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姥姥

2020-12-20 中國青年網

作者:徐淳

說起京劇,恐怕很難繞過富連成。富連成是京劇教育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科班,它培養了一大批京劇名角兒,侯喜瑞、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袁世海、譚元壽……就連大名鼎鼎的梅蘭芳、周信芳,也曾帶藝到富連成「進修」,因此富連成有「京劇大師搖籃」之美譽。

奶奶宋喜珠的姥爺葉春善就是富連成科班的班主,怹用畢生心血來經營富連成,怹被後世稱為「戲曲界的蔡元培」。葉春善的夫人叫段承榮,也就是奶奶的姥姥。

任勞任怨

最初,葉春善搭班唱戲,掙不了幾個錢,日子過得很清苦。怹早起出門帶上兩塊藍布的包袱皮,辛苦一天,將唱戲所得的錢換成兩包袱皮的東西:一塊包袱皮裡是煤末子,另一塊包袱皮裡是棒子麵。這兩塊包袱皮就是葉家人的一日生活。段承榮在家裡洗衣做飯,伺候婆婆。婆婆難伺候,稍不如意就在葉春善面前告狀。葉春善也不問青紅皂白就拿雞毛撣子教訓段承榮一頓。段承榮從不反抗,總是忍氣吞聲。怹不辨一時之是非,不爭一時之高下,日子總得往下過,過日子就不能事事計較,「糊塗」者往往是生活的贏家。在怹看來自己受委屈是小,打理好這個家是大。

段承榮為葉春善生了九個孩子(五子四女),拉扯孩子,料理家務,終日操勞。每天晚上段承榮伺候一家老小吃完飯,把一包袱皮的煤末子和成泥,拿手攥成一個個溼煤球,然後再把火爐子弄滅了,把溼煤球一個個放在爐臺上烤乾。第二天一大早,怹再拿這些煤球生火做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富連成科班興辦之初可以說是舉步維艱,缺錢少人,段承榮自然成了富連成的「後勤主任」,著實受了不少累。每日天剛蒙蒙亮,段承榮就起來給學員們梳小辮,那時候是清末,男人都梳辮子。為學員們燒火做飯、漿洗縫補衣服都由段承榮一人承擔。後來富連成發展成全國第一大京劇科班,葉家也過上了好日子,段承榮依舊勤儉持家,相夫教子。葉春善死後,段承榮成了葉家兒女的主心骨。葉家有今天,段承榮功不可沒。怹的溫和不是軟弱可欺,而是一種大度的包容,是一種力量;讓人直面狂風暴雨時,依然微笑著把它當作生命的饋贈。

愛子有方

葉春善在富連成不僅培養出了眾多京劇名角兒,還把自己的兩個兒子——葉盛章、葉盛蘭培養成了好角兒。葉盛章、葉盛蘭是京劇史上以武丑、小生為首挑班掛頭牌的大藝術家。兄弟二人均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京劇流派。

成角兒難,成了角兒能立住更難。成角兒之後,藝人會面對很多誘惑:金錢、美色……這時就需要有人把關。奶奶說,追四舅葉盛蘭的女人太多了。一來四舅長得好看,二來四舅臺上真棒。邊說邊挑起大拇哥,顯出驕傲的神情。當年,段承榮帶著奶奶陪著葉盛蘭去天津演出。那時候葉盛蘭已經很紅了,奶奶對那次去天津的印象特別深。那次是葉盛蘭和馬連良一起在天津中國大戲院演出。那會兒,奶奶七歲,天涼了,段承榮就在天津給奶奶訂做了一件紫紅色的呢子大衣。那次住惠中飯店。娘兒仨住一個裡外間的套房。奶奶和段承榮住在裡間,睡一張雙人床;葉盛蘭住在外間,睡一張單人床。

每到演出快結束的時候,段承榮就帶著奶奶到後臺來接葉盛蘭。那時候,散戲之後,天津中國大戲院後臺門口總停著好幾輛車,車旁邊站著幾個人,都是來「搶角兒」的,都想把葉老闆接走。散戲之後,葉盛蘭一手攙著段承榮,一手拉著奶奶,從後臺出來:這就讓「搶角兒」的那幫人只好退卻一旁了。段承榮這是為兒子葉盛蘭「擋駕」啊。段承榮知道培養兒子不易,可毀了兒子容易。再好的角兒要是被那些追他的女人給耽誤了,那可就前功盡棄了。奶奶老說:「姥姥是『小事不計較,大事不糊塗』。」

 言傳身教

奶奶的母親是葉春善和段承榮的二女兒。奶奶四歲時喪母。老舍先生說:「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奶奶說:「姥姥給了我母親般的關愛。我從小就長在葉家,那時候,我大舅葉龍章、二舅葉蔭章、三舅葉盛章、四舅葉盛蘭、五舅葉盛長都挺疼我。為什麼?那是因為姥姥特別疼我,舅舅們自然也就都不會怠慢我。」大夥都說奶奶是葉家的「林黛玉」,段承榮的庇護與疼愛,讓奶奶不完美的童年得到了許多溫暖。

奶奶的老姨(蕭盛萱的妻子)跟奶奶說:「我們都沒跟我媽在一個床上睡過覺,這家裡就只有你能跟我媽一起睡。」每天晚上,奶奶的舅舅、舅媽們都會到段承榮的西廂房裡問安:「娘,您沒事吧?那我們睡覺去了。」這是葉家的規矩。段承榮在兒女的心裡很有分量。奶奶說:「姥姥從不發脾氣,說話總是輕聲細語的,但兒女們都特別尊敬怹。」要想讓兒女們發自內心的敬重,不能光靠父母老家兒的身份,而要靠父母立身行事的正派。等大傢伙都走了,段承榮拿出果子,削個蘋果,片個梨,跟奶奶一邊說話一邊吃著果子。每天祖孫二人都睡在一張大席夢思床上。在奶奶記憶裡那張席夢思床特別舒服,我想那張床一定舒服,因為那張床是奶奶兒時最幸福的港灣。

奶奶說葉家飯桌上沒有菸酒,飯菜簡單,即便日子過得再好也不搞排場。在奶奶的記憶裡段承榮永遠都是那麼乾淨利落:頭上梳一個纂兒,身上穿著黑布的大襟褂子,一雙大腳。段承榮的那雙大腳穩穩地站在地上,走出了一條屬於怹自己的路。奶奶說:「姥姥身上沒有女人的那些個壞毛病。」

 傳家至寶

我沒見過段承榮,但我能從奶奶身上窺見段承榮的影子。「文革」前夕,爺爺身體不好,家裡甚是拮据,可全家人都沒虧了嘴,奶奶把爺爺唱戲用的行頭都賣了,換成了食物。奶奶說,什麼東西都是身外之物,咱們不能「守著烙餅挨餓」,身體完了,什麼都沒了。我曾祖父徐蘭沅去世後,家裡有些人惦記著老爺子的財物,奶奶跟爺爺說:「讓他們要老爺子的東西,咱們要老爺子的朋友。」奶奶不也是「小事不計較,大事不糊塗」嗎?

奶奶的婚事是段承榮給定的。奶奶出嫁時,段承榮只陪送了一對從上海買來的矮墩、圓肚、縮口的痰桶和兩個臉盆。奶奶說:「出嫁那天,姥姥什麼話也沒囑咐」。我起初疑惑,段承榮那麼疼奶奶,怎麼在出嫁時沒傳授給奶奶些生活的秘笈呢?怎麼就陪送了那麼點東西呢?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明白了。這或許就是古人說的:「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奶奶的姥姥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早已把最寶貴的財富傳給了奶奶。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焦點

  • 奶奶和姥姥的區別!寫的很透徹
    同一件事,奶奶會從孫子孫女的角度出發,姥姥會從自己女兒的角度出發。  懷孕篇  姥姥:預產期啥時候了?答曰:七月份。咋地選個這時候,坐月子熱死,又不容易坐好,自己受罪!  奶奶:這時候好啊,我孫子不容易著涼,上學又不耽誤,多好!
  • 奶奶和姥姥的區別!寫的有點意思~
    同一件事,奶奶會從孫子孫女的角度出發,姥姥會從自己女兒的角度出發。懷孕篇姥姥:預產期啥時候了?答曰:七月份。咋選這個時候,坐月子熱死,又不容易坐 好,自己受罪!奶奶:這時候好啊,我孫子不容易著涼,上學又不耽誤,多好!
  • 山東奶奶和姥姥的區別,很諷刺但很現實!
    80後90後爸爸媽媽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的確照顧不暇,孩子便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帶。然而同樣都是帶孩子,姥姥和奶奶的出發點卻不一樣:姥姥帶孩子是心疼女兒太辛苦,為女兒分擔;奶奶帶孩子是心疼孫子孫女,擔心孫子孫女照顧不周。
  • 孫女:「奶奶,姥姥說你醜」奶奶這樣回答,網友點讚:別人家奶奶
    孫女:「奶奶,姥姥說你醜」奶奶這樣回答小雪畢業後不久就結婚了,和老公兩個人都剛剛工作不久,工資都不算很高,婚後不久小雪懷孕了,全家人都很高興,但是現在經濟壓力比較大,小雪懷著孕還上著班,不過還好胎兒很穩定,發育的很好。
  • 奶奶和姥姥的區別,看到第二條就忍不住了···
    然而同樣都是帶孩子,姥姥和奶奶的出發點卻不一樣:姥姥帶孩子是心疼女兒太辛苦,為女兒分擔;奶奶帶孩子是心疼孫子孫女,擔心孫子孫女照顧不周。懷孕時姥姥:預產期是臘月啊,怎麼趕在這個時候,大冬天的,受罪啊,閨女。奶奶:臘月好啊,生完孩子接著過年,喜上加喜,我得給孫子包個大紅包!
  • 倪萍拒見姥姥最後一面,韓紅為奶奶抑鬱,井柏然被奶奶撿破爛養大
    那以後,倪萍就跟隨在姥姥身邊長大,直到回青島讀小學。倪萍上學時,每次放假都大包小包扛著往姥姥家趕,哪怕要經歷幾次倒車,也要把姥姥用得上的東西全部背著,像逃荒的一樣。姥姥給了倪萍最快樂的童年,教給她很多做人的道理,倪萍也回報給姥姥最幸福的晚年。
  • 136.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家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雅的花田,ID:gh_dd5ebaacc21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每年我都要去鄉下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家的房子是老房子。我喜歡爺爺奶奶的涼房,炎熱的時候門開著窗也開著,涼風習習吹進來,像爺爺的手心輕輕柔柔的婆娑,爺爺手心裡的肉軟軟的,一點也不像能蓋房子的手。奶奶的手倒是長滿繭子硬邦邦的,那都是被她的寶貝拐棍給磨的,奶奶喜歡到處溜達,拄著拐杖噠噠噠的往前走,邁著小碎步就像剛學會走路就要跑起來的添添,天天是大大的小女兒。
  • 【大駐馬辣媽教室】唉,奶奶和姥姥的區別...
    姥姥:預產期啥時候了?答曰:七月份。咋地選個這時候,坐月子熱死,又不容易坐好,自己受罪!  奶奶:奶水好,我孫子才能吃得好吃得飽。  姥姥:喝一兩個月就行了,不然長胖做完月子身材恢復不好。    奶奶:為了孫子好,大人累點沒關係。  姥姥:不能因為娃累壞額家閨女。
  • 洛陽7歲娃娃登上戲臺 姥姥奶奶功不可沒
    張曦和姥姥(左)、奶奶(右)     「花木蘭羞答答施禮拜上,尊一聲賀元帥,細聽端詳……」周日,東升一小一年級學生、7歲的張曦像往常一樣,在奶奶張秋粉的陪伴下,乘公交車去戲曲培訓班學唱戲。自從張曦開始學唱戲,兩年多來,每周六、周日,奶奶風雨無阻地接送張曦,陪她上課,如果奶奶有事,姥姥就頂上,盡最大努力保障張曦上好每一節課。  「有一次,孩子扁桃體發炎,出不了聲,上不成課。別的小朋友都會唱《寇準背靴》的唱段了,張曦還沒開始學,我心裡那個急呀,就問別的家長咋樣在家學。他們說,在網上找到戲詞,讓孩子先背會。
  • 故事:「我是姥姥養大的,為什麼要給奶奶買禮品」「她畢竟是你奶奶」
    以下內容已隱去真實姓名,網友們是奶奶帶大的嗎?和奶奶關係更好還是和姥姥呢?我身邊很多90後都是祖父母帶大的,不過我不是奶奶帶大的,我是姥姥帶大的。原因很簡單啊,我是女孩。我大伯家的哥哥和叔叔家的弟弟,甚至姑姑家的弟弟,都是我奶奶帶大的。唯獨我,奶奶不肯帶,只能放在姥姥家。
  • 山東奶奶和山東姥姥的區別究竟在哪裡?看完你就知道了~
    姥姥:我家女兒終於嫁人了,以後的日子就靠你自己了,一定要好好愛你的丈夫,孝敬你的公婆。奶奶:咱家兒子終於娶媳婦了,明年我就能當奶奶了,可以抱孫子嘍。姥姥:預產期怎麼是臘月啊,趕在這個時候,大冬天的,我的閨女,真是受罪啊!奶奶:臘月好啊,生完孩子馬上就過年了,喜上加喜,我要給孫子準備個大紅包!
  •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誰帶娃更好?區別很大,別不在意
    那麼唯一的兩全其美之策就是:請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幫帶!然而,作為新手父母,請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幫帶娃一定要事先考慮清楚,因為兩方父母幫忙帶娃結局可能完全不同。為什麼這樣說呢?咱們先來看一看奶奶和姥姥在生孩子這個事情上態度有哪些不同吧!
  • 怎麼全都是姥姥帶娃,奶奶去哪兒了?
    那麼在大部分的城市家庭中,到底是爸爸媽媽還是外公外婆或者爺爺奶奶,誰在照顧孩子呢?是不是真的像順口溜說的一樣大都是外婆在帶孫子孫女呢?對此,有機構在網上做了一個調查,讓網友來投票在參與的人員中,有近百分之四十四點一人的選擇了孩子由姥姥帶,之後是佔到了百分之二十七點七的人選擇了自己帶孩子,由奶奶來帶孩子的排到了第三名,佔到百分之十四點六。看來由姥姥帶孩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那這樣局面的原因是什麼呢?
  • 都是幫忙帶娃,奶奶和姥姥有啥不同?孩子的回答太現實
    文|文兒現在父母都忙於工作,有了孩子後,就會把他們交給奶奶或姥姥帶。自從流行老人帶娃之後,「奶奶親」和「姥姥親」之爭就沒有斷過。不過,你說我說大家說,都不如作為當事人的孩子說。因此,都是幫忙帶娃,奶奶和姥姥有啥不同?我們還是聽聽孩子的回答吧,真是現實又扎心。「姥姥親,她對我很好,很寬容」「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姥姥),在孩子的記憶中,總是那麼溫暖又親切。每一個跟著媽媽去姥姥家的孩子,都會覺得姥姥很親。
  • 奶奶爺爺和姥姥姥爺,誰更愛孩子?真正的科學排序,不無道理
    比如「北京有一怪,生了孩子姥姥帶」,再比如從70代、80代、90代流傳到現在的「媽媽生,姥姥養,爸爸回家就上網,姥爺天天菜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從這兩句話其實就能簡單看出來,姥姥姥爺帶孩子成了現如今的普遍現象,也是「隔壁親」的主力。
  • 奶奶和姥姥在孩子眼裡有什麼區別,三個孩子的說法太真實
    一、相對於小孩子而言,姥姥是旁人,奶奶是主家 @貝殼:兒時姥姥帶過我,對我也很好,每一次去姥姥家,她都對我很好,會給我我零用錢,但卻總是會說我是別人家小孩子,說我的媽媽是嫁過去的女孩。
  • 奶奶爺爺和姥姥姥爺,誰更愛孩子?真正的科學排序,網友:精闢
    現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一些,有的寶媽在生完孩子之後,會馬上回到職場,因此就會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來帶,現在對於讓老人帶孩子,網友也有不同的意見,甚至有網友開始分析,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誰更愛孩子?奶奶爺爺和姥姥姥爺,誰更愛孩子?
  • 姥姥成帶娃主力軍?偽命題的背後是奶奶的無奈:不是我不想帶娃
    說來說去,都是孩子的姥姥在幫忙帶娃,那麼,奶奶都去哪裡了呢? 其實孩子奶奶面對這種情況也直言自己很無奈:不是我們當奶奶的不想帶娃,想躲清閒,那分明是沒有選擇的權利呀。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想可能是與這幾個原因有關係。
  • 姥姥成帶娃主力軍,並非是奶奶們撒手不管,而是壓根沒有選擇權
    以前孩子出生後都是奶奶幫忙帶,偶爾姥姥姥爺來看孩子才能幫忙照顧一下,但不知從何時起,帶娃的都是姥姥了。 這不免就讓人有疑問,姥姥成帶娃主力軍,奶奶們都去哪了?其實並非是奶奶們不負責撒手不管,而是這些扎心原因。
  • 姥姥帶娃三年,孩子大了奶奶又來「賣好」,寶媽:你誰啊?
    文|文兒說起老人帶娃,很多人都說:「現在流行姥姥帶娃,奶奶去哪兒了?」按理說,女人嫁到男方家,生的孩子也跟男方姓,孩子應該奶奶帶的多才對。那麼,奶奶為什麼不帶娃呢?其實,原因有很多種,有些是因為婆媳關係不好,奶奶覺得帶娃是給兒媳帶,索性不喜歡兒媳也不帶娃了。還有的是,兒媳不放心婆婆帶娃,更信任自己的親媽帶娃。當然,還有的是奶奶不喜歡帶娃,也帶不好,最後只能交給姥姥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