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父愛如山,可在我看來,我的父親對我的愛,並非完全如山那樣嚴峻,有時卻如水那樣溫柔。
父親是位有文化,品德高尚的人,雖然他不像別的家長那樣富有,但他為我付出的絕對不比別的孩子差,甚至比他們還好。
每當談起我的父親,我不禁流淚。他平時工作很繁忙,但無論如何,每天堅持問候我有關學習、生活上的事情,只要我學習上有問題,他都會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去輔導我。從上學到現在,每一次家長會他都從未缺席,他曾說過:「無論再忙,孩子永遠是我考慮的第一位」。
每個周末,我都去父親工作的地方。有時,去到時,看到他在工作,不忍心打擾他,就在一旁看著,看著那漸漸變老的父親,兩鬢又多了一絲白髮,我又一次不禁落淚了。看著那身體一日比一日瘦小,我的心萬分痛苦。想起了父親當年是如何挨過來的。
而我對我父親的愛,比對母親的愛更為重要。自我懂事以來,父親已是我生命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學習上他是我的好老師,在生活上,他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我做錯事了,他的第一反應不是打、罵我,而是心平氣和地教導我。無論我做錯了什麼,他都從自身發掘問題後,再去教育我。他十分注重我的一切,所以對我格外嚴格。但我不恨他,因為父親是在關心我,怕我走歪路。
我以我父親為榮。他在生活中十分注重形象。所以他的衣著十分整齊。他曾說過:「一個人的形象代表一個人的品質」。
十幾個春秋已過去了,我對父親的愛也加深了。我也很清楚,我這一生中,沒有誰能取代他在我生命中的地位。
父親,您放心吧,我一定會不負您的重望。長大後依然清楚記得歸家的路如何走。
我有一個父親,平凡的父親,偉大的父親- 題記不知什麼人在輕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生活中,人們總是讚美母親的細膩,母親的偉大,可很少有人提及父親,讚揚父親寬廣的胸懷、父愛的博大精深。我的父親是一位普通的小學教師,聽他的學生們講,他平時很風趣,平易近人,但對學生要求特別嚴格,發起火來使人甚是懼怕。所以學生們對他是很敬畏的,既愛又怕。父親還可以說是一個孝子。他經常利用星期日休假,買些營養品回家看望爺爺奶奶,幫他們幹活。記得去年夏天,奶奶家要蓋三間房子,父親作為他們兄妹四人中的老大,自然要以身作則,出錢、出力。那天,早上不到六點鐘,我和父親就到了奶奶家。一到家,父親就和工匠們一起幹起活來。晚上,父親和工匠們喝酒、聊天。等他們吃完晚飯,已經是晚上九點多鐘了,而我明天還要趕早上學。於是,我們急忙騎著車子往家走。那一晚,陰暗的天空中月亮時隱時現。聽別人說最近治安不太好,我的心裡像揣著個小兔子,七上八下的。這時候,思想變得格外活躍,許多恐怖的電影、電視鏡頭一齊湧進我的腦海中,快成熟的麥子也被陰風搖曳著,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響。我一邊想,一邊
快速地騎車,唯恐被父親落下。父親騎車的背影成了我的依靠,看著它,我的心裡就充滿了安全感。稍含涼意地晚風傳送著父親的話語:「好好騎,緊緊跟著我,跟不上就說一聲,跟著我走,小心石頭……」父親親切的話語讓我感到陣陣的溫暖,心頭的恐懼也漸漸消散。我曾經學過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當時還想:父親給買幾個橘子有什麼值得感動的?那一晚,我才感覺到父親的愛是多少深沉。我的眼睛溼潤了,一切都模糊了,只有父親的背影越來越清晰……父親像一座大山,擔起所有的重擔,讓我活得輕鬆安然。父親像一把雨傘,遮住所有的風吹雨打,留給我一片晴暖。父親像一輪太陽,照亮我的心田,讓我永遠陽光燦爛。父親的愛是深沉的,它像一杯濃茶,開始時是苦的,細細品味卻有縷縷的清香。父親的愛像一面湖泊,女兒任何的不適都會驚起一片漣漪。父親的愛會陪我走過孤獨,走過失敗,走向成功。哦,我的父親!
追問
這個寫的事多嗎?有記敘的不。
回答
==爸爸非常關心我。記得那是一個晚霞如火的傍晚,我和爸爸一起去度假村遊泳。我七手八腳地換上遊泳衣套上遊泳圈,「撲通」一聲跳進遊泳池,像小鴨子一樣在水裡自由自在地遊來遊去。爸爸再三交代我不能遊到深水區去,他自己也不敢遊遠,一直在我附近邊遊泳邊「注視」我,好象警察在看管囚犯似的。遊了一會,我看見岸上有一個籃球,心想:不如把籃球拿到水中玩吧!於是,我快速地遊到遊泳池邊,剛想爬上岸,忽然,我感到腳有點痛,低頭一看,腳上的皮擦破了一小塊,我疼得哇哇大哭起來。爸爸聞聲急忙遊過來,小心翼翼地把我抱上岸,然後,輕輕地把我的腳抬起來,腮幫鼓得像個小皮球,不停地向我的傷口吹風,一邊吹一邊問我疼不疼。直到我不疼了,他才把我抱上椅子,把毛巾圍在我身上,叫我坐好,然後他自己才急急忙忙地去更衣室換衣服。最後,他又把我抱上小汽車,帶我回家。一回到家,爸爸馬上拿來紅藥水,把棉籤沾溼,小心翼翼地輕輕地塗在我腳上的傷口,然後叮囑我說:「這傷口不能再沾到水,你洗澡的時候要特別小心!」
爸爸關心的事我不是只有一件,而是多得像天上的繁星一樣——數不清。有一次晚上,我做完作業,來到客廳對爸爸媽媽說:「我們來用歇後語或幽默的句子指出別人的缺點吧!」他們異口同聲地答應了。爸爸搶先一步說:「羅穎站著——大龍蝦。」我知道爸爸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爸爸是在批評我的站姿,因為我經常站不直,顯得有點駝背,我趕緊站好。可是我卻死鴨子硬嘴巴——就是不服氣,氣呼呼地說:「羅慶忠站著——大龍蝦。」心想:看你怎麼辦?沒想到,爸爸卻哈哈大笑起來,說:「我什麼時候駝背過?」我呀,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是啊,爸爸站得可直呢。媽媽看著這一切,也開口了:「這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我聽了,臉紅得像一個大紅蘋果,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追問
能不能幫我合成點開頭結尾,謝了。
回答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可在我看來,我的父親對我的愛,並非完全如山那樣嚴峻,有時卻如水那樣溫柔。
父親像一座大山,擔起所有的重擔,讓我活得輕鬆安然。父親像一把雨傘,遮住所有的
風吹雨打,留給我一片晴暖。父親的愛是深沉的,它像一杯濃茶,開始時是苦的,細細品味卻有縷縷的清香。父親的愛像一面湖泊,女兒任何的不適都會驚起一片漣漪。父親的愛會陪我走過孤獨,走過失敗,走向成功。父親像一輪太陽,照亮我的心田,讓我永遠陽光燦爛。父親老了,真的老了。這是我在雲南時才發覺的。父親身上的毛病開始多了起來,身體也沒有以前那麼硬朗了。可見,父親是真的老了,是為我而老的。
父親在接近40歲才有了我的,所以從小父親就對我很好,從來就捨不得打我。即使我做錯了事情,父親也只是責備我兩句。雖然我不是家裡的唯一的孩子,也不是兒子,但我內心知道父親是多麼的疼我。
其實父親的封建思想是很嚴重的,他常常說家裡至少要有兩個孩子才好。所以,我就很幸運的來到了這個世界。俗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也許真的應了那句話,從小我得到的就比哥哥多。哥哥中學畢業就外出打工了,十幾歲的年齡就遠離父母獨自生活。而對我,父親總是給予的多些。
我初中畢業時沒有考上縣裡的重點高中,父親就求人託關係為我聯繫上了一所中學的重點班複習。雖然後來考上了重點高中,但我又很不爭氣的執意留在原來的中學上高中,父親對我的選擇很無奈,但他卻對我說:「你自己的路你自己選吧。」
我為我的選擇付出了代價,高考時我連本科線都沒有上。在鬱悶和後悔中,我無奈的報了雲南邊遠地區的一個師專。父親極力反對我去,說我一個姑娘家幹嘛去那種邊遠山區,恐怕是一輩子都會留在那種大山區,這樣會毀了我一生的幸福。
於是在與父親的爭執和吵鬧中,我最終妥協了,同意去了縣裡的重點高中補習。
也許壓力太大的原故吧,高考的一個晚上我沒有睡好覺,第二天昏昏沉沉的就去了考場。考了下來,我心情就糟糕透了。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父親那期盼的眼神。回到家後,我哭著對父親說:「我不上大學了,反正我也不是一塊讀書的料。現在學費那麼貴,還不如到外面打工。人家那麼多的人沒有讀大學,還不是照樣生活。」父親的臉當時就青了,大聲的吼我:「誰說不讀了?只要有我在,哪怕家裡砸鍋賣鐵,我上街要飯,你都要去把大學給我念下去。」雖然後來我勉強上了二本,我選了一所不痛不癢的師範學院,在徵求父親的意見時,父親還是對我說:「你自己的路自己選吧」父親沒有讀過什麼書,也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民主,他只知道他不能隨意決定我的未來,他只能儘自己的努力為我鋪路。
其實,父親對於哥哥中學畢業就外出打工並不是沒有內疚的。哥哥從小就是班上尖子生。而且常常拿獎狀回家。相比之下,我就笨的多了,我從來沒有進過班上的前五名。上大學後,有時候我會忍不住問父親為什麼讓哥哥外出打工,而讓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復讀,上大學。這時,父親就會很無奈的說:「你哥他是家裡的男子漢,就該承擔家裡的義務。你是女孩子,個子又那麼矮小,不讀書能幹什麼啊?」
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家的孩子誰不心疼啊。
記得五年前,大年還沒有過完哥哥就要外出打工了。為了趕早上七點的火車,父親三點就起床為哥哥整理行李和準備早餐,並且還不停的叮囑哥哥要小心。當哥哥坐著車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中時,我清楚的看到父親眼角閃著淚花。
父親對自己是相當的吝嗇。在我記憶中,父親就只有兩三套衣服換洗,而且有一件中山服都已經穿了十幾年了,也不知道被母親逢了多少次。最終,母親忍無可忍上街給父親買了一套西服,結果卻被父親嘮叨了好幾天。然而對我,父親從來就沒有在物質上對我吝嗇過。從小學的時候,我的生活費就比其他的孩子多。父親常說,再窮也不能窮孩子,你們正在長身體,要吃什麼就自己去買,千萬不要節儉,那點錢我還是會掙的。
從小在我記憶中,父親一直很硬朗,很少看到他感冒或進醫院。然而,從我上大學後,我突然發現父親老了。冬天出現了咳嗽的相象。今年夏天我到雲南去,發現他一直在吃一種中藥。問他是什麼藥,他只是說治骨質增生的。我悄悄問母親是怎麼回事,母親告訴我:父親在一
次做生意的時候,為了把貨物背上汽車,結果就把腰扭傷了。為了節省錢捨不得上醫院,隨便吃了幾副藥,結果導致了骨質增生。現在雖然花了不少的錢,但一直都沒有治好。若天氣變化,腰就會痛的更加的厲害。然而這些苦楚父親從來都沒有向我抱怨過,只是常叮囑我要照顧好自己。
父親老了,都要六十歲的人了,怎麼會不老呢?父親的皺紋比以前更多也更深了,為了我,為了這個家,父親老了。
先哲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而我的父親、又是我初中三年的語文老師,我便由衷地稱他為「父師」了。
從幼時起,我腦海中關於父親的印象,就是一名教師。雖然父親每天上完課,便要趕回家幫母親幹永遠也幹不完的農活,雖然他換下那件落滿粉筆塵末的中山服便是一身農人裝束,雖然自留地裡的莊稼遠不比鄰人的差,但我依然把他看作一名教師,以至於暗地裡疏遠了和他的距離。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五歲時,父親用「樹上有十隻鳥,用槍打掉一隻,還有幾隻?」、「砍掉桌子的一個角,還有幾個角?」來啟發我的智力,我居然都答錯了,父親用他職業的特有口吻耐心地給我解釋時,教師的形象便永遠定格在自己幼小的心靈中。
「桃李滿天下」是對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贊言,用在父親身上也毫不誇張。在他三十多年教齡中,到底給國家培養了多少人才呢?父親說他沒有仔細算過,但每年教師節、元旦、春節前後雪片般飛來的賀年片、信件似乎證明了一切。父親始終對學生懷有一種樸素的感情,經常對我說某某上學時怎麼樣,某某現在過得不錯等等。父親很感激一些多年未能見面的學生,偶然相逢時還能叫他一聲「老師」。
在外求學時,父親每月的家書總是言辭懇切,給我的生活費卻很拮据,他始終要求我做知識的富翁,錢財的窮人。參加了工作,父親常教導我把「公家」的事看重些,即使沒時間回家也罷。他卻經常抽時間來城裡看我,有時託人捎書帶信,用「幹工作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和每月的工資」這樣樸實的囑咐來鞭策我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幹事。有一次他竟然在捎給我的饃袋裡夾了一封信,看著沾滿饅頭渣的書信,我不禁為父親的舔犢之情淚流滿面。後來,為了便於與我聯繫,一生精打細算的父親果斷地給家裡裝了電話,以便及時與我聯繫,父親的諄諄教導便時常響在耳邊。
今年12月8日,將是父親正式退休的一天。他將從此離開他工作了三十餘年的三尺講臺,粉塵已將他昔日的滿頭烏髮染得花白,留給他的只是「優秀教師」、中教高職等榮譽。近聞一些有能力的子女在長輩退休時大擺宴席、招待親朋以表孝心,而自己一則經濟不允許;二則父親也不喜張揚,只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