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落七
隨著電商時代的到來和人們消費理念的變化,我國傳統的零售業受到了不小的創傷,很多商超都陷入了不斷關閉門店的困境,其中就包含知名的外資零售巨頭。比如英國最大百貨連鎖品牌瑪莎百貨曾預計在2022年之前關閉在中國的百家門店。而家樂福中國和麥德龍中國則分別賣給了蘇寧和物美集團,就連沃爾瑪也關閉了不少的賣場,還與京東進行了合作。
這些曾經雄霸一方的零售巨頭遭遇困境的背後,既有中國零售市場競爭加劇、電商挑戰等緣由,其實也有其自身的因素。其中就有一家外資零售商的退出讓國人記憶尤深,它便是樂天瑪特。
當時,樂天一邊賺著中國人的錢,卻一邊做出愚蠢的傷害國人的行為,遭到了全民的抵制。起初,樂天還是硬氣沖天,不但沒有道歉,還發表了一些不恰當的言論,無疑更是把自己推向了深淵。
面對消費者的抵制,樂天瑪特在中國的業務幾乎癱瘓,但樂天集團一開始並不打算放棄中國市場,為了維持下去,還輸血40多億,但已經為時已晚。最後,2018年10月,樂天瑪特選擇賣身止血,把93家門店賣給了物美集團和利群集團,剩下的一些門店也紛紛倒閉了。由此,樂天瑪特徹底退出了中國。
作為樂天瑪特的總公司,樂天集團是僅次於三星、現代汽車等的韓國五大集團之一,曾取得過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28位的好成績。而樂天瑪特於2008年5月一舉拿下北京萬客隆的8家門店,標誌著正式進入到中國內地市場,2009年10月,又以48.7億港元成功收購了江蘇時代超市,實力進一步得到增強。
在發展的前5年,樂天瑪特以其獨特的零售模式和服務水平受到國人的追捧,業績可以說是一路高歌。因此,樂天集團制定了到2018年將門店數量擴大到300家的計劃,並實現銷售額2000億美元,成為「亞洲零售業之最」。
然而,在2012年,電商的蓬勃發展對實體零售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樂天瑪特也沒能倖免,從2013年到2016年,4年虧損了4960億韓元(約合29.4億人民幣)。所以,即使沒有2017年那件事,樂天瑪特本身在運營上也有問題,到今天很可能和家樂福、麥德龍是一樣的結局。只不過那件事是加速器,總共造成了70.4億元人民幣的損失。
事實上,樂天集團在中國有很多業務,除了超市樂天瑪特外,還有購物中心、遊樂場、食品、石化等等。曾幾何時,中國業務貢獻佔到樂天集團的29%。所以,其實只有零售業務樂天瑪特退出了,並不是所有的業務都退出了。但是對於樂天來說,那次事件造成的損失還是很大的。
那麼,已經退出中國2年多的樂天如今怎麼樣了?
據了解,當時樂天除了在中國的業務受到影響外,在韓國的免稅店業務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不過,樂天集團受到的影響也只是短時間的問題,剛開始的時候中國人對韓貨,的確有著非常大的抵制心,買韓貨的人都會遭到中國人的譴責。但是這種抵制熱潮並沒有持續多久。
2018年,樂天在韓國首爾的明洞免稅店銷售額超過了35億美元,打破了一年內單店鋪銷售額的世界紀錄,其中最大的貢獻者就是中國的代購。2018年五一期間,樂天免稅店銷售額同比增長了45%,中國顧客的佔比達到了70%。
此外,樂天所有的免稅店在2018年創造了67億美元的銷售額。所以從這些數據來看,他們雖然退出了中國市場,但在韓國的表現卻創下了新紀錄。可以說他們過得非常滋潤,這還要感謝中國的代購和消費者。
如果良好的運營狀態能持續下去,樂天集團想要重振雄風只是時間問題,只是徹底得罪了中國人後,中國市場這個大蛋糕樂天集團暫時是吃不到了。然而這個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敵人,而且時間能改變一切,沒準以後樂天會以另外一種形式重新進入中國市場。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本文由企業先鋒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