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播出的《惡魔法官》,由《赤月青日》崔正奎導演、《漢謨拉比小姐》文宥碩編劇,池晟、樸珍榮、金玟廷、樸珪瑛主演。目前豆瓣8.1分。
背景為一場瘟疫過後的混亂世界,通過國民參與直播審判的法庭秀,追尋何為真正的正義?惡魔法官姜耀漢(池晟飾)以嚴懲罪犯聞名,第一場直播審判中,竟對有權勢的被告人判處監禁235年!
新人陪審法官金佳溫(樸珍榮飾)成為惡魔法官的下屬,他想了解姜耀漢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是亂世中的怪物?小丑?還是用自己方式堅守正義的黑色英雄?
第一集往往奠定全劇的風格基調,好的影像本來就會講故事,本文試圖從視聽語言、人物、意象、主題等角度分析開篇展現出的獨特風格,一窺《惡魔法官》的精彩看點。
對比姜耀漢和金佳溫出場的畫面。耀漢開車穿梭於夜晚潮溼、泛著綠光的隧道,前方有微弱的黃色亮光,可駛出後只是昏黃的公路,幾乎沒有路燈,他一路在黑暗中行駛,似乎暗示著這個人總是在黑暗中神秘地潛行,開篇對各種黑色環境的描繪,奠定著全劇的黑色風格。
交通方式的差別可以快速判斷耀漢和佳溫不同的社會地位,耀漢自己駕車,佳溫和一般人一樣坐地鐵,地鐵門被胡亂塗鴉,灰濛濛的燈光忽明忽暗,他一出場就是惡劣的壞境。
同樣是從隧道駛出,耀漢那邊還是黑夜,並無差別。而佳溫從黑暗,駛向了明亮有陽光的環境。暗示著他的處境發生了改變。
以及電梯上行的鏡頭,佳溫從暗處、低處,緩緩上升到明處、高處。畫面中的明暗對比明顯,可以剛好把畫面一分為二。牆上的海報正是直播審判的宣傳,很快佳溫就加入了直播審判法庭。
兩人的對比時刻存在著,比起直接說明耀漢是惡、佳溫是善,通過空間、光影、色彩的鏡頭語言來表達,會更豐富有趣。
除了出場,兩人的辦公環境也顯出了差異。
耀漢的辦公室位處高層,窗外卻陰霾密布,畫面蒙上一層灰粉色,玻璃映出他的臉,鏡像通常用來暗示人物有多種面貌,或有所隱藏。他所展示給大家的很可能只是一種人格面具,內心藏著不同的一面。
整個空間即使有陽光卻還是很灰暗,窗戶、天花板都被格子切分為一塊一塊,給人感覺這個空間並不舒適、甚至有諸多限制。唯一搶眼的是牆上的紅色畫作,紅色、白色本各佔一半比例,可白色上卻染上了紅色,不再純粹。
色彩往往在影視中有多種含義與功能,譬如紅色常常代表愛與性、熱情、暴力、血腥、恐怖、危險等等;提到白色,常常聯想到單純、純粹、天使等等。在心理方面,色彩是電影中的下意識元素,帶有強烈的情緒性。
紅與白,作為耀漢這一人物形象的重要提示,具有何種意義?留到重要場面——直播審判,再來探討。
對比佳溫的辦公室,明亮簡潔的黑白色為主,窗外有自然光,雖然空間擺設比較緊湊,但也還算正常、舒適的辦公環境了。
這時女陪審法官對他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人們往往相信的不是正確的內容,而是相信自己喜歡的人說的話。」她稱之為「魅力的權力」。
這句臺詞很透徹地指出了一部分人們的心理狀態:不在乎真相、粉絲濾鏡、盲目性。
這種情勢下,煽動人心、利用輿論操縱真相變成了一件簡單的事,這讓直播審判的存在更合理了。尤其還有長得帥的法官。
簡單測試一下,以下這兩個人都面對大眾發表了宣言,哪一個看起來更有說服力、你更願意多聽一下他的話?
兩人穿著一樣,黑白西裝加領結,發言時都舉起了右手,可對比總是無情的······
韓劇總統總是採用一些老演員,至少形象看起來比較沉穩可靠。可上面那位,他不說是總統的話,浮誇的手動作表情,讓我一度以為是傳銷組織的騙子。相信這個人物設計,也有要諷刺的部分吧。
耀漢即「魅力的權力」、「性感的權力」毋庸置疑。
無數的鏡頭、大熒幕播放著,上層社會的人企圖重建正義的法律,而底層社會依舊發生著慘劇與犯罪。
「黑色電影」風格的典型元素:漆黑的雨夜、頹廢的街景,這部劇裡都有。這裡就是反烏託邦的世界,隨著災難增多,反烏託邦和現實世界差別越來越小,也越發諷刺。
大量運用了紅、黃、藍、灰、紫等色彩,暗調為主,很少自然光,多為人造光或是濾鏡下的光,更加壓抑、詭異,加強了黑色風格。
牢籠一般的欄杆、無底洞似的惡劣生活,加深了反烏託邦的印象。
比較特別的是,紫色多用於耀漢出現的空間。比如橋下的藍紫色冷光,以及耀漢辦公室沒開燈時的樣子。
紫色的光甚至用在耀漢的臉上。他臉上一會兒白一會兒紫(領帶也是紫色)。
很少看到有紫色的光在人物臉上變幻。不僅表現了此時的緊張(佳溫潛入裝竊聽器,差點被抓到),更有一種詭異、神秘、不真實之感,好像來到一個異次元空間,這裡的主人是不可捉摸的。
黑色英雄是英雄原型的一種。
一個人所展現給世人的樣子,是被別人看到的部分自我,即我們的人格面具。傳統的英雄就扮演了「人格面具」,比如超人,總是正義無私助人,展現著最好的一面,是一種理想模式。
但人不可能只有好的一面,總會有不為人知的陰影,像陽光下的影子一樣。傳統的反派就扮演了「陰影」,他們代表著所有人類共通的恐懼,瘋狂、暴力的傾向。
人格面具與陰影是相對存在的,黑色英雄就是同時有「人格面具」也有「陰影」的人物。被黑暗的力量推動著的英雄是充滿了衝突的,如同惡魔法官耀漢,他內心混合了善與惡的特質,這增加了角色心理層面的複雜度與深度。
劇中設計,讓耀漢直接與法袍面對面,仿佛面對另一個自己。
韓劇《文森佐》、《計程車司機》的主角用以惡制惡的方式實現他們的正義,也屬於黑色英雄這一原型。
黑色英雄可能會帶著好人的面具,為了正義而戰鬥,但他們使用的方法是有爭議的、不合規則的、甚至犯罪,尤其是暴力。暴力的行為成了他們人格面具背後的陰影。
《惡魔法官》也提出了質疑:「受害者就能傷害別人嗎?」司機開車以報復社會的心理衝向了無辜的小女孩時,他也從受害者變成了加害者。
而耀漢舉起槍,保護了小女孩和佳溫,看似是二大於一的功利選擇,實際是符合他內心正義的,為了不產生更多的受害者,他必須先制服加害者。
現在大家對於純粹的好人、壞人多少感覺不真實,完全善良的角色很容易變成傻白甜,壞得沒有理由的反派就成了瘋批。而黑色英雄依然能討好觀眾,因為他們代表存在於真實的人們中的心理複雜、內在衝突。
人們都習慣了妥協於自己的人格面具和陰影之中,在兩種模式中不斷尋求內在的平衡。
黑色英雄所探尋的目標背後,就在於他會遭遇、克服、整合一個內在相衝突的自我,這個過程就成為人物的成長軌跡。
不過他畢竟是個英雄,有比別人強大的能力,更能使人認同,當他做出正義的決定時,觀眾心中也會覺得很爽快。
排放化學汙水導致47人傷亡的被告人,被判決235年,震驚全場,鏡頭特寫耀漢的臉,又給了一個微微的仰角拍他,突出耀漢的威嚴。
審判中提到的「未必故意殺人罪」,即被告人雖然預見了排放化學汙水可能會造成犯罪事實,但就任其隨意發展,他的目標不是想殺村民因此不是直接故意,但他無作為、輕視生命導致了村民的死亡,算是間接故意,也稱為未必故意。
應該是耀漢提前跟辯護律師商量好了,讓律師說服被告人承認罪行比較輕的「業務過失」。但耀漢早就盤算好了,不管怎麼樣,都可以判他幾百年。
律師輸了官司卻感覺是意料之中,一隻手插兜一臉淡定,仿佛被後面的兩個人偷走了表情·····
耀漢敢這麼做,違背上面的指示,我猜測他有別的更強大的靠山。
開頭唯一一個以背影介紹的社會責任財團理事長,是個絕對神秘人物。而女主就是在他手下工作的,從善雅的挑釁中得知,國家大事幾乎都是他們「社會責任財團」在做的,連建監獄的錢都是他們出,那誰能進監獄不也是出錢的人說了算嗎?
唯一有可能改變「財閥控制一切」模式的,就是耀漢的直播審判嗎?在完全透明化的審判中,權勢之人不好操控,除非,連惡魔法官都操控在手心裡······就另當別論了。
第一集中反覆出現了兩個值得注意的意象,它們之間也有聯繫。
首先是火。一場肆虐而過的瘟疫導致了經濟蕭條、民不聊生,隨處可見的暴力衝突、恐怖襲擊,到處都在爆炸、著火。
火在這個反烏託邦的世界中象徵著暴力與毀滅。
鑑於發布會上,池晟談到這部劇是從大約兩年前開始策劃的。不免會聯想到現實世界中的疫情,韓國至今還是一波一波反覆對抗疫情,故事中的世界似乎正是對疫情結束後的一種悲觀想像,同時融入了現實中由來已久的弊端,比如貧富差距的衝突、有錢無罪的不公。
在耀漢的記憶中,火也是重要意象。他曾在大火中失去了他的兄弟,一個跟佳溫長得很像的人。熊熊燃燒的大火、整個畫面是鮮豔的紅色,極度的毀滅,原來這位黑色英雄也有一段陰霾的過去,這也是人物「陰影」的一部分。
另一個重要意象是十字架,鏡頭特寫耀漢的手上戴著十字架手鍊,記憶中的大火也能看出是一個教堂的樣子。
十字架指向宗教的神,在《mine》中也有宗教元素。在這裡,火燃燒了教堂,也許代表著神的離去,這個反烏託邦的世界中是沒有神的,所以惡魔法官會被創造成神的角色,代替神去審判一切罪惡。
佳溫所住的地方,背景建築中也有小小的、紅色的十字架。佳溫跟耀漢記憶中被火燒死的人有什麼關聯?
《惡魔法官》的主題難以憑一集概括,但看完發布會和第一集,我覺得至少有兩個主題關鍵詞:「輿論」、「審判」。
與意象也可以兩兩對照起來看,火——輿論,神——審判。
我們也常常用「火」去形容跟輿論有關的話題,火成為了形容詞。直播審判的形式就是直接利用了輿論、媒體的影響力,想起在《至上之法》中楊格拉底堅決反對輿論介入審判,輿論會妨害司法獨立與公正的行為。
如果這件事根本上就是錯的,那麼《惡魔法官》有必要把它作為主要設定嗎?
我想是因為,輿論審判(媒體審判)這件事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了,成為了顯而易見的弊端,每天都有可能在網絡上審判別人或者被審判,比如某個明星爆出了醜聞時,媒體代替法院給嫌疑人定罪的情況越來越多。
誰有資格審判?如何施行才能獲得公正、正義?藉由這個故事去討論,其實是有意義的。
從第一集諸多方面,都可以看出《惡魔法官》的用心,題材創新有想法、導演風格鮮明,更何況有池晟這種能穩住全局的實力演員,也有樸珍榮、樸珪瑛亮眼的新人演員,期待後續發展!
文、編 | mona
圖源網絡 | 侵刪
關注我,
一個有情懷的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