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於8月17日頒獎,葡萄牙導演佩德羅·科斯塔的暗黑獨立電影《火焰的女兒》獲得最佳影片金豹獎,片中女主演維塔利娜·瓦雷拉同時獲得最佳女演員。我們曾在科斯塔的上一部作品《馬錢》(2014洛迦諾最佳導演獎)中看到過維塔利娜·瓦雷拉和一個相似的故事,片中的她在維德角苦等愛人幾十年,終於來到裡斯本時,愛人已死去三天了。而在這部新作中,科斯塔將角色與演員反轉,重新講述了這個故事,這是一部全新的影片,而且無疑是他最美、最簡單、最黑暗的作品之一,科斯塔以華麗的陰影、神聖的姿態、悲吟中閃耀的憤怒和插入鏡頭的驚人之美,跨越了另一條界線。此片獲得了包括電影節陪審團主席凱薩琳·布雷亞在內的影評人的高度評價,布雷亞強調說,科斯塔的成就不僅僅是獎項,還有他在電影殿堂中的堅持。
本屆電影節的評委會大獎授予了韓國導演樸庭凡的《破浪》;達米昂·瑪尼維勒則憑藉《伊莎多拉的眼淚》獲得最佳導演獎;裡吉斯·穆魯普在瑪雅·達-林導演的《神秘高燒 》中的出色表演為其奪得最佳男演員獎。這些獎項反映出評審團對當代藝術電影的追求和偏好,藝術形式和審美氛圍已逐漸蓋過故事內容和傳統的敘述手法。
今年的主競賽單元並沒有華語片入選,但中國導演榮光榮的《冷漠餵養冷漠》入圍「當代影人」單元,周滔的《山之北》也入圍「前進單元。」
以下是獲獎影片的詳細介紹:
最佳影片
最佳女演員
火焰的女兒 VITALINA VARELA
製片國家:葡萄牙
片長:124分鐘
導演:佩德羅·科斯塔
編劇:佩德羅·科斯塔,維塔利娜·瓦雷拉
製片人:阿貝爾·裡貝羅·查維茲
主演:維塔利娜·瓦雷拉,文圖拉,曼紐爾·塔瓦雷斯·阿爾梅達,弗朗西斯科·布裡託,依米迪歐·蒙泰羅
劇情簡介:
丈夫葬禮的三天後,55歲的女人維塔利娜·瓦雷拉,從維德角來到裡斯本,為了一張機票,她已經等了不止25年。
導演介紹:佩德羅·科斯塔
1959年生於葡萄牙的裡斯本,曾在裡斯本戲劇和電影學院跟隨詩人及電影人安東尼奧·雷斯學習。其處女作《血》在1989年義大利威尼斯音像展做世界首映;第二部劇情長片《落入俗世》在維德角拍攝,1994年在坎城上映。2014年的《馬錢》獲得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評委會大獎
破浪 HEIGHT OF THE WAVE
製片國家:韓國
片長:94分鐘
導演:樸庭凡
編劇:金敏京
製片人:吳智允
主演:李勝妍,李妍,崔恩書,樸英代,信彥植
劇情簡介:
年輕的雅恩很怕海,因為海曾經奪去父母的生命。她自己留在一個島上,被村民收留,又被村民圍攻。
導演介紹:樸庭凡
1976年生於韓國,其拍攝的短片在眾多電影節獲獎,2009年的長片處女作《茂山日記》在2010釜山國際電影節首映,並獲得新潮流獎和國際電影評論家協會獎。第二部電影《活著》曾在洛迦諾電影節展映。
最佳導演
伊莎多拉的眼淚 ISADORA』S CHILDREN
製片國家:法國,韓國
片長:84分鐘
導演:達米昂·瑪尼維勒
編劇:達米昂·瑪尼維勒,於連·迪厄多內
製片人:馬丁·貝提,達米昂·瑪尼維勒
主演 Cast:阿珈特·波尼茨,瑪儂·卡爾龐捷,瑪麗卡·利茲,艾爾薩·沃裡阿斯頓
劇情簡介:
在兩個孩子死去後,伊莎多拉·鄧肯創作了一支獨舞《母親》,一位母親非常溫柔地抱著她的孩子,然後放手。一個世紀後,4個女人遇到了這種令人心碎的舞蹈。
導演介紹:達米昂·瑪尼維勒
1981年生於法國的布雷斯特,他的藝術生涯始於做舞蹈演員,後進入電影行業;在Le Fresnoy藝術中心學習後,他導演了幾部頗受好評的短片,包括獲得讓·維果獎的《狗夫人》(2010)。從2014年開始,他製作並導演了4部劇情長片,均在各大國際電影節展映(坎城、洛迦諾、威尼斯、聖塞巴斯蒂安)。《伊莎多拉的眼淚》是其首部關於舞蹈的影片。
最佳男演員
神秘高燒 THE FEVER
製片國家:巴西,法國,德國
片長:98分鐘
導演:瑪雅·達-林
編劇:瑪雅·達-林,佩德羅·塞薩裡諾, 米蓋爾·西布拉·洛佩斯
製片人:瑪雅·達-林,萊昂納多·梅茨, 朱麗葉·勒普特
主演:裡吉斯·穆魯普,羅莎·佩克索託,喬納坦·索德,凱薩羅·朱薩拉·布裡託,埃德米多·瓦茲·皮門特爾
劇情簡介:
45歲的胡斯蒂諾,是土著演講團體的成員,在馬瑙斯港擔任保安。當他的女兒要去巴西利亞學醫時,胡斯蒂諾突然開始發燒。
導演介紹:瑪雅·達-林
這位巴西電影人及藝術家的作品曾在眾多電影節和藝術機構展映。《神秘高燒》受邀參加Cinéfondation電影基金會、法布裡克和都靈電影實驗室。
最佳處女作
娜菲的父親 NAFI'S FATHER
製片國家:塞內加爾
片長:109分鐘
導演/編劇:馬馬杜·迪亞
製片人:馬巴·巴,穆罕默德·朱利安·恩道,馬馬杜·迪亞
主演:阿拉桑·西,塞庫·洛,彭達·西,馬馬杜·巴約·薩爾,阿伊卡·塔拉
劇情簡介:
兩兄弟為了孩子們的婚禮而打了起來,提埃諾作為父親和精神領袖的責任相互衝突。影片展示了一個小社區如何慢慢走向極端主義。
導演介紹:馬馬杜·迪亞
塞內加爾作家、導演,在紐約Tisch藝術學院完成了電影製作的美術碩士學位,這段學習經歷和在非洲大陸做視頻記者的經歷塑造了他,他的故事總是探索虛構與事實、敘事與紀錄之間的細微平衡。他上一部短片《薩梅迪電影》在威尼斯和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娜菲的父親》是其首部劇情長片,獲得Hubert Bals Fund基金資助,也入選多倫多天才工作室。
以下為獲獎名單:
國際主競賽單元
最佳影片金豹獎:《火焰的女兒》 葡萄牙,導演:佩德羅·科斯塔
評審團特別獎:《破浪》韓國,導演:樸庭凡
最佳導演獎:達米昂·瑪尼維勒 《伊莎多拉的眼淚》法國,韓國
最佳男演員獎:裡吉斯·穆魯普 《神秘高燒》巴西,法國,德國
最佳女演員獎:維塔利娜·瓦雷拉《火焰的女兒》 葡萄牙
特別提及:《登月謊言》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法國,導演: 約瑟普·安吉·諾恩
《母系之家》義大利,阿根廷,導演:莫拉·德爾佩羅
當代影人競賽單元
當代影人最佳影片金豹獎:《納菲的父親》塞內加爾,導演:馬馬杜·迪亞
最佳新人導演獎:哈桑·法哈尼 《撒哈拉街143號》阿爾及利亞,法國,卡達
當代影人評委會特別獎:《可怕的伊萬娜》羅馬尼亞,薩爾維亞,導演:伊凡娜·姆拉德諾維奇
當代影人特別提及:《於此生活》英國,導演:安德列·盧卡·齊默曼,阿得裡安·傑克遜
Moving Ahead單元
最佳電影:《吉維尼文檔》美國,法國,導演:亞託維亞·M·加裡
特別提及:《遠處那些似曾相識》英國,阿根廷,西班牙,導演:傑西卡·薩拉·瑞蘭德
《山之北》中國,導演:周滔
版權聲明:本文為電影工廠網獨家編寫,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進行授權。
電郵:lianxi@dianyinggongchang.com
微博:weibo.com/dianyinggongchang
官網:www.dianyinggongchang.com
通過電影觀察和感悟我們身處的大千世界
為營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新世界貢獻力量
關注電影工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