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一片「不要靠近我啊」的彈幕,《JOJO的奇妙冒險》第五部《黃金之風》也悄然落下了帷幕。也許你也對這部從一九八七年連載至今比筆者年齡都還大的作品有所耳聞,但可能礙於篇幅或者畫風等種種原因還不曾觀看,那實在是有些可惜。如果你對於為什麼一部看上去只是一群長得有稜有角的肌肉猛男拗著姿勢打架的動畫會這麼火的問題感到有興趣,對於俯拾即得的「JOJO梗」有些好奇,卻又對超長的漫畫和動畫篇幅有些望而卻步的話,何不先從本文開始一窺JOJO的世界的魅力呢?
荒木飛呂彥的《JOJO的奇妙冒險》其名是由於每代主角都因為名字縮寫而有JOJO的暱稱,漫畫最初是在知名度極高的民工漫夢工廠《少年jump》上連載,第七部開始轉移到青年漫雜誌《月刊Ultra Jump》,它曾有一部黑歷史OVA,TV動畫自2012年開始放送,有不少知名輕小說作家也都為它寫過外傳小說,目前漫畫第八部尚在連載當中,可以說是日本業界相當少見的長命IP了。
系列第一部《幻影之血》連載時正是原哲夫的《北鬥神拳》異常火爆的時候,因而從全員肌肉男畫風到主角喬納森造型都可以看出不少北鬥的影子來。故事裡無論是神秘的南美石鬼面和吸血鬼、殭屍還是西藏的波紋氣功都充滿著八十年代的獨特懷舊感。這部作品當年也只不過是在雜誌上堪堪淌過及格線免於被腰斬命運而已,好在荒木一開始也就已經和編輯講好要畫一個三部曲,漫畫得以順利連載下去了。
到了第二部《戰鬥潮流》則顯得面目一新,故事裡的納粹黑科技改造機器人和石鬼面製造者遠古生物柱之男,再加上前作的設定頗有復古未來風,看上去有些脫線但其實意外地會在關鍵時刻很靠譜的幽默主角很容易讓人想起《奪寶奇兵》。這部成功地把波紋氣功的設定寫出了許多讓人眼花繚亂的神奇花樣,不愧標題的「潮流」,與前作的王道熱血漫風格很是不同,奠定了系列之後「智鬥」的特點。
第三部《星塵鬥士》(或譯《星塵十字軍》)開始,引入了作為各種超能力的具象化形式的「替身」設定,大大提高了作品的可看性,同時也開啟了業界的超能力戰鬥風潮。系列從這部開始大紅大紫,至今這也是被很多人認為最為精彩的一部。繼第三部的公路片風格後,第四部轉型日常片,故事全都發生在日本小鎮杜王町。
剛剛落幕的第五部則是講述義大利黑道的黑幫片,也是系列人物服飾開始走上花哨時髦道路的開始。之後尚未動畫化的第六部是美國監獄片風格。第七部開始平行世界的故事裡,荒木的畫工和對故事的把控能力邁向了新的高潮,過去故事裡的人物以新的關係和面貌登場,同樣值得觀看。每部故事都會為我們在耳目一新的環境中進行展開,饒有趣味。
長篇少年漫往往面臨著一個致命的通病,就是戰鬥力的膨脹,《火影忍者》、《七龍珠》也都有這樣的問題。戰力膨脹往往並非作者所願,只是高人氣作品迫於雜誌壓力往往無法按作者意願完結,為了讓故事繼續下去,只能一直動用這種手段祭出更強的對手。而《JOJO的奇妙冒險》裡這種情況並不嚴重的原因就是其核心為「智鬥」。超能力面板並非關鍵,即使是弱的能力也能用巧妙的用法反敗為勝,這也成為了作品的獨特魅力之一。有了這個秘訣,作品的觀感也大大提升了。
說回開頭,《JOJO的奇妙冒險》當然不只是一部簡單的肌肉男智鬥打架的作品,不然也不會歷經幾十年還有人津津樂道地討論。作為一部並非線性結構,而是講述了數代人的故事的作品,自然需要一個主題來串聯起整部作品,那就是「黃金精神」。其實這個詞要到第四部才出現,作者沒有給出明確定義,只是以此讚揚了小鎮上懷有正義之心的無數普通人。故在各大網絡社區裡的JOJO愛好者們也常常就其概念或者某位人物是否具有這種精神爭論不休,但正因其全面性故而認可度較高。對於這麼一個每個人心中答案都不完全一樣的概念,若筆者拙劣地概括一下的話,應該就是「面對強敵的勇氣」和「接受命運的坦然」吧。
早在第一部中作者就借威爾·A·齊貝林之口喊出了「人類的讚歌就是勇氣的讚歌」的臺詞,此後這「勇氣」的靈魂一直縈繞於故事中。每代的最終反派往往都有著略高於主角的實力,像是不老不死的吸血鬼、柱之男或者能操控時間,面板數據也強得驚人的替身能力。作者將這份與一個巨大他者站在對立面的勇氣賦予給了主人公,這種被勇氣浸潤的強大意志無疑是黃金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至於命運,又是一個多麼沉重的詞彙啊。古希臘悲劇之所以能成為「悲」劇就是因為有命運作弄。在看完全部的劇情後,再回想第一部扉頁上的詩句「兩個囚犯站在鐵窗前向外眺望,一個看著泥土,一個仰望星辰。」我們會驚覺原來命運早已給主角喬納森和反派迪奧(還有他們的後代)劃好了籌碼。望向泥土的迪奧卑劣而不擇手段,仰望星辰的喬納森則充滿了崇高的意志。但即使如此,他們卻也都是命運的囚徒。
在作為整個龐大故事開頭的第一部中如太陽般耀眼的喬納森和追求野心道路的迪奧的命運交相碰撞,最終迎來充滿宿命感的結局。而如果在看完了為故事畫下了階段性的句點的第六部後,你依然能從那同樣撲面而來的宿命感中再次回想到第一部的結局,然後掩卷長嘆。
當然了,正如「黃金精神」提出的情境一樣,這種精神也並非主角的專利。最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的四部連替身都沒有的普通小學生川尻早人,面對著極其童年陰影的恐怖事件,在不利的情況極限操盤,將重要信息傳達給了主角團,對於最後的勝利功不可沒。這是何等勇氣。五部第一男配布加拉提,為了理想與信念這種常人嗤之以鼻的理由,不惜性命也要對不義的老闆發起反叛。在他做出選擇的一刻,他一定在心中接受了可能會到來的不幸的命運,但為了理想,他仍然能悍不畏死地前行。
與正面人物形成鮮明對比的反派,也都是些有血有肉,富有人格魅力的傢伙。不論是留下了「我流浪一萬年或許就是為了與你相遇」這樣如表白般深情的英雄惺惺相惜之語的柱之男瓦烏姆,還是在海底沉思一百年後變得猶如哲學家一般深沉的迪奧,舉止優雅渾身散發著惡漢浪漫氣息的吉良吉影,擁有著有如主角團般的堅定覺悟執意要向過去軟弱的自己告別的老闆……他們當然都不能算是好人,但卻無疑是塑造得很好的人,因而也都有很不錯的人氣。
當然了,《JOJO的奇妙冒險》的劇情固然十分精彩,但當然並非完美無缺。像是經常被人提到的「挖坑、吃設定」種種,歸根結底是因為荒木會為了故事性、觀賞性犧牲合理性、邏輯性。因此,也許你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欣賞完一場精彩戰鬥之後,人物的某某技能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仿佛這個能力只為了這一場仗能打的漂亮而存在。但反過來說,這種天馬行空的方式讓故事的氣氛渲染變得極為到位。以三部boss戰為例,明明是「能力突然覺醒」這種非常容易刻畫不到位的劇情,但在電光火石的劇情中,看著遊走在生死邊緣的主角突然覺醒能力逆天翻盤卻是十分過癮。當然了,即使如此我們也得承認這種取捨對於故事確實是有實際損害的,這也是作品稍顯遺憾之處。
看到這裡也許你對《JOJO的奇妙冒險》已經有了入坑的興趣,但面對同樣洋洋灑灑的漫畫和動畫還有些舉棋不定,那麼看完接下去的段落一定能有自己的選擇。不同於一般的漫畫家,荒木從小就對高更的畫很感興趣,之後受西方美術的影響也很深刻,他的作品還曾被評論為是「風格主義漫畫作品」,線條感分明,人物有雕塑般的立體感。
這樣個人風格濃烈的作品要動畫化自然難度很大,因而前文提到的黑歷史OVA即便有今敏這樣的業界大佬坐鎮,成片效果依然一言難盡,很多人並不買帳。就這樣,時間一晃就到了2012年,動畫化的機會卻是由大衛社(David Production)這樣連業界一流都排不上的動畫廠拿下的,究其原因恐怕是全員真愛的大衛社的廚力打動了荒木吧。幸好,畫面看上去有些許貧窮的第一二部動畫賣得相當不錯,這也為精彩的第三部打下了良好基礎。第三部聲優實力強勁,一開嗓就是爆炸般的表現力,神風動畫在boss戰前為op加入的時間停止特效之酷炫至今仍然是難以逾越的高峰。
大衛社的忠於原著對於純動畫觀眾來說是非常親民的,數量龐大的jo廚能以此毫無困難地對話,大衛社實在是功不可沒。儘管第四部開始不斷有觀眾批評大衛社,像是第四部人設難看,刪減劇情啦,第五部特效op不用心,原創劇情不好看啦……但有一說一,能和《JOJO的奇妙冒險》相性如此之好的恐怕也非大衛社莫屬了吧。原本就動畫化難度極高的作品能做到這種程度,難道不值得我們的寬容嗎?
不過雖然動畫高度忠於原著,漫畫還是值得一看。一來,系列核心是智鬥,這就決定了數量相當可觀的戰場解說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動畫再怎麼簡略,至少要把精彩戰鬥講清楚,節奏難免稍顯遲緩,乃至有 「時停解說」的梗,放在漫畫裡只要閱讀文本框就可以,節奏更顯一氣呵成。二來,比起大多數戰鬥漫畫側重於表現連貫動作,荒木的分鏡是獨樹一幟的,更像是表現靜態畫面的插畫。這是荒木「每一張圖都要能夠獨立」的美學理念所致,即使在愛好者中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動畫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明明白白地表現戰鬥,而如果要全面感受作品魅力,漫畫較為異質的美感也值得一試。
不過,在真正了解它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前,你最先知道的沒準是jojo梗。對拳的時候飄過的「歐拉歐拉歐拉」、「木大木大木大」的彈幕,在陣亡場景「西——撒——」的彈幕……隨著越來越多愛好者的出現,jojo梗從小群體的狂歡逐漸變得為人所知。除去這些梗,前文提到的荒木的「畫面要獨立」的理念,也讓他筆下人物們往往不會筆直站著,而是擺出獨特的pose。這些姿勢不少是從時尚雜誌和搖滾樂團借鑑來的,相當時髦。
這樣有衝擊力的畫面也更容易讓人記住,從而達到畫面獨立的目的。這些被稱為「jojo立」的姿勢也是獨特的網際網路景觀,在合照中擺jojo立的jo廚,因為模仿姿勢結果骨折進醫院的新聞,出場時擺著jojo立的偶像……不一而足。筆者相信,梗並不是作品的全部,但是流傳甚廣的梗卻無疑是對作品質量無聲的讚揚。
一方面,《JOJO的奇妙冒險》是梗的來源,但同時它也致敬了大量的搖滾樂。像是齊貝林家族是借鑑的大名鼎鼎的齊柏林飛艇樂隊(Led Zeppelin),柱之男的名字來自於歌手Satana和搖滾樂團AC:DC、Wham!、The Cars。還有替身的名字也多來自於搖滾樂,像是殺手皇后Killer Queen、 從鮑勃·迪倫的名曲Knockin』on Heaven’s Door來的天堂之門,從專輯The Gold Experience來的黃金體驗……真是數不勝數。相信熱愛搖滾的觀眾更能在這些地方收穫到別樣的樂趣。
文章在這裡也就步入尾聲了,衷心希望大家能和筆者一起感受來自《JOJO的奇妙冒險》的獨特魅力。正像是剛完結的第五部想要告訴我們的那樣,比起追求結果本身,追求結果的過程也不可忽視。祝大家都能在這個「過程」中有所觸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