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兩者皆可拋。
匈牙利詩人,用這首詩告訴我們
自由,超乎生命,超乎愛情。
就像韓劇《死之贊詠》的結局。
如此相愛的戀人,選擇一起結束生命。 是對愛國情懷和無法實現的人生理想的無奈。
充滿了民族自由和個人自由的追求。
民族自由
故事發生在1921年,當時朝鮮正處於日本控制時期。
更何況是生活在日本的他們。
正當他們為巡演做彩排的時候,一群警察破門而入,以結黨營私,聚眾造反,對他們進行搜查,
金祐鎮不滿心中的怒火,與警察韓語理論,在朋友的勸解下,得以解圍。面對手握鋼槍的警察,他毫不畏懼。是這個熱血青年,為守護家國,守護尊嚴與侵略者做的第一個激烈的鬥爭。
接下來,
巡演結束之後,他們重新返回日本,金祐鎮和同友會成員在酒吧慶祝。此時,警察再次闖入,只為帶走音樂劇的負責人。
因為劇中的臺詞,金祐鎮被打的遍體鱗傷。作為亡國之下的他,已經沒有了言論的自由。
即便如此,他仍然和每個熱血青年一樣,都想為自己的祖國盡力。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愛國之心。
然而,這個願望也被父親否決了,佑鎮作為家中的長子,他需要子承父業。
在父親的心中,他需要做的是,如何管理好家族的企業,而非國家的危急存亡。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讓他棄家國於不顧,苟延殘喘。
很顯然,做不到。
愛情自由
在民國時期,包辦婚姻是常態。
男主的婚姻也是如此。在父親的安排下,與素未謀面的人結婚。
一個是新時代的代表,一個是舊時期的產物,他們的戀愛價值觀,人生價值觀完全不同。
這樣的兩個人沒法產生共鳴。
直到遇到了 尹心悳(申惠善飾),她是位優秀的高音歌手, 尹心悳是她的知己,她鼓勵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兩人的愛情,註定是悲劇的。
作為已婚的金祐鎮來說,她和尹心悳 是不論愛戀。
對於尹心悳 而言,在那個時期的藝人,人們稱之為戲子,她承受了,巨大的社會輿論的壓力,以及來自家人的猜忌。
他們選擇了離開了家庭,離開這個讓他們千瘡百孔的世界。
死亡亦是重生,加速了他們追求自由的腳步。
韓劇《死之贊詠》是李鍾碩入伍前,最後一部作品,充滿了無奈,悲傷,讓人覺得壓抑。將二人之間的愛情故事,演繹的悽涼,唯美。將無處安放的愛國情懷,演繹的悲壯,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