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素材由被採訪者提供)
溫州網9月7日訊(記者 黃夢思)每次路過「強達名表維修中心」,總能看到店內的老師傅們頭戴著筒狀放大鏡,手戴橡膠指套,在高倍鏡的幫助下,修復有問題的鐘表機芯。其中一位,便是國家級的鐘表維修大師陳強達。70歲的陳強達非常低調,他一門心思撲在鐘錶維修事業上,對他而言,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還是畢生的愛好,他沉浸於方寸錶盤的微小零部件裡,用匠人精神打磨,讓鐘錶重獲新生。
近年來,溫州市區繁華的解放街沿線店鋪不停地易主,然而,這家「強達名表維修中心」從原來的一間小店,慢慢拓寬成三間,名氣越做越大,還創立了強達鐘錶文化中心。近日,「在身邊·小康故事」網絡主題報導活動之《歡迎來我家做客》報導小組來到「強達名表維修中心」,聽陳強達父子,述說自家從物質小康到精神小康的故事。
起步:國企下崗再創業
說起與鐘錶的淵源,陳強達提到了他的老父親:「我的父親有兩大喜好:儲蓄和收藏。父親對收藏鐘錶情有獨鍾,生前共收藏100餘件珍貴的稀品,如紅船精神紀念鍾、開國大典紀念鍾等。」從小動手能力就很強的陳強達受父親影響,開始琢磨起修理鐘錶這件事兒——把壞了的鐘表重新修復,讓它重新發出滴答滴答的美妙旋律,這讓他成就感滿滿。這也為他走上鐘錶維修行業打下基礎。
陳強達是老三屆生,年輕時當過知青,幹過木工、鉗工,也做過銷售、行政人員、廠長,後來還做過民警。然而因痴迷於鐘錶維修,而立之年的陳強達來到溫州中百商場鐘錶維修部做一名專業的鐘表修理師傅。
2000年,溫州中百商城改制,陳強達選擇「買斷工齡」,主動「下崗」。2002年,他在市區解放街開出「強達名表維修中心」。
「當時在國企上班,年收入有2萬元左右,生活穩定,下崗後,自立門戶,說實話,有些害怕也有些擔心。」陳強達說。然而,邁出這一步後,他意識到,原來的只是小天地,而外面才是大世界。
陳強達下崗創業後,不僅改善了生活質量,還提升了修復鐘錶的技術。從之前維修中檔鐘錶為主,到慢慢接觸像百達翡麗、江詩丹頓、愛彼等國際高端名表,到現在能維修陀飛輪、三問、萬年曆、多功能等世界上最複雜的高難度機械錶機芯,他的鐘表修復技能在創業過程中得到不斷提升。
提升:打響「強達維修」品牌知名度
強達名表維修為什麼在溫州如此出名?
陳強達笑著說,「除了技術,還要有信譽和服務態度。」
去年,一女顧客買來才兩個月的歐米茄雙鷹腕錶被汽車碾壓,表殼支離破碎,零件散架,貝母錶盤全毀,上海售後維修估價7萬元。女顧客經人介紹,找到「強達名表維修中心」。
「這隻表市場價格大概在七萬元左右,當時拿過來的時候,基本全廢了。」陳強達說,他和他的團隊耗時7個月,重新修復組裝,成功復原,僅收顧客2萬元維修費。這讓女顧客開心不已。
「維修鐘錶,就好像醫生治病,把支離破碎的鐘表修復完好,讓它重獲新生,這便是我最開心的事兒,成就感滿滿。」陳強達說,一直以來,他要求自己和團隊要堅守四個維修原則:在鐘錶修復的允許範圍內,一是修後鐘錶沒有修的痕跡;二是修後的鐘表要走時準確;三是修後的腕錶要防水;四是修後的鐘表要耐走,不能修好後短時間內又壞了。
陳強達說,服務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強達名表維修中心」接待深夜來訪的客人
一天深夜,一顧客致電錶示,其歐米茄腕錶進水了,需要修復。同時接到緊急電話的陳強達和陳瑞祥父子倆火速趕到維修中心。
「手錶進水,需要緊急修復處理,要不然氧化了,後果會很嚴重。」陳強達說,這也是顧客的一份信任。事後,記者了解到,陳強達的維修店全年無休,只為滿足顧客的緊急需要。
正是因為執著的工匠精神,對客戶負責的態度,「強達名表維修中心」如今成為溫州鐘錶業當之無愧的一個招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忠實顧客。
飛躍:向精神小康邁進 引領溫州鐘錶文化走向世界
「小康生活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富裕,更是精神文化素質的提升。」陳強達說,鐘錶修復事業越辦越大,離不開兒子陳瑞祥的加入。
2008年,陳瑞祥代父親參加在香港舉辦的研討會,幾位業內人的一句「溫州人只是有錢,哪懂什麼鐘錶文化?」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回溫後,他與父親商議,決定加入鐘錶行業,打造鐘表文化,為溫州人爭一口氣。
「我當時極力反對,他事業前景那麼好,而我們這行,辛苦也不掙錢。」陳強達說,然而,同樣愛好鐘錶的兒子成功說服了他,並做得有聲有色。
陳瑞祥
陳瑞祥加入後,首先給自家的鐘表修理店做了幾個升級之舉,一是擴充了門面規模;二是利用資源迅速與多家國際名表廠商建立合作關係,使原裝零配件無憂。隨後,陳瑞祥自己去北京、上海、西安、香港等地拜師學藝,並師從國家輕工業鐘錶研究所韓天明教授,學習鐘錶歷史、技術、品牌等知識,為鐘錶文化之夢打下基礎。
「如今,他要比我優秀得多!不光是技術,他對鐘錶文化的理解也比我要透徹!」陳強達自豪地說。
傳統鐘錶的終極價值在於文化。2015年,甌江路的強達鐘錶文化中心正式創立,這是父子倆共同打造的一個致力於古董鐘錶研究和傳播鐘錶文化的交流場所。在爺爺和父親收藏鐘錶的基礎上,陳瑞祥搜羅全球各種古董名表,如今,已收藏了各式鐘錶5000餘件。其中,「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新中國第一座大型水電站建成」等三件珍貴的紀念座鐘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獸首腕錶」
「爺爺收藏、整理鐘錶,父親修復鐘錶,我在他們收藏和修復的基礎上,再進行鐘錶設計研發,制定鐘錶行業標準等。」陳瑞祥說,他歷時5年同國際大師合作完成的「獸首腕錶」,把中國元素與腕錶完美融合,深受國內外業內人士好評。
為了讓更多溫州人了解鐘錶文化,在鐘錶文化領域實現「文化脫貧」,陳瑞祥與父親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公益事業上。他們從收藏品中挑選出2000餘件鐘表進行修復,經歷3年,共修復100餘件鐘表,作為「時光的印記」鐘錶展的陳列品。如今,「時光的印記」鐘錶展正在各地巡展。從2018年至今,陳氏家族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溫州博物館、世界溫州人博物館等無償捐贈十二件珍貴的鐘表作品,為溫州的鐘表產業和文化事業做出貢獻。
此外,陳瑞祥還發起《走進鐘錶世界》公益活動,成功將鐘錶修復技藝申請成為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並連續舉辦「進社區送服務」免費維修鐘錶活動,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當問到未來有什麼新計劃時,陳瑞祥表示,作為百年鐘錶家族,爭取將鐘錶愛國主義基地落在溫州。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