,沒有特效加持,也完全能把當代某些斥巨資打造的大片踩在腳下。

劉別謙導演的《你逃我也逃》果然不俗!

(一)

這裡簡要交代兩個背景,一個是好萊塢的黃金年代,另一個是劉別謙。

好萊塢的黃金時代,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終結於二戰之後。那段時間,大量資本進入好萊塢電影行業,在好萊塢形成一個以大工廠、大產業壟斷的「大製片廠制度」格局。這個以盈利為目的的體制,催生出電影流水線式的生產模式,導致電影藝術、很多電影人的個性被壓抑。

但同時,電影明星的功能被極具放大,人們往往是通過他們認識一部電影。就如《亂世佳人》,人們就說去看費雯麗的《亂世佳人》,而不是弗萊明的《亂世佳人》。

那時候的明星培養體制,與當代的偶像養成模式有相似之處。怎麼說呢?就是「明星」並不對應一個演員的真身,而是對應他的「人設」。大製片廠的流水線生產團隊,會圍繞這個「人設」,在不同的電影劇本中,為他塑造同樣類型的角色。

除此以外,明星會與大製片籤約極其嚴苛的合約,在合同期內,公司可以轉賣明星,甚至還能使用暴力手段對其施以懲罰。所以啊,我們也就別再詬病那時候演員角色的單調性了,因為,他們真的沒有話語權。

你恐怕會問,既然對電影人如此不友好,它又憑什麼能叫電影的黃金時代?答案在於,這一時期誕生了許多類型片,有西部片、恐怖片、警匪片、歌舞片、驚悚片等等等等,雖然這些類型片存在相似的情節套路、人物設定、造型風格、拍攝技巧,但他們吸引了大量觀眾前來觀影,為美國電影的持續繁榮打下堅實的基礎。

雖然受到流水線生產體制的電影藝術家的創作熱情被完全壓抑,但仍有一些天才冒出尖來。例如,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他像一道光,照進原本黑暗的電影創作世界;還有拍攝《黃金時代》《羅馬假日》的傳奇影人威廉惠勒,他時刻保持著較高的創作水準,它的電影讓愛情變得靈動;以及我接下裡要介紹的——恩斯特.劉別謙。

說實話,在此之前,我只是聽過這個名字,但沒有真正了解他。看完《你逃我也逃》之後,網友一致驚呼「劉別謙牛逼」、「不愧是劉別謙」,我才好奇地做了下功課。當然這些資料,大家網絡上也能搜到,所以我就挑了一些重點。

名字看似中式,但恩斯特.劉別謙實際是個德國人。他以喜劇演員的身份入行,後轉為幕後,成為一名導演。在他從影的三十多年來,拍攝了《天堂裡的煩惱》《牡蠣公主》等佳作,三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最終斬獲奧斯卡金像獎榮譽獎。他創造了自己獨特的「劉別謙筆觸」:世故、風格化、微妙、風趣、迷人、雅致、令人愉悅、優雅的若無其事及放肆的情色味道」,「在影片最快樂的時刻,融入辛辣的悲傷。

劉別謙被是黃金時代最優秀的導演之一,在他過世後,比爾.懷爾德難過地說:「不會再有另一個劉別謙了。」而威廉惠勒補充道:「更糟的是,不會再有劉別謙的電影了。」

(二)

介紹完背景,回到影片本身。

《你逃我也逃》實在精彩,裡面有太多問題可以討論了,鑑於我筆力有限,就挑影片裡最吸引我的莎士比亞元素來講講吧。

首先,看看標題,它英文原名叫做 TO BE OR NOT TO BE,對,就是《哈姆雷特》裡那句經典的臺詞"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中的前半句。這句臺詞看似簡單,卻蘊藏著深刻的內涵,「to be"究竟指代什麼呢?要如何理解「be to」呢?這自然就為電影創造了延展性,每個人都可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在觀影結束之後給出自己的理解。

圖片: https://uploader.shimo.im/f/R36GhpGlb5PcZGor.png

個人比較認同「生存還是毀滅」的解讀。莎翁的戲劇裡,哈姆雷特的父親驟然離世,母親改嫁,叔父篡位,他的內心充滿猜疑和痛苦,在一片迷茫之中,他說出了這句臺詞:「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而《你逃我也逃》是以納粹侵略波蘭華沙為背景拍攝的。當時,納粹偷襲華沙,在波蘭境內實施殘酷的軍管統治,波蘭人民四面楚歌,隨時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他們的情況與與哈姆雷特有些相像——是要坐在那裡焦慮地等死呢?還是站起來反抗這不正義的侵略呢?這是一個問題。

當然,理解成」復仇還是作罷「、」做還是不做,逃還是不逃「也都是很貼切的。

" to be or not to be",也多次在影片中出現,不僅呼應標題,更是作為包袱推進了情節的發展。男主喬瑟夫是劇場裡的一名演員,他在其中扮演哈姆雷特,當他出場念到「to be or not to be"的時候,就會有人離場。為此,他感到還很傷心,對著妻子瑪利亞大發鬧騷,沒想到,這是瑪利亞約見小鮮肉的暗號。戰勝爆發之後,小鮮肉回去參軍,可是卻對瑪利亞念念不忘,甚至還託人把這句話帶給她。這個無心之舉讓整個劇團都捲入戰爭的陰影中。因為這句話,喬瑟夫的偽裝被識破,但同時,也激發起劇團演員反抗的勇氣,他們最終成功逃離華沙。影片最後,喬瑟夫在英國的劇團扮演了哈姆雷特,但同樣說到「to be or not to be」之後,有人離場了,而且還是兩個。

看看這前後邏輯多通順,一環扣一環,特別是最後一幕,首尾呼應,實在太高明了!

另外,影片還引用了莎翁在《威尼斯商人》中的一段:

我沒有眼睛嗎?我沒有手嗎?

器官、感覺、尺度、影響、熱情

吃同樣的東西,被同樣的武器傷害,遭受同樣的疾病

如果刺穿我們,我們不會流血嗎?

如果給我們撓痒痒,我們不會發笑嗎?

如果給我們下毒,我們不會死去嗎?

莎翁筆下的猶太人是貪得無厭自私自利的小人,而納粹眼裡的猶太人則是罪不可赦的叛徒,他們都對猶太人施以不公正的對待。劉別謙是猶太人,這段或許就是他對這殘忍世界的宣洩吧。無論來自哪個國家,無論信仰什麼民族,人們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值得被世界溫柔以待。

背景來源

http://ny.zdline.cn/mobile/audioShareCard/index.html?artId=83234&code=071h6X000p6olK1OAf000phSS82h6X0w&state=STATE#/

https://mp.weixin.qq.com/s/VwCWyckszRu23OXtK49eOA

https://baike.baidu.com/item/恩斯特·

《魚羊野史》by高曉松

相關焦點

  • 《你逃我也逃》劉別謙的戰爭
    沒有想到,我會被兩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影片所吸引,一部是《大獨裁者》,一部是《你逃我也逃》,二者驚人的相似,都是對那個時代納粹的諷刺,都是以喜劇的形式展現,可以理解,比起把納粹描繪成魔鬼讓民眾感到恐懼,反而是把他們刻畫成小丑更能增加國民的勇氣,而戰爭需要的不是恐懼,而是勇氣。
  • 《你逃我也逃》這部經典黑白喜劇電影,為何直到今天我們都大愛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搖擺電影 如果說一個導演能把戰爭和喜劇結合得完美無缺,拍出最有料的喜劇電影,那這個人首推劉別謙了。今天推薦一部他的經典喜劇電影—《你逃我也逃》,或許在這裡你會看到《無恥混蛋》和《虎口脫險》借鑑的影子。
  • 《你逃我也逃》:融合憤怒與恐懼的惡作劇,妙趣橫生的黑色傳奇
    《你逃我也逃》:融合憤怒與恐懼的惡作劇,妙趣橫生的黑色傳奇@鐵山青士(笑獨行)[編評]【影片鐵山青士解題】《你逃我也逃》(To Be or Not to Be,生存還是毀滅、戲諜人生、生死攸關、嗨!我的元首,美國,1942)早期二戰間諜與幽默題材永恆經典。德國大師級導演恩斯特·盧比西奇(Ernst Lubitsch)代表作。
  • 《你逃我也逃》你逃我也逃:兩天三約一吻別
    特別神奇的是,這部1942年的電影,站在2020年的女權主義立場上,都是那麼地政治正確。女主人公,在兩天內,約會了3個男人,分別是納粹的間諜、納粹的上校,納粹的元首的替身。劉別謙這部電影,就是禁片了。他本人的下場,就是奧斯維辛了。你我的生活,就無處可逃了。
  • 《你逃我也逃》Mrs.Tura,Mrs.Gable
    剛看完這部電影後,只是喜歡這份幽默和諷刺,喜歡反覆引用的莎士比亞,也覺得劉別謙的了不起,也覺得Mrs.Tura無愧於這萬人迷的人設。之後看演員表時,驚喜發現Mrs.Tura竟然是隆巴德飾演,她是Mrs,Gable,她是蓋博的一生摯愛啊,而且這也是她人生最後一部電影,之後因為二戰的緣故,飛機出事,不慎去世。
  • 《你逃我也逃》劉別謙對納粹的諷刺喜劇
    劉別謙是怎麼處理他的開頭的:類似相聲貫口的畫外音告訴大家,在1938年的波蘭華沙出現了一個轟動新聞:希特勒現身街頭!此時絕大部分觀眾一般都不會認為這真是希特勒。可是到底是誰?大家不清楚,於是產生了懸念。接著鏡頭一轉,是黨衛軍的司令部。桌子後面坐著身穿黨衛軍上校制服的傑克班尼。接著一個小孩進場,同班尼及其手下有幾句滑稽的對白。但是懸念依舊,觀眾依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 這位導演用電影來八卦男女的那些事兒
    這個電影導演熱衷於人類的兩性關係,形形色色的愛情和婚姻都出現在他的電影中。好萊塢黃金年代的德裔導演劉別謙就是這樣一個懂兩性話題的高級段子手。放在今天,他一定是抖音B站上的流量主播。即使剝離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繁冗的歐美社交習俗等元素,放到今日今時來觀看也很契合當下的戀愛和婚姻觀。
  • 好萊塢電影與中外電影合作的黃金時代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會,深圳星光藝術家部落聯合舉辦的「好萊塢電影與中外電影合作的黃金時代」國際電影論壇在深圳如期舉行。國家二級作家,編劇夏子與深圳電影人,電影愛好者分享她的電影成果以及與好萊塢電影人進行合作交流的諸多見聞,並對中外電影合作闡述自己的觀點。
  • 恩斯特·劉別謙:用最具特色的幽默反映最為諷刺的現實
    1914年,劉別謙第一次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喜劇短片。4年後,他執導了自己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而在同年年底執導的電影《卡門》獲得了不錯的反響,從而讓劉別謙開始嶄露頭角。1919年,劉別謙執導了諷刺喜劇《牡蠣公主》,在這部電影裡初現了後來被稱為「劉別謙筆觸」的電影風格。
  • 弗裡茨·朗《三生計》,劉別謙《牡蠣公主》無聲電影要來了!
    特別放映:無聲電影《牡蠣公主》&《三生計》靜默的魅力縱觀電影歷史,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電影藝術的黃金時代——默片時代。默片時代誕生了梅裡埃、格裡菲斯、弗裡茨·朗、茂瑙等一大批電影大師。在第二屆和第三屆德國電影節,就分別舉行了羅伯特•維恩(Robert Wiene)的無聲電影《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以及茂瑙經典之作《最卑賤的人》放映。
  • 好萊塢黃金時代秘聞,讓人懷念的美豔女星
    甚至,好萊塢由於本身極度排外,以及它常年以來宣揚的一些經年不變的精神內核對比起如今的老白男奧斯卡,和排外的奧斯卡,也不免讓人懷緬曾經好萊塢的黃金時代。尤其是近幾年來,好萊塢電影之中,更是頻頻出現對於好萊塢黃金時代的致敬
  • 看電影合集:美國經典戰爭喜劇片《你逃我也逃》原聲完整版
    對白很嚴謹,巧妙的利用角色之間的誤會,以及對人性愚昧的諷刺,簡直妙趣橫生,無懈可擊,戲中戲的首尾交接也做得非常完美,毫無瑕疵的電影。看電影:美國經典戰爭喜劇片《你逃我也逃》上看電影:美國經典戰爭喜劇片《你逃我也逃》下
  •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傳奇金髮女郎
    本公眾號獨家翻譯資料2021年第321期總第2211期公眾號主編:筆尖芭蕾    公眾號政委:之      洲        好萊塢的黃金時代跨越了三十
  • 他拍遍了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人們
    在好萊塢的黃金時代,他被譽為「讓女人變得美麗的男人」。 奧黛麗·赫本、凱薩琳·赫本、瑪麗蓮·夢露、艾娃·加德納、索菲亞·羅蘭等等鼎鼎有名的好萊塢巨星都曾在他的鏡頭下熠熠生輝。
  • 好萊塢黃金時代電影中「四大性感場面」
    文|啼豆由於《海斯法典》的存在和束縛,我們看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電影銀幕上非常的乾淨和純潔,沒有任何大尺度的鏡頭出現,幾乎每一部影片都是老少皆宜。當然電影導演們還是能在這夾縫中絞盡腦汁地加入一些「暗示性」的鏡頭,不過也都是點到為止,然而卻讓影片變得俏皮而迷人起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那些經典無比的「兒童不宜」場面。
  • 《你逃我也逃》美版虎口脫險
    朋友介紹了我一部1942年的電影《你逃我也逃》,從頭到尾,我是一氣呵成,真是一部經典的影片。大家不要被海報誤導,由於早年的宣傳海報是畫出來的,而不是相機和PS製作出來的,所以和影片會有差異,而且成本的高昂,也讓當時的海報製作受到很大限制。
  • 好萊塢黃金時代傳奇人物,硬漢「斯巴達克斯」離世
    這也象徵著好萊塢黃金時代在世的演員又少了一位。他的兒子麥可·道格拉斯作為好萊塢最優秀的演員之一,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第一時間也在臉書上發表聲明:「我和我的兄弟們懷著巨大的悲痛宣布,柯克·道格拉斯於今天辭世,享年103歲。」
  • 這位傳奇攝影師,拍遍了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人們
    從左到右:索菲亞·羅蘭、奧黛麗·赫本、瑪麗蓮·夢露、安妮塔·艾克伯格1905電影網專稿 在好萊塢的黃金時代,他被譽為「讓女人變得美麗的男人」。奧黛麗·赫本、凱薩琳·赫本、瑪麗蓮·夢露、艾娃·加德納、索菲亞·羅蘭等等鼎鼎有名的好萊塢巨星都曾在他的鏡頭下熠熠生輝。一生拍攝過逾百部作品,其中不缺傳世經典,電影史的軌跡儼然鐫刻在他的每一個鏡頭之中。
  • 這位傳奇攝影師,拍遍了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人們
    1905電影網專稿 在好萊塢的黃金時代,他被譽為「讓女人變得美麗的男人」。奧黛麗·赫本、凱薩琳·赫本、瑪麗蓮·夢露、艾娃·加德納、索菲亞·羅蘭等等鼎鼎有名的好萊塢巨星都曾在他的鏡頭下熠熠生輝。一生拍攝過逾百部作品,其中不缺傳世經典,電影史的軌跡儼然鐫刻在他的每一個鏡頭之中。從默片,到早期彩色實驗電影,再到21世紀的電影製作,他的職業生涯跨越了電影的發展。他,傑克·卡迪夫用鏡頭拍下了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