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槍栓
近日全國各地汛期來臨,湖北多地紛紛告急,特別是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地段,一河堤出現了200米長的決口。情況危急,中部戰區空降兵某旅奉命連夜馳援,迅速組織加固加高堤壩、堵截決口,填堵管湧、堵塞漏洞等排除險情。
▲官兵用鐵鍬搬運沙石
因堤岸土質鬆軟,不便展開工程機械作業,官兵們採取了人工搶險作業的方式,先搭防洪堤骨架,再填沙袋,連續奮戰一晝夜成功築起了一道長200米、高5米的防洪堤,再次展現了人民子弟兵為人民的光輝形象。
▲圍堤打樁
危急時刻能禦敵千裡之外,災難面前能救人民於水火之中,這是解放軍的神聖職責。抗洪搶險被譽為非戰爭軍事行動,類似於這樣的軍事行動還有哪些?
"非戰爭軍事行動"顧名思義,就是除了戰爭以外,部隊統一組織的活動,主要包括國家援助、安全援助、人道主義援助、搶險救災、反恐怖、緝毒、武裝護送、聯合演習、顯示武力、攻擊與突襲、撤離非戰鬥人員、強制實現和平、支持或鎮壓暴亂以及支援國內地方政府等活動。
▲軍車出動抗災救災
最早運用這一稱呼的是,1993年美國陸軍《作戰綱要》,指出冷戰結束後新的國際環境建立,和平與戰爭的界限已變得不那麼清晰,軍事力量在技術上的靈活性與多樣性以及國際關係的革命性變化,已使得一個國家可以運用軍事手段去實現,許多因政治目的而無需進行戰爭。這就要求準備以戰爭手段解決問題的同時,必須通過尋求非戰爭軍事行動來維護和實現國家利益。
▲抗洪救災解放軍奔赴一線
為實現國家利益而採取的軍事行動,這個觀點還比較狹隘,在我國非戰爭軍事行動還體現在動用部隊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早已體現在解放軍的各項軍事實踐中,特別是應對天災早已成為人民心目中的精神支柱。
1976年7月,河北唐山市豐南一帶發生了芮氏7.8級地震,造成24萬餘人死亡,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上死亡人數第二。地震發生後解放軍各個軍區,迅速集結派往災區,北京軍區派出了2.7萬多人,140多個醫療救助隊伍,6500多輛不同類型的車輛。瀋陽軍區在地震發生的第二天也火速趕往地震第一線進行緊急救援工作。7天時間內,參與救援工作的人數已經達到了十幾萬人,車輛達到5000餘輛,起降救援飛機達800架次,運送傷員數千人,運送救援物資上千噸。許多戰士僅有的救災工具就是一雙手,大多數指甲脫落,血肉模糊。
▲唐山地震城市被夷為平地
▲鐵軌嚴重變形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建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芮氏7.8級特大地震,10多萬平方公裡被嚴重破壞,超過近7萬人死亡,3萬多人受傷,1萬多人失蹤,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震後不到兩個小時,解放軍迅速啟動軍交保障應急預案,調集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戰時運輸保障力量,構築起了立體通道。災區軍用機場全部緊急開放,華北、中原各地上萬大軍,搭乘200餘架次大中型運輸機、數十架各型直升機呼嘯出徵。近百班次軍列、上萬臺次車輛,穿山越嶺,星夜兼程。上萬名武警部隊官兵鐵路輸送、摩託化機動,千裡馳援。許多人高呼:"解放軍來了!我們有救了!"
▲解放軍緊急救治傷員
大災無情人有情。1998年長江發生了自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整個抗洪搶險過程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共出動了30餘萬人,1.2萬輛各型汽車,1千多艘舟艇,200餘架飛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軍為抵禦自然災害動用兵力、裝備最多的一次軍事行動。參加抗洪搶險的部隊共搶修加固堤壩1萬多公裡,封堵決口和排除險情1.4萬餘處,救出遇險群眾300多萬人。李向群等多名官兵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誓與大堤共存亡
新時代解放軍擔負著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任務。解放軍永遠是人民的主心骨,這話不是吹的。在每次與大自然鬥爭的非軍事行動中都用實際證明了人民軍隊為人民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