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法國戰敗投降,隆美爾戰功赫赫為何未能晉升中將?停年不足

2020-12-19 騰訊網

法國戰役大獲全勝後,希特勒論功行賞,於1940年7月19日給相當一批將軍晉升了軍銜,其中包括提升了13名陸軍元帥,原第19裝甲軍軍長、現集團軍司令、兵種上將古德裡安,就是同一天被擢升為一級上將的,同時升一級上將的還有德軍裝甲名將霍特、克萊斯特等。但是晉銜名單裡卻沒有隆美爾的名字,其實並不意外,希特勒當時還比較守規矩不能太過分。

早年隆美爾

在橫掃西歐的戰役中,第7裝甲師少將師長隆美爾打出了「魔鬼之師」的稱號,以傷亡2000餘人的代價,俘虜聯軍97000餘人,可謂大勝,並因此獲得一枚「武士級」鐵十字勳章。

不過勳章可以頒發,軍銜卻不能亂提,因為隆美爾的少將軍銜佩戴時間太短,還不足以湊足軍官晉銜所必需的「停年」。

在二戰時期的德國和日本軍制中,少將晉中將的「停年」按規矩應該為三年,即便是破格提拔,也至少要服役兩年左右,而隆美爾晉升少將不過是1939年9月的事情(任希特勒大本營警衛部隊指揮官)。

並且這次晉升本身就存在著不合程序:按照德軍早年條例,上校晉升將軍必須經過陸軍總參謀部的培訓,顯然,希特勒動用了特權。

隆美爾

我們看一看隆美爾在二戰前後的年表,就能理解這次晉升的特別,1930年陸軍少校、1935年陸軍中校、1937年陸軍上校,基本符合校級軍官「停年」至少兩年的規矩。

但從上校晉升少將的停年在和平時期為三年,並且還需要陸軍總參謀部的「培訓學習」,而隆美爾在1939年的這次晉升不具備其中任何一個條件,屬於破格晉升,唯一的理由是他「服役於元首大本營的工作需要」。

也就是說,到法國戰役後大規模晉銜的1940年7月,隆美爾的少將肩章僅僅掛了10個月,再破格晉銜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了,當時的希特勒也還沒有後來的徹底飛揚跋扈,他多少也得顧忌陸軍軍官團的看法和德國軍制。

並且隆美爾由於之前的破格提拔和個性張揚,在德軍將領當中並不討喜,普遍認為他是沾了光走了後門的「天子近臣」(包括統率裝甲師),所以1940年不晉銜幾乎可以理解為「領導愛護」。

隆美爾元帥

但是愛將就是得寵,隆美爾晉中將的時間點非常怪異,是1941年1月1日,換句話說,希特勒剛剛等到隆美爾少將時長跨過兩個年份,就完成了晉升,至於是否掛滿兩整年那就不重要了。

因此隆美爾少將銜僅僅持續了15個月不到,已經夠可以了,而古德裡安1927年就是少校,1938年即已成為裝甲兵總監和兵種上將,所以兩年以後晉一級上將合情合理。

至於說到法國戰役的戰績,其實古德裡安、霍特(隆美爾的直接上級)和克萊斯特哪個不是斬獲頗豐?法國軍隊六周便宣布投降,200萬人走進戰俘營。

除去初期有些像樣的戰鬥外,德軍各集團軍群深入法國內陸後,基本都是摧枯拉朽,各集團軍、各裝甲軍都有大量殲敵俘敵的記錄,隆美爾的戰績雖然不錯,但真心沒啥大驚小怪的。

隆美爾在法國

隆美爾1941年元旦晉銜時正率部在法國休整,2月5日接到了出任德國非洲軍軍長的任命,此前一個月希特勒還在為是否出兵幫助義大利而猶豫不決,因此晉銜跟升官沒有直接的聯繫,就是一顆晚到的將星。

比如古德裡安1940年晉一級上將後,如果1941年底不被解職,1942年只要有一次戰役的勝利,就基本混到元帥手杖了,「古不帥」著實命苦。

1941年1月8日希特勒在高級軍事會議上首次透露了準備進攻蘇聯的計劃,而隆美爾的級別仍然不足以指揮一個裝甲軍(一般都是兵種上將擔任軍長),更別提裝甲集群了。

去東線繼續當師長顯示不出來跟領導的特殊關係,所以去歐陸以外特殊編制的非洲軍,其實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好歹是個軍級軍事主官,討厭他的陸軍將領們則是眼不見心不煩。

法國戰場上

說到隆美爾在北非火箭般的提升和晉銜,之前已經討論過,比如戰功意外卓著、比如希特勒想樹個典型鼓舞士氣、比如方便指揮義大利軍隊一幫子上將等等,其實也有1941年以後希特勒徹底擊跨普魯士軍官團的因素。

重點是德軍在莫斯科受挫期間,他輕易解除了一大批抗命的將領,樹立了絕對的權威,因此德國陸軍的傳統和軍制,他已經無所顧忌為所欲為了。

希特勒甚至直接兼任了陸軍總司令,意味著他可以完全插手陸軍的人事和軍政事宜,給自己寵愛的將軍提提銜,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

於是隆美爾中將於1941年6月晉兵種(裝甲兵)上將和「非洲裝甲集團軍」司令、1942年1月再晉一級上將(也稱為大將)、1942年6月22日,德軍侵蘇一周年的日子裡,51歲的隆美爾晉升陸軍元帥。

隆美爾在北非戰場

往期好文

隆美爾為何被戲稱為「隆不在」?德軍氣象部門的無能坑殺陸軍元帥

隆美爾少將短短兩年晉升陸軍元帥全因戰功?政治需要才有拔苗助長

如果喜歡,幫忙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八虎騎戰功赫赫,為何唯獨虎豹騎統領曹純未能配享曹魏太廟?
    至262年郭嘉最後一個配享太廟,前後一共五次共有26位曹魏開國功臣得以配享太廟,這當中包括8位文臣,18位武將(包括程昱在內),不少人對這份名單有些不解,認為其中漏掉了一些人,比如荀彧、許褚、滿寵、于禁等等,其實這四個人落選未能進太廟各有各的原因,比如荀彧一生忠於漢室、于禁戰敗投降、滿寵有酷吏之名得罪過宗室和世家大族、許褚只是保鏢沒有立下多大戰功等等。
  • 希特勒堅決除掉「沙漠之狐」隆美爾,但卻給了他國葬待遇
    作者:張遠年原題:《為什麼隆美爾元帥會在二戰還在進行之時自殺身亡?》埃爾溫·隆美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著名的軍事家和陸軍將領。因為在北非戰場的功績,被譽為「沙漠之狐「。這樣一位名將,為什麼會在二戰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時,就早早的服毒自殺了呢?
  • 二戰時,英軍統帥蒙哥馬利真的戰敗了隆美爾嗎?
    當時的英軍統帥蒙哥馬利真的戰敗了隆美爾嗎?下面咱們就一起穿越歷史的硝煙前往查看一番。 首先,我們先回首一下蒙哥馬利和隆美爾的基本情況。咱們先看蒙哥馬利,他出生於1887年11月17日,全名叫伯納德·勞·蒙哥馬利,系英國陸軍元帥、軍事家,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
  • 納粹德國27名元帥的最後結局,有的沒有活到戰後,有的活到1980年
    二戰爆發後的1939年9月,維茨萊本晉升為大將並出任第1軍團指揮官,參與西線的法國戰役於1940年5月10日,同年6月14日,維茨萊本所指揮的軍團突破馬奇諾防線後使大批法軍官兵投降,因功他獲得騎士十字鐵十字勳章並被希特勒升為陸軍元帥。 1941年被任命為西線總司令,但在蘇德戰爭爆發後,批評納粹政權而被迫以健康問題而離開職務。
  • 法國淪陷一半就投降了,為何中國丟了半壁江山卻仍在頑強抵抗?
    80萬法國軍隊中。超過一半的兵力被部署在馬奇諾防線上準備防禦作戰,對此,希特勒的德國軍隊選擇繞開這支駐守的大軍。 1940年5月14日,中立國荷蘭在德軍的攻打下宣告了投降。5月15日,法國和英國放棄增援比利時,12日後,比利時向德國求和,位於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三國交界處的阿登森林就成了德軍向法國推進的入口。
  • 「沙漠之狐」隆美爾為何能在戰後得到同盟國的客觀評價?
    期間,因為作戰勇猛,隆美爾的軍事生涯開始嶄露頭角,一步步在德軍中聲名鵲起。由於德國在一戰中戰敗,遭受了英、法等國的嚴厲制裁,隆美爾也像德國軍隊一樣沉寂了幾年。而隨著希特勒以及他的納粹黨上臺執政,德國開始不斷挑戰《凡爾賽合約》的束縛,加大了軍事領域的擴張。
  • 法國號稱第一陸軍強國,為何毫無戰鬥力,二戰迅速向德國投降?
    在1940年的歐洲戰場,德國在東線戰場發動了閃電戰,滅掉了波蘭百萬大軍。回師西線對陣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五國同盟軍隊。可是不管怎麼說,盟軍也有100多萬大軍,裝備精良,戰鬥力根本不比德軍差。
  • 世界二戰名將蒙哥馬利和隆美爾的博弈,為何敗者更令人佩服?
    蒙哥馬利和隆美爾主角介紹埃爾溫·隆美爾(德語:Erwin Rommel,別稱:沙漠之狐、帝國之鷹,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出生於符騰堡邦海登海姆市,納粹德國陸軍元帥,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軍事家
  • 日本「間諜之王」潛伏我國34年,立下「赫赫戰功」
    從古至今,間諜這個行業已經發展了幾千年,非但沒有淘汰,隨著時代的進步反而越發被各國重視了起來。比如美國的CIA,以色列的摩薩德,英國的軍情六處等等,都是世界上神秘度極高的間諜組織。說起在培養間諜方面,日本也是一把好手。
  • 二戰往事1940年,德軍入侵擊敗法國
    【法國費斯蒂厄,德軍繳獲的D2中型坦克】費斯蒂厄(法語:Festieux)是法國皮卡第大區埃納省的一個市鎮,屬於拉昂區南拉昂縣。D2中型坦克是法國在二戰前期研製,並在二戰中服役的坦克。在法國戰役中,D2坦克常常因出現機械故障而蒙受損失。
  • 法國外籍軍團歷史上唯一的女兵蘇珊·特拉弗斯
    1940年4月,德國入侵法國,特拉弗斯所在的救援隊只能撤退到冰島,從那裡返回英國。海峽的另一邊,法國已分裂為自由法國和維希法國兩部分,特拉弗斯選擇了自由法國外籍軍團,來到西非成為外籍軍團第13團的救護車司機,只不過,她依然是以救護人員的身份參戰,並沒有獲得軍籍。在非洲的沙漠,她結識了一個對她一生影響很大的男人,瑪麗·皮艾爾·柯尼格,自由法國第一旅旅長。
  •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戰功赫赫為什麼還會被撤職?
    摘要: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在戰爭初期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在戰爭後期還會被希特勒撤職?
  • 「沙漠之狐」隆美爾
    1941年2月6日,一位身材不高但很結實的德國陸軍中將奉命來到希特勒的辦公室。他就是在進攻西歐的戰爭中名聲鵲起的埃爾溫·隆美爾。
  • 二戰後,法國為何再次進入越南,9年後又為何退出讓給美國?
    法國在越南打了9年,最後並非「甩鍋」給美國,還有深層原因?我們一提起越南戰爭,就會想到美國與北越之戰,其實如果從越南獨立戰爭來看,還有一段9年戰爭,也應該歸到越南戰爭系列,這就是越南抗法戰爭,這次戰爭與後來美國的越南戰爭實際上是一個整體。
  • 許世友手下一戰士:對越反擊戰時立下赫赫戰功,後來成了軍委副主席!
    許世友將軍是我軍的一名猛將,在其數十年戎馬生涯中,戰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
  • 二戰中戰敗投降的法國,為什麼會被這麼多人嘲笑?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號稱歐洲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二戰中在德國的凌厲攻勢下,僅堅守一個多月就宣布投降被亡國了,作者居然還認為二戰法國的投降很明智的,真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結果慘遭打臉是,德軍繞過法國耗費巨資修建的馬奇諾防線,從法國自認為不可穿越的阿登森林地區翻越過來,然後德軍利用快速的裝甲集群優勢,快速的向法國的心臟——巴黎進攻;此時的法國還是有時間和能力抵抗德軍的進攻,但法軍面對德軍裝甲集群快速進攻,法國自己陷入恐慌,自亂陣腳。
  • 二戰中,法國的投降為何會淪為「笑柄」?道理其實很簡單
    說起法國的抵抗故事就不得不提起「馬奇諾防線」,「馬奇諾防線」是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防德軍入侵而在其東北邊境地區構築的築壘配系。馬奇諾防線從1928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2000億法郎。可以這麼說,這個防線簡直就是為二戰抵抗德國修建的防禦工事。防線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堅固。
  • 二戰法國陸軍擁有250餘萬,為何迅速投降
    1940年5月,法蘭西擁有250餘萬人的世界第一陸軍,裝配有當時世界第一坦克,坐鎮世界第一防線馬奇諾。然而,50天之後,靠著世界第一海軍船隊的協助,法國人完成了人類軍事史第一大撤退:十萬法國士兵從敦刻爾克成功撤往英國。 法國擁有這麼強大的陸軍,為何投降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士兵厭戰,沒有戰鬥意志。
  • 歷史上的今天 6月22日 法國在二戰中投降
    1940年6月22日,法國在貢比涅森林中的向德國遞交投降書。這是世界大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向軸心國投降的國家。法國向德國投降,這事兒還真的不好評價。有些人說法國投降是為了保存實力以圖再戰;還有人說這是法國缺乏民族意識,法軍缺乏戰鬥意志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