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自力更生就減少中國依賴?印度擬39項禁止清單,尋求與日本合作

2020-12-26 迷彩虎視頻

文\唏兮

一段時間以來,印度總理莫迪一直在呼籲印度要自力更生,不管是國防發展還是經濟發展等,印度都應該依靠自身,而不是進口。但在這個所謂的自力更生中夾雜著對中國的對抗。據印度媒體報導,印度將大幅削減由中國進口的能源電力產品,印度相關部門在日前擬定了一份含有95個物項的清單,是印度具備生產能力並禁止向中國進口,同時,印度又在需求與日本之間的合作。

據印度媒體報導,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18-19年間,印度能源電力設備進口總價累計達到了7100億盧比,中國進口佔據了其中的2123億盧比。印度媒體說,在印度政府大幅降低對中國產品的依賴程度的背景下,這個數字看起來是非常巨大的。為了達到「自力更生」,減少從中國的進口,印度電力部門制定了兩個清單。

在這些物品中,印度最早擁有239種物品的生產能力,但目前基本上沒有這些物品,只能依靠進口,直到印度本土的製造中心建成。在第二份清單上列出95種印度具有生產能力的物品,因此不允許任何電力公司、公共或私營企業進口。以上兩份名單都列在了莫迪政府提出的「印度自立」政策的附件中。另外,印度電力部還指定了專門的實驗室來檢查進口電力設備是否符合印度標準,以確保進口設備中沒有任何「惡意插件」會導致國家安全風險。

印度在限制中國產品進口,建立自己的產業優勢的同時,也在努力吸引外國投資。而與美國站在同一條線的日本和印度就理所當然的走在一起。據印度媒體報導,有消息稱,日本政府已經同意向豐田通商株式會社和勝美達株式會社提供財政補貼,幫助它們將生產線從中國遷往印度。公司擬在印度豐田通商設立稀土工廠,而勝美達則設立汽車零部件工廠。

據印度政府一位官員說,印度一直在努力說服這些公司到印投資興業,而日方的相關決定將使該進程「更具吸引力」。報告指出,日本和印度正在尋求結盟,以對抗中國在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在此之前,日本對外貿易協會曾宣布,計劃幫助10家包括鈴木和奧林巴斯在內的日本公司就高科技領域與印度公司進行合作。

相關焦點

  • 「深度解局」搞「自力更生」,印度是針對中國嗎?
    此後,莫迪將「自力更生」的政策概念進一步完善,解釋為「自力更生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更開放地發展,減少印度對世界經濟的依賴,讓印度成為世界經濟復甦增長的新動能」。不難發現,「自力更生的印度」政策其實有兩面:一面是減少對外依賴,鼓勵本地化生產和採購,目標是儘快完善全行業、全產業的發展布局;另一面是力爭在「後疫情時代」搶佔全球供應鏈制高點。
  • 莫迪說要「自力更生」數月後,印度政府公布數據有意思了:對中國...
    【環球網報導】當地時間22日,香港《南華早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對中國的進口激增,莫迪「自力更生」的印度發生了什麼?》的文章。該文提到,印度總理莫迪努力使印度「自力更生」,外界也普遍認為此舉旨在減少印度對中國的依賴。
  • 印媒:沒錢、沒技術,印度拿什麼自力更生?
    今年5月,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力更生 (Atmanirbhar)」計劃,宣稱要促進本土產業發展,建設一個自力更生的印度。自中印邊境出現對峙以來,印度便打著「自力更生」的旗號頻頻將中國產品「拒之門外」。>《印度想要實現自力更生,需付出巨大代價》的文章中,作者Ajit Ranade首先以印度兩大國營電信公司BSNL和MTNL為例,分析了為什麼印度的電信產業難以擺脫對中國企業的依賴。
  • 印度再次對華下手,日本也有一個動作,中國需警惕
    同時,還有一個國家中國必須時刻提防,那就是同在亞洲的印度。近日,在這個敏感時刻,印度再次對華下手,與此同時日本一個動作,需要中國引起警惕。中國必須採取措施,積極防範那些圖謀不軌的國家, 讓自己可以沿著大國崛起的道路繼續前行。
  • 印度明知沒法實現自主生產,還非要禁止進口
    印度為世界上最大的軍火輸入國,每年都需要引進大量的軍火,在2020年的時候更是猛引進,如此現實,連印度人自己都不滿意,一直在叫喊著國防自主,尋求軍工產品對外依賴的終止,為此目的在2020年8月的時候,印度公開禁止引進101種軍火,如果看一下的相關情況的話,讓人感覺,這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嗎
  • 莫迪宣布自力更生後,港媒披露其自中國進口額激增,網友:瞎折騰
    據香港《南華早報》11月22日報導,在5月份的時候,印度總理莫迪對外表示,今年新冠病毒給了印度教訓,印度之後應該嘗試「自力更生」。對此,外界紛紛猜測,「自力更生」是一回事,限制中國的進口商品才是莫迪的真實想法。
  • 印度將取代中國地位?莫迪「自給自足」政策,或給印度帶來大麻煩
    用莫迪的話來說,印度政府的目的就是將印度打造成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而超越中國乃至徹底取代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則是印度現階段的首要目標之一。在今年中印邊境問題爆發之後,莫迪政府開始在國內煽動民粹,掀起了一股抵制中國APP乃至商品的浪潮。
  • 中小學生全國性競賽活動減少8項,擬增14項,你pick哪一項
    南都訊 記者梁豔燕 近日,教育部公示了2020-2021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擬確定35項全國性競賽活動,舉辦時間原則上為2021年8月前。與2019相比,減少了8項,擬新增14項。人員聚集的競賽具體舉辦時,主辦單位須報舉辦地疫情防控部門同意。名單公示期為2020年7月1日至7日。至此,2019年公布的競賽項目舉辦周期已完結。
  • 【雜談快報】中國智慧型手機普及率58% 而日本為39% 印度只有17%
    資料顯示,樂視網5月6日晚間公告,擬向樂視影業股東以41.37元/股發行1.65億股、並支付現金29.79億,合計作價98億元,收購樂視影業100%股權。深交所昨日向樂視發出質問。http://tech.qq.com/a/20160512/077806.htm中國智慧型手機普及率58% 而日本為39% 印度只有17%據美國科技媒體Mashable近日引述皮尤機構的一份報告稱,發展中國家的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已經增加到了37%。
  • 印度經濟學家:拒絕中資,是自討苦吃!
    他在這篇文章中指出,印度要想「自力更生」,成為全球製造中心,就必須要從中國進口大量零部件和生產原料。Gland Pharma在印度有8家工廠,在全世界共有數十家工廠,主要為消費者提供藥物製劑,也為印度製藥公司提供所需的原料藥。從中國進口大部分原料藥的印度,在2020年 宣布了一項「生產激勵計劃」以增加印度的原料藥生產,從而減少對中國的依賴。Aiyar提出,印度的原料藥「生產激勵計劃」必須去吸引中國投資,因為中國擁有頂尖的技術。
  • 各國尋求「自給自足」,國際化腳步停滯,外貿人越來越難了嗎?
    俄羅斯工貿部已經提出草案,規定到2021年底前禁止政府採購外國醫用口罩;伊朗則禁止進口可在國內生產的醫療用品;而伊朗國內產N95口罩、防護服和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已獲批無限制出口,以支持國內生產商和滿足國外抗疫需求英國也已指示要脫離對中國醫療用品和其他戰略商品的進口依賴
  • 從自力更生到中國智慧丨禮讚70年
    今年年底即將建成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等離子體溫度將超過1億度。「如果將來有一盞燈會被聚變之能點亮,期盼這盞燈在中國。」在多邊大科學國際合作計劃中,中國正為和平利用核能和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從剛開始對核能一無所知,到憑藉自己的力量成功爆炸原子彈氫彈,再到和平利用核能進入世界前列,這個過程是新中國70年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迎難而上、不斷進步的縮影。
  • 中國App遭五國圍堵!日本提議拉黑抖音,印度或再禁275款
    同日美媒報導,美國白宮正在考慮將抖音海外版TikTok列入實體清單。7月20日,美國眾議院以336票對71票通過「禁止聯邦僱員在美國政府設備上下載TikTok」的法案,作為《國防授權法》修正案的一部分。
  • 繼印度和美國之後,日本也要禁止中國APP? - 科技新聞傳播 科技知識...
    中國科技新聞網7月30日訊(思言) 據外媒報導,日本議員正尋求限制中國公司開發的TikTok及其他應用程式和中國開發的銀行系統的使用,理由是「安全不受威脅」。此前,印度和美國已經屏蔽了數十款中國應用程式。報導稱,日本議員計劃最早於9月份向日本政府提交提案。
  • 中國剛對印度施以援手,新德裡就恩將仇報?俄羅斯一番話信號強烈
    據環球時報援引《印度時報》23日消息,中企競標高速火車項目,印度鐵路公司竟以「技術理由」取消了中國中車集團永濟電機有限公司和印度先鋒公司聯合體競標生產44輛高速火車的資格,頓時掀起了輿論浪潮。印度煞費苦心的要排除掉中企在印發展,對印度真的百利無一害嗎?
  • 印度禁止中國APP後亞馬遜、YouTube和Netflix趁虛而入,六月下載量...
    隨著印度加大對中國應用程式的打擊,一些海外APP開始趁虛而入。最近在禁止了59款中國應用(包括知名的短視頻應用程式、「海外版抖音」TikTok)之後,印度監管機構又盯上了275個有中資背景的應用程式,其中包括PubG、Resso等。
  • 疫情下的日本旅遊業:「我們意識到我們太依賴中國顧客了」
    隨著新型病毒肺炎的蔓延,出境遊客的減少,全球旅遊業蒙上了一層陰影。原本對春節期間中國遊客抱有期待的日本旅遊業,也受到巨大影響。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報導,日本國內有推算認為,如果影響長期化,將對日本GDP造成0.45%的下降。據攜程網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春節期間最具人氣的海外旅行目的地國家是日本。
  • 這是真怕了中國,印日將聯手幹一件事情,對日本是一個巨大蛋糕
    日本官員告訴《日經亞洲》,由於對中國技術的安全性的擔憂日益加劇,印度和日本將在電信和數字通信基礎設施方面進行合作,以應對中國的通信廠商。印度正在儘可能地將中國的產品,技術等排擠出印度市場,擺脫對中國製造的依賴,這是真怕了中國。
  • 小米在印度的「四面楚歌」
    同時,飛利浦還向法院尋求兩項臨時禁令:其一為單方面臨時禁令,要求限制小米及其附屬公司、子公司、高管、董事、代理商、分銷商等製造、組裝、進口、銷售、發售、通過自有或第三方網站廣告宣傳涉嫌侵權產品;其二請求中央海關向印度機場在內的各港口海關當局發出指示,禁止進口小米涉嫌侵權產品。
  • 印度計劃放寬對香港非華投資 印媒:仍需遵守安全和政治檢查指南
    中國和印度在邊界發生衝突之際,新德裡電視臺(NDTV)援引知情人士所指,只要中國公司不參與企業任何投資面向,印度可能會減少在香港投資者的交易審查,但強調所有投資建議都需要遵守印度內政部的安全檢查指南和印度外交部的政治檢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