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區公園路改造建設正迅速推進。8月29日中午,重近5噸的原溫州大酒店樓頂廣告牌被順利拆除。至此,這個被民間稱為上世紀溫州十大地標之一的老牌飯店,正式向新時代「脫帽致敬」。
老溫州人都津津樂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民廣場、老工人文化宮、市人民大會堂、解放電影院、新中國電影院、小南門碼頭、老南站、溫州大酒店、東甌大廈(十三層)、人民路被稱為「溫州十大地標」。30多年過去了,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這些老地標也逐漸改頭換面或消失。
8月29日下午,記者從公園路出發,逐一尋訪當年「十大地標」的今日模樣。
溫州大酒店位於市區公園路,其前身是1955年創辦的溫州旅館。1992年改名為溫州大酒店,2012年,這家承載了不少「老溫州」記憶的老牌飯店悄然關門。根據正在進行中的公園路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方案,溫州大酒店附近區域將被打造成「開元問禪」「城隍曲韻」等景點,與公園路其他正在改建打造的景點一起組成「公園路十景」,成為具有古城「東廟」文化特色的歷史街區。
與溫州大酒店相鄰的另外兩個老地標是原市人民大會堂和市工人文化宮,1987年刊發的《溫州鹿城區地名志》曾對人民大會堂有過這樣一段記載,「原溫州市人民大會堂位於五馬街道的府學巷,總面積4615平方米。大會堂為清代學府的一部分,新中國成立前,為國民黨永嘉縣黨部駐地。新中國成立後,由人民政府接收。1951年改建成磚木結構的溫州市人民大會堂。主體建築為禮堂,處在大院中央,面積為2162平方米。四面林蔭夾道,可停放多輛汽車。禮堂大廳上下二層,共有座位1474個,舞臺寬敞,可供大型劇團演出和放映電影,也可為大、中型會議服務……1984年後,先後又建成招待所和餐廳、會議室。」家住謝池巷的市民杜先生告訴記者,他從小愛集郵,工人文化宮離家近,裡面有郵票市場,是他小時候去得最多的地方,文化宮裡還有溫州最早的舞廳,經常聽到「蹦恰恰」的音樂聲,裡面還有當年特別流行的桌球、溫州最早的電玩室、各種培訓班,是那個年代的文化聚集地。2013年老工人文化宮被拆除,翌年,緊挨著的原市人民大會堂開拆,該地塊變成為公園路改造的重要節點「名城廣場」。除了引進各類現代休閒商業項目,「名城廣場」南廣場上將建設「泮橋」「泮池」「欞星門」等文廟代表性建築物,西樓二、三層將設有「溫州府學文廟展示館」,喚起此為「孔廟」原址的歷史記憶,重現「公園路十景」之一的「府學儒風」。
市區人民路最早是古城的南城牆,1949年後被改造成公路,車行道寬約七八米,1990年拓寬為12米。始於1988年3月的人民路改建工程首次嘗試宏觀控制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運行機制,成為當時國內舊城改建少有的樣板,整條人民路改造,投資12億元,沒有花國家一分錢,民間戲稱是「政府一毛不拔,事業興旺發達」。改建後拓寬至36米的人民路,在今天看來可能有些侷促了,但在當年,它是當之無愧的地標,兩邊多是高檔服裝品牌店,到人民路逛街購物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從人民路南站天橋拐到飛霞路今日電腦市場的西邊,就是「十大地標」之「老南站」,曾幾何時,溫州人一提起客運,就自然會想到南站。作為溫州最早的客貨運中心,它曾經聚集南北客商,見證了溫州專業市場的發達。1998年12月溫州汽車新南站建成開通,老南站客運業務全部搬至新南站。南站從此就成了口頭上的地名,專指南站天橋附近一帶,原址如今成為高端住宅小區乾順國際豪庭,小區樓下是時尚的美容美髮養生SPA店、眼鏡店、婚紗店等,沿店是整潔的小廣場,比起當年老南站緊臨飛霞路的逼仄,這裡交通大大改善,環境也美觀多了。
沿著人民路向西,很快就到了新中國影都,寬大的戶外顯示屏上正在播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國》預告片。這裡基本變化不大,主要是外牆多次美化,名稱也從最初的新中國劇院,到後來的新中國電影院,現在的新中國影都。市民楊先生說,「新中國」樓下的肯德基是最早進駐溫州的肯德基,剛開業的時候,隊伍排到門外,還有年輕人在店裡舉行婚禮。
新中國影都下一個紅綠燈口的城開天橋邊,就是曾經熱鬧非凡的小南門碼頭。當年河面舟楫穿梭、河邊店鋪密布、人行如蟻的場景早已沒有,沿河護欄上的船錨造型小品讓人莫名有些傷感。正在河邊納涼的王老先生今年80歲,家住河邊湖濱東樓住宅區。他說自己在小南門碼頭住了40多年,現在住的樓就建在以前的碼頭上。當年這裡是溫州內河水上交通樞紐,市民往狀元毛竹嶺、瑞安南門、甌海三溪(指瞿溪、郭溪、巨溪),都從這裡上船。每天一大早,販夫脖子掛著裝小吃的竹簍、木箱,沿碼頭一路叫賣,最美的鄉愁不過就是這些活生生的市井生活。上世紀90年代之後,溫州的公路交通逐漸發展完善,溫瑞內河客運漸漸萎縮,小南門碼頭漸漸變得安靜,幾經改造,2013年溫州水上巴士開通,起點站就設在小南門碼頭。
人民路繼續往西,右拐至信河街的松臺山下,就是當年的解放電影院舊址了。它的前身是溫州第一座專業電影院——光華電影院,1951年,該電影院由溫州軍分區收購,更名為解放電影院。1967年燒毀。1975年,解放電影院在松臺山麓易地復建,改名為解放影劇院。楊先生和愛人當年戀愛時,就常到這個電影院看電影。1999年9月,松臺山建造廣場,解放影劇院實施爆破拆除,從此,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如今,這裡是寬闊的廣場、蔥蔥的綠地,依然可以戀愛、休閒。
從信河街經廣場路,就到達人民廣場了。人民廣場始於1949年溫州解放,雖然這裡現在是一個大停車場。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裡是溫州商品經濟的一個展臺,各種各樣的展覽會、展銷會、博覽會都在這裡舉行,尤其是國慶展銷、春節展銷,都是市民必去的。直到後來溫州體育館慢慢承擔了展覽職能,2005年人民廣場被拆除。
鼎鼎大名的東甌大廈建成於1985年,位於市區望江路安瀾碼頭對面,溫州人習慣叫它「十三層」。當年,它以53米、13層的高度,遙遙把沿江其他平房甩在後頭,成為名副其實的溫州第一高樓,也是當時的浙江第一高樓。東甌大廈不僅成為渡船及客輪的航標和燈塔,也是溫州的一個形象窗口,是許多第一次踏上溫州土地的外鄉人必然要「瞻仰」的「景點」建築。當時流傳著這樣的笑話,說不少農村來的群眾因為頭戴草帽,在仰頭看東甌大廈時,帽子都會掉下來,所以看東甌大廈,一定要按住帽子。如今,東甌大廈變身海悅名邸大酒店、海悅名邸私房菜,雖然旁邊有更高樓安瀾大廈、海壇山莊等,它依然有一種卓爾不群的氣質,足見當年設計者和建造者的氣魄和格局。
(原標題《原溫州大酒店樓頂廣告牌順利拆除!這些曾經的十大地標,有你的記憶嗎》,編輯 張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