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感謝有你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我們不能忘記這個時代的英雄,白衣為甲,逆行出徵。這一年,一個又一個平凡人的暖心舉動發生在貴州大地上,帶給我們太多的感動與力量。貴州都市報.天眼新聞陸續推出「走過2020—感謝有你」系列報導,將陸續對這一年給予我們感動與力量的人進行回訪,與廣大讀者一起回眸與展望。繁星之際,星河之間,時間還在滔滔不絕地流淌。2021年,一切如你所願——願陽光灑在每一張臉龐,照亮每一個夢想。 傅小云: 回到主場「作戰」 初心如炬 回顧: 1月27日,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傅小雲主動請戰並作為貴州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千裡馳援鄂州,擔任第一批援鄂醫療隊支部書記、危重症新冠肺炎治療組組長,率領貴州醫護人員整體接管了鄂州市中心醫院收治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RICU病區,統籌鄂州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工作。
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傅小雲千裡馳援不舍晝夜,捨身忘死大愛無疆。
60天,傅小雲和團隊為鄂州搏命、拼命。
搶,第一時間:傅小雲和醫療隊員第一時間進入戰區,用每天萬步以上的奔忙在鄂州詮釋著「時間就是生命」……戰,隔離病房:60天,傅小雲和醫療隊員用一次次衝鋒,一滴滴汗水,打贏鄂州這場抗疫狙擊戰……勝,平安凱旋:一個都不能少。3月28日,傅小雲踐行諾言,圓滿完成『任務』,帶著醫療隊員平安凱旋。回訪: 回歸主場,初心如炬12月30日,距離1月27日他告別妻兒,星夜兼程,擔任貴州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長,馳援湖北省鄂州市已過去了整整11個月,那些歷歷在目的或累、或痛或喜悅的瞬間,都化為如今身上更深的責任、不斷前行的動力。 12月30日,記者撥通傅小雲電話再次回訪。「今天還有一個重症病人需要會診。」
電話那端,依稀聽見是會議的討論聲,於是,採訪約在中午12點30分。
傅小雲在鄂州見縫插針,在傅醫生午飯時間,聊起他當下的工作狀態。傅小雲今年48歲,援鄂歸來後,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年底,更忙了。
一邊是年終的各種盤點,醫務管理工作事無巨細,一邊是臨床一線就診,醫院現有20多個重症患者,還在等待著他的救治。
「希望他們今年都能回家好好過年,把病人都醫治好,還是第一責任。」傅小雲告訴記者,除了特殊開會時間,每天上午都在臨床科室,每個禮拜要做3次以上的大查房。因醫務管理工作和臨床就診雙肩挑,傅小雲陪伴家人的時間,還是很少很少。在兒子眼中,傅小雲忙於工作,不算稱職的爸爸;但在患者眼中,他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大家都信任。
傅小雲在鄂州救治病人「經歷過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歷了很多生離死別,現在疫情還未結束,更能明白平安和安寧的重要性,只有舍小家為大家。不管在什麼崗位,擔任什麼職務,堅守初心,保持一定的張力,保持旺盛的鬥志全力以赴,才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傅小雲如是說。鄂州、貴州,奮鬥的「戰場」不同,但醫者傅小雲,初心如昨。未來,你我有彼此
在2020年,這場史無前例的公共衛生災難,讓人們再一次直面,醫護人員的那些不易、艱辛和隱忍。
任何人不再是置身事外的觀眾,而是被推入其中的主角。這一年,每個人或許都有太多刻骨銘心。而傅小雲談及鄂州奮戰的日夜,只一句簡單的話,「這是醫者的選擇」。
傅小雲在鄂州唯獨離開時的最後一次進入RICU,每每想起,百般滋味。
2020年3月25日那天,是傅小雲離開鄂州的日子,像往常一樣,早上7點10分坐上交通車,他還是準時前往鄂州市中心醫院。
傅小雲在鄂州「到達醫院穿好防護服後,我對著鏡子照了一下,調整好護目鏡,推門坐電梯上5樓,左拐就進入了RICU。與往常不一樣的是,這是我在鄂州的最後一次查房,就要和患者再見,和那個地方再見,那一刻,百感交集。」傅小雲回憶,多少次淚目,多少聲加油,多少夜不眠不休就診討論方案等等夾雜情緒,全都湧上心頭。他說,在人生履歷中,鄂州之行,都是最驕傲,最正確的抉擇。
2020年9月8日,傅小雲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和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沒有一滴水能獨自成為大海,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擁有萬紫千紅。傅小雲說,站在時代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未來還會有很多不確定的事情,但每個人都要堅定信仰,每個人都忠於自己的職責和使命,一定能抵抗住前行路上的風險和挑戰。「希望疫情早散,經濟全面復甦,國家越來越好。」說起對2021的期許,傅小雲說,醫生守護患者,每一個人都扛起各自的責任,你我有彼此在,任何風浪,都能過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何永利
策劃 王奇
編輯 鄭青
編審 劉丹 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