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遊記》開拍至今已經有幾十個年頭了,時過境遷已經有很多藝術家離開了我們,有的從商,有的退居幕後,有的演員至今仍活躍在螢屏上,「小白龍」扮演者王伯昭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西遊記》之後,王伯昭又相繼出演了許多影視劇作品,年代久遠一些的我們可能不記得了,近年來他出演的電視劇我們一定熟悉。
《海棠依舊》中周總理的弟弟周同宇,電視劇《東方》中扮演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電影《顧景舟》飾演一代紫砂大師顧景舟,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扮演紅色資本家榮毅仁,電視劇《張治中》 飾演抗日英雄張治中,《國家記憶》飾演水靜傑,《十一公裡》飾演顧家齊等等多部影視作品。很多人會發現,王伯昭出演的不都是革命題材的影片嗎?扮演的都是一些為國家做貢獻的人,沒錯,王伯昭對革命題材的影片確實情有獨鍾。
飾演這些為國家做貢獻的人不容易,他們是近代歷史名人,離我們並不是很遙遠,甚至有些人對他們可能還有印象,所以我們就不能再外貌上去追求相似,而是要在氣質上追求神似。王伯昭說:「要想把人物演活了,就得要把過去的自我徹底拋棄,必須深入到角色中去,徹底進入到角色的靈魂世界,包括你的思維等等都要進入到角色狀態中」。比如說王伯昭扮演顧家齊後,回到家,家人發現他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包括思維思考,說話的停頓,內心的節奏等,全變了。有那么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才又回到原來的自己,可見王伯昭進入角色之深,誰能說他演得不好?
王伯昭特別會用眼睛演戲,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用眼睛來判斷事情,用眼睛來感悟事情,你塑造的角色眼神對不對,眼尖觀眾都能看出來。你對角色能感受幾分,眼神裡就呈現出來幾分,這是靠演技裝不出來的。王伯昭在扮演這些角色之前一定是做足了功課,才能將這些歷史人物再淋漓盡致地重現出來。
作為一名演員去詮釋歷史人物,這個演員的綜合修為必須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夠把這個人物的精神,這個人物的內涵表達出來。讓觀眾能夠感受他們身上的光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