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醫院華麗蛻變
文/圖 記者: 王立異 通訊員: 劉鵬
「你是從天馬山跑出來的吧?」在衡陽,大家都能心神領會這是一句約定俗成的罵人俚語,只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天馬山這個地名與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院完全綁在了一起。由此也可見,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醫院紮根天馬山代代接力收治精神病人,留給衡陽市民根深蒂固的記憶。
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醫院現任紀委書記鄒高良,是整個醫院在職人員中資歷最老的,當被問到為何提到天馬山這個地名,衡陽人馬上就聯想到市第二精神病醫院時,鄒高良直言,這可能是因為,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醫院是當時衡陽市乃至衡陽地區唯一一家精神病醫院,且自從1963年正式落戶衡陽天馬山後,在這裡生根發芽,逐漸成長壯大為衡陽市歷史最久的精神病專科醫院。
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醫院雲集院區外景
[醫療條件差]
曾經只是一家福利性收容所
鄒高良透露,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醫院的源頭可以追溯到1957年,名為衡陽市瘋癲所,位於王家灣,也就是現在的沐林美郡附近,當時是郊區,稍有些偏僻。當時的衡陽市瘋癲所,是隸屬於民政部門的一家極其簡陋的收容所,精神病人的活動區域比較狹小,根本沒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方法和手段。1961年不知道什麼原因,瘋癲所搬遷至零陵地區,1963年又遷回衡陽市天馬山。
鄒高良告訴記者,他是1980年調來醫院工作,當時還不稱醫院,而是叫做衡陽市精神病院,沒有一個「醫」字,純粹是一家福利性收容機構,專門收治退伍精神病患者與「三無」精神病人。
提起過去醫療條件,鄒高良忙擺手,用「往事不堪回首」概括。最初的精神病院只是租用了天馬山一家會計學校的幾間教室,破舊、低矮、冷冷清清。對於精神病人的處理也只是簡單的打針吃藥罷了。鄒高良清楚的記得,那時的實驗室只有一臺移動顯微鏡供使用。
[迎著改革春風]
醫院發展邁上快車道
說起現在的住院條件和醫療條件,鄒高良像是打了興奮劑,眉飛色舞地介紹說,「那簡直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地市合併後,才誕生了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醫院的稱呼,並沿用至今。隨著國家大力推進醫療體制改革的春風吹來,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醫院發展也邁上了快車道:醫院一棟棟大樓拔地而起,隨著疾病譜的變化,科室的設置也越來越細,向專科化發展,開設了精神科專家門診、精神科普通門診、中西結合門診、心理諮詢、心理治療中心及七個精神科住院病區,並開設了醫療按摩、慈善醫療救助等綜合科業務。
如今,各種醫療設備,鄒高良都不能一一叫出名兒來。數位化X射線成像系統、生物治療反饋儀、失眠治療儀、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儀、心電監護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電解質分析儀、腦(電)地形圖儀、血球分析儀、高效液相分析儀、腦漲落圖儀等均是當前較為先進的醫療設備。
對於精神病的診治,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醫院也信心滿滿,2017年共收治門診病人22000多人次,住院病人2000多人次,治癒率78%,好轉率99%。早在2006年7月,該醫院就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引進使用了《中國心理疾病診斷系統》,為快速、準確的診斷、分析提供了科學依據。近年來,在利用中西結合治療精神病及兒童性精神障礙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一躍成為全市精神病專科醫院的領跑者,衡陽周邊地區的患者家屬也慕名前來求醫。
「我剛來醫院的時候,工作人員最高的文憑也就是中專,到了1982年才來第一個本科生。如今醫院的人才越來越多,碩士都不稀奇,醫務人員大多數具備中級以上技術職稱,高級職稱以上的醫技人員就有近20人,診療技術和理念也都與國際接軌。」鄒高良說。
鄒高良還羅列出一組數據,更直觀地體現了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醫院裂變式的發展速度: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醫院2008年日開放病床200張,2018年日開放床位700張;2008年職工170人,2018年達270人;2008年業務用房不足6000平方米,2018年達2萬多平方米;2008年固定資產307萬元,2018年固定資產達6570萬元……
環境溫馨而舒適住院病區
[改善醫療環境]
讓患者更有尊嚴
陰森、陳舊、禁錮?不,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醫院早已不是想像中的樣子。如今,走進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醫院時,看到的是,病區窗明几淨,地板一塵不染,牆面均貼滿瓷磚。設施齊全,設生活區、普通護理區、特殊護理區等功能區。病人衣著整潔、乾淨,他們或來回悠閒地踱步,或坐在食堂長凳子上看著電視,或在床上安然地入睡,幾乎看不出和正常人有什麼不同。並且住院樓每個病區樓道入口處均有間會客廳,每個會客廳都配備了嶄新的沙發、桌椅、空調,整個環境溫馨而舒適。這一切都是在表達著一個理念:「精神病人也應該有尊嚴地活著」。
據悉,為了給患者更好的住院醫療環境,2016年,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醫院對天馬山院本部的一棟三層住院樓進行整體提質改造裝修。裝修時,每一層樓,每個房間,每一個角落都進行了翻新;每個區域都安裝了排氣扇和空調,每一層樓都安裝了消防設備;所有的電路、水管都進行翻修改造.....安全舒適良好的住院條件,既優化了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又讓患者不再因為環境差而天天喊著要回家,對穩定其情緒也有很大的幫助。
[拓建新院區]
打破傳統「獄禁」模式
2013年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醫院雲集院區正式動工建設,2015年10月,醫院成功將部分精神病患者從該院天馬山本部轉運至雲集院區,這標誌著醫院的整體住院條件、服務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雲集院區毗鄰南嶽機場,投資4000多萬元,佔地100餘畝,開設了重點優撫對象短期療養中心和精神科。院內建築錯落有致,簡潔大方,病房內部中央空調、熱水、電視等設施一應俱全,各種檢查設備先進齊全。
步行在雲集院區外,滿眼綠意,恍然有種「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園愜意。院區內建有一個面積4000多平方米的中心花園,為湘南地區最大的精神病人戶外活動休閒場地,現正準備投資修建運動場,為病人提供各種球類運動……,這打破了傳統「獄禁」模式,患者在此既能享受到充滿人性化的、全面的醫療服務,又能在戶外呼吸清新空氣,在大自然的環抱下全身心放鬆,有利於患者早日康復,早日回歸社會。 新院區的投入使用,極大地改善了病患的就醫環境。
院內戶外活動休閒場地滿眼綠意,有利於患者早日康復。圖為患者戶外呼吸清新空氣
[人性化服務]
打造充滿愛的醫院
「敬重和保護生命,關愛每一位患者,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該醫院的一位護士長對記者說,「特別是我們的服務對象是精神病患者這樣的特殊人群,更要愛護他們,我們希望打造一家充滿愛的醫院,讓患者有很好的就醫體驗,為此,醫院幾年來廣泛開展了優質護理示範活動,成效明顯」。每年醫院都會為患者舉行愛心捐獻活動:捐獻愛心款、愛心被服,汩汩愛心匯成涓涓細流溫暖著患者的心。許多患者和家屬在臨出院時緊緊拉著醫務人員的手,連聲道謝或者送來鮮紅的錦旗!
不僅醫療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優質、人性化服務也得到很大提高。該醫院投入資金建設了醫院綜合信息系統,完全實現了電子化病歷,既便利患者看病治療,又把醫護人員從繁重的病歷文書工作中解脫出來,把醫務人員的時間更多地還給患者。
對於優撫對象,該醫院設立了短期療養中心,專門制訂了各項規章制度和詳實的療養計劃,力求做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從「醫」、食、住、行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如為每位療養對象進行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舉辦健康知識講座,提供健康諮詢和用藥指導;制定健康食譜,注重營養合理搭配;宣講優撫政策,解除心中疑惑;組織他們進行豐富的室內活動,還帶他們參觀省內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他們感受衡陽市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巨大成果等。
如今,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醫院的領軍人物——曹斌,正帶領著他的夥伴們在新一輪醫改的大潮中,借著一方水土的滋養與潤澤迅速的成長著、壯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