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狄龍:被邵氏拋棄,和姜大衛反目,用15年才明白人情冷暖

2021-01-09 小筱聊體育

相比大家都對《英雄本色》有著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一句「我不做大哥很多年了」。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學著說這句話,這句話是劇中宋子豪所說的,而扮演者正是狄龍。可以肯定的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最帥氣的武俠美少年,一定是狄龍本尊。

電視熒幕前大家看到狄龍過得瀟灑,快意江湖,然而這都是劇本寫好的,日常生活中的狄龍並沒有那麼自在。和很多普通人都一樣,貧賤夫妻百事哀,大家都會為自己事業而苦惱,夫妻間也會吵架,狄龍的半生經歷,如同香港電影發展史那般曲折。

邵氏電影公司訓練班

狄龍原先的名字叫做譚富榮,是1946年出生的,那時候香港環境並不是很好。在沒有前往香港這個地方之前,一家人是住在廣東新會的某個村落,狄龍的老爸不知何德何能娶了兩房妻子,都為他生了不少兒女,一家幾口人,打工的人也就父母,吃飯卻有好幾個孩子,所以生活過的是十分拮据。

狄龍曾經在一個訪談表示自己小時候鞋子經常都是壞的,靠著自己用魚線縫補起來才能用。當時學校開大會,不小心被曬暈倒在地,狄龍想起鞋底有洞,整個人驚醒了,怕被看見,連忙起身。家窮,也沒什麼生計,狄龍讀完中學就去香港謀求生活了,當過侍應,送過貨,什麼工都做過。後來成了洋服店的學徒,逐漸熬成了師傅,生活才穩定下來,一個月大概兩千多塊,很不錯了。

熒幕雙俠

22歲的狄龍風華正茂,耐不住洋服店的寂寞,報名了邵氏電影公司訓練班,在此之前,他也參加過一些自我增值的學習,像詠春,健美等。可能是看中了狄龍這些優點,張徹就讓狄龍留了在訓練班。

怎麼說張徹都是狄龍的伯樂,在他的培養下,狄龍學了很多本領,開車、跳舞、騎馬、武術,一開始是沒多少薪水了,五百多塊,但是家人也是支持他,讓他好好做。就這樣在1968年狄龍和邵氏籤了八年的合同。同年,姜大衛也被籤到了邵氏,熒幕雙俠就這樣出現了。

相比於狄龍的貧苦背景,姜大衛截然不同,父母雙方都是出名的演員,父親嚴華,母親是紅薇,哥哥是秦沛。由於嚴華死的早,紅薇嫁給了導演爾光,之後姜大衛就多了個弟弟爾冬陞了。童星出道的姜大衛,跟著一個黃飛鴻傳人學習洪拳,張徹是非常看好這個人的。

狄龍的底子不一樣,所以剛出道張徹安排他跑龍套,一方面訓練他的基礎一方面讓他學多點本事。1969年年底他出演的第一部電影叫做《死角》,擔任的是主角。當時的狄龍真的是英氣十足。不得不說,是張徹把他的這種魅力發揮出來了。

兩人關係變差

在香港電影史上,張徹也是做出了很多貢獻,他的弟子們比較出名的午馬、狄龍、姜大衛、李秀賢、王羽等人,而徐克、爾冬陞這些更是屬於徒子徒孫輩了。還沒有捧紅螢屏雙俠之前,張徹經常使用的男主是王羽,後來因為張徹和王羽之間有了誤會,自此之後王羽就離開了,張徹也沒有辦法。

當時正在籌備電影《鷹王》,本來主角是王羽,他走了自然得讓人頂上,後來狄龍和姜大衛才得以上位。1971年之後,狄龍和姜大衛兩人就取代王羽成為了張徹的御用男主,拍攝了好幾部作品,比較出名的是《雙俠》《報仇》《刺馬》等等。

兩位御用男主合作了28次,無論是雙俠,還是正反派,似乎兩人都是在暗中的較勁什麼。這也沒辦法,在《刺馬》之前,兩人還是雙俠,沒想到後來,都是姜大衛做大俠,狄龍被安排成反派。而狄龍這個反派倒是很稱職,奪得了第1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優秀演員特別獎」和第19屆亞太影展優異演技獎。

兩個人暗中較勁,粉絲們也是有紛爭,之後兩個人心有芥蒂,關係也越來越差。1976年狄龍拍攝《天涯明月刀》,這時候和張徹已經停止合作了,而是開始了另一段武俠人生。在楚原的鏡頭前,狄龍的大俠之風油然而生,《三少爺的劍》《楚留香》《蕭十一郎》這些都是那個年代比較出名的作品。

時代在進步

當時成龍還是個新人,導演羅維帶他讓古龍看看,誰知道古龍說他的作品是專門給狄龍拍的,而不是給成龍的,可見古龍有多麼喜歡狄龍了。在1971年到1985年這段期間,狄龍獲獎無數,香港影壇的地位不可動搖。

最紅的時候,邵氏都是把他當作VIP,親自到家裡面談。在片場看到午馬片酬那麼低,親自掏腰包湊到十萬。聽聞哪個演員出了什麼事他也親自去幫忙,真的是片場的老大哥。不過時代變了,他也到了四十歲這個年紀了。

八十年代中期,邵氏合作狄龍連拍三部武俠作品都是失敗收場,而那時候時興電視連續劇,這也是TVB的由來了。邵氏旗下的演員大部分轉型籤約TVB,姜大衛也是被迫無奈,而狄龍卻依舊活在過去,以為自己還有戲可拍。

認清自己

1985年合約到期後,邵氏沒有再派人來,只是發了一封信給他,感謝他多年來的努力。四十歲的狄龍因為接觸太久邵氏片場,對外界一無所知,基本上是沒戲拍了。打給午馬等人,又說不在,可見大家都在躲他。

離開邵氏之後,他也曾經試圖轉型,不過還是失敗了,找午馬、羅維等人幫助,也是沒適合的角色,後來午馬一句話點醒了狄龍,午馬說,你記著,永遠不要求人!你幫人,跟你求人,大不相同。

之後放下身段的狄龍拍攝了很多電影,都是當配角的,當時是周潤發、張國榮、四大天王的時代。1986年年底上映了《英雄本色》,狄龍終於又火了。他在後來又拍攝了《英雄本色2》《人民英雄》《豪門夜宴》等,到九十年代末,他也不再把演戲當作自己的主業了,遠離了那個大俠時代。

結語:張徹是狄龍的伯樂,而午馬的一番話,更是讓狄龍的人生軌跡改變。

相關焦點

  • 「大哥」狄龍:被邵氏無情拋棄,和兄弟姜大衛反目,花15年買個教訓
    當年的邵氏公司也是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演員。在許多經典動作影片中,都有難麼幾句經典橋段。1986年,張國榮和周潤發兩人合作出演的作品《英雄本色》中。就有一句"阿Sir,我不做大哥很多年了。"這句話是當年狄龍在影片中飾演的"大哥"宋子豪,和張國榮對話的一句臺詞。這部作品讓狄龍再次翻紅。
  • 「大哥」狄龍:為邵氏效力15年,卻為何被無情拋棄?
    「我不做大哥很多年了。」這句「大哥」宋子豪說出的話,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經典臺詞。而《英雄本色》,也讓宋子豪的扮演者狄龍再次翻紅,成就了螢屏上的大哥形象。但在「做大哥」之前,狄龍還曾是70年代的「武俠小生第一人」,無人能及。01在螢屏上,狄龍瀟灑決絕,擲地有聲,那種在電影中流淌的詩意人生,讓人豔羨。
  • 一代大俠狄龍:被邵氏拋棄,和姜大衛反目,後憑《英雄本色》翻紅
    所以,自然也有了這樣一個怪現象:狄龍和姜大衛搭戲,哪怕狄龍是主角,姜大衛是配角,戲份也和狄龍一樣多,有時候甚至超過了狄龍的戲份。如果早些年的狄龍,還帶著些許的稚氣,初入社會的羞澀;那麼經過在張徹手下的磨練,30之後的他演技逐漸成熟。1976年至1977年,31歲的狄龍,主演了楚原從古龍同名小說改編的古裝武俠電影《多情劍客無情劍》裡的英雄李尋歡 和《天涯明月刀》的傅紅雪。
  • 狄龍隱秘往事曝光:從一代大俠到被拋棄,他用15年才明白人情冷暖
    所以在22歲這年,狄龍的命運和邵氏緊緊的聯繫在一起,成也邵氏,敗也邵氏,狄龍也許沒有想到,自己的巔峰和落寞都是邵氏給予他的。 雖然後來狄龍和姜大衛在金馬獎後臺相擁而泣,握手言和了。 但曾經的情誼卻已經回不去了。
  • 「一代大俠」狄龍:用15年才看清人心險惡
    不料,王羽在最當紅時離開邵氏,給狄龍和姜大衛留下了上位的機會。王羽的離開,和張徹也有密切的關係。60年代中期,邵逸夫將自己的小情人方逸華弄到了公司,讓她統管採購部。(邵氏發家史:邵氏4兄弟中,除了邵逸夫,大哥邵醉翁才是一家人的主心骨)結果,這姐妹兒後來居上,對一幫大導演和演員「非常摳門」,讓鄒文懷、張徹等公司元老們心生諸多不滿。
  • 被邵氏炒魷魚,不惑之年的狄龍上演「大哥」歸來
    在邵氏奉獻了演藝生涯的半生青春,而邵氏在給狄龍的辭退信時這樣寫道:」謝謝你為公司做出的成績「自《傾國傾城》後,狄龍姜大衛「哥倆」在演藝事業上算是分道揚鑣。姜大衛在80年代初前脫離邵氏自組元亨公司,執導並參演了電影《貓頭鷹》,這部作品可以說是無釐頭電影的鼻祖。
  • 從火到氣哭成龍到被邵氏拋棄,狄龍不做大哥好多年的原因真不簡單
    從火到氣哭成龍到被邵氏拋棄,狄龍不做大哥好多年的原因真不簡單你或許不熟悉狄龍,但是你一定聽說過那句流行的口頭禪「我不做大哥很多年了」。這句話就是出自他口。很快狄龍就收到了一封邵氏的信,很簡單意思就是合約到此為止了。狄龍怎麼也沒有想到一代影帝竟然淪落到被拋棄的地步。
  • 狄龍姜大衛恩怨糾葛40年,看遍人情冷暖的「雙子星」,仍未握手言和
    那些年古龍的小說紅極一時,成龍一心想拍攝古龍小說改編的劇。投其所好的成龍前來陪古龍喝酒,酒過三巡成龍終於說出來意。微醺的古龍卻說:「我寫的東西是給狄龍姜大衛拍的,不是給你演的」。成龍多年後回憶此事,他說:「當時的自己躲在廁所,一邊吐一邊哭」。
  • 揭秘姜大衛和狄龍的50年恩怨糾葛
    以至於後來談到這段經歷時,狄龍十分感慨的說:「小時候家裡很窮,鞋面和鞋底永遠是分開的,經常是我用魚線縫一縫才能穿。有次,學校開大會,大家全部去操場集合,那天太陽很大,曬到我暈倒在地。腦袋剛一著地,突然一激靈,想起鞋底還有一個大破洞,怕被同學看到,就馬上彈起身來。」因為家境實在是太過於貧寒,中學的時候他選擇了輟學,去了香港謀生。
  • 「大俠」狄龍:曾是邵氏一哥,與姜大衛決裂,一生只愛一人
    說起香港電影繁榮的那個年代,無人不想起邵氏公司。邵氏曾經掌握香港電影半壁江山,邵氏中的明星更是多如繁星。而在其中最為精彩閃耀的「大哥」人物,就不得不提狄龍。這個從貧苦底層走出來的「大俠」,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敬業。書寫了一位武打巨星精彩的一生。
  • 「大俠」狄龍:曾是邵氏一哥,與姜大衛決裂,一生只愛一人
    說起香港電影繁榮的那個年代,無人不想起邵氏公司。邵氏曾經掌握香港電影半壁江山,邵氏中的明星更是多如繁星。而在其中最為精彩閃耀的「大哥」人物,就不得不提狄龍。這個從貧苦底層走出來的「大俠」,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敬業。書寫了一位武打巨星精彩的一生。
  • 姜大衛狄龍40年恩怨:從邵氏雙俠到兄弟決裂,是誰踏錯第一步
    後來的姜大衛直接籤了邵氏兄弟公司,開始了和張徹導演的緣分。姜大衛的前二十年順風順水,少年得志,家人寵愛、恩師偏愛,骨子裡總有一种放蕩不羈,滿不在乎,不會考慮世俗做派。但是狄龍卻不同,狄龍出生於廣東新會普通市民家,循規蹈矩、一板一眼,少年退學進入社會闖蕩,做過勞工、做過導遊,在二十歲的時候偶然看到張碩導演的電影,非常喜歡,便跑去學功夫、學健美操,為了進入影視圈做準備。
  • 徐克與吳宇森不謀而合,一致認定狄龍是《英雄本色》中宋子豪的最佳...
    在1986年的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狄龍給張國榮頒獎時,順便拿自己開涮說到:Leslie,我沒做大哥已經好久了。看過《英雄本色》的朋友們都知道,他是在模仿電影裡的經典臺詞,乍看上去像是玩笑自嘲,但戲裡戲外都像是狄龍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戲裡宋子豪事業失敗,故舊冷眼、兄弟反目、時日艱難,戲外狄龍當時的境遇也差不多如此。
  • 邵氏導演出殯,狄龍、姜大衛同場送別,曾親密無間的兩人全程零交流
    8月15日對國內娛樂圈而言,是一個傷感的日子,包括羅霈穎、阮經天奶奶、邵氏導演李百靈都在這天出殯。邵氏導演李百靈上個月底病逝,終年68歲。家人8月15日於天主教聖雅各伯堂為其舉辦喪禮,儀式以天主教進行,待儀式完成後,其子李唯德手捧亡父遺照步出教堂,隨工作人員送靈柩上靈車,前往柴灣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
  • 邵氏經典《大海盜》:張徹、倪匡強強聯手,狄龍、姜大衛絕世雙生
    邵逸夫、邵醉翁、邵邨人、邵仁枚四兄弟從創立天一影片公司開始,逐漸把自家娛樂產業觸角伸向了南洋和香港。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邵氏電影公司從成立至今一共拍了近千部電影,準確的數字不得而知,迷影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到的有700多部。豔情、黃梅調、武俠、民間傳說、黑幫、邪典……邵氏電影包羅萬象,不同的人能找到不同的心頭好。
  • 邵氏導演出殯,狄龍、姜大衛罕見同場送別,曾親密無間的他們全程零...
    8月15日對國內娛樂圈而言,是一個傷感的日子,包括羅霈穎、阮經天奶奶、邵氏導演李百靈都在這天出殯。 邵氏導演李百靈上個月底病逝,終年68歲。
  • 曾情同手足,一部《傾國傾城》後,狄龍姜大衛為什麼老死不相往來
    狄龍要比姜大衛年長一歲,但姜大衛少年成名出道更早,加盟邵氏也比狄龍早了一年,而這時張徹的武俠「暴力美學」才剛剛開始下面是《香港電影》專欄女作者「邁子」在《戲說張家班》中有關狄龍和姜大衛生活的一些小故事。
  • 落寞之時被邵氏解約,狄龍選擇「以德報怨」
    這份情,他決定用最真的情、足夠的努力來回報!經過一年的磨礪,狄龍在恩師執導的電影《死角》中擔綱主演,再有李菁、陳鴻烈、姜大衛等傾力加盟,影片上映後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英俊瀟灑、極具孔武之氣的狄龍,也因此走入了觀眾們的視線,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影視新星。
  • 狄龍姜大衛,香江武俠電影鼎盛時期的雙生花!
    狄龍原名譚富榮,1946年8月19日出生於中國香港一個貧困的漁民家。比他小一歲的姜大衛1947年6月29日,出生於上海,是名演員嚴華與紅薇之子。出身窮苦的漁家少年起了個響亮的中式藝名狄龍,而家境小康的世家少爺從藝之名卻頗為文藝西化—姜大衛。二個家庭出身成長環境迥異不同的少年因同懷一個明星夢,天緣巧合在邵氏相遇相識。
  • 狄龍:香江第一美男,青蔥歲月,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了
    香港很多明星,跑龍套很多年,遇到機遇才紅,比如周潤發、周星馳等人都是。張徹是狄龍的貴人,狄龍很快就紅了,成了張徹電影的御用男主角。1971年,狄龍和姜大衛主演《雙俠》,成為黃金搭檔,被打造成「雙俠」,在華語影壇風頭很勁爆。兩人在電影裡合作,達到28次之多,紅極一時,被稱為「狄姜」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