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5日,幣安Broker海外商務負責人Jess對話Altonomy聯合創始人Ricky 李尤。Ricky在直播中向大家介紹了傳統金融行業和加密貨幣領域的差異,也分享了對於行業內金融衍生品的看法。幣安Broker業務是開放式平臺的體現,申請的經紀商們可以通過免費接入,分潤的模式共享幣安現貨合約的流動性和交易深度。
Ricky認為金融衍生品交易量會有明顯增長,可以達到現貨交易量的10-30倍。現貨市場需求增加後必然會開拓到期貨市場,這就需要為散戶提供風險管理的工具。其次金融衍生品的加入勢必會帶來產品多樣性,不同產品帶來的用戶體驗也不同,一些產品還需要尋求更成熟的發展。
幣安Broker業務是基於幣安的開放式平臺,為合作夥伴提供訂單撮合服務、帳戶管理以及結算系統,用戶可以共享幣安的底層架構以及優秀的深度和流動性。幣安Broker業務可以為不同合作夥伴提供多樣化增長板塊,包括加密貨幣數據跟蹤企業、交易平臺、資產管理服務以及傳統金融服務。
嘉賓觀點:
「我常常跟其他人講,這個業務就能走多遠,就看團隊就好了,幣安團隊是我在區塊鏈裡面最專業的,也是最重視團隊建設的。」
「市場流動性已經比之前升高了很多,312對我們來講也是一個比較痛苦的回憶。之後我覺得在現貨市場上,如果幣安的BTC對USDT的交易對,能持續保持5億到6個億美金以上,這對其它幣種都是有非常好的流動性的支持。」
「DeFi這個世界和Cefi這個世界流動性上有一點脫節,我們這種機構最合適幹這種事,會想辦法把流動性連起來,這樣的話散戶去交易,不用付那麼高的滑點。」
「我不管你是去中心化還是中心化,這個事情對trader和散戶來講我覺得意義可能不大,最終大家想拿到好的價格,這件事情是最重要的。」
「回調肯定是有的,上周大家看到價格也給得到重新上了一個課,不要重新追高。我覺得需要控制風險,我們一般很少把槓桿加到4倍以上,特別是玩期貨,現貨的話就拿住。」
1
幣安 Jess: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區塊101》,我是Jess,現在在幣安負責Broker業務。我們是基於幣安的開放式平臺,在此基礎上想要給我們的機構用戶提供幣安的底層架構,包括我們的深度跟流動性。
我們今天的主題要討論一下我們的二級市場,其實流動性跟深度對一個交易所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幣安已經作為全球頭部交易所,現貨是交易所裡最好的,合約我們也上線了一年多,但是我們的永續現在非常不錯,交割也是目前剛發出來,但是我們交易量包括用戶反饋都非常不錯。
我們想要把這個幣安的優勢提供給更多的機構用戶,包括一些二三線交易所包括做策略的交易平臺,讓他們都可以用幣安的撮合系統,共享幣安的底層架構,讓他們的用戶能夠享受到非常好的深度跟流動性。大家如果是不光是炒幣,做股票也是會通過券商來進行開戶來進行交易,其實我們跟他們也是有部分的相似之處。
我們今天請到的嘉賓是Altonomy的聯合創始人李尤老闆,李尤老闆也是base在美國,有非常非常豐富的傳統金融經驗,並且很早進入加密貨幣領域,也是跟幣安關係特別好,我們很多項目也是能得到李尤老闆的支持。
我們今天講講二級市場,包括現在行情也是特別好,還有DeFi的項目現在爆火,感覺今年還是一個不錯的大年。
李尤(左)Jess(右)
李尤:對,市場好起來了,這個對大家都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聽Jess介紹我自己感覺已經老了。
幣安 Jess:您可以再簡單介紹一下自己麼?
李尤:我是2011年在美國倫斯勒理工大學念的計算機繪圖的博士生,我之前是圖形圖像學,圖形圖像學念完之後就直接在加拿大皇家銀行開始做期貨,主要是能源期貨、原油、燃氣、電力市場的量化交易。
後來在各個金融機構裡面選擇了芝商所,芝商所的那個區塊鏈的比特幣的合約推出也參與了一部分的設計,之後主要負責原油和燃氣的市場,以及產品的研發推廣以及做市。以前也算是在各個金融機構待得比較久,在幣圈裡2017年下半年才開始正式成為專業trading,當時也是因為市場比較好。
幣安 Jess:當時1E0還是比較火的時候。
李尤:對,當時都是1c0,一直火到2018年上半部分,我和董博幾位聯合創始人成立了Altonomy,成立的初期我們應該是全世界最小的跨國機構,我在紐約,董博還有其他幾位創始人他們在新加坡,我們把兩邊的業務一起開展起來。
大家對Altonomy知道比較少,因為我們主要對機構,我們是B2B的一個業務模式,基本上和全球的矽谷、紐約、芝加哥,包括國內的亞太地區的韓國、東南亞部分,我們會支持本地token項目,以及大VC機構,比如說我們的金主爸爸——Polychain,還有一些各種各樣的VC fund幫他們進行買幣賣幣以及大規模的金融服務,這是Altonomy創始的初衷。
感謝幣安這兩年多,從第一天開始給予強力的支持,所以說幣安現貨也好合約也好做到現在,我常常跟其他人講,這個業務就能走多遠,就看團隊就好了,幣安團隊是我在區塊鏈裡面最專業的,也是最重視團隊建設的。
幣安 Jess:我們已經上了400多個交易對,你們從最開始見證到我們很多項目的落實。
李尤:很早了,2018年初開始在上面做一些直營交易,有時候會幫客戶做一些交易,一直到後來Aaron來了,也是我之前的好朋友,去了你們的Futures,我掰著指頭數了數,你們大概三個月、四個月你們就推出了產品,看到這個交易量一直在上升。
現在的話,我們也在根據幣安產品進行調整,比如最近推出了很多practical contract, 這個對我們來講非常好。我們自營交易高頻量化,也會納入我們的trading universe。這樣的話去上面做市也好,自己去做交易賺錢也好,都覺得非常好。而且也是看著這個量一天天從其它交易所挪過來,我們資金肯定也從它交易所跟著一天天挪過來。
2
幣安 Jess:我們最近的數據顯示確實是永續,雖然做了也不到一年,但我們永續在全網的盤口深度都做得非常好。
最近發現比如山寨幣這一波的行情以及合約,有的時候它的量會超過BTC。我們也有討論過,金融衍生品是今明兩年是一個大年,您對金融衍生品進入加密貨幣領域有什麼樣的想法?
李尤:這個已經顯而易見了,因為加密貨幣太新了,正兒八經的交易也就兩三年,大家對市場基本的演變有一些bias,我們在傳統市場上衍生品針對現貨的交易量應該是10倍到30倍以上。
幣安 Jess:有的時候會比現貨大。
李尤:確實有的時候會比現貨大,應該是10倍到30倍左右。區塊鏈的發展,因為是散戶驅動,是distributed的模式,最開始發展的話現貨比較大,但就像我們做原油燃氣一樣,現貨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它期貨肯定就起來了。
我覺得毫無疑問,我們現在就在一個期貨市場剛剛起來,你看現在最長的合約也就是next quarter,整個futures curve它肯定要很長才行,越長大家的風險管理的工具和保險手段更多。縱向的話它一定會往時間線後面生,這樣給我們的機構以及其它散戶提供風險管理的工具。
第二是產品多樣性,幣安應該走在所有產品的前面,期權這些都是慢慢在做。今年大家都覺得去年是Futures的大年,我覺得還為時尚早,因為這個量跟現貨比起來還沒有到真正成熟市場量的比例,特別是在期權市場,期權市場現在連期貨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
如果說比如你看CME,S&P mini的期權的量的話,它應該能至少達到80%期貨的量,這麼看的話,期權市場完完全全是一個還沒長大、應該是處於小朋友的一個階段。
幣安 Jess:現在分為美式期權跟歐式期權,因為這個產品的打磨包括用加密貨幣做一個期權跟傳統金融做期權還是有區別,用戶的體驗感也是不一樣。
李尤:對,這個很重要。我們在交易所做產品的時候,你最開始推出的美式期權,還是歐式期權,還是你的European,還是你的agent,還是其它類型,我覺得跟你的用戶很有關係,現在這個階段肯定是越簡單越好,像Deribit上面,大部分都是歐式期權,這樣定價也簡單,大家交易也簡單。
一旦涉及到美式期權,需要更成熟的參與者,至少我們內部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美式期權的一個成熟的定價系統,我想其它機構估計差不多。因為沒有產品,很難去做這方面的研發。
3
幣安 Jess:但有可能比如說我花一美金的BTC就類似於像拍拍樂一樣,比如說漲到1000倍或者是100倍,大家的參與感會強一些。
我看了一下咱們有觀眾向您提問說,這一波上漲量沒有起來是因為流動性的問題嗎?
李尤:我覺得大家可以相對來看,因為我很喜歡判斷流動性的一個指標,就是幣安的BTC跟USDT這個交易對,現貨的相對值。大家有印象的話,之前我們加密貨幣黑暗時刻,3.12之前或者在1、2月份那一波還沒起來的時候,幣安的BTC跟USDT的日交易量,低的時候有低在一億多,高的時候有在2億出頭,現在打開幣安看一下,我覺得至少在5個億以上。
幣安 Jess:對,我們前一段時間確實到了交易量歷史最高點。
李尤:我覺得這個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indicator,市場流動性已經比之前升高了很多,312對我們來講也是一個比較痛苦的回憶。之後我覺得在現貨市場上,如果幣安的BTC對USDT的交易對,能持續保持5億到6個億美金以上,這對其它幣種都是有非常好的流動性的支持。
大家交易的小幣,到最後回到BTC pair,它都需要在BTC、USDT這個pair上面來找流動性的。我反而覺得其實流動性已經增高很多了。
幣安 Jess:那您怎麼看待現在的市場,比如說從5到7月份可能還是一個震動行情,到現在短短一個月進行了一部分突破,很多群都在喊著牛市,也有一些機構也是紛紛入場,您怎麼看待這個市場?
李尤:這個事情我肯定比你們大家還著急。之前是大家看這個幣價,其實是震蕩的小幅的三角形越走越低,走到上一波突破了1萬之後,其實現在已經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帶趨勢的一個市場。
這個帶趨勢的市場,我覺得有兩個突破口,一個就是以太坊,ETH2.0,第二個肯定大家熟悉的DeFi的一些項目。
這部分的話我們和很多VC機構在全球做了一輪的調查,大家到底怎麼想?得到一個基本的反饋,大家都在開始布局,投資機構搶佔賽道,基本上我們聊的VC機構包括Altonomy自己,會做一些我們覺得好的投資。
至少要兩到三個,每個機構都有自己鍾意的項目,再去進行天使輪的融資、A輪的融資。基本上大家可能會看到在這個月,8月下旬或者是一直到9月、10月,我覺得會看到非常多好的項目會上線,大家熟知的1Inch,很多基於去中心化交易所Alpha5,DerivaDEX,這些都是處在非常緊鑼密鼓的Beta testing的階段。
我覺得trending的市場可能還沒有真正到來,因為假設這幫人如果都在幣安上面上線了,其實我覺得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非常好的新的投資的標的。
幣安 Jess:那您覺得這個ETH的價格上漲,跟這一波DeFi的爆款有沒有關係?
李尤:肯定有關係。我們自己也做挖礦,這段時間收益很好,收益很好跟之前有個區別。這段時間手續費的佔比相較ETH區塊獎勵佔比高很多,手續費達到20%、30%,這其實一個非常誇張一個數字。再往下走的話,ETH整個基礎設施,至少大家對它的期待應該是非常高的。
幣安 Jess:gas的費用我看最近也是有上升?
李尤:非常非常多,大家如果有玩過DeFi,像Uniswap像Curve或者像其它的稍微帶一點智能合約性質的期權的話,基本上一個uniswap你去做一筆USDT對USDC的交易,你可能要付大概5塊到8塊錢美金的交易費,這個ETH是不可能不漲的,這個錢是手續費,大家交進去了,肯定是要漲的。而且我覺得可能還沒漲夠,300多塊還是蠻便宜的。
這也不是投資建議,我個人對技術這一塊也是蠻關注的,因為這個是它的市場fundamental的一個driver,我們只是覺得按用戶體驗手續費的高低以及網絡擁堵程度,我覺得大家對ETH的關注度非常高。
幣安 Jess:那你有沒有投DeFi的項目?
李尤:投了,我們公司、個人都投一些。像我剛才聊到Alpha5它做的是去中心化的衍生品交易,也是加入一些像最近比較流行的concept,比如說流動性挖礦這種。
還有一些可能做純B2B,我們這邊也投了比較流行的項目,都會在各個簡單賽道上,也不是說布局,只是我們覺得跟trading這個業務,它可能之後會有一些緊密的聯繫,我們不但會投他們,而且我們會上面做流動性的支持和資金的支持。
幣安 Jess:比如說DEX流動性應該跟中心化交易所是完全不一樣的?
李尤:對,差很遠,跟幣安比起來,這些都是弟弟,只是說他們還在一個摸索階段,他們的交易的速度和用戶體驗還是差得很遠。
幣安 Jess:包括Binance有Binance DEX,我們也會布局DeFi,包括主網也上了一些DEX的業務。
李尤:聽說DEX這邊,我們之前也在上面做市,去年前年第一波推廣的時候,我們在DEX上面做市做了一段時間,沒有智能合約還是有點不太方便。也聽說這次幣安這次在Binance DEX想大舉開放DeFi這一塊的生態系統,我覺得這個非常好,我們肯定第一時間到。
幣安 Jess:大家都覺得區塊鏈是一個必須要完全去中心化才能體現價值,但有的時候不太能實現完全去中心化,反而有的時候中心化會更加保證,會讓你的用戶體驗性更好,但不代表去中心化是不會去做的。
李尤:對,這是我們常常在聊的話題,什麼東西應該去中心化,也不是所有的東西完全的去中心化就好。我在我自己的訂單想要去匹配的時候,我不想去中心化的。
我不管你是去中心化還是中心化,這個事情對我來講並沒有任何意義,我只想一個東西能夠快速匹配我的價格,能夠把這個成交回報發給我,後臺怎麼處理,去中心化還是中心化這件事情對我來講它意義不大,對trader和散戶來講我覺得意義可能也不大,最終大家想拿到好的價格,這件事情是最重要的。
4
幣安 Jess:有道理。那您現在對Altonomy整個生態布局當中除了DeFi這方面,因為您在美國,最近像Coinbase,也收購了Tagomi,Tagomi作為一個Prime Broker,也是為Coinbase帶來了一定的深度跟流動性,那您怎麼看中心化,這個正規軍入場加密領域呢?
李尤:我覺得像一些比較專業的交易團隊在加密貨幣裡面,我覺得該來的已經來了,大家覺得對這個加密貨幣有興趣,比如我們團隊也都是從傳統華爾街這邊,我之前一些老朋友們說不要玩股票不要玩期貨了,我們來玩玩加密貨幣,我們才成立紐約的辦公室。
其它的像我所知道的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Hudson River Trading、Two Sigma、Citadel、Jump Trading,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傳統市場上的一些老朋友,他們也都是在過去一兩年都紛紛要麼是全部投入加密貨幣,要麼下面的一個trading desk,它會投入加密貨幣。
我們跟他們做對手方交易也好,競爭也好,其實我覺得這個仗都已經打了幾輪了,因為這都是機構之間的事,可能散戶不太理解。也是分分合合,打打合合,有些時候分享一下流動性,有些時候競爭一下,這個東西都和傳統市場上區別沒有那麼大。
但是這批人還屬於傳統化這邊,看得比較早的,更大的這幫人,比如我們更熟知的千禧基金,大的資管方,這些還沒有真真正正,完完全全投入進來。
Fidelity它成立了一個Digital Assets部門,他們帶了很多比特幣的holder進來,其實蠻好的,在去年比特幣3千多塊的時候還有今年3.12之後,它又帶來非常多的一些傳統市場上小的家族辦公室它會進來買幣操作,對整個行業來講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幣安 Jess:我發現家族辦公室對於他們比特幣的接受度可能是會比亞洲的這方面強一點,因為可能面臨監管性的問題或者是文化性的問題。
李尤:我覺得有一個觀點,家族辦公室都是買方,它其實對賣方的宣傳比較敏感,比特幣在金融市場裡面,我覺得屬於媒體圈和券商圈前兩年唯一搞得懂的東西,像以太坊他們應該搞不太懂,所以他們媒體上鋪天蓋地看到比特幣,這些家族辦公室進來的時候,眼睛裡就只有這一個東西,還沒什麼好說的就買。
你跟他講區塊鏈的3.0主網,你要跟他以太坊、DeFi,他們不太理解這件事情,在他們眼裡這是資產類別而不是一個革新的東西,至少說在紐約這一塊和其它部分的區塊鏈發展還是有很大的一個不同,這裡大家更把這個東西當一個金融產品來看。
5
幣安 Jess:跟黃金最近歷史新高的黃金或者原油,他們都是把它當作是一個交易的標,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就是覺得還是會存在類似於信仰,我會hold這個資產,不光看作是資產,更像是一個藝術品。我們有的時候覺得區塊鏈有意思,就是有意思在類似於像藝術品,你說它意義或者價值,但有的時候能讓很多事情串聯起來,它的變革也是特別大。
李尤:對,在行業裡面不管做交易的還是做投資,首先第一個,你肯定有一部分要相信這個技術,我自己也是一個技術背景出身的,也是讀完比特幣白皮書,讀完ETH白皮書覺得這個技術有意思。
第一,一定是相信;第二,怎麼在市場上通過專業技能賺一些利潤。我覺得紐約這邊可能還稍稍偏在第二種,包括在機構裡面,你說能正兒八經讀完比特幣、以太坊白皮書我覺得也比較少。比特幣和黃金和S&P的相關性,這些東西他們會首先第一步做這個事情,而不是去研究在線技術,因為這是一個habit,這個東西是變不了的。
幣安 Jess:那您對於比特幣稱為數字黃金這個看法,您覺得同意嗎?
李尤:這個東西我覺得已經不太需要討論,因為這個東西在過去兩年熊市裡大家已經證明了一件事情,沒什麼事幹就去買幣,拿住不要動,漲了一小波不要賣。你能把這幾句話真的堅持下來的話,我覺得應該是可以賺到錢。但也慚愧,包括我自己也有一部分沒有拿住,老是想著對衝風險。
但其實這個數字黃金的屬性在過去兩年已經非常明顯了。黃金就是大家一個保值和在市場波動時候尋求一個庇護所。如果你不看傳統市場只看加密貨幣,你覺得還有其它的幣有這個屬性嗎?我覺得可能唯一接近就是BNB。
這個是實話,擁有數字黃金屬性的幣會在熊市的時候起到一個保值的作用。那我覺得這個事情真的不需要再討論了。包括現在比如說市場跌一波,大家第一反應除了換成美金之外或者換成USDT之外,你想要一部分的exposure的話,毫無疑問你要換成BTC。
幣安 Jess:說到BTC,BTC還是錨定美元,怎麼看待現在穩定幣?因為有很多機構他們自己做分析,我很看好的是BTC以及穩定幣,那穩定幣未來的市場也是會可以帶動這一波的?
李尤:我覺得市值來講,因為穩定幣最開始發行,大家最開始知道USDT,但後來2018年10月份出事了之後,一看Paxos、GUSD,和幣安也推出了BUSD,我覺得都非常好。總體穩定幣市值的增加對fiat channel這件事情非常有好處,但對我們trader來講,就沒有那麼關注。
因為都是一美元也沒辦法賺差價或者賺增值。但對提高流動性這件事情是很有好處的。總體來講,對市場是一個好的add-on,但要真的穩定下去,其它不需要那麼多fancy的東西,你能夠保證一美元1比1的兌換,保證快速流通渠道,保證快速的提取,這些東西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6
幣安 Jess:您在傳統機構也是做過分析,也是做過傳統金融二級市場,再加入到加密貨幣這個領域,那兩者之間的區別應該還是蠻大的?
李尤:區別蠻大。第一個事情,你會發覺,在一個機構裡面工作會遇到很多老朋友,加密貨幣的trader有兩個大的背景,一個是外匯市場(FX),你會看到一幫FX,包括我們自己的也是花旗銀行FX的trader,來了之後無縫連接,就覺得這個市場非常熟悉。
第二個,和我一樣期貨背景,大宗商品背景,來了之後做小幣種,分析,我們期貨人看所有東西都supply-demand。過來之後,炒小幣種也是無縫連接,非常熟悉。
怎麼去看之後這些人進場,我覺得總體來講,人還是很相似的,這東西是不變的。專業的玩家不管在哪個市場它都是專業的玩家。只是在加密貨幣市場,專業玩家少一點。一個最大的感受,傳統市場是一臺非常非常精密的機器,假設有上千上萬個螺絲釘,上萬上萬個不同的組合部分,有交易所有券商,交易券商裡面還分普通券商還分FCM,很長的鏈條。
加密貨幣市場是一個simplify version,可以很簡單搭積木的方式把市場重現。該有的全都有,加密貨幣裡面有交易所有券商。像我們trading機構,大家一塊一塊做的,暫時還不需要這麼精細。
但我覺得這個加密貨幣通過這幾年的trading來講,整個鏈條,包括計帳到保險,到上遊的Mining,到Mining的equipment,所有的該有的東西都有了,大家已經把這個樂高拼起來了。
它顆粒度還比較高,這個顆粒度要往下降,需要傳統的有過類似經驗的一些從業者,再把它做得更深一些。幣安這兩年我覺得也就朝著這個方向在走,也看到產品越來越精細化。這個東西對大家都是好處。
幣安 Jess:我們VIP或者機構用戶在我們平臺上交易比較多,所以對於我們盤口以及二級市場的要求還是非常嚴,這樣才能留住我們的客戶。
像您剛才說的,因為加密比較早期化,它還不是特別成熟,意味著其實有很多的機會。因為傳統金融,這個受到了監管,我們也會討論監管對於我們加密領域的衝擊力,目前也有很多的這些正規軍與傳統機構入場。
對於加密領域,我有一部分的想法,它可能會慢慢趨向於是不是要走過去傳統金融的一部分路,但這不代表著說是好還是不好,但它可能還是會慢慢趨向於正規之路。
李尤:我覺得很可能是一個中間地帶。加密貨幣技術的發展,它不會想要完全去被一個單獨的監管機構進行監管。但同時不能完全沒有,完全沒有的話,就會發現很多消費者上當受騙的情況,這一點包括我們Altonomy自己,我們擁抱監管,也不是那麼開心地擁抱,但強迫被擁抱了。
但對交易所來講,對專業機構來講,如果不進行監管,其實我覺得想要做一些壞事是很容易的,但這個事情看公司自己,創始人也好,團隊也好,心裏面能不能守住這個底線,有些事情我們肯定是不做的,但我們也知道在這個市場上面魚龍混雜,很多的機構它願意做這些事情,這時候就需要一定的監管。
我覺得幣安也起到了一定的監管作用。因為我們在幣安上交易的話,比如幣安list上的一個小幣種,做了非常深的研究,我們交易的時候放心一些。你讓我去其它小交易所上去交易這些幣種,我心裡就不踏實,我到底能不能信,這個幣提不提得出來,大家很有疑問。大家的信任是一年一年的建立起來,這一點幣安領先其它競爭者很多,我們還是非常放心。
幣安 Jess:我們信任感包括我自己去聊客戶,剛才提到Tagomi,Coinbase採取收購的戰略,幣安內部來講我們想自己在我們內部做一個,也不是對標Tagomi,類似券商的服務,因為很多交易所的合約的二級市場其實都在虧錢,這部分還是非常難做的。
相當於你可以直接接我們的深度跟流動性,不用擔心山寨幣的二級市場給你虧多少錢,你的滑點,你的盤口,我們風險都會承擔,所以說這個業務對於其它的不管是交易所還是一些交易平臺,以及保護我們的2C端這些散戶的權益還是很好的的一個產品。
李尤:這個非常好,因為衍生品的margin management不是那麼容易,這個engine,我覺得CME做了這麼多年,幣安也做了這麼久了,我相信你們內部衍生品的同事壓力是最大的,一旦到了市場波動率高的時候,衍生品我覺得就是一個定時炸彈。而且對交易所的名譽也好,對散戶利益也好,都是非常大的一個風險。
美國整個期貨市場也就兩家NYCE和CME,他們做的margin management,他們外面還有一圈FCM,大券商拿自己的錢在做擔保,FCM之外,它自己CME還有一個很大的保險基金做擔保,在那之後還有Broker在給他們做風險管理,層層的保護,到最後散戶的利益都能得到保證。
幣安 Jess:這個也是頭部的交易所現在在做,包括你提到控制風險,這點對於散戶來說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交易者都不是很熟悉,幣安做的就是一個撮合,很多人說,大家被強平的資金放在第三方,為我們控制這個風險,並不是說有一些交易所吃苛損或者其它方式,這樣的話,留不住客戶。
李尤:我覺得好東西你們做了,但是客戶可能不太理解,我們花時間研究你們的框架,我們會比較明白,保證金制度怎麼做的,對散戶可能看得不太明白,你們也宣傳一下,這個事情蠻重要。至少對我們來講,在大波動情況下我們肯定選擇保證金制度對散戶更有利,對交易者更有利的交易所交易,這樣會更放心一些。
幣安 Jess:系統穩定性對於交易者還是散戶都挺重要,合約從開發到現在沒有一次宕機,我們現貨的API和合約的API都比較穩定。
李尤:這些事情肯定我們很關心,我們風險控制系統比你們風險控制還上心一些。合約這邊,專業的人能夠做專業的事情,我覺得你們的期貨更靠譜。一直以來你們的穩定性我們都非常關注,我們會專門關注幣安這方面的反饋率,久而久之,會吸引專業的人來,我們會提供一些很好的,你們最base line的流動性,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良性循環。
幣安 Jess:你現在也主要做永續跟交割,你們都在做?
李尤:都在做,最近你們開始上交割,我覺得非常好,我們肯定會挪一部分過去。永續我們主要在你們上邊,你們永續上得最快。
有新的東西想要trade了,很快幣安就上線了,對我們技術連接上也比較好比較方便,我們就不用再去其它地方連了。剛才也看了你們花了不少時間做技術的迭代,我們的工程師跟你們的工程師一起不停學習,你們每升級一次我們的工程師也跟著一起升級一次。
7
幣安 Jess:包括API現在也增加了很多的功能,我們也會把這個API不停的優化,也推出BrokerAPI,對於Broker來說能夠享受到一些獨特的功能,對於散戶都是很有幫助的。
咱們Altonomy,內部會不會有一些未來的規劃,就比如說今明兩年抓住市場行情,做一些其它不同的業務?
李尤:我們Altonomy有幾塊業務,一塊是我們自己拿錢做mining,做產業鏈上遊的事,礦場也好,給客戶服務也好。第二,自己的OTC的業務,這塊也都比較成熟的業務。第三,自營交易,自營交易一直處於高頻量化的模式,但最近,我個人來講對DeFi這塊更感興趣。
我覺得這塊的話,之後不管是投資角度還是從上面做純的DeFi類型的交易點,我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這件事情。像現在的一些平臺,Uniswap、Balancer這些在我看來非常基礎的simplify design,大家可能覺得Uniswap沒什麼問題。但對散戶來講,其實裡面的問題蠻多的。
簡單來講Uniswap,是沒有考慮到你的交易滑點的一個很簡單的設計,這樣的話造成非常多的問題。對機構用戶一點都不友好,肯定有更好的設計出現,我們想在更好的設計項目出來的時候,Altonomy能參與進去,作為投資者和Trading的partner,這塊我們接下來會花時間和精力。
同時也看到一些機會,DeFi這個世界和Cefi這個世界流動性上有一點脫節,我們這種機構最合適幹這種事,兩個都有。會想辦法把流動性連起來,這樣的話散戶去交易,不用付那麼高的滑點。
我們可以賺取小部分的利益,對大家都好,像幣安的交易所也能享受到DeFi新的用戶和volume,我們就作為一個連接者,這是給Altonomy在之後的定位。我們想作為各個機構內的一個連接者,給各個機構提供流動性的服務。
幣安 Jess:這個整個的生態布局得很好,您對DEX,有沒有想過自己去做一個中心化或者DEX的一個交易所?
李尤:做交易所這件事情,我從進幣圈第一天就想過了,因為我是CME出來的,完了之後我發現幣安已經在了,就不要競爭了。我覺得非常不容易,交易所的競爭性非常高的,我在CME待了這麼多年,每次一聊到要不要做交易所這件事情,我說你看看CME的發家史,一路過來做了多少次收購。
我們做交易所就兩個出路,要麼被幣安收購,要麼做垮,我們肯定沒打算做交易所這件事情。DEX的話,這個東西是比較open的,如果我們有好的點子,有好的工程師團隊,我們不反對,如果沒有好的點子,團隊沒有這個基因也不用勉強,我們做好服務,做好流動性也是很好。
幣安 Jess: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交易所做起來比較考運營,比如說社群的維護我們這些活動,其實大家看在幣安,其實很多細節性的東西都是都需要去打磨的,上了很多產品。
李尤:這個太累了,我們Trading Firm,雖然有幾十號人,但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容易一些。交易所的運營太累了,而且我們也不太專業,我說實話,我們整個團隊都是Trader,大喊一聲誰願意做交易所,我估計一個人都沒有,包括我自己。
8
幣安 Jess:你有沒有感覺到比較強的衝擊力,就是對於加密貨幣領域有比較強的衝擊力,從Y情之後,我覺得會有新的資金大量進場,有很多人說我們在瓜分存量市場,增量市場怎麼突破,包括二級市場,您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李尤:這個也是我們一直問自己的事情,錢從哪裡來的?我其實不太同意存量市場這個事,如果是存量市場的話,BTC不會漲到這個程度,之前一年多是存量市場。增量市場在美國已經是確定的一件事情,因為Y情之前,2、3月份,我其實在矽谷這邊做了一次拜訪,很多的VC機構,在那個時候已經全弄好了。
3.12的時候跌了一波該來的都已經來了,現在BTC在這個價格是有原因的,包括灰度也很多錢進來。機構一直都在,只是機構在的時候,不會給大家廣而告之,每一次下跌的時候都已經默默買了,通過機構,像我們OTC的Trading Desk,包括Tagomi,Coinbase agency desk,肯定都買了,但不會給大家一個那麼強烈的信號。大概兩三個月,倉位建好了才會公布。
幣安 Jess:我們現在時間也差不多了,看看大家有沒有一些問題。我還是覺得今年是很魔幻的一年,從9千多到3千多,再從3千多現在飆到快1.2萬,我還是非常看好。我們的這個產品也在不停的迭代,DeFi會帶來一波,大家對去中心化金融的討論,對流動性挖礦,對於整個區塊鏈的變革還是有非常大的驅動作用。
李尤:這個和我的看法也非常一致,大家都說現在是牛市,其實還沒開始,剛剛開始。我覺得應該是剛剛開始。DeFi這件事,Compound、Curve剛剛起來第一波,兩隻手數完了這些項目,在真正好的市場不可能只有這麼一點點項目,而且我們看得到的,正在孵化的,包括我們自己投的,都還有很多。
幣安 Jess:有人提問,後續行情歸怎麼走,還會有二次跌不?回調肯定是有的。
李尤:回調肯定是有的,上周大家看到價格也給得到重新上了一個課,不要重新追高。我覺得控制風險,我們一般很少把槓桿加到4倍以上,一般在4倍以下,做好風險管理的準備,特別是玩期貨,現貨的話,就拿住。你如果覺得這個市場進行變化了,可以考慮一些操作,如果覺得市場大方向沒有太大的變化,像BTC這種幣不應該頻繁交易,小幣種就不一定。
幣安 Jess:還有問美股如果崩盤。
李尤:這也是我們在monitor的,我們好像關注了一下S&P期貨,開始把這個東西考量進來了。過去大概有4到5個不同的數據點,4到5個不同的數據點會推算出它一定會,如果這麼一個概率,下一次美股崩盤,大概率BTC是撐不住,這也是我們關注一個大的風險點。
幣安 Jess:之前還有比如說做美股跟BTC當時是高度吻合的狀態,現在BTC慢慢脫離了美股的關聯,現在跟黃金走勢又高度的一致。
李尤:這個很難講,我們一般把建模是往回找,但從投資者行為來講,我覺得黃金應該是稍微少一點,美股還是關聯非常高的。我們也只是作為一個參考,並不會讓這個信號真正符合這個模型,數據量太少了,開始討論2、3月份到現在為止,這麼短時間之內你的模型沒有辦法完完全全驗證,也沒有信心讓它直接來決定你的交易行為,這個東西比較危險。
9
幣安 Jess:還有一個挺有意思的,比如說一些量化團隊,他們在做美股的同時,也會在交易比特幣,做比特幣的策略,當然比特幣策略有的做CTA,用這個策略同時做美股,又很容易虧錢,現在慢慢量化團隊專注做美股,專注做加密貨幣,所以策略還是不太一致?
李尤:為CTA的同行過去幾個月表示同情,我們也做一部分,因為市場這個樣子怎麼做都沒用。但我覺得想要同時做這兩塊市場的人都是超人,工作量太大了,能交易好美股這件事情已經夠牛了,加密貨幣能單獨做好已經非常厲害,要兩個都做好,這個團隊非常非常有時間才行。
幣安 Jess:大家沒有問題我們就謝謝李總,也謝謝幣安的老朋友Altonomy,希望下次再來做客。
李尤:感謝Jess,感謝幣安做的活動。
幣安 Jess:拜拜,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