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一款兒童遊戲 請把控好氛圍塑造的4點要素

2021-01-10 GameRes遊資網

文/李紅袖

人就是這種很複雜的生物,小的時候希望盡全力讓別人覺得自己成熟,而長大之後則希望返老還童,回歸學生甚至孩提時代的生活。我這人不屬於「口頭懷舊」的那一類,要懷舊的時候我會真的去看一些老的東西,老動畫片比如《小精靈灰豆》《貓和老鼠》《宇宙小毛球》《西遊記》這些;老遊戲比如《大航海時代2》《銀色幻想》《英雄無敵2》等等。

由於同學親友陸陸續續都有了自己的孩子,突然就發現作為玩家的孩子,「玩2代」也成了未來不可忽略的一群人,他們有的已經念到了中學,有的剛呱呱墜地,相對當年的「電視時代」,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電子終端現在顯得更為主流,那麼少兒向遊戲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當年的少兒節目和少兒雜誌也必然是大勢所趨。

說實話,當年對於《雙星物語》《咕嚕小天使》《馬裡奧賽車》還有《摩爾莊園》這樣的少兒向作品不屑於玩,因為覺得這類遊戲總是和「幼稚」二字脫不了關係。但當我在中年將至的這時候回過頭去玩,竟然發現這些遊戲能讓人如此輕鬆愉悅,不僅僅這些遊戲能緩解我現實中各種壓力,並且遊戲本身玩起來也一點不累,非常開心。後來陸續補了《友誼是魔法》《小豬佩奇》《少年泰坦出擊》和《飛天小女警》,算是完全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熱衷於此的「老小孩」了。

這次前言有點多,還是讓我們儘快開始正題吧,這次我會把少兒向遊戲氛圍塑造的元素分為4個部分來進行討論。

一、空間與關卡

大多數優秀的少兒向遊戲都有一個共同點:《打字編年史》的雪原和森林,《星之卡比》寬敞甚至能讓你充氣飛行的立體空間,《精靈寶可夢》中任你探索的廣闊世界,《雙星物語》中一眼盡收眼底的冒險地圖——少兒向遊戲一定要避免遊戲鏡頭中產生幽閉空間,霧氣對於視野的阻隔,靠手電才能探索的黑暗空間,以及狹窄的通道和電梯。這些元素一定要慎用,因為幽閉的空間會對人產生很強的壓迫感,這一般是《寂靜嶺》之類的恐怖遊戲才會用的空間設計。

《雙星物語》

如果空間不能給孩子一種開闊和「盡在掌握」的感覺,那麼可能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在遊戲中再一次被「隔離」了。我們之前常說的,《生化危機2》和《DOOM3》是「開門」的遊戲,一扇扇門的開啟代表著角色距離「正常」的遊戲世界越來越遠,《暗黑破壞神》一代也是以「層數」代表你距離最終魔王有多近,這顯然會讓玩家越來越緊張而不是放鬆。所以在少兒向的遊戲當中,鏡頭所到之處並不會有讓孩子們恐慌的未知元素,比如延伸向黑暗的走廊,比如漆黑的可能會有怪物倒吊在上面的天花板,等等,關卡信息的公開與透明非常重要。而《哈利波特1》的巨怪關卡就因為鏡頭和空間的設計成為了該作令人詬病的點。

《耀西的毛線世界》,鏡頭中沒有任何「隱藏危險」的元素

關於關卡中的謎題,也不宜設計的太難,提示應該給得明顯且直白。我們來看《口袋妖怪:紅寶石》中的一個例子

這關是熔巖團基地的迷宮,白色的原點踩上去可以傳送到不同的房間,只有不斷踩正確的傳送點才能夠走出迷宮通關。這個謎題的難易程度主要取決於試錯次數的設置,也就是在最壞情況下,踩錯幾次傳送點可以知道自己的傳送路線是錯誤的。最坑人的就是——你要連續傳3-4次才會發現,哦,傳錯了,死路……但是《口袋妖怪》裡就不會這樣,一般三個傳送點其中一個會直接傳送到一個獨立小房間,直接告訴玩家此路不通,一個是正確選項,只有一個可能會出現傳送2次發現是死路的狀況。

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謎題的提示更加明顯,很多解謎的過程也被省略,比如現在很多RPG種所流行的「開鎖小遊戲」在這作中就沒有被採用,僅僅需要瞄準需要開鎖的地方按下滑鼠哈利就可以直接施展開鎖魔法。遊戲中可以開鎖的地方也有很明顯並且很一致的「大鎖」標誌,就像上圖中央的那把金屬所一樣孩子們很容易就可以發現並且破解。總之,在少兒向遊戲中進行謎題的設置,讓孩子們調動一些洞察力和思考能力來進行試錯和破解,但是要避免把謎題設置得太難,並且儘量在附近給出易見易懂且有一致性的提示,提升孩子們在遊戲中的成就感,減少挫敗感。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同理,在關卡路線的設計上,少兒向遊戲應該採用較少的岔路,並且岔路都不應該過於深入(比如《風雲》和《仙劍奇俠傳》那種迷宮就不適合出現在少兒向遊戲裡面),在開放度較高鼓勵探索的遊戲中,也應該給指向主線的路徑足夠多的提示或者讓主線路徑比較明顯。

比如《星之卡比:鏡之迷宮》中,是以鏡子作為連結關卡的紐帶,對於主線有關鍵推進作用的鏡子也會設計的與眾不同,有獨特華麗的造型,就算是我這樣的純路痴玩家也不會因為迷路而卡關。

另外少兒向的遊戲,一般選擇非第一人稱視角會更加合理。選擇第一人稱視角除了可能會產生「暈3D」的不適狀態之外,在某種程度上和「應該讓玩家掌握全局信息」的這一點相悖,因為第一人稱視角在側邊和背後都有視野盲區,如果在這些盲區出現敵人或者機關,孩子們可能會受到驚嚇或者在遊戲過程中產生緊張的情緒。除了信息的收集效率更加優秀以外,非第一人稱視角可以讓玩家能快速自我定位(可以隨時知道我自己身處哪裡),這一點可以杜絕無頭蒼蠅式的瞎晃悠,因為至少玩家原路返回從新找路的難度低了很多,很多FPS遊戲卡關並不是因為敵人火力有多猛,而是因為「我天,我這是在哪?」

非第一人稱視角能方便地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圖出自《少女魔法師2》)

最後,非第一人稱視角能讓孩子們看到自己角色的外形,他們是很在乎自己控制的人物長什麼樣子的。

二、光影與色彩

在遊戲中,光線與陰影的組合可以營造出不同的遊戲氛圍,光線的作用並不僅僅是照明,有時候可以表達出一個關卡或者整個遊戲的主題,色彩同理。少兒向遊戲裡面在光效和色彩上其實都有套路可循。那麼下面就讓我們把少兒向遊戲裡面光線與色彩的運用手法一一解讀。

大家都知道,黑暗是一切恐怖的來源,它的可怕之處在於黑暗之中,一切是未知的。所以在少兒向的遊戲作品中,單一光源的情況儘量避免。沒錯,說的就是很多恐怖和懸疑遊戲中那種依靠手電筒作為唯一照明光源的表現方式,一定要避免。因為如果選擇這樣的手法,其實整個遊戲空間是被單一光源給分割開的。

你可以試想這樣一個場景:除了手電照射到的地方,其餘都是漆黑一團,假設你通過手電看到的是桌椅板凳,油畫花瓶這樣稀鬆平常的擺設,照樣會開始想「這間房子發生過什麼?」「在陰影處會不會有什麼東西等著我?」更別提看到的如果是黑貓、蝙蝠、盔甲之類的東西產生的聯想是什麼了。

還有,單一光源(比如上面提到的手電筒)還會營造出一種孤獨的感覺,光照之處和黑暗之處對比明顯,主體和周圍環境被完全隔離,會給玩家一種無助感,這也是少兒向遊戲中應該儘量避免的手法。

陰暗環境加單一光源的效果大概就是這樣……

色彩方面,雖然現在飽和度降低、明度變暗的「莫蘭迪色系」被各類藝術作品所青睞,但具體問題應該具體分析。少兒向遊戲中的配色,多數經典作品還是以高飽和度,顏色鮮豔為主。而卡茲和布裡德兩位學者對2500名兒童做過顏色傾向調查,結果表明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喜歡短波長的顏色,如藍色和綠色,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逐漸開始喜歡長波長的顏色,如橙色,紅色,黃色。

上圖是《星之卡比:群星聯盟》的遊戲截圖,上圖很好地給我們展示了一款少兒向遊戲色彩和光線應該如何使用:

極少的黑暗/陰影部分,畫面呈現出一個整體,沒有可能會突然出現的未知元素,所有的信息盡收眼底;

畫面明亮,光源充足,沒有出現因單一光源導致的「孤獨感」和「無助感」;

避免了側向打光的出現,光照角度全面,而側向打光一不注意就會出現遊戲人物被分為明暗兩半,也就是「陰陽臉」;

主角人物顏色較為鮮明,與背景色有一定差異,方便孩子們可以快速找到自己的角色;

鮮豔、明亮,高飽和度的顏色,讓玩家在遊戲的時候能夠更快進入放鬆狀態。翠綠的熱帶植物,蔚藍的大海和天空,甚至拿著雨傘從天而降的敵人也顯得那麼可愛,充滿童趣。

大多數成功的少兒向遊戲都可以看到這幾個共性,比如下圖的這四款。

左上《馬裡奧賽車》,左下《小小大星球3》,右上《咕嚕小天使》,右下《摩爾莊園》

可以說在《芝麻街》這樣的少兒木偶劇以及各類少兒動畫片作為先驅的這麼多年以後,遊戲設計師們已經完全掌握了其中光影以及色彩的搭配技巧,並且把它們搬到了自己的作品中,給孩子們展現出美輪美奐的虛擬世界。

經典動畫片《唐老鴨俱樂部》

三、景物細節

要塑造一個歡樂的,幻想中的童話王國離不開對各種景物細節的描繪。大家回憶一下,各類少兒向遊戲是如何表現這樣一種氛圍的?答案是擬人,除了敵人和主角以及NPC進行擬人化處理之外,景物中很多細節也可以擬人。帶著笑臉的雲朵和樹木,向你點頭致意的石頭、會把自己扔出去的骰子,不僅可以為遊戲平添幾分可愛,其實還一直提醒著各位玩家「這裡是虛擬的童話世界,不是現實世界,這裡發生的一切都不能當真」。之前已經有一些小孩子模仿遊戲中角色的行為導致傷殘的事件,而在那些案例中,孩子們模仿的遊戲大多是寫實風格的。年幼的孩子認知能力有限,也缺乏成熟的分辨能力,所以少兒向遊戲利用景物細節進行「去現實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截圖出自《虛擬人生》,注意圖中的兩個擬人元素

除了簡單的給景物加上五官和配上笑臉等表情之外,這裡還整理了幾類適合出現在少兒向遊戲中作為裝飾的景物元素:

1、美食,並且以蛋糕、甜甜圈、冰激凌等甜食居多。它們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歡的食物類型,美食能夠給人們帶來心情上的愉悅。由於條件反射的原因,玩家在遊戲中看到自己喜歡的美食之後也會產生愉悅的感覺。

2、小動物。大多數拼音書和幼兒童話書上都有很多小動物的配圖,這些小動物形象都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記憶,再加上本身就擁有特別可愛的外表,所以大多數孩子都非常喜歡小動物,包括之前《風暴英雄》以「兒童玩具」為主題的一支廣告,也把醜陋的縫合怪做了「小熊玩具」的皮膚。

3、小屋

《打字編年史》森林關卡中的各種小屋建築

不同於現實世界的鋼筋混凝土森林,作為少兒向遊戲背景中的小屋子,一般都不會顯得特別高大,並且很多都坐落於大自然中,比如森林中的小木屋,陽光下的風車磨坊,冰雪世界中的冰屋以及代表遊戲中皇室和權貴住所的小型迷你城堡,大多都有「世外桃源」的感覺。這些建築外表可愛美觀,側面反映出了遊戲世界中當地居民祥和的生活,讓玩家們能更加認同自己角色的遊戲目的(比如打倒壞蛋,或者尋找神器以讓遊戲世界恢復安寧)。同時,房屋這種人工造物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玩家的孤獨感,讓他們覺得自己並不是遊戲世界中唯一的一群人。

四、情節設定

一般來說,高分的遊戲劇情需要有深度,有內涵,甚至要有「細思極恐」的一些橋段。但對於少兒向的遊戲來說,劇情不宜太高深,反而應該簡單易懂,積極正面。

比如《虛擬人生》的劇情就是人類心魔具象化,主角被選中去打敗心魔和他們的統帥阿修羅王,一路上包括魯莽、馬虎等毛病都成了具體的敵人,玩家們需要將他們逐個擊敗;而《雙星物語》的劇情也非常簡單,主角為了尋找村子裡遺失的神像而展開毛線;《大富翁4》就更簡單粗暴了,世界各地的選手為了獎金參賽;《星之卡比鏡之迷宮》則是卡比為了通向真實世界找回破碎的鏡子碎片。

所以你看,少兒向的遊戲劇本沒有《軒轅劍》那樣的國讎家恨,也沒有《英雄無敵》那種陰謀詭計,更沒有《生化奇兵》那樣的劇情深度。簡單,但是合理,這就足夠了。但也不能傳遞負面的內容,還是以本文之前提到的幾款經典作品為例,《馬裡奧》系列對抗的是邪惡的庫巴王;《虛擬人生》對抗的是各種陋習,把壞習慣都做成怪物直接讓小玩家們對它們產生排斥;《咕嚕小天使》則是講述了友誼的力量,告訴孩子們應該多交朋友。類似《霸王》和《地下城守護者》那種操控惡魔軍團對抗人類的劇情必然不可能出現在少兒向的遊戲作品裡面。

鮮豔的顏色,俏皮的造型,擬人化的月亮,可愛的小屋子,還有一群朋友~(《咕嚕小天使》)

但有一個情節在此類遊戲中一定要注意——死亡。比較簡單粗暴的處理方法是在描述上採用「擊退」或者「擊敗」「擊倒」等字眼,比如《口袋妖怪》系列在寵物戰敗之後用的是「倒下」字樣,並且在精靈中心可以讓寵物完全恢復;《魔力寶貝》中的表現也是角色頭冒金星暈倒在地作為喪失戰鬥能力的標誌。

但是有時候遊戲角色的死亡難以迴避,那麼這個時候要注意的是,可以直接讓屍體「消失掉」,比如《馬裡奧》系列中踩掉的蘑菇頭是掉出版邊,《星之卡比》中吞掉的敵人可以吃掉讓卡比獲得相關的能力,或者突出來變成小星星作為飛行道具攻擊。血跡的使用也要特別謹慎,而斷手斷腳等殘缺的身體部位千萬不要出現,否則會讓遊戲氛圍變得怪異可怕。

相關焦點

  • 從《魔法少女伊莉雅》談起:當「兒童色情」與蘿莉控相遇
    整個的音樂氛圍和作畫都做的非常的好,對於人物的塑造豐滿,戰鬥場面魄力十足。而第三季的後半段,巴澤特等人怒幹黑霧,伊莉雅變身與幼閃大戰的橋段更是兩話,戰鬥的作畫極其優秀。巴澤特的打戲做的極棒,而伊莉雅的橋段甚至有不少馬戲的橋段,完全顛覆了對於兒童魔法少女片的認知。
  • 《形骸騎士》,一款融合彈幕、Furry等多要素Roguelite動作遊戲
    後來接觸到了一些圖形學還有3D遊戲的工作內容,也就開始轉向3D遊戲,做一些圖形相關的工作,期間參與了幾款手機遊戲的開發。但是最終覺得自己的興趣還是在單機遊戲上,所以也就開始製作《形骸騎士》這個遊戲了。我們的團隊也是有經驗豐富的製作人員和初入遊戲行業的新人,其中有部分人員之前參與了《影之刃》系列的開發,但是對於這個類型和風格的遊戲,我們也是一次新的嘗試。
  • 《生化危機6》一款被低估的精品遊戲
    一腳把槍踹下去不過這些優點累積起來的,只是一款看上去非常精品的單機遊戲。玩家對於「生化危機」這個招牌可是非常苛刻的。大家都知道最初的《生化危機》系列的主題是恐怖與解謎。這兩個要素在當初嚇壞了不少年輕不懂事的玩家。在《生化危機4》後才慢慢轉型的生化系列開始逐漸順應市場潮流減少的恐怖元素。
  • 《碧藍幻想Re: Link》新情報 基本動作要素和氛圍已完成
    齊藤健治:遊戲目前已經可以表現出基本的動作要素和氛圍,畫面也基本可以表現出《碧藍幻想》的世界觀。之後的情報也請大家持續關注! 《Project Re: Link》是怎麼樣一款遊戲? 齊藤健治:本作一款Cygames和白金工作室共同開發的遊戲!
  • 【旅道設計】兒童娛樂空間的六個案例,好設計助力兒童成長
    在玩的過程中,處處有探索有創造,有助於培養更為靈活的思維能力、塑造他們的創造精神、增強他們的語言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為大家整理分享了兒童娛樂空間的六個相關案例。說起兒童樂園設計,最近大火的新加坡樟宜機場探索滑梯,可謂賺足了人們的眼球,一起來看看!
  • 去氪降價補款的《女神駕到》,或許是一款另類偶像遊戲
    去氪降價補款的《女神駕到》,或許是一款另類偶像遊戲 來源:www.18183.com作者:曉鏑時間:2018-11-27 分享到: 《女神駕到》在上線之初,就掀起了一陣關於它氪金、真人偶像以及戀愛模擬要素的激烈討論,作為一款涵蓋了上訴內容的遊戲
  • 【兒童節快樂】在這幾款遊戲裡,讓我們回到小時候
    畢竟那天老爸老媽會領著我出去吃頓好的,晚上好像還有晚會可以看(雖說有點無聊)。後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兒童節」這個名字就好像是大家談資裡的梗一樣。我們一邊互相嘲諷著大齡兒童,一邊回憶起童年時代裡的點點滴滴,感慨「時光一去永不會,往事只能回味~憶童年時竹馬青……」扯遠了。總之,有很多人都幻想著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童年,度過純真快樂的一天。
  • 西山居做了一款二次元遊戲,還殺入了日本遊戲免費榜前十!
    目前看來,西山居世遊的堅持,是為了研發一款能夠代替前作的新作。而隨後很快呼之欲出的,便是全新的少女咖啡槍系列續作——《雙生視界:少女咖啡槍2》。而遊戲的日服上線,也標誌著它成為了西山居世遊自研的又一款出海手遊。(遊戲的日本地區代理發行商為Marvelous Inc.,國內則為B站)作為二次元文化發源地的日本,其用戶群體既渴求著優質的二次元遊戲,同時又有著較高的門檻標準。而從9月20日上線至今的數據來看,《雙生視界》表現較為出色,特別是營收方面,整體呈穩步上升的趨勢。
  • 【好資源】六一兒童節的舞臺髮型設計與搭配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幾款幼兒女生六一兒童節的舞臺髮型。 瓜子臉的兒童,看起來是特別的可愛,一款高位馬尾頭髮型,頭髮有點小蓬鬆,特別的漂亮。很適合六一兒童節的扎法。無劉海的一款雙花苞頭的髮型扎法,也是很適合兒童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扎的一種髮型的扎法,頭髮看真情為是很可愛又很時尚的。  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
  • 嚇人與遊戲性:將一款恐怖遊戲做得"好玩"有多難?
    而驚雷一般出現的《惡靈附身1》,與成功回歸原點的《生化危機7》,則是正兒八經的「恐怖遊戲」,它們除了在設計目標上「想要把你嚇死」之外,剝離開這些提供恐怖氛圍的素材,還有一整套內在的完備的遊戲系統。這裡說句不怕得罪人的話,是因為「它們的遊戲性偏差」,他們在「嚇死你」的這個層面做到了頂尖,無論是場景裡的心理暗示、氛圍營造、驚嚇點的設計、嚇人手段的花樣還是怪物的設計都足夠厲害,但作為一款遊戲,它們很難說得上「好玩」。正因為它們在「恐怖」上的頂尖和「遊戲性」上的薄弱,讓人產生了「太恐怖的遊戲賣不出去」的假象。那你又怎麼解釋《死亡空間》的下場?
  • 界面視覺設計要素:字體篇
    字體是界面設計中重要的構成要素之一,它能輔助信息的傳遞,是文字的外在表現形式;字體還可以通過其獨有的藝術魅力,表達情感體驗,並塑造品牌形象。本文總結了字體設計的重要性、界面常用字體推薦以及國內外權威設計體系中對字號、行高、字重的選擇和設置。如果你想對界面字體設計有更深一步地了解和運用,本文將會提供一些幫助。一、字體1.
  • 這款steam遊戲新史低+免費試玩!《生化8》18+要素過多!國產恐怖解謎遊戲即將上線!
    卡普空擴展了開發者規模,並且在外包團隊的幫助之下能夠在每一年內都順利推出一款《生化危機》遊戲。舉個例子,《生化危機8》從2016年後半年就開始開發了,到發售的時候已經開發了四年半的時間,這也得益於CAPCOM有條不紊的項目管理;
  • 6款熱門兒童拼音APP評測:在遊戲中學習,誰更勝一籌?
    近年來,兒童拼音APP逐漸成為年輕家長們的重要選擇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已有幾十款兒童拼音類APP。哪些兒童拼音APP學習效果比較好?從兒童長遠發展角度來看,拼音有必要提前學嗎?6款兒童拼音APP適用年齡略有不同,洪恩拼音拼讀針對3-8歲兒童,哈囉拼音針對6-8歲兒童,悟空拼音、2kids學拼音則是針對學齡前兒童,兔小貝拼音未明確適用年齡。可以看出,5-6歲這一年齡段都在涵蓋之中。
  • 剛剛登陸Switch的《女巫布萊爾》是一款什麼樣的遊戲?
    《女巫布萊爾》已經在昨天登錄Switch平臺,在決定是否入手這款遊戲之前,也許你需要看一看這篇純粹體驗之後的簡單評測。 【遊戲恐怖氛圍的營造依賴劇情體驗,文中會有少的提及劇情內容】PTSD患者的詭譎噩夢《女巫布萊爾》的故事發生在電影劇情的兩年之後。
  • PSV遊戲《東京迷城》評測:一款不亞於伊蘇8的神作
    大家好,好久沒有給大家推薦遊戲了,因為自己也不知道玩什麼遊戲好,很多遊戲都玩到一半就不玩了,前幾天村裡下大雨還停電了,好在PSV在身邊,停電也不怕,剛好電腦裡有幾個PSV遊戲,就傳到PSV玩了一下,今天就給大家推薦我停電那天玩的遊戲吧,PSV遊戲,這個遊戲名字叫做《東京迷城》。
  • 一款可圈可點的彈幕射擊遊戲
    關於遊戲發行商 Armor Games 多少是有點名氣的,諸如像素冒險的《蘇打地牢》、益智休閒的《孔明鎖》,以及前不久上架的可愛動作遊戲《貓之旅途》等都可說明這家廠商出品的質量有保證,無論是在畫面表現,還是在可玩度上。
  • 如何做一款進入蘋果年度精選的音樂遊戲? 遊戲葡萄
    葡萄君採訪了臺灣Rayark公司CEO遊名揚,以及香港獨立遊戲製作團隊C4 Cat,他們的音遊產品在實現「演奏感」的同時,分別從劇情和難度的方向做出了嘗試。《Deemo》和《Cytus》這兩款音樂遊戲想必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在我們的App Store付費榜沒有被玩壞以前,這兩款遊戲幾乎一直都排在前列,它們的開發商便是臺灣Rayark,其中《Deemo》還入圍了蘋果2014年度精選榜。
  • 冰雪公主兒童畫畫遊戲
    適合0-6歲寶寶兒童繪畫早教的幼教育兒畫畫遊戲畫中畫板。如果你想要一款好的幼教育兒遊戲軟體,或者你的寶貝女兒喜歡塗色,喜歡冰雪奇緣電影的艾莎公主,冰雪王國裡的安娜公主,或者是童話故事裡的長髮姑娘的女孩們,就是這款兒童畫畫早教塗手簡書軟體啦。電影畫板畫冊裡的公主女孩們等你塗色換裝哦。孩子可以用這款繪畫塗手簡書軟體和不同顏色畫筆達到小女孩幼教育兒的早教效果。
  • 評測了熱門的7款兒童點讀筆 發現了幾個嚴肅問題
    就目前來看,雖然早教產品五花八門,但點讀筆因為實用的功能和超高的性價比在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得到了不少家長的青睞,那兒童點讀筆是否值得購買?又如何選擇一款忠於育人的兒童點讀筆?外觀小結:七款各有千秋 但是談不上優秀單單從七款學習點讀筆的外觀、做工以及機身材質來看,七款產品設計各異,產品也各有優勢,但做工粗糙是幾款產品的共性,七款產品在做工品控上的表現也並不出色,產品縫隙嚴重,幾款產品外觀看起來比較廉價。
  • 專訪《符文之地傳說》設計師:一款不賣卡包的《英雄聯盟》卡牌遊戲
    編者按:雖然 Riot Games 在前不久的《英雄聯盟》十周年慶典上公布了大量全新企劃,但離我們最近的無非就是《英雄聯盟》手遊和一款名為《符文之地傳說》的卡牌遊戲了。這款以《英雄聯盟》世界觀打造的全新策略卡牌遊戲目前已經有了很高的完成度,其華麗的特效和頗具匠心的設計也博得了不少玩家和粉絲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