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從上海一所高校畢業前,曾在老家嘗試過捐精,「就想賺點零用錢。」
小馬回憶,當年大學裡有不少同學因為看到了捐精廣告後選擇參與。一部分是因為好奇,不可否認也是為了可觀的補貼,「我們那裡,如果在3個月裡完成捐精,就可以拿到一共5000元的補貼。」
對於大學生而言,這筆錢的確不少。但是,上海人類精子庫常務副主任、實驗室主任杜豔芝反覆強調,
精子捐獻者應當看重愛心而非經濟補助。雖然現在精子庫供不應求,但只有符合質量要求的捐獻者才能成功捐獻,同時還要考慮倫理問題。生育從來就是神聖而又神秘的事情,當男性一方因為精子問題無法生育時,人類精子庫給了家庭生育的希望。我們走進人類精子庫,試圖了解輔助生育技術,解答很多人對於求精以及捐精的疑問。
精子供不應求對於捐精,很多人的認識仍舊停留在玩笑或羞於開口的階段。
杜豔芝表示,人類精子庫是以治療不育症以及預防遺傳病、性傳播疾病等為目的,利用超低溫冷凍技術,採集、檢測、保存和提供精子。
2003年3月20號衛生部正式批准在上海仁濟醫院建立上海市人類精子庫,是上海市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人類精子庫。
「捐獻精液是一種無償的人道主義行為,而不是一種有償的商業行為。但來精子庫捐精的捐助者畢竟耗費了時間、體力和一定的交通費用,我們對此給予一定的交通和誤工補助。」採訪中,杜豔芝多次表示,愛心比錢更珍貴。
捐精的意義其實不亞於獻血,現在平均十對夫妻就至少有一對不孕。研究發現,現代社會,男性每天都承受著來自工作與生活的巨大壓力。加之全球環境持續惡化,工作節奏不斷加快以及不良生活方式、遺傳問題等諸多因素影響,男性的精液質量每況愈下。
杜豔芝表示,婚後不育約為10%,其中原因約有一半與男性有關,無精子症約佔男性總人口2%。一半無精子患者無法通過試管嬰兒生育子代,全國每年至少10萬對夫婦需要供精。然而,精子捐獻尚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國內現有的19家精子庫均面臨供不應求的狀況,上海也不例外。
當男方有問題時,若想懷孕,妻子只能選擇人工授精。杜豔芝介紹,根據中國法律規定,合法獲取精子的渠道只有一個——人類精子庫。
為尋求精源,上海市人類精子庫通過舉辦校園愛心講座、網絡宣傳等多種途徑招募捐助者。截至2015年9月底,已篩查出7628名合格捐精者,通過供精人工技術和體外受精技術,已使9921名女性成功受孕,出生子代6957例。即便如此,依舊無法滿足需求。
捐精者的目的雖說捐精的意義不亞於獻血,但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捐精這個話題在公眾看來極為神秘且隱晦。提到精子,總會不可避免地與「性」聯繫在一起,即便想做點宣傳,也很難把握好度。「網上、微信上做宣傳,輸入『精子』就很可能被屏蔽。」對此,杜豔芝也很無奈。
此外,對於捐精補助的發放在很多人看來也具有一定的「引誘性」。不久前,湖北省人類精子庫推送了一條「iPhone 6S購買新方案」消息,稱捐精就能輕鬆擁有iPhone 6S。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無數質疑。雖說這只是個普通的宣傳方法,但的確目的「不單純」。
其實,精子庫供不應求並非中國才有。英國去年成立了國家精子銀行,然而,一年過去了,只有9位「精主」登記捐贈。
該精子銀行執行長維特楊思(Laura Witjens)呼籲男士們幫忙緩解庫存慌。不過,她並不願意通過增加捐精補助鼓動男性前往捐精。她公開表示,如果增加補助,可能會引發一些問題,比如捐贈者為了獲得補貼,刻意隱瞞自己的身體狀況。
在她看來,證明自己的男子氣概或許會讓男性對捐精這事兒更感興趣。維特楊思說:「如果我登廣告說:『男人啊,證明你們的價值,讓我看看你有多棒吧』,那麼我就能獲得好幾百個捐獻者。」
「捐精並不只是為了補助,很多人也是因為有愛心,可能也有一部分男性的本能,希望自己的基因可以延續下去。」杜豔芝直言,純粹為了補助來捐精的人並不多。在上海市人類精子庫的實際工作中,極大部分有社會認知的愛心捐獻者,他們覺得自己身體健康,各方麵條件也不錯,本身十分願意通過捐精這一愛心舉措來幫助那些不育夫婦得到一個健康的孩子,也不乏有些愛心人士拒絕補助,願意無償前來捐獻。
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間,有個打工小夥,很想為災民盡一份力量,卻無奈收入拮据。當他得知愛心捐精可得到補助後,便請求精子庫工作人員直接代他將這部分補助捐給災區。
精子質量優中選優為何一直提到「愛心」,原因之一在於——捐精並非易事,即便真有人看上了補助,也沒那麼好拿。
「我們對精子的質量要求很高,高於一般人的平均水平,可以說是優中選優。」上海人類精子庫主診醫師陳向鋒介紹,
填寫了申請表的捐精者,精子庫會聯繫他們過來做檢查。包括體格檢查、血液檢查、精子質量檢查等。血液要通過B肝、愛滋病篩查,身高必須高於165釐米,學歷必須達到大專以上,同時也有外觀要求,如不能有高度近視等,對一些涉及遺傳病的大染色體也要進行篩查。 最為關鍵的還屬精子質量。陳向鋒解釋,精子濃度的正常下限值是每毫升1500萬個精子,但衛生部門為保障不孕不育的患者,提出了更加嚴格的供精標準,必須達到每毫升6000萬個精子,是正常下限值的四倍;另一個指標是前向運動精子的百分率,正常值是32%,供精標準要達到60%。所以,一般篩查的合格率只有四分之一。也就是說,
一百個人裡,只有20多個能符合標準,正式參與到捐精的隊伍中。需要說明的是,另外70多個人並非精子有問題,只是沒有那麼「強健」而已,不用擔心自己將來能否生育。萬一在檢查中發現了問題,也會得到專業男科醫師的醫學建議,例如告訴他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可以通過什麼方式治療,很多人其實對自己的精子情況並不了解。
「遇到過一個大學生,原本是打算來捐精的,但一查,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精子。發現問題之後,就去治療了,等到他大學畢業之後,或許治療成功了,就能生孩子了。」陳向鋒說,這樣的情況並不常見,但早發現、早治療,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們希望告訴社會,捐精志願者是很光榮的。他們確實很優秀,不僅身體健康,學歷也有一定要求。」
實際上,
即便通過檢查正式進入到捐精隊伍中,也並非所有人都能有始有終,在六個月內既保證質,又有足夠量。捐精的過程並沒像大家想像得那麼簡單,志願者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這也是為何捐精志願者隊伍中,大學生居多的原因。陳向鋒解釋,在通過了全套免費男科體檢後,志願者才可以捐獻。整個捐精過程都在上海市人類精子庫的取精室內完成,由於男性正常狀態下每次排精僅為2到6毫升,加上每個人的精子狀況也有起伏,只有在檢驗合格情況下才能入庫,因此一般完成捐精全過程都需要跑7-8次。
「大學生的時間比較容易調整,依從性比較強。」杜豔芝說,上班族時間難控制,有時候還會遇到出差等情況。為了讓志願者能更好地安排時間,精子庫的上班時間也做了相應調整。周六、周日為上班日,周一、周二輪班。
也是因為捐精的流程長,次數多,精子庫為志願者們提供了每次50元的路費補貼。而每人完成17毫升的捐獻量後,可獲得總共3000元的交通、誤工、營養補貼。捐精完成後,還要等待6個月後再進行一次愛滋病毒檢測,全部合格,可以獲得5000元補貼。如果前期捐精過程在3個月內完成,還有1000元鼓勵,總共會有6000元的補貼。然而,因為流程比較長,真正能夠堅持完成捐獻流程的志願者僅佔合格者的八成。
液態環境下的精子。這是按照衛生部規定,精液凍存六個月後,再次檢測供精者血中HIV抗體,檢測陰性方可使用該冷凍精液。因為愛滋病感染之後,會有一個已感染但無法檢出抗原的時間,叫做窗口期。為了保證精子的安全,必須嚴格執行篩查標準,所有的標本都要存放足夠的時間(180天的檢疫期),供精者要重複作HIV抗體的檢測。
「6個月的時間限制,和精子質量無關,而是要確保質量合格的精子,其安全性也能有保證。如果志願者在6個月內沒有完成全部捐獻,那之前所做的檢查就都沒用了。」杜豔芝解釋。
捐精間隔時間太長不可取,但也不推薦頻繁捐。「有些志願者覺得,每周都要來一次太麻煩,能一天搞定最好。」陳向鋒坦言,精子庫肯定不贊成這種做法,也不現實。在他看來,這樣捐精,即便量夠了,質也不會達標。之所以有6個月的期限,也是希望志願者能調整好狀態,使得每一次捐精時的精子質量都能合格。「慢慢來,沒必要一次性捐太多。調整好狀態,捐精對身體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倫理問題尚待解決捐精者不足,求精者卻是源源不斷。
上海人類精子庫與國內20多家生殖健康中心合作,每年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需求有2萬多份,但實際能供出去的只有1萬多份。「一般等待時間由生殖中心控制,加上一些同時存在女方因素的家庭還需要治療,所以一般等一年左右是很正常的。」陳向鋒說。
捐精志願者的精液經檢驗合格後,將會進入精子庫的液氮環境中保存。
為避免近親結婚的發生,2006年衛生部公布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校驗實施細則》規定,每位供精者的精液標本不得使5名以上婦女受孕。一旦滿5名,這份精子就將被銷毀。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一個80萬人左右的社區,一個供精者生出25個孩子,其後代結婚的機率幾乎為零,中國的這一規定則更為嚴格。「精子庫會永久保存每一位捐獻者的資料,當這些人工受孕的孩子以後到了結婚年齡時,我們可以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遺傳諮詢服務,進一步降低近親結婚的概率。」杜豔芝說。
同時,
出於倫理學上的考慮,捐精者和受捐者是處於「互盲」的狀態,供者和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務工作者保持「互盲」,供者和後代保持「互盲」。實際操作中,所有捐精者進入精子庫的檔案時,都變為一個個「號碼」。精子庫在為生殖中心提供精子時,在保證質量優秀的情況下,還會配有體貌卡,記錄捐精者的身高、學歷、籍貫、膚色、臉形、愛好特長等基本信息。
但根據中國相關政策規定,供精者的身份對求精者及其後代都是保密的。如果要調閱相關信息,需要司法機關出具公函申請。比如,公安部門需要相關信息,那就要出具司法機構的證明,否則捐精者的資料以及精子給了誰,都需要嚴格保密。「這是精子庫最重要的倫理規範,不僅僅保護捐精者,也保護了受精者及其後代。」陳向鋒說。
不過,很多人會覺得這種規定剝奪了求精者及其後代的知情權,這的確是一件挺矛盾的事。
在這方面,英國開了先河。從2005年4月起,英國求精者的後代在18歲以後即可擁有得知自己生理學父親的權利。但這種做法是否合適,還有待時間去檢驗。有評論認為,英國國家精子銀行供精者稀缺,或許也與此有關。英國媒體還曾報導,一名女子呼籲改變法律,將精子當做「婚姻財產」處理,規定在已婚男性捐獻精子前,醫院必須向其妻子徵求意見。該女子表示,擔心將來丈夫捐精生下的孩子可能與他們取得聯繫,破壞他們的家庭穩定。
對於已婚男性捐精,中國法律有沒有限制?目前不管已婚還是未婚,只要符合條件的男性都可以捐精。「捐精前都要籤署知情同意書,志願者是成年人,他自主判斷能力。他如果要捐,我們也無法幹預。」陳向鋒說。
對於已婚男性捐精能否捐精這個問題,上海市法學會生命法與公共衛生法研究會理事、秘書長楊彤丹表示,目前,法律的確沒有明確規定。但她認為,根據根據《人類精子庫基本標準和技術規範》,裡面提到:
供精者出現下述情況,應立即取消供精資格:①生殖器疣;②生殖器皰疹;③生殖器潰瘍;④尿道異常分泌物;⑤供精者有新的性伴侶。如此推定供精者在捐精的時候是無性伴侶的,即無配偶的情況下可以捐精。「這裡還是有不少倫理問題,值得研究。」楊彤丹說。
【捐精須知】一、哪些人可以捐精?中國公民,常住上海,20-45周歲,身高165釐米以上;
大專及以上學歷;
按照國家衛計委的要求,捐獻者必須達到健康檢查標準;
無色弱、色盲、高血壓、心臟病等,無不良嗜好,無遺傳病史和性傳播疾病史等;
捐獻者對所供精液的用途、權利和義務完全知情並籤訂知情同意書;
第一次前來需帶好畢業證(或學生證)和第二代身份證原件。
提交了捐精申請,只有頸託上海市人類精子庫嚴格的體檢篩查以後,才能有機會成為捐獻者。
二、哪些人不適合捐精?有遺傳病家族史或者遺傳性疾病;
精神病患者;
傳染病患者或者病源攜帶者;
長期接觸放射線和有害物質者;
精液檢查不合格者;
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
三、捐精有哪些流程?首先,工作人員將對捐獻者進行心理評測、填寫個人信息表、籤署捐精意向書;
醫生對捐獻者遺傳史以及病史問詢、一般體檢;
捐獻者取精室排精,實驗室精液檢查;
合格後抽血化驗,約14天左右出報告;
精液與血液化驗正常者開始捐精,捐精前籤訂知情同意書;
一旦被接納為供精者,每隔3-5天前往精子庫捐獻精液一次,病按照要求在捐精前禁慾3-5天,採集精液過程是在取精室內自行用手淫方法留取精液。捐精者須單獨留在房間內;其他人士不得陪同,每次捐獻均給予相應的交通、營養等補貼;
按照精子庫的規定進行數次捐精直至達到精液樣本的存量要求;
在停止捐精的六個月後,將前往精子庫做有關的血液化驗複查;
精子庫將對完成以上程序的捐精者,給予適當的誤工費和交通補貼。
四、捐精前會做哪些檢查?上海市人類精子庫免費體檢項目(部分項目需逐步符合條件方可進行)
A:第一次前來檢測項目:
1.血壓檢查
2.心率檢查
3.色盲、色弱檢查
4.常規男科檢查
5.精液分析
6.衣原體、支原體、淋球菌和致病菌檢測
如果上述1-4項有一項不合格則不能繼續
如果上述1-4項全部合格而第5-6項不合格則可以下次複查
如果上述1-5項檢查全部合格(包括複查)則進行第一次血液分析:
B:第一次血液分析項目
1.B肝二對半
2.HIV抗體(愛滋病毒)
如果A、B兩大項全部合格,則進行第二次血液分析:
C:第二次血液分析項目
1.RPR(梅毒)
2.GPT(肝臟功能)
3.C肝抗體
4.巨細胞
5.弓形蟲
6.血型鑑定
7.染色體檢查
五、捐精對身體有無損害?捐精對身體沒有傷害。精液主要成分是水分和少量有機成分,正常男性睪丸每時每刻都在產生精子。正常情況下,當體內精液產生達到一定量之後,就會通過各種方式,如夢遺等排出體外。所以,對正常青壯年男性來說,每周2-3次的排精發生,不會對身體造成有害影響。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