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有吃不完的瓜。
而在明星和吃瓜群眾之間,有一群專業的「看瓜人」。
他們給瓜地澆水、殺蟲,有時候給你切好裝盤,有時候把你引向另一片新的瓜地。
他們,就是服務明星的危機公關專家。
這幾年,講危機公關的影視劇越來越多,其中最精彩的一部,就是英劇《公關》(Flack)。
最近,第二季開播了,豆瓣8.9。
跟隨這些又颯又喪的女人,搞定所有看似無力回天的危機,你也會認同,《公關》是2020年最不能錯過的職場劇。
0 1洗白的套路
女主角羅賓,資深公關人,專門為明星名人們處理各種醜聞:性侵、暴力、婚外情、豔照門、歧視言論……
她精明強幹,溝通能力強,思路清晰。
能在高度緊張的狀態下保持冷靜,迅速想到最佳解決方案。
劇中,一對白人明星夫妻在醫院生娃,竟然生了一個黑人寶寶。
妻子出軌,再明顯不過。
而此時,記者們正在醫院門口蹲點,等著拍下寶寶照片。
如何解決?羅賓和同事們自有妙計。
他們對媒體謊稱是丈夫不育,這對夫妻用了黑人志願者捐贈的精子。
並順便引導輿論,把丈夫塑造成一個「先鋒父親」:能接受新事物,開明,完全沒有種族歧視……
另一個案例,著名女模特喝醉,在酒吧無緣無故打折了一個男人的下巴。
現場監控視頻被上傳網絡,輿論炸翻,她很可能丟掉代言,崩盤。
這回怎麼圓場?
羅賓和同事買通當時酒吧裡旁觀的同性情侶,讓他們站出來指證:
是受害人先發表了歧視同性戀的言論,女模特才路見不平,挺身而出。
暴力女模,搖身一變成了「戰士」。
輿論,被成功扭轉。
第一季的海報上有句話「It’s not a scandal, if nobody knows(只要沒人知道,就不是醜聞)」。
很明顯,羅賓的工作要更進一步,不僅消滅了醜聞,還重塑了明星形象,轉危為機。
這樣指鹿為馬的洗白套路,超出一般人的想像,用彈幕裡的話說,簡直「毀三觀」。
危機公關,是為人性的弱點擦屁股,在道德上,可能很難讓人認同。
但,劇集之所以勾人,也正是因為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理。
我們想看到女公關們如何一次次將不可能變成可能,讓一個個人設行將崩盤的明星起死回生。
0 2
示弱,是不可能的
《公關》最勾人的還有,女公關們說話的方式和態度。
羅賓擅長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總是能把自己的意思,用對方不得不接受的方式傳達出去。
有時是充滿激情地畫大餅:
有時是赤裸裸地威脅:
有時是曉以利弊:
女同事伊芙,也不遑多讓。
一臉厭世的她,毒舌、刻薄,罵起人能每一句都不重樣,10秒之內就能把一個新人弄哭。
但其實刀子嘴豆腐心,當朋友需要保護,她絕對不會退縮。
比如,碰到給剛墮完胎的羅賓發「反墮胎」傳單的路人,伊芙正義感爆棚,上去就是一頓懟:這並不代表我是蕩婦,這代表我是21世紀的女性。
大老闆卡洛琳,雖然頭髮越來越少,皺紋越來越多,但她並不焦慮,從容淡定地戴假髮、做醫美,用科技對抗歲月的痕跡。
她有著「女王」級的冷血和智慧。
最得力的兩位下屬一個睡了另一個的男友,關係鬧僵,影響工作,她淡定放話:至少要收拾乾淨!
下屬和億萬富翁約會,她的建議犀利到位:
小心錢袋或者褲襠太鼓的男人,這樣的人都不可一世。
幾位女公關的快人快語,看似不留情面,令人難堪,其實是選擇了最高效、最真實的溝通方式。
看清利害,直接了當,亮明態度,絕不示弱。
這樣穩準狠的語言風格,也教會了我們一條辦公室行為準則:
在職場贏得尊重,真正要靠的不是討好別人,而是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堅定直接的表達。
0 3喪到極點
哲學家尼採曾說,「你凝視著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
用來形容女主羅賓恰如其分。
在工作中從不情緒化、精確如機器的她,到了生活中,卻一塌糊塗,喪到極點。
她嗑yao,說謊成性,答應男友備孕,卻總是偷偷吃避孕藥。
還有性癮,睡客戶,睡同事的男友……
羅賓憎恨自己,不斷摧毀著所有關係,用各種方法毀滅自己。
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活著的感覺,才能確認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位置。
這麼自虐、無下限,原生家庭難辭其咎。
她的媽媽很糟糕,也很瘋狂,最後還跳橋自殺了……
媽媽的死給羅賓的人生留下陰影,她無法擺脫這種絕望感。
有好幾次,羅賓也站在橋上,打算像媽媽一樣,結束自己的生命。
就像一位網友所說:「這劇集合了人性裡最墮落、最無恥、最放縱但是也是最脆弱的一面,一邊揭傷疤還一邊撒鹽,即使如此之虐還是讓人慾罷不能……」
羅賓的喪,可能誇張了些,但其中的「無力感」和不少職場女性的內心寫照是相通的。
人們要求我們,必須平衡工作和生活,否則就不算真正的「成功」。
可為什麼只能「工作是為了更好地活著」,而不能「活著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呢?
日子喪,就讓它喪吧,老娘把工作做到極致就行了。
就像不堪生活重負的羅賓,每次走出衛生間、電梯之前,都會強迫自己微笑,進入工作狀態。
這個舉動很壓抑,但也是羅賓的「系統重啟」,是不被命運眷顧的人在掙扎著求生。
《公關》中的女性角色層次豐富,真實地反映了部分職場女性的人生。
她們一方面精明專業,獨立自主,對自己的生活和身體能做出自由的選擇;一方面又被生活壓榨,喪到無法自我開解。
都市和職場,焦灼又精彩,在重重考驗中,她們可能變得強幹灑脫,也可能變得冷漠無情……
而現在國產都市劇中的女主角們,似乎越來越難走出「政治正確」。
不該穿什麼,不該說什麼,不該找什麼人戀愛……
就連她的弱點,也得讓人看了有保護欲,不能太「壞」,太「沒底線」。
當「政治正確」成為最大衡量標準的時候,角色、劇情本身的魅力還能剩多少?
《甜蜜蜜》中的張曼玉是「第三者」,因為她和有未婚妻的黎明上床。
《粉紅女郎》中陳好飾演的萬人迷,穿著性感、言論大膽、只要愛情不要婚姻,到處放「電」,惹是生非……
如果現在出這樣影視劇女主,會是什麼樣的待遇?
在這個理應越來越開放的時代,我們是不是可以把角色還給角色,讓道德歸於道德?
是不是應該,給影視劇更自由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