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網訊 240小時,或者說十天十夜,這就是世界上最長的電影的長度。由丹麥藝術家Jakob Fenger、Rasmus Nielsen、Reuter Christiansen等組成的團體Superflex近日在赫爾辛基的現代藝術節上播放了史上最長的電影作品:《現代文明永不消逝》(Forever Modern Times)。該片將從3月24日放映到4月2日才能放完一次。
在它之前,世界上最長的影片是一部名叫《失眠治療法》的美國實驗電影,全長48小時,據說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在朗誦詩歌,而在1970年英國人也曾拍過一部48小時的電影,名字很有自知之明,就叫做《世界上最長最無聊的電影》,但它們在《現代文明永不消逝》面前全都是小巫見大巫,只是其五分之一長度。
世界上超長影片還包括尤裡斯·伊文思上世紀70年代在中國拍攝的紀錄片《愚公移山》,長達763分鐘 、記錄一個家庭16年變遷的《一個菲律賓家庭的進化》,長達643分鐘。由克羅德·朗茲曼拍攝的紀錄片《浩劫》耗時13年追訪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長達566分鐘,是目前正式在影院上映過的電影中最長的一部。中國王兵的紀錄片《鐵西區》(551分鐘)、蘇聯電影《戰爭與和平》(511分鐘)以及安迪·沃霍爾《帝國大廈》(455分鐘)、《睡覺》(311分鐘)和貝託魯奇的《1900》(318分鐘)也都以長度載入了史冊。
此番在赫爾辛基藝術節上放映的《現代文明永不消逝》是一部科幻片,用動畫呈現了呈現了未來幾千年事件中一棟建築廢墟的變化過程,那時人類已經消失,只有氣候能夠對它產生影響。被稱為「糖立方」的Stora Enso大樓是赫爾辛基市中心的標誌性建築,而在本片放映的40平方米廣場銀幕的對面,正佇立著這座實際的建築。
世界上最長時間連續觀看電影的記錄124小時是由兩個美國人在2008年創造的,當然,他們看的是《鋼鐵俠》、《指環王》三部曲……可不是什麼建築物的分子分解。
每年6月在法國昂西這座小城舉辦的昂西國際電影節堪稱動畫界的坎城和奧斯卡,走過51年的它影響力正在與日俱增。這一點也可以從每一年的作品報名數目和入圍競爭激烈程度中看出。本屆昂西的入圍名單將在4月21日公布,目前組委會已經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報名短片814部、長片706部,但能夠入圍的只有42部競賽短片、35部非競賽短片以及59部長篇。除了短片和長片之外,昂西還設置了商業片、學生畢業作品以及網絡短片等方面的獎項。能夠入圍就是榮譽,而這也是一個世界級電影節的標誌。本屆昂西將特別舉辦向美國獨立動畫致敬的回顧環節。
將在5月舉行的波蘭克拉科夫電影節(www.kff.com.pl)與昂西同齡,是專門針對紀錄片、短片和動畫片而舉辦的電影節。今年克拉科夫計劃把終身成就獎(Dragon of Dragons Award)授予波蘭裔的動畫大師比歐特-卡姆勒(Piotr Kamler),並舉辦關於他的一系列回顧展。卡姆勒1936年出生於華沙,受教於巴黎,他曾獲得過動畫短片的奧斯卡、兩次的昂西最高獎,幾乎每部作品都能摘得國際大獎,1983年的《時光之城》是他唯一一部長片。卡姆勒的作品以極其抽象和裝飾性的影像、概念化的主題著稱,每一幀會都令人聯想起達利等超現實主義畫家的作品。而曾執導《天使愛美麗》的法國著名導演讓-皮埃爾-熱內就表示,是比歐特-卡姆勒的動畫讓他走上了電影的道路。
克拉科夫電影節將於5月23至29日期間舉行。
伊莎貝爾-於佩爾與菲律賓導演布裡蘭特-曼多薩合作的新片《被俘》(Captured)有望亮相5月坎城電影節,該片上月完成拍攝,目前初剪出爐。《被俘》根據2001年發生的真實事件改編,講述於佩爾飾演的法國人道主義工作者在菲律賓遭遇穆斯林極端組織劫持的故事。於佩爾此前在克萊爾-丹尼斯執導的《白色物質》中扮演過一名在非洲國家經歷叛亂的白人女子,兩個角色聽起來也有些相似。
布裡蘭特-曼多薩執導的《基納瑞》曾在2009年坎城電影節摘得最佳導演獎,當時的評審委員主席正是於佩爾本人。於佩爾曾在菲律賓居住過一段時間,她對曼多薩表示很愛他的國家,兩人在坎城之後繼續通過郵件聯繫,直到曼多薩拿出了《被俘》的故事,於佩爾立刻表示很感興趣。該片與曼多薩之前的《情慾電影院》、《基納瑞》、《洛拉》一樣將由法國人Didier Costet擔任製片。
由Frank Chiche執導的法國動畫長片《我理解你們》(Je Vous Ai Compris)得到了來自CRRAV Film and TV Fund 的288萬歐元的資助,作為拍攝和後期製作之用。該片曾在上月裡昂的歐洲卡通論壇上首次亮相。「我理解你們」來自戴高樂將軍1958年在阿爾及尼亞發表的著名演講,這句話讓很多人以為戴高樂會把阿爾及利亞戰爭進行到底,但是不久他就讓阿爾及利亞取得了獨立。影片就在這一背景下展開,講述了四名年輕人的命運,他們以不同的方式熱愛著阿爾及利亞。
入圍坎城電影節全景單元的波蘭影片《自殺空間》(點擊預告片)日前在波蘭上映,力壓同期上映的《洛杉磯之戰》連續三周佔據票房榜榜首,累積50萬人次觀眾。該片將真人表演同「阿凡達」電腦遊戲動畫相結合,被稱為新一代的cult電影。此外1月21日開始上映的《痴心卡羅爾2》目前累積168萬觀影人次,打進了歷史上的波蘭本土影片賣座片十大。
附波蘭賣座本土片十大單位:人次
1. 《劍與火》(1999,改編自顯克微支的史詩巨作) - 715萬
2. 《塔杜斯先生》(1999,安傑依-瓦依達執導)- 617萬
3. 《你往何處去》(2001,顯克微支原著、波蘭版《暴君焚城錄》),-430萬
4. 《卡廷慘案》(2007,安傑依-瓦依達執導) - 276萬
5. 《女士們》(2008,波蘭版《欲望都市》)- 253萬
6. 《茫茫荒原》(2001,顯克微支原著、兒童冒險題材) - 223萬
7. 《一個兇手》(1997,經典黑色喜劇) - 220萬
8. 《復仇》(2002,安傑依-瓦依達執導、波蘭斯基出演的喜劇片) - 198萬
9. 《春天即將來臨》(2001,名著改編)- 174萬
10.《痴心卡羅爾2》 (2010,愛情喜劇片) - 168萬
「我厭惡大海,它是如此潮溼,溼滑。」WH奧登(皮普-卡特飾演)
1930年,年輕的克里斯多福-艾什伍德在詩人奧登的邀請下來到柏林,來到這個當時的世界同性戀之都,自由之氣撲面而來。由「神秘博士」馬特-史密斯主演的電視電影《克里斯多福及同黨》(點擊預告片)3月15日在BBC首播,此前已經在德國和法國亮相。該片的尺度足以讓通過經典歌舞片《歌廳》和湯姆-福特《單身男子》認識艾什伍德的觀眾們吃驚。除了馬特-史密斯展現性感一面外,片中多位配角表現出色。伊莫珍-波茨飾演的女交際花是艾什伍德筆下經典人物Sally Bowles(《歌廳》女主人公)的原型,不俗演技甚至讓人看到了年輕的凱特-溫絲萊特的風採。
英國導演彼得-斯克蘭德在09年柏林電影節推出處女作《卡塔林-瓦嘉》摘得銀熊獎,很快被認為是歐洲影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該片講述了一個女人的復仇故事,在羅馬尼亞拍攝,用了一門他根本聽不懂的語言,而斯克蘭德的新片《邪典工作室》(Berberian Sound Studio)將使用一半義大利語、一半英語拍攝。
「Berberian Sound Studio」在義大利早期邪典恐怖片愛好者心目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號稱「義大利最廉價、最偷工減料」的工作室。片中,託比-瓊斯(《哈利-波特》)扮演的英國混音師來到Berberian為一位恐怖片大師的新作工作,很快他就被四周失意的演員、善變的藝術家以及官僚主義作風搞得不得安寧。
彼得-斯克蘭德曾經失意於英國沒有提供給年輕電影人的機會而遠走羅馬尼亞,不過此番他的第二部作品得到了英國電影協會、Film4以及Warp X的支持,目前已經在倫敦開始了先期的拍攝。
麥可-溫特伯頓是如今英國影壇最多產、最樂於挑戰各種不同類型的導演。他的《24小時派對狂》被認為是傳神地捕捉到80年代曼徹斯特俱樂部文化的足以傳世的經典音樂片,而摘得柏林金熊的《塵世之間》可以比肩肯洛奇、達內兄弟,是一部充滿人性魅力的現實主義力作,而他的《情慾九歌》、《心中的殺手》更是不乏爭議。近日麥可-溫特伯頓確定了又一部新作,將把託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搬到印度社會中,並由《四頭獅子》的裡茲-阿邁德和《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之後片約不斷的芙蕾達-平託主演。該片命名為《Trisha》,預計下月在印度Jaipur開機。
不久前在《Time Out》雜誌評選出的英國片百大中佔據頭名的《現在別看》包含了電影史上最著名的激情戲場面之一。之所以著名不僅因兩位主演朱莉-克裡斯蒂和唐納德-薩瑟蘭之間火花強烈,更因為一直有傳言稱這場戲當中兩人根本就在假戲真做。近日又有一位名叫Peter Bart的前《綜藝》編輯出書聲稱自己是在片場親眼所見,「他們做了」。然而緊接著,75歲的唐納德-薩瑟蘭本人就出面否認,稱Peter Bart根本不可能在現場,而銀幕上看起來如此真切的做愛場面完全是剪輯的功勞。
英國銀幕女神朱莉-克裡斯蒂的代表作是1965年的《日瓦格醫生》,並憑藉《親愛的》獲得奧斯卡影后,她不僅是當時最優秀的女演員,同樣也是性感的象徵。Peter Bart在這本名為《Famous Players: A Tale Of Movies, The Mob, (And Sex)》的書中還爆料,當時克裡斯蒂的男友沃倫-比蒂就曾強烈要求刪去這一段戲。
「我從沒有想過我拍的是「同性戀電影」,就像史匹柏拍得不是「異性戀電影」。男人和男人也可以是男人和女人,我拍的只不過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
弗朗索瓦-歐容的《傀儡:完美妻子》在法國創下了1815萬美元的票房,憑藉德納芙同德帕迪約的號召力,目前在北美上映也有不俗的單館成績。在這部地道的法式喜劇片中, 歐容不再像以往作品中那樣對觀眾擠眉弄眼,「人們進影院是想看到溫暖人心的電影,能把煩惱、經濟危機以及失業暫時忘掉,這也是《傀儡》獲得成功的原因。但它並不僅是一部喜劇片,政治寓意也很明顯。在法國,女人至今無法拿到和男人相等的工資,而阿拉伯和亞洲國家的處境更糟。女人需要支持」。
「一個叫《慕男狂》(Nymphomaniac),另一個叫《褥瘡裡的汙漬》(Dirt in Bedsores)。我問我的製片人,哪個聽起來更好賣點。他說他喜歡《慕男狂》這樣的名字,一叫出來就有人出錢了」。
拉斯-馮-提爾聲稱下一部作品是關於「一個女人的性覺醒」。他的《憂鬱症》目前仍是多方預測入圍坎城的重點條目。關於末日來臨和一對神經質的姐妹,拉斯-馮-提爾聲稱自己拍這部《憂鬱症》是因為厭倦了以往作品中的「大團圓結局」。講著這樣的冷笑話的人,你覺得他的重度憂鬱症康復了麼?
在奧地利格蘭茨舉行的奧地利電影節日前落幕,入圍年初柏林全景單元的《無父之人》摘得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以及最佳攝影獎。
影片《氧氣》日前被比利時編劇工會授予年度劇本獎,該片講述了患有嚴重的先天性遺傳疾病的年輕人的故事,曾獲得去年蒙特婁電影節的最高獎。
塞爾維亞導演埃米爾-庫爾斯圖裡卡將擔任本屆坎城「一種關注」單元的評審團主席。他曾憑藉《爸爸出差時》和《地下》兩度摘得金棕櫚,並在2005年領銜坎城的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去年,法國導演克萊爾1丹尼斯曾擔任「一種關注」評審主席,來自韓國的《夏夏夏》是大獎獲得者。
倫敦BABANUKI films用佳能相機拍攝的小短片《頭撞牆》沒錯,就是用頭撞牆,被那清脆的聲音傷到了可別說沒提醒你。
吱吱呀呀的齒輪、苦苦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和一對燈前坐定的博弈者正是這部9分鐘的短片讓17歲的讓-皮埃爾-熱內走向了電影。1973年Piotr Kamler的賽璐珞剪貼動畫《慰藉之心》(Coeur de secours),其想像力的世界今天看來依舊令人嘆為觀止。
荷蘭導演Freek van Haagen的短片新作《破碎之夢》,簡單的鉛筆動畫卻有感動人心的力量。
作者:zjj
(責任編輯: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