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魯中腹地到黃海之濱,從1970年脫胎於「小三線」的萊蕪分公司建廠,到2019年日照鋼鐵精品基地一期工程全線貫通,作為山鋼股份兩大生產基地,空間不相連,時間不連貫,「內外分離、條塊分割、要素分散、利益分化」狀況如何改變?「兩個生產基地被股份一體化運營『串珠成鏈』,實現了要素自由流動,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山鋼股份運營管控部業務主任李金傳介紹。
聚焦山鋼股份一體化規範化運營,今年迅速開啟的11項「倒計時」改革攻堅任務,已經開始見到成效:截至9月底,「五位一體」、科技創新、虧損企業治理、「三項制度」改革、退休人員社會化移交等5項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其他6項正按計劃推進,年度改革計劃整體完成量達80%以上。
體制機制改革是土壤,有了好的土壤才會碩果盈枝香滿園。「從發展基礎到承載能力,從造血功能到綜合實力,山鋼股份實現了新的提升和跨越。」山鋼集團副總經理,山鋼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向東表示。
繪製「一張圖」
山鋼集團「倒計時」改革,給山鋼股份出了幾道「必答題」:如何統籌日照和萊蕪兩個基地?如何完善「五位一體」協同機制,進一步鞏固提升鋼鐵主業競爭優勢?如何實現鋼鐵主業科技創新統一管理和資源共享?
「率先形成鮮明的改革導向,率先落實山鋼集團各項改革部署,率先在以改革促發展上取得實效。」王向東堅定地表示,「山鋼股份班子集體研究,高位推動,全面打響改革攻堅戰。」
舉一綱而萬目張。《山鋼股份落實〈山鋼集團深化改革實施方案〉任務分解和主要措施》和《山鋼股份「倒計時」改革攻堅重點任務配檔表》迅疾出臺,明確改革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
改革頂層設計的藍圖逐漸清晰,新一輪改革在山鋼股份發軔。
跳出各自「一畝三分地」,打破區域和單位壁壘,促進鋼鐵主業一體化運營。「一體化運營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就在於『五位一體』協同機制。」王向東強調。在縱向一體化的基礎上,山鋼股份進一步聚合客戶、人才、營銷、生產、研發要素,建立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高效配置內部資源、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運行模式,推進「五位一體」協同,實現「橫向一體化」。
一張藍圖貫全局。山鋼股份《「五位一體」協同機制框架體系》出臺,推進「改觀念,建思想;改管控,建平臺;改模式、建流程;改體制、建機制;改服務、建團隊;改作風、建保障」等「六改六建」,明確「1225」(1個中心、2個機制、2個平臺、5個保障)行動方案體系,「五位一體」協同體系頂層設計的「四梁八柱」搭建起來。
「我們按照『客戶至上、價值一致、布局優化、智慧商務』的定位,大力推進營銷體制機制改革,召開產銷研運一體化運行例會,編制完成商業計劃書,組建一體化運行平臺,推進布局優化,探索智慧商務,切實保障營銷、研發與生產環節形成合力。」營銷總公司營銷改善部經理尹虎介紹。
推進「一院多中心」研發體系建設,完善《股份公司科技創新體系加速變革方案》,打造新型科技創新管理體系,明確規劃科技部、山鋼研究院和子分公司技術中心的權責範圍。以具體研發項目為紐帶,引導和推動山鋼研究院和各技術中心的研發重點圍繞「兩端一重」(用戶端、生產端和重點工程)持續發力。 山鋼股份規劃科技部副經理顧大慶介紹。
「三項制度」改革、完善內部管理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科學編制等更多的舉措在路上。「任務書」的下達、「路線圖」的劃定、「時間表」的明確,展現出全方位立體化的改革格局,為改革進程按下了「快進鍵」。
擰成「一條鏈」
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是有主線、有重點的。正如山鋼股份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呂銘所講:「山鋼股份深入推進一體化運行,將『五位一體』協同機制滲透到經營管理的各方面,真正成為工作的主線和重點。」
「銀山型鋼鐵水富餘,每天鑄鐵2000噸左右,日照公司與萊蕪分公司及時對接,累計採購鐵塊13萬噸,解決了日照公司的『缺糧之憂』。」銀山型鋼煉鐵廠經理劉漢海介紹,目前兩基地焦炭、粗苯、燒結礦、鐵塊等資源已實現統籌配置。
寬厚板產品統一接單、優化分配;煤炭由兩個基地單獨採購到統一採購,以量換價;萊蕪分公司中心實驗室僅用4天時間,便將日照公司認證用的319個參數全部檢測完畢……一個個鮮活的案例,為山鋼股份前三季度實現協同效益6.5億元增添了註腳。
山鋼股份積極統籌市場布局,構建「五位一體」橫向協同,打造客戶、產銷研價值同向、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格局。
「賣的不僅僅是產品,更是產銷研通力合作的技術和服務」成為山鋼股份營銷團隊的普遍共識。營銷當好五位一體「排頭兵」,組建商務、技術、產品「鐵三角」團隊的「後臺前置」的客戶服務新格局,形成戰略客戶服務專班、產業集群市場開發「突擊隊」、重點工程「尖刀連」和26個重點產品SBU團隊等3個層次的平臺,及時解決用戶使用產品過程中出現的技術質量問題,不斷提升產線「定製化製造」以及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的能力。
萊蕪分公司成立了涵蓋型鋼、特鋼、寬厚板、板帶、棒材5大類產品的18支服務隊,日照公司成立了10個品種開發及市場推廣推進小組,聚力開展產品研發、市場推廣、質量控制、駐廠服務等工作。走訪杭州叉車等8家重點客戶,萊蕪分公司型鋼廠黨委書記、經理鄭國防說出直觀感受:「用戶的痛點就是破難題的『靶點』。」
萊蕪分公司技術中心高級主任師霍喜偉正在為門架槽鋼的研發忙碌著,通過攻關他有效解決了門架槽鋼力學性能波動等難題……山鋼研究院及各研發中心研發人員與營銷、生產人員一起跑市場、走訪用戶,深入了解用戶的加工工藝、使用環境和對產品的性能要求,制定聯合開發計劃、起草客戶企業標準、幫助客戶開發市場……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提高了研發貢獻度。
一體化鏈條蓄力滿滿,一體化運行優勢更加凸顯,協同紅利加速釋放。
激活「一池水」
改革就像一場劇烈的化學反應,在更多領域釋放出巨大能量,激活山鋼股份「一池春水」。
在顧大慶看來,「揭榜掛帥」項目柔性團隊機制和課題聯合申報,是科研體制機制突破的表現之一。「揭榜人和聯合申報負責人可以是山鋼研究院的,也可以是技術中心或各分廠的,只要有能力、夠實力,還可聯合全股份公司的『最強大腦』。」山鋼股份範圍內的研發設備、人才資源、技術資源的協同與共享,共同解決科技創新中的「卡脖子」難題。
「截至9月底,山鋼股份研發投入21.5億元,目標完成率135.72%,制定了《科技創新體系變革方案》及相關管理制度,健全了科技創新一體化管理制度體系。」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突破得益於山鋼股份日益完善的科研體系:正在實施的重大科技專項共7項,高碳鉻軸承鋼、耐低溫高精度F型鋼、歐標海洋固定結構用焊接結構用H型鋼、DP780雙相鋼等新產品不斷湧現,先後與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等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知名企業合作,實現了「借腦增智」「借梯登高」。
「雖然在操作崗位上儲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可沒想到自己能從操作崗『跨級』走上管理崗成為車間副主任。」剛剛走馬上任的萊蕪分公司特鋼事業部新區煉鋼車間副主任於輝說道。
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攻堅,引進4名博士後,實施職工職業發展管理辦法,制定下發《關於實施「青年三百人員工程」的意見》,完成了第一批「三百工程」人才選拔。
山鋼股份黨委組織部/人力資源部業務副主任于濤介紹,目前,已完成總部部門及人員優化配置,制定下發《領導人員末位調整實施辦法》等制度,完成管理單位契約化管理延伸工作。全面實施、嚴格執行工資總額決定機制,「效益漲、工資漲;效益降、工資降」成為共識。(呂娟 張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