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底層,嬉笑怒罵,溫情感動,現實反思。寧浩這隻「壞猴子」打造出的「七十二變軍團」,確實有點意思。同樣是「寧式戲劇」的風格,這部《受益人》比起之前幾乎口碑登頂的《我不是藥神》,是要差了些火候。這不僅僅來源於導演申奧對於引申表達的生疏掌控,也來源於大家對於「壞猴子」的高度期望。但不可否認的是,《受益人》依然是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不論是飽滿的故事,還是新奇的視角,都對得起過2億的票房。
這部由大鵬和柳巖主演的愛情電影,主要講述了身兼網管與代駕的吳海,為了給兒子悠悠治療哮喘,在好友鍾振江的唆使下,騙取網紅主播嶽淼淼的好感,意圖將其殺害以詐取保險金的故事。
小人物的跌宕起伏的命運,在鏡頭下生動展現,導演申奧也意圖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來引發對於社會現象與人性的深度思考。
在我看來,劇中最為精妙的部分,則是導演通過塑造不同的對立矛盾,來體現故事的精彩程度和內部深意,從故事本身、角色性格到細節內容,都無一不體現著兩種矛盾對衝所帶來的火花,這種衝突不僅僅是把平淡變得有趣,還讓情感的表達更具魅力。接下來我將從三個方面來解析這部《受益人》帶給觀眾的「對立」之美。
1、題材與表達方式的對立矛盾
「天津男子給妻子買3000餘萬保險後普吉島殺妻」,這部電影的題材,很容易讓人聯想到2018年在泰國普吉島發生的「殺妻騙保案」。這樣的題材讓人下意識嗅到殘酷、悲慘的氣息。但《受益人》則反其道行之,用喜劇的形式來講述一樁看似「殘酷」的鬧劇,而看似荒誕的劇情裡,又總是透露著無盡的真實。
在故事的開頭,呈現鍾振江跟吳海對串證詞的場景,如同詢問室的幽閉空間,似乎一樁慘案已經發生,給予觀眾極大的遐想空間,卻又突然反轉。詐保的主題在觀眾心中埋下懸疑驚懼的種子,
而後又採用因果線性敘事的方式來講述這個扣人心弦的故事,從吳海的底層經歷展開描述,到一系列看似緊張卻又啼笑皆非的經歷,再到溫暖感人的結局,「設計詐騙」只作為故事的線索,似乎淪為了價值表達的附庸。
殘酷題材和喜劇溫馨表達,這兩個對立衝突的矛盾體,如同堅冰和燃火,在導演的巧妙結合下,變成一杯溫熱暖心的白開水,騙保不過是一場互相傷害,愛情才讓彼此都成為「受益人」。
2、真情與偽善的對立矛盾
做戲做得好能騙別人,做得不好只能騙騙自己。——蘇童
在這場圍繞「詐騙」展開的故事中,三個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環境的角色被刻畫的十分立體,各自也帶著不同的鮮豔色彩。嶽淼淼和吳海的愛情,吳海和鍾振江的友情,在這場騙局中,「真情」和「偽善」的對立讓整個故事充滿了「糾結」交織的精彩,也更加鮮明凸顯了人性溫情。
嶽淼淼柳巖在電影《受益人》當中,通過嶽淼淼這個角色的塑造,打破了許多觀眾對於她的固有認知,圈粉無數。而「嶽淼淼」之所以倍受青睞,源自於柳巖所表現出來的「真實」,也源自於這個角色身上所體現的「真情」。
嶽淼淼初現的形象,無非是拜金、妖嬈,幾乎博不得觀眾的好感,隨著劇情深入,卻能發現,這個做著直播的女人愛錢卻更愛家庭,對愛情純真又堅貞。即便知曉了吳海的謊言,也依然選擇為愛情奮不顧身,深愛吳海,用心疼愛著並非親生的悠悠。直到結尾,嶽淼淼其實都是騙局的受害者,但她卻依然用「真情」去詮釋善良本質。
鍾振江與嶽淼淼的「真情」相反,張子賢所扮演的鐘振江鍾哥,可謂是不折不扣偽善至極。挪用了公款填不上窟窿,卻把算盤打到好朋友吳海頭上。為了能讓吳海答應騙保的計劃,跟自己徹底站在一條陣線,他不惜用煙將悠悠差點嗆死,又假意送去醫院,以情感綁架來使吳海就範。
他為了逼迫吳海去演一出殺妻騙保的戲,自己先對吳海演了一齣好戲。如果說吳海的演技是拙劣的話,那鍾振江的演技可謂是毒辣。也正是他身上的這種「偽善」,和嶽淼淼的「真情」,在吳海身上不停作用著,讓戲劇衝突更具質感,也讓故事的發展變得更「糾結」,更加精彩。
吳海作為想給孩子看病的父親,嶽淼淼深情託付的丈夫,鍾振江企圖騙保的同夥。吳海是」真情「和」偽善「的被作用體,體現著重重糾結。起初是為了治療孩子,給孩子健康的成長環境而選擇妥協和欺騙,在逐漸感受到嶽淼淼的」真情「之後,他又極力想要守護好這個家庭。可忤逆鐘振江,自己就沒法得到更多的錢,給孩子治療改善環境。
他背負著壓力,在兩人中間周旋,也在這場騙局中蛻變。正如塞薩爾·帕韋塞所說,如果有一天,你把自己的弱點暴露在某個人面前,而那個人並沒有利用你的弱點來彰顯自己的力量,就說明,你將得到愛神的眷顧。他的弱點再明顯不過,鍾振江用「偽善」來利用,而嶽淼淼用「真情」來守護。
我想,當吳海最終決定自己的偏向時,這部電影要表達的含義已然呼之欲出。人生當中有許多決定要做,有很多十分沉重的選擇,但深情,是不容被辜負的。如果他真的為了騙保殺害了淼淼,且不說法律的制裁,他自己和悠悠都無法在這種煎熬當中生活下去。
3、理想與現實的對立矛盾
嶽淼淼和吳海的愛情,從「妥協」開始,也在「妥協」中綻放出溫情來。而這份「妥協」,源自於兩人理想和現實的對立矛盾。吳海的理想,無非是給予悠悠一個健康舒適的成長環境,可現實是,這個理想於他而言,就如同那一罐看不見抓不著的鑽石灣空氣,純淨美好卻遙不可及。所以他受盡委屈,不惜答應鐘振江的計劃,向卑劣的」惡「所妥協。
嶽淼淼的理想無非是找一個可靠的人,組建一個幸福的家庭。而現實是,她以為的夢想成真,實際不過由精美謊言層層包裹的滿地狼藉,每解開一層,便多見一分腐朽。但她卻從未放棄,每揭開一層,就更妥協一分,把所有的熱情都獻給哪怕已經搖搖欲墜的當下和以後。
理想和現實的對立矛盾,帶來一個回歸正途的吳海,也帶來一個令人心疼的嶽淼淼。這兩個人,都在騙局的旋渦裡被攪動,在愛情裡被撥正,在生活裡變成熟。
正如弗蘭·奧布萊恩所說:真正有意義的對話是建立在思想的衝突而不是融合上的。很顯然,這些對立矛盾所帶來的戲劇衝突,給了這部電影活力十足的生機。但這三重對立的矛盾,不僅僅是讓故事更顯有趣的戲碼,也是導演留下的隱性情緒表達和思考留白,我們也很容易從中讀到一些收穫:
1、騙局之中,沒有「受益人」其實這部名為《受益人》的電影裡,只有受害者,鍾振江心術不正,深受貪慾所害;吳海作為騙局執行者,深受良心責備;而嶽淼淼作為不知情者和騙局的目標,更是十足的受害者。
這場精心準備的騙局,無論成功與否,都不會有「受益人」,鍾振江挪用公款,夥同吳海一起碰瓷撞車訛取賠款,這場騙局成了,無非是築就一個貪心不足變態扭曲的瘋子,和一個備受煎熬的可憐人。而這場騙局的失敗,也只能說是給三個人的人生及時止損。
2、以「真情」脫下「偽裝」,自然卸下生活的疲憊電影中的三個角色都背負著厚重的偽裝,嶽淼淼在直播間裡百樣百態,博人眼球;吳海呢,為了做戲真實,借了寶馬,謊稱網吧老闆;鍾振江更不必說,作為主謀為了推動計劃進行甚至假扮監管部門科長。一如生活當中帶著各色面具生活的人們,精緻到極點的下午茶朋友圈背後,是用一頓泡麵填飽的午夜;即便是在悲傷和重壓的情緒下,也還是撐起看似堅強的笑臉。
理察·麥奎爾在《Here》裡面說:沒有人真正掌握生活的藝術,每個人都只是在黑暗中踉蹌而已。事實如此,戴上面具的生活並沒有變得很好,只是踉蹌前行而已,疲倦不少半分。但總有一份溫情,能讓我們脫下面具和偽裝,放肆笑或者放聲哭。在純真的溫情中,卸下生活的疲憊,重拾熱情,這也許就是《受益人》通過人性的矛盾所體現出的情感呼聲。
3、身處陰溝,「樂觀」才能自救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後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然後才戰勝生活。——汪國真
與其說是吳海良心發現救了淼淼,倒不如說嶽淼淼是拯救他生活的貴人。這個看似光鮮的主播過得好嗎?逼仄的出租房,殘破的原生家庭,經歷過幾個渣男的孤獨人生,好不容易遇到個「情真意切還多金」的吳海,也不過是一場更深的騙局。這是什麼狗血人生,什麼倒黴遭遇,但這個身處「陰溝」裡的女人,在停業的網吧裡翩翩起舞;把名表當抵債;吃辣椒大賽給吳海贏回一輛電動車。她的樂觀,讓吳海也能看到漫天星光。
生活不會因為你的煩惱、苦楚就施以同情變得更好,但樂觀的人卻不會把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差。跌入泥濘能看見馨香野花,被甩上天空能近觀點點星辰,其實樂觀想想,生活也沒那麼糟,明天也值得期待。
結語:
騙局、愛情、鬧劇,或許說到底,這部《受益人》想要講的,不過是人性和現實。只是劇情上的略顯生硬讓角色緊跟著也有了極重的臉譜化,好的極好,壞的極壞,本來以細節鋪陳的真實性又變得氤氳模糊。但很多故事,就像我們在生活裡一段滋味十足難忘至極的旅行,我們在冷冽的風裡愛過也哭過、躊躇過溫暖過,再向前走的時候,心底總是有著溫熱的能量。這也許,就是《受益人》帶給我們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