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人氣演員三浦春馬被發現在家上吊自殺。消息一出,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畢竟就在四天前,三浦春馬還在微博上宣傳自己即將在九月份開播的新劇《金錢的結束是愛情的開始》。而從三浦春馬的最近動態也可以看出他的心情很好,此前還發自拍為高考生們打氣加油。
宣布這部作品的時候,同劇女主演還表示三浦春馬是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會積極應對的人。而自己則是看什麼事情都會很消極的態度。
這樣突然的離開讓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其實三浦春馬生前狀態並不好,日網傳出他生前患有抑鬱症。
另一個消息是一個四川的女大學生在可可西裡失聯18天後,最終被確認死亡,並且初步斷定她是抱著輕生的目的到達可可西裡,而且有可能服用了催眠等藥物,因為只發現了衣物也遺骸,真正的離開原因
還需考證。
如果尋找詩和遠方的危險我們可以預測,那麼抑鬱症患者的自殺傾向是無法預測的。
患上抑鬱症大多都是善良的人
這個可以這樣解釋:因為一個人不懂得攻擊別人,沒有發洩負面情緒的渠道,因而「好人」會比其他人更容易將攻擊轉向自己。抑鬱症是經常自我攻擊,極其敏感自責的人。
健康的人大部分人都是用防禦來讓自己感覺良好,但抑鬱症患者運用的防禦是——自我攻擊和自毀。
比如抑鬱症患者會經常自責,他們會把所有周圍出現的問題都歸結於自己,甚至當所有人都開始不理解自己和傷害自己時,採取的極端自殺方式也是一種終極的自我攻擊。
人們對抑鬱症的誤解、病恥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抑鬱症患者的如此低的就診率。
很多人沒辦法理解抑鬱症,可能在他們看來,抑鬱症就是一點挫折,難過,但是生而為人,誰都不容易,振作起來,不要再難過了,特別是自己的父母。
抑鬱本身就已經很痛苦了,很多父母還認為孩子是裝病逃避,這不但不會讓孩子擺脫負面情緒,反而更加逆反,加重抑鬱。
追溯抑鬱症患者的童年,他們大大小小都有很多創傷,要知道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一句經典的話: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
我不想分享如何治療抑鬱症,我只想和所謂自我覺得健康的人說,多一點微笑,少一點自私,多一點分享,少一些仇恨。
這個社會越來越物質,人們為了成為金錢的工具而變得越來越麻木,我們依然需要詩歌,需要對遠方美景的嚮往,需要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因為我們是人,我們是高級的動物。
是什麼讓我們變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請大愛這個世界,善待你身邊「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