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恩》作為一部喪甜式又帶著點血腥暴力的青少年成長喜劇,許多人認為它和《去他媽的世界》很相似。少男少女、家庭問題、公路犯罪、體制追殺等等都是它們的共同元素。
不過,《去他媽的世界》是以一個叛逆的問題少女和一個偽精神病患者少年的私奔展開的,屬於一部極致黑色幽默喜劇。《韋恩》要表達的則是身處困境的人們,只要他們心地善良或者心存悔意,都得到了眷顧,都有一個不壞的結局。
但細細品味後,我們會發現其實《韋恩》更多一些溫暖。今天罐主就來給大家分享《韋恩》這部劇。
韋恩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母親拋棄,由父親一個人帶大。刻薄房東每天都會催房租,同學們都對他敬而遠之,在學校也不受待見……生活對他好像沒有絲毫憐憫。父親去世後,他失去了生活的目標。
於是他決定把追回父親那輛被偷走的車定成新的目標。偷走車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拋棄他的母親在外面另尋的新歡。新歡每年都會寄來一張車的照片,似乎是在挑釁父親。在他看來,那輛車把他的英雄父親變成了冤大頭,如果他追回了那輛車,似乎就為父親伸張了正義。
韋恩的女朋友黛爾原本是一個正常的女孩子,有可以分享心事的閨蜜,有競選學生會主席的夢想,還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後來母親突然離世,當學生會主席的夢想破碎,以及遭受到別人的侮辱(說她母親嗑藥)等等打擊讓她變得暴躁憤世。背著父親偷偷買餅乾攢錢的她就這樣遇到了韋恩,兩個年輕又有著相似情感的靈魂慢慢靠近,漸生情愫。
父親去世後,對生活無語的韋恩一把火燒掉了那個討厭的房東的房子以及房子裡父親的屍體,騎著自己的小摩託,帶著被父親和兩個傻瓜哥哥欺負的黛爾,踏上了尋車之路。他一定要追回本該屬於父親的那輛車。
從波士頓到弗洛裡達,距離1300英裡,行李就是黛爾,坐騎只有小摩託。
在韋恩的世界裡,真正對他好的只有那麼幾個人:父親、黛爾、社工阿姨以及倒黴蛋校長、紅髮警察和死黨。劇裡倒黴蛋校長和紅髮警察的經歷也很有特色,可以說在韋恩的父親去世之後,他們給韋恩帶來了救贖。
韋恩在學校是出了名的「暴力狂」,同學們都對他敬而遠之。剛從校長辦公室裡出來,他就一拳打掉了正在欺負弱者的小混混的牙。老師和其他同學都放棄了他,可校長始終覺得他是個好孩子。紅髮警察知道韋恩的父親因癌症去世等一系列事情之後,也選擇踏上了尋找他的道路。
紅髮警察在泰國遭到愛人背叛,被送進了活地獄般的監獄,全憑自己的精神力量,廝殺涅槃才出的監獄,可出來以後還是當一名人民警察造福社會,這次休年假跨越洲際線就為了規勸兩個迷途的青少年。我們所知道的上一個被親信背叛還要執著造福人類的人的名字叫——耶穌。
倒黴蛋校長家裡養的四條狗都相繼死去,而他對狗又有著自己的執念。在去弗洛裡達尋找韋恩的途中,他在路上撿了條流浪狗,取名Lucky,最後和韋恩媽媽一起給狗狗接生,這更像是救贖的暗喻。
警察在泰國的經歷以及校長和狗的故事映射了對生命的救贖,他們倆都因為尋找韋恩踏上了那1300公裡的路,某種意義上說,他們都是韋恩的救贖。
黛爾從小甜心變成小太妹的故事,也是韋恩的故事。可韋恩比黛爾迷失的更遠,至少在母親去世前,黛爾還是一個正常的孩子,而韋恩從小就過著這種被放養的生活。
從某種意義上說,韋恩幫助黛爾就是在幫助他自己,他們相愛的過程,也是重新認識和接納自己的過程,黛爾就是韋恩行善的回報。
劇裡的結局是韋恩為了保護自己和黛爾,在警局與繼父的兒子鬥毆進了監獄,而黛爾也被父親帶了回去,他倆被迫分開。不過我想韋恩不會再自暴自棄、迷失自我了,因為他已經找到了與這個世和解的方法,這個世界還有一個需要他保護的人在等著他。
這部油管自製劇一經播出就大受好評,它披著犯罪公路片的外殼,其實有著基督文化的內核。青少年成長時期或許都會出現一個像黛爾、紅髮警察或者倒黴蛋校長這樣的人給自己帶來不一樣的價值觀,在他們的影響下得到救贖,走出那段愁苦困頓的時光。
文 | 胡丹
圖 | 源於網絡
責編 | 李深蓉
美編 | 豆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