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五四青年節, 特殊的2020 ,持續的抗疫,祖國雷厲風行的抗疫行動,讓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今日這個特別的日子,不妨翻出一些經典愛國老電影,熱血沸騰一下吧。
第一部:《鐵道遊擊隊》
抗日戰爭時期,山東臨城棗莊一帶的鐵路線上,活躍著一支鐵道遊擊隊,這支遊擊隊在大隊長劉洪、政委李正的領導下,像一支鋼刀狠狠的插入敵人的心臟。他們在交通線上打擊敵人,牽制敵人兵力,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為「飛虎隊」。他們艱苦卓絕的英勇鬥爭,最終迎來了抗日戰爭勝利的曙光。
伴隨此電影爆紅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也是多少人心中的難忘的經典啊。
第二部:《狼牙山五壯士》
該片是根據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真實事件寫作的。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為了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鬥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枝,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這個故事很好地詮釋了什麼叫英勇不屈和視死如歸,革命精神和民族氣節盡顯。
第三部:《地雷戰》(又名: Landmine Warfare)
總的來說,這部片是一部愛國喜劇片,同意地舉個爪!石大爺:雷主任,這一戰打的好哇,真是地雷一響,旗開得勝啊!
不小心踩到哪也炸,炸完了一個以為沒了結果還有,以為還有的又沒炸,看著一個雷嚇得半死結果半天沒炸,小心翼翼挪過去又炸了……牆邊也炸,水裡也有,酒罈子裡有,稻草人倒了也炸……哈哈,敵人完全被整瘋了。最後搬來工兵,民兵們不斷吸取教訓,時刻更新改進地雷,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的確不假,各種腦洞大開的地雷,數都快數不過來。引線雷、踏板雷、拌雷、子母雷、連環雷、碎石雷、真假雷、開門大吉雷、箱子雷、臺階雷等等等等。在沒有材料的年代,就地取材,還能整出這些新奇玩意兒,實在是叫人拍案叫絕啊。除了上面這些,記得還有頭髮絲雷,美女姐姐把她頭上的長髮都貢獻出來,專門做引線啦。更為搞笑的是,還有粑粑雷,敵人小心翼翼地用手扒開時,那個表情真是讓人笑到肚子痛。
「民兵都是英雄漢,不怕艱苦不怕難。」此部影片是以抗日戰爭較為艱苦的1942年為背景,膠東抗日根據地邊緣村莊趙家莊區武委會雷主任(張長瑞)和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白大鈞)集合群眾的智慧,聯合附近幾個村莊組成民兵聯防壯大武裝力量的同時,用土製地雷組成各式各樣的地雷陣,將日軍沉重打擊。
第四部:《地道戰》(又名: Tunnel Warfare)
說起此電影,耳邊是不是立刻會響起這熟悉的歌聲:」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沒錯,這首《地道戰》正是是1965年上映的電影《地道戰》的同名歌曲。
千裡大平原展開遊擊戰,村與村,戶與戶,地道連成片。電影中的場景,是以1942年日軍侵華的戰火燒到了冀中平原為背景。俯首稱臣死,奮起反抗生。民兵隊長高傳寶(朱龍廣飾)號召當地人民全民動員,利用冀中獨特的地貌開鑿了許許多多錯綜複雜的地道,調集民兵,最終率領隊伍利用地道圍剿了日軍,清理了湯丙會,並活抓了日軍領隊山田。
沒有戰爭的恐懼,只有愛國的情懷;沒有高科技的武器,只有聰明的土辦法地道;沒有孤立的自保,只有團結的熱情。此部電影表現出來了一種積極熱情的場景,全民獻智,共同抗敵的場景,讓觀眾身臨其境,熱血沸騰。
第五部:《閃閃的紅星》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紅星是咱工農的心,黨的光輝照萬代,紅星是咱工農的心黨的光輝照萬代!」
《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
此部電影講述了1930年至1939年,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潘冬子雖是一個小男孩,在他父母的影響下,卻從小就立志做紅軍。他的母親為了掩護鄉親們犧牲後,在閃閃的紅星照耀下,潘冬子積極參加對敵鬥爭。
在戰鬥中,潘冬子巧妙運用自己的智慧,他破壞了吊橋,切斷了敵靖衛團的後路,使敵人繳槍投降;把鹽化成水,躲過敵人的搜查,送給遊擊隊;他和椿伢子把情報送給遊擊隊,把敵人的運糧船弄沉了,破壞了敵人的搜山計劃;他沉著機智地應付了胡漢三多次狡猾的試探和盤問,最終滿懷仇恨地砍死了胡漢三,有力地配合了遊擊隊攻打姚事行動。
潘冬子就是這樣不斷成長,他臨危不懼,面對困難堅韌不拔,與敵人鬥智鬥勇,最後取得勝利,成為了一個小小紅軍戰士。
電影只是時代的縮影,那些革命電影,紅歌,都是永遠流傳下來的經典。沒有先烈們的艱苦奮鬥,不會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上面的幾部電影,有的不止看了一遍,兩遍三遍的都有。不知不覺暴露年齡啦哈!不介意的話,全部看過的舉個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