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6 聖約翰大學理學院院長陳聯磐聘書
尺寸:27.5×21.5cm
作品分類:古籍善本>書札文牘
估價:無底價
專場:古籍文獻—版畫專場
拍賣時間:2019-07-15
拍賣公司:中鴻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2019春季拍賣會
提要:陳聯磐,1906年出生,福建福州人。1952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30年畢業於聖約翰大學理學院化學系,1932年獲聖約翰大學理科碩士學位,先後任聖約翰大學教授、化學系主任、理學院院長。
你知道中國最早的現代大學是哪所嗎?答案是:聖約翰大學,如今聽過這名字的國人應該是鳳毛麟角了,更別說知道這所大學。
中國最早的現代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St. John's University),簡稱聖約翰、約大,誕生於1879年,初名聖約翰書院。1881年成為中國首座全英語授課的學校。1892年起開設大學課程,1905年升格為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育學府。1913年開始招收研究生。至1949年春,學校設有文、理、醫、工、神5個學院和附屬中學,在校學生1200餘人。該校最後佔地面積達348畝,建有校舍樓館、住宅約50所。
聖約翰大學是當時上海乃至全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美國多所名牌大學如耶魯大學等,皆承認約大學生的學歷,並給予直升其研究生院的優待。卜舫濟主持聖約翰校政長達53年之久,對學校的發展起到了很大影響。該校師生具有反清、反殖民主義的光榮傳統,上海歷次的學生愛國運動,都有約大學生積極參加。73年的辦學歷程中,聖約翰大學享有「東方哈佛」、「外交人才的養成所」等盛名,更是培育出了顧維鈞、宋子文、顏福慶、嚴家淦、劉鴻生、林語堂、潘序倫、鄒韜奮、榮毅仁、經叔平、貝聿銘、張愛玲、孟憲承、周有光等一大批聲名顯赫的校友,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傳奇。
1952年院系調整,聖約翰大學被撤銷,其院系分別併入華東師範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交通大學、上海第二醫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華東政法學院,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聖約翰大學的第一
1880年,醫科由上海同仁醫院院長文恆理(H. W. Boone)創辦,開滬上西醫教育之先河。
1890年5月,應加拿大籍體育教師李藹門的建議,聖約翰首次舉行了以田徑為主的運動會,由此成為中國體育運動會、田徑運動會的最早舉辦者。
1892年起,正式開設大學課程,並將英語作為最重要的學科教授,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和中國首座全英語授課的學校。
1896年,聖約翰形成文科、理科、醫科、神學科及預科的教學格局,為滬上唯一高等學府,對東南地區高等教育的改革產生深遠影響。
1898年,聖約翰曾獲得兩江總督劉坤一所贈的200支槍,此後每周組織學生進行操練,是中國最早對學生實行軍訓的大學。1900年成立了同學會,是國內最早成立校友會的大學。1901年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正式的足球隊。
1906年以後,聖約翰的畢業生還可以進入美國各大學深造,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甚至同意免試招收,所以吸引了大批學生報考。
1906年,醫科學制改為七年,畢業者授予博士學位,是中國最早授予醫學博士學位的學校之一。
1911年開始實行學分制、學銜制。1913年開始招收研究生。聖約翰大學後來發展成為一所擁有文、理、醫、工、神、農六大學院17個系的綜合性教會大學,是當時上海乃至全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
1919年聖約翰大學成立40周年之際,校友和學生捐建的中國第一座現代大學體育館「顧斐德紀念體育室」落成啟用(英籍教授顧斐德1894年到約大科學系任主任,是約大最初體育運動發起者),其中室內遊泳池更為當時罕見。1920年6月9日,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邀請聖約翰大學遊泳隊至該會泳池參加遊泳比賽,這是上海歷史上的第一次遊泳比賽。
1921年創辦了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個新聞專業。
1942年,約大成立建築工程系,是上海高校中第一個建築系,也是中國近代時期最早全面引進現代建築思想的教學機構。
聖約翰大學是首個將西方教學風格引入中國的學校,除了極重視英語教學以外,也十分強調禮儀、宗教、體育和課外活動。
檔案和拆分情況
聖約翰大學的檔案,主要儲存在上海市檔案館(保存約大檔案4000餘卷)和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2016年,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收藏了聖約翰大學校友會校友代表捐贈的一批「民國上海聖約翰大學文物文獻」,這批文物由歷屆約大校友捐出,共計41組99件,其中各類畢業證書近20件,最早的是1915年聖約翰大學備館(即大學預科)畢業證書。
1952年秋,聖約翰大學撤銷,在院系調整中被拆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校址所在地現為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長寧區萬航渡路1575號)。約大辦校70餘年,畢業學生6500人,肄業學生4282人。
聖約翰大學被分拆的情況如下:
1949年和1952年,新聞系和外文系、中文系(部分)併入復旦大學。
1951年,土木工程系、建築工程系併入同濟大學。
1952年,機械工程系併入交通大學;
經濟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
政治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
理學院(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教育系、中文系(部分)併入華東師範大學;
醫學院參與組建上海第二醫學院,後更名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取消神學院,學生轉入南京的金陵協和神學院;
傑出校友遍天下
顧維鈞: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
施肇基:政治家,外交家
宋子文:政治家,金融家,外交家
榮毅仁:紅色資本家,前國家副主席,中信集團創始人
鄒韜奮:傑出的出版家和新聞記者
鄒文懷:香港電影教父,締造出李小龍和成龍兩位國際巨星及許多演藝明星,嘉禾集團創始人
林語堂:文學家,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學主任,新加坡南洋大學創始人
張愛玲: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
潘序倫:中國現代會計之父,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創始人
貝聿銘:世界著名建築大師
經叔平:老上海商業巨子,民生銀行創始人,前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
史久鏞:前聯合國國際法院院長、大法官
黃嘉華:外交家,前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委員
容永道: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創始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吳宓:文學家,國學大師,詩人
吳宗錫:著名評彈理論家,前上海市曲藝家協會主席
吳肇光:中國外科醫學奠基人
鬱知非:中國血液病學奠基人
郭迪:中國兒童保健學科奠基人
顏福慶:上海醫科大學和中華醫學會創始人
張乃崢:中國風溼病學奠基人
孫學悟:中國基礎化學工業奠基人
顧震隆:中國複合材料研究奠基人
羅榮安:中國航空教育開拓者
劉鴻生:老上海實業大王
劉以鬯:經典電影《花樣年華》的原著作者,前香港作家聯會會長
連橫:臺灣著名愛國詩人和史學家
俞大維:兵工學家,政治家,哲學家
李慎之:哲學家,社會學家
張仲禮:經濟學家,前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
蔣一成:石油勘探專家,美國亞洲協會主席
嚴家淦:政治家,前臺灣地區領導人
陳成達:中國足球界元老
董健吾:紅色牧師,中央特科重要成員
丁光訓:愛國宗教領袖,前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
馬約翰:體育教育家,前中國田徑協會主席、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主席
孟憲承:教育家,華東師範大學首任校長
蔡至勇:華爾街第一個華人大亨
周詒春:清華大學奠基人
周有光:漢語拼音創始人
魯平:前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
辜嚴倬云:社會活動家,臺灣海基會首任會長辜振甫夫人、臺灣聖約翰科技大學董事長
聖約翰培養的學生中,當選兩院院士的有龔嶽亭、肖碧蓮、劉彤華、黃量、蔣錫夔、江紹基、翁心植、魏敦山、李繼侗、周勤之等;
工商屆的還有劉吉生、宋子良、宋子安、孔令侃、陳行、陳邃衡、孫梅堂、孫廷芳、童少生、黃振聲、吳舜文、古勝祥等;政治屆的還有史悠明、張祥麟、刁作謙、刁敏謙、黃金祺、朱啟禎、鍾士元、錢李仁等;文藝屆的還有嚴停雲、成幼殊、陳驫、曾楚霖、董鼎山、董樂山、董愛琳、何佔春、黃沙、瞿希賢、沈湘、盧燕等;教育屆和學術屆的還有沈嗣良、趙修鴻、曹雲祥、嚴鶴齡、嚴鳳霞、蕭孝嶸、劉廷芳、劉恆椽、楊蔭瀏、曾虛白、陳鶴琴、陳文鏡、張問清、朱傳一、範敬宜、黃嘉德、吳冠芸、吳元黎、胡明揚、魏宗舒、蔣中一、陳聯磐、錢紹昌、陸如山、倪哲明、王永年、高尚全等;建築屆的還有范文照、沈祖海、羅小未等;醫學屆的還有刁信德、牛惠霖、牛惠生、林樹模、戴士銘、黃銘新、屠規益、董方中、徐德隆、徐家裕、夏求明、吳潔、錢紹禎、錢貽簡等;宗教領袖還有陳永恩、徐誠斌、韓文藻、曹聖潔等。
被聖約翰授予榮譽博士學位的有顏惠慶、李登輝、張伯苓、黃炎培、王寵惠、伍連德、陳光甫、陶行知、吳貽芳、晏陽初、誠靜怡、鄭和甫等。
很多聖約翰校友都曾對中國的歷史進程和所在的行業領域起到過重要影響。
4566 聖約翰大學理學院院長陳聯磐聘書
尺寸:27.5×21.5cm
作品分類:古籍善本>書札文牘
估價:無底價
專場:古籍文獻—版畫專場
拍賣時間:2019-07-15
拍賣公司:中鴻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2019春季拍賣會
提要:陳聯磐,1906年出生,福建福州人。1952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30年畢業於聖約翰大學理學院化學系,1932年獲聖約翰大學理科碩士學位,先後任聖約翰大學教授、化學系主任、理學院院長。
楊寬麟(1891-1971)出生於清光緒17年,早年畢業於聖約翰大學文學院,於20歲時(1911年)申請獲清華學校津貼,加上親友的資助赴美國留學,在密西根大學獲學士(1915)和碩士(1916)學位,1917年回國。後在1920年開辦華啟工程司,是我國最早的國人開辦的以結構設計為主業的事務所之一,併兼營建築材料,同時與當時國內最大的私人建築設計事務所基泰工程司合作,後在1927年成為該工程司的第四位合伙人。1950年楊先生來北京組建興業投資公司的設計部,與楊廷寶先生合作,1954年設計部併入北京市建築設計院,楊任院總工程師。新中國成立後,楊先生配合楊廷寶先生的主要公共建築是北京和平賓館和百貨大樓,都是那個時期的經典之作。到北京市建築設計院後,對國慶十大工程中的軍事博物館和工人體育場等工程也都貢獻了自己的才智。
倪葆春(1899-1997)男,浙江諸暨縣人。1921年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後進約翰霍布金斯大學醫學院學習,1925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926年獲洛氏獎學金,進修整形外科。1928年後在上海聖約翰大學開設整形外科門診,發表《局部麻醉裂唇修補術》一文。1935年升任教授。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被調任紅十字會救護總隊副總隊長兼昆明辦事處主任,主管雲南地區戰地救護工作。1945年返回上海,就任上海聖約翰大學代校長、外科學教授、醫學院院長。解放後,出席全國第一次高等教育會議之後,組織醫療隊下鄉治療血吸蟲病,報名參加抗美援朝醫療隊,任外科大隊長。上海第二醫學院成立時,接受毛主席、周恩來聯合籤名的任命狀,出任上海第二醫學院副院長。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被任命為上海第二醫學院顧問。1980年將楊之駿等編著的《燒傷治療學》譯為英文。
潘世茲,現代藏書家、學者。著名藏書家潘宗周之子,廣東南海人。1950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39年獲英國劍橋大學碩士學位。曾任聖約翰大學歷史政治系主任、教導長、代理校長。1949年後任復旦大學外文系教授、圖書館館長。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文革」中又遭人誣陷,坐牢7年之久。1939年其父親去世後,他繼承了全部藏書。其中有宋元本110餘部,1088冊,經張元濟、徐森玉等版本目錄學家鑑定,均為精品。張元濟為此還編寫了《寶禮堂宋本書錄》4卷,附錄1卷,張元濟序中稱其「繼丁日昌持靜齋之後的宋本收藏風氣,又能於北楊南瞿相頡頏。」其收藏的宋刊孤本《禮記正義》,原為袁克文藏品,他以10萬兩銀子購得。遂將其藏書處命名為「寶禮堂」。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唯恐藏書落入日寇之手,聯繫英國駐華機構的朋友,用一艘軍艦將藏書運抵香港,存入滙豐銀行。1951年,美國、日本等外國收藏家曾開價50萬美元購買他的藏書,他不為所動,親自致書國家文物局局長鄭振鐸,決定將「寶禮堂」藏書全部捐獻給國家。鄭振鐸著手安排在香港銀行任職的徐伯郊先生多方奔走,將這批藏書安然運回上海。由政務院特批火車專列運至北京,藏於北京圖書館善本室。1958年他又將《禮記正義》的棗木刻版1000塊,獻給上海文物保管委員會。合著有《中國簡明歷史》、漢譯英《三字經》等。